疫情之下 藝術專業畢業生將何去何從?

2020-12-11 看看新聞Knews

「學藝術的,那畢業以後就是藝術家?」「畢業以後工作好找嗎?藝術家就是工作?」「你這個作品成本高嗎?有人會買嗎?多少錢?」「你學的是什麼專業?這作品看不懂啊,怎麼養活自己啊?」每一年,應屆藝術畢業生都會被問到類似的問題。而今年,因為疫情,應屆藝術畢業生遭遇「雲畢業」,全球大部分藝術與設計院校未能如期舉行畢業作品展,讓他們經歷了真正的「靈魂拷問」。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上,特別開設了「2020海內外應屆中國畢業生展」,我們來聽聽這一屆藝術畢業生如何回答。

來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黃夢珠是研二學生,今年六月,她在國內拿到了畢業證書——一份PDF的電子文件。「打擊很大。大家都是很期待一起玩的,但是最後沒有成功,確實很失落,而且因為等於一年的心血全都是撲在這個作品上面的。」黃夢珠告訴記者,她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攻讀版畫專業,這次在教博會上呈現的畢業作品是一件互動裝置作品。為了更好地呈現作品,她注重布展中的每一個細節,哪怕黏貼在展牆上的一個字母都不放過:「你也看到了它是一個需要觀眾來參與的這麼一個遊戲形式,疫情來了之後,我們就沒有機會公開展示了。」

在很多人眼裡,黃夢珠的這個作品就是一個放大版的遊戲棒。數十根木棒,一面貼在展牆上的英文版遊戲說明,看似簡簡單單,卻花費了黃夢珠研二整整一學年的時間——也成為她研究生學習階段最後的畢業作品。黃夢珠研一寫論文的時候,發現版畫這一形式並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關於「服從」這一概念的探討,她需要最適合的媒介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一個類似遊戲棒的作品雛形產生了。「第二年我只做了這個作品,因為這個作品跨度很長,包括你看到的這些規則,我已經是改過好多遍了。」黃夢珠說:「包括這些文字的選取,其實是需要大量的研究,大量的調查,包括木棍的高度到底是多少最合適,它的粗細到底是多少最合適,用什麼材料是最合適……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常說藝術燒錢,但對黃夢珠來說,創作最需要的是時間,這對於即將面對生存壓力的應屆畢業生來說尤為重要。由於受邀參與了為期一年的斯沃琪駐地藝術家項目,她畢業之後的生存壓力得到了暫時緩解。

袁一航是英國巴斯藝術與設計學院研一的學生,他帶著作品《滾蛋的研究》來到了博覽會。2018年,還在讀本科的時候他就開始了這一創作。「因為在國外的學校環境裡,之前有探索過用比較強烈的中國符號,這些符號更能體現我的一個身份認知。 」袁一航說:「但是慢慢地就發現這樣的身份認知其實是很廉價的,我會覺得這樣表達其實是很幼稚地在大聲呼喊我的一個身份。」一顆在滾動中破碎的雞蛋,一次關於人生狀態的隱喻,開啟了袁一航「滾蛋」系列的創作。布展現場,也就是他的創作現場。「我做的每一版其實都有一個獨特的感受,因為這個作品主要講的是個人和時代之間的一個關係,今年因為疫情,所以說這種個人被時代所裹挾,或者說個人的那種不安全感或者之類的,就是每個人和時代之間的關係是被加強了。」

蘸上墨汁,滾雞蛋,看似人人都會操作,這難道就是藝術?「首先我需要澄清一點是我有很多年的繪畫經驗,我也可以畫得很好,為什麼好像去拋棄一個正統的東西去做個『歪門邪道』的東西,是因為我覺得繪畫這個媒介如果把它作為一個語言來說的話,並不能說它過時,但是可以說它是相對比較有局限的一個語言。」袁一航說:「現在網絡電腦、VR虛擬影像這些新的技術出來,繪畫是否還能作為一個所謂正統的一種表達方式去反映我們所處的一個時代,我更多的是會有點懷疑。」這幅雞蛋滾出來的畫被四個工人師傅抬著掛上了牆。它能賣錢嗎?能賣多少錢?這可能是許多人對於藝術家創作的「終極拷問」。「一個是你的創作在整個行業裡的高度和地位,第二是你的創作可以賣多少錢,這兩個方面其實是藝術創作者能夠在這個行業立足的兩個方向,」 袁一航表示:「我目前來說更考慮的是第一個方向,就是我希望把我的作品或者我的一個理論體系完善到可以在行業中立足。」立足藝術圈,是袁一航畢業之後的頭等大事。「現在不像是梵谷那樣的年代,就是你在哪個山野裡頭畫畫,要是沒人知道也沒有關係。 現在的話,藝術更多的需要你做的東西,需要有很多人看到,有很多人給你提供意見,或者說你通過這些人,他們可以給你提供比較好的一個空間資源,比如說可以展示的一個空間,然後這樣的話你的作品的一個表達才能百分百的發揮出來。」袁一航表示。因為疫情,剛剛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讀研一的袁一航,只能花著昂貴的學費在北京上網課。上課之餘,他發起組建了工作室,進行跨專業交流,並且計劃做一些展覽。一來彌補了校園環境實體交流的缺失,二來也在國內積累起自己的人脈關係。對於走出象牙塔,他已經做好了準備。「我是跟父母明確的說,經濟上的支持是一直到碩士讀完之後,在這個階段就需要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出路。 因為我對理論相對比較感興趣,所以說希望可以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來維持生計。」

同樣今年本科畢業的趙潤東活躍於上海、杭州的地下club文化場景中,已經在藝術圈小有名氣。趙潤東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系,他在大二的時候就和幾個年輕人成立了「馬丁·戈雅生意」,「馬丁·戈雅生意」目前已經是頗為火爆的藝術品牌,深受年輕藝術愛好者的追捧。馬丁·戈雅生意是一個具有商業屬性的藝術品牌,參與其中的藝術家就是在找藝術跟商業結合的可能性,自己創作、自己經營。「大家覺得藝術是一個崇高的、純粹的,但其實不是,藝術一直是一個商業、是一個貨品的交易,只不過它可能是單樣單件的,它是沒有複製品的,另外它是定價非常高的,不是一般我們隨便可以掏點錢就馬上可以買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內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是不賣的。」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姚大鈞介紹道。就在趙潤東準備教博會上參展作品的同時,他所在的「馬丁·戈雅生意」也正在k11美術館舉辦展覽,並且得到了品牌方的參展費和製作費。雖然已經在圈內打響了個人品牌,資源源源也在不斷湧來,趙潤東卻並未急於正式「就業」,他選擇了考研、繼續升造:「我們系跨媒體,需要用到大量的設備,而這些設備在外面是很難借到的。 包括我自己的創作方向,涉及到一些比較技術上的東西,學校就可以提供這樣一個地方,會支持你去完成你的創作,我覺得這個狀態是很好的。在你保持創作獨立性的同時,你能獲得一些完成度上的幫助。」

2020年,讓原本具有儀式感的藝術畢業展變得更為特別的體驗。這些藝術畢業生,尤其是留學畢業生在參與中得到了鍛鍊的同時,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為清晰的規劃。在他們的作品中幾乎看不到那種「自我」的情緒,更多的是關照現實、思考本質。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劇了他們對於創作的思考,加強了對於未來的應變能力。「藝術家」,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狀態。(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健慧 朱曉榮 編輯:範燕菲)

相關焦點

  • 大學老師告訴你,疫情之下,最難一屆畢業生該何去何從?
    但是我的第一篇文章《大學老師告訴你,考編制難不難》發出來以後,真的有一名今年的畢業生私信我,向我傾訴了他的困惑,問我該怎麼辦,於是我又把這篇寫了一半的文章撿起來,希望能給困惑的畢業生一些啟發。今年的畢業生趕上了這次的「風口浪尖」,註定變成了很難的一屆畢業生
  • 疫情寒冬-今年的畢業生該何去何從?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疫情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面方面。有這麼一群人,面對疫情的寒冬,他們茫然不知道何去何從。回不去學校,找不到工作,雲畢業還得在家養老。——這只是一部分人的現狀。那麼,今天和大家聊聊,為什麼說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
  • 疫情之下,847萬畢業生就業難:流動的2020,該何去何從?
    2020年轉眼已經進入3月中下旬,一夜之間,路邊的玉蘭花開了、柳樹抽條兒了,春天在疫情肆虐的冬季過後,依然如期而至。 可對於2020年的847萬應屆畢業生來說,這場席捲全國的疫情,帶給他們的災難寒流尚未解凍。
  • 疫情之下,手工DIY店該何去何從?(下)
    沒人上街,不代表沒人逛街疫情下的全民直播,開啟全新「雲」時代懷揣對夢想的憧憬於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品牌商開啟「雲逛街」發力直播帶貨模式直播已經成為平臺和商家的標配艾媒諮詢《2019上半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超
  • 近390萬美國應屆畢業生,今年將何去何從?
    也有人將這次的情況與金融危機時的情況對比,有研究顯示在經濟蕭條時,畢業生第一年的工資將比預計的減少10%,由此帶來的工作發展上的影響或許將持續長達7年之久。但研究也指出,不同行業的自愈能力不同,在經濟恢復時,一些行業或許會更早恢復繁榮。
  • 疫情之下,殘酷的就業形勢,2020的875萬畢業生該何去何從
    2020.一場疫情席捲華夏大地。而現在接近875萬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大部分同學對自己的未來還比較迷茫,為了使廣大畢業生找到正確的方向,所以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大學畢業生的幾種出路。教師:2020的疫情期間,我認為最辛苦的有白衣天使與教師。教師,有教書育人之責,是呵護我們下一代茁壯成長的園丁。教師的偉大不再贅述。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再局限於師範專業出身的人了。就如筆者的高中既有師範專業出生的老師,也有非師範專業出生的老師。要成為老師教師資格證書必不可少。大家在高考填報志願時也可選擇免費師範生這個方向,對於家庭困難的學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原創 | 疫情之下,考研黨與保研黨該何去何從?
    『運籌OR帷幄』原創/本文預覽/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考研黨與保研黨該何去何從?(三)影響三:2021級部分就業黨和出國黨將轉戰考研,考研競爭壓力增大疫情無疑給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十分大的壓力,同時對於即將面向就業的大三同胞來說也一樣充滿挑戰,加之很多非畢業班的同學待在家裡無法回到就業崗位上實習,兩方面的原因直接讓一些就業黨望而卻步,轉戰考研也將作為自己考慮的一個未來方向。
  • 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土木專業畢業生該何去何從?
    今年有874萬高校畢業生,大學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加上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畢業生就業壓力更大,土木專業畢業生該何去何從?
  • AI翻譯技術的進步下,外語專業畢業生何去何從
    隨著資本對AI技術的狂熱追逐,AI翻譯技術領域更是呈現出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除了科大訊飛的翻譯技術外,百度、騰訊、阿里等一批網際網路大佬企業紛紛推出各家的AI翻譯軟體和翻譯機,這從客觀上造成了對翻譯行業「圍剿」的局面,因此外語專業畢業生何去何從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疫情之下,預備留學的你該何去何從
    為了應對疫情,正大管理EEC學院,本科層次今年將開展1+3項目課程。入學第一年在正大南京浦江管理學院上課,2021年根據疫情變化,再到泰國本土繼續後面的三年(或兩年)的課程。正大管理學院隸屬於泰國正大集團,一貫秉承工作本位學習,以發展專業技能和實踐兼具的畢業生為主旨。
  • 疫情之下,高三畢業生是怎樣學習生活的?
    疫情之下,高三畢業生是怎樣學習生活的?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來了。然而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將教育系統的教學工作徹底打亂,學校被迫推遲開學,學生們也只能宅在家中自習或上網課。面對疫情,參加今年高考的孩子們又是怎樣學習和生活的呢?準考生:學習生活很放鬆張毅同學是城關區一所高中三年級的學生,理科生。自從疫情發生後,他就一直待在家裡,幾乎連門都沒出過。「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結束,老待在家裡,心裡確實也著急。」
  • 做好疫情之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大文章
    近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搶抓離校前的關鍵期,開展「百日衝刺」行動,把黨和政府的關心傳遞給高校畢業生。又是一年畢業季。據統計,2020屆江蘇高校畢業生58.4萬,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今年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
  • 北京豐臺又現新冠,疫情之下,874萬畢業生出路在何方
    往年的這個時候正是畢業生們意氣風發,躊躇滿志,奔走在各大招聘會,尋找工作的好時機。無奈,疫情的黑天鵝一經飛出,無數畢業生的求職之路充滿了未知之數。據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
  • 藝術留學,疫情之下的美國大學還好嗎?|歐上國際藝術教育
    藝術領域就不復贅言,畫廊、博物館、美術館的暫時關停已成事實;但看到舊金山美術學院有可能因疫情而永久關閉的新聞,還是很驚嘆。一、美國高校面臨經營困境上述提到的舊金山藝術學校,自本月13日以來,學院的兩個校區已經因為疫情而關閉,本碩畢業展和畢業典禮也因此取消。直至春季學期結束,該學院的學生將繼續接受線上授課,以保證他們能夠獲得學位。
  • 疫情之下畢業生們的求職經歷:歷經波折仍充滿希望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編者按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的招聘會由線下搬到線上,各種就業類考試也都同步推遲,對於今年的畢業生來說,就業之路顯得格外曲折。然而路在前方,歷經波折後仍然充滿希望。
  • 疫情之下,留學生何去何從
    今年6月,川普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就業壓力下,頒布行政令,暫時停發H-1B、H-2B、J和L的非移民籤證,這一舉措引來了美國高科技公司的不滿。因此,中國學生赴海外留學的選擇可能要更加理智、目標更為明確,把選擇學校、專業和職業規劃聯繫起來。隨著中國在一些國家投資與合作的增加,這些國家將成為新的人才流動方向,一些非英語國家的優勢專業以及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特色專業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出來。
  • 疫情之下,被擾亂計劃的留學生該何去何從?
    2020年的給人的記憶仿佛是一片空白,疫情讓超過70%的生產停滯,損失無法估計;每個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被影響,計劃和腳步也被打亂。對於留學生而言,準留學生因為語言考試取消申請被中斷、拿到offer的學生卻因疫情而被迫gap;在讀留學生課業轉為線上、回國之路一波三折、盼星星盼月亮等待一張機票,畢業生因市場崗位減少陷入「求職難」的困境...
  • 疫情之下,深圳留學生何去何從?好消息來了!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的影響,位於美國紐約的新學院大學(The New School)於2020年秋季學期進行遠程教學,並同時在中國、法國、韓國和以色列開設全球校外學期(Global Offsite Semster)。新學院大學旗下的帕森斯設計學院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是本次項目的主體。
  • 評論 | 疫情下的大學生時裝周,能給特殊的畢業季帶來什麼?
    7月1日至5日,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等62所中外優秀畢業生突破時空局限,將秀場搬上雲端,進行了雲上T臺的畢業展演。
  • 疫情之下,今年四川48萬高校畢業生如何找工作?
    畢業人數增加、現場招聘暫停……最近,不少高校畢業生正為找工作而「腦殼痛」……資料圖:疫情之下,線下招聘方式被改變今年全國有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再創新高。四川普通高校2020屆畢業生達48萬餘人,比去年增加4萬餘人,加上疫情影響,求職困難加大。我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高校、職業學校,創新推進網上就業服務,大力拓寬畢業生就業和升學渠道,關愛和幫扶就業重點群體,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