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是民族文化的根基,肩負著神聖的文化使命

2020-09-10 張老師帶你學大語文

母語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民族身份的標誌。語文教育主要具備兩個功能,並對人的終身成長產生影響:一是培養學生表達的技能,二是培育健康的心靈。中學生學語文的目的,一是掌握運用母語來交際和表達的能力,二是薰陶培育自己的情感和心靈,使自己健康成長。因此,對語言文字的使用能力的培養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便成為語文教育的基本任務,又因為母語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母語教育必然肩負神聖的文化使命。

基礎教育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一個人在這個時期所形成的語文素養,對於他將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奠基意義,可以支撐其一生。中學畢業後,很少有人再去系統地學習語文,絕大多數人的語文水平就是以中學畢業為起點的。所以,任何國家都非常重視基礎教育中的母語教育。

現在根據新課標編寫的《語文》課本沒有「詞語表」。須知,字和詞語,是語文能力的「核」,這個「核」不牢固,語文能力就有輕飄之感,必然影響到整個語文的學習。打好語文的基礎,首先是打好字、詞這個基礎。中國傳統語文教育在這方面做得比現在好,一個小學水平的孩子就能認讀很多字、詞,就能背誦很多篇古詩文。比如古代蒙學讀物《急就篇》全書2144個字,《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總字數是2720,除去重複,單字2000左右。這些書在促進兒童識字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只要我們牢牢把握住了字、詞關,就等於為完成母語教育的文化使命夯實了基礎。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不斷積累語言養料,並在文化知識上打基礎的重要時期。但我們必須看到,這個時期同時也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形成的時期,是情感發展和心靈成長的關鍵時期。

語文教育的人格塑造重在薰陶、感染。它可能催人淚下,使人的靈魂得以淨化;它可能震撼人心,發人深省,催人奮進;也可能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相關焦點

  • 定西市馬老師:教外國人學中文 需肩負傳播文化的使命
    定西市馬老師:教外國人學中文 需肩負傳播文化的使命 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尤其是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創新,讓很多國家都萌生了學習漢語的念頭。因此,教外國人學中文成為了國內年輕人追求的新型職業,但這份看似很簡單的工作,背後卻肩負著傳播中國文化,傳承中華千年歷史的使命。
  • 肩負使命勇擔當 為人師表育英才
    肩負使命勇擔當 為人師表育英才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9.10 星期一     今天是第34個教師節,我們向廣大教師祝賀節日!
  • 劉思延獲封洛杉磯華埠小姐 肩負弘揚中華文化使命
    劉思延獲封洛杉磯華埠小姐 肩負弘揚中華文化使命
  • 成都市第十四幼兒園開展雲研修:教師文化根基的思與行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6日訊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成都市第十四幼兒園十餘年來一直踐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初心與使命,形成了「中國底色、多彩童年」的辦園理念。文化之於兒童、之於教師,都需要在「浸潤」中實現,因此,培養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教師,則是十四幼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提。
  • 《民族文學》展現各民族燦爛文化
    目前,《民族文學》共擁有漢、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和朝鮮6種文版。《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的誕生,呼應的是這樣一個現實: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存在著大量的母語寫作者和讀者。《民族文學》蒙、藏、維3個文版創刊後,深得母語作家們的青睞,更深受本民族讀者的歡迎。刊物走入了農村、牧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其中藏文版還發行到3750多座藏傳佛教寺廟,不僅擁有僧人讀者,還擁有僧人作者。
  • 肩負起校長的使命
    但是對於校長來說,應該把教育工作作為我們的使命,我們的天職,應該用我們全部的熱血與激情,來實踐我們的理想與信念。校長的使命,是學校發展的使命。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是校長肩負的特殊任務和歷史使命。
  • 兩岸四地人士探討中華文化發展 形成八點共識
    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就掌握了人類未來命運的主動權。如何加強文化對話與合作,應對文化衝突與對決,已經成為所有民族不可迴避的時代課題。對一個民族而言,文化軟實力決定民族競爭力、民族向心力。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的復興亟需中華文化的復興。
  • 立德樹人,新時代大學校園文化的神聖使命
    【教育發展】蔡紅生(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胡中月(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描繪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藍圖,指出了由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強的方向體現了強烈的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使命擔當
  • 肩負使命 奮力前行
    五四期間,學校策劃了一場「弘揚五四精神,寄語心中英雄」的大型活動,一六八學子選出的前十位都是祖國的英雄,讓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魯迅先生曾告誡過我們:「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英雄卻不懂得敬重和愛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民族。」同學們,我們今天應該要像學習英雄,敬重英雄,更要勵志做祖國的英雄!
  • 公安文化人增強「四力」 肩負使命再出發
    嶽慶平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學智慧與人生修養》嶽老師全程站立授課近四小時,從國學講起,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尤其是最後那近90度的鞠躬,讓全場感動!,他提出公安文化更是要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
  • 一個民族的母語意味著什麼?
    一個民族的母語就意味著一個民族的存在。如果母語沒了,這個民族是否還存在呢?一個民族的文化是與母語密切聯繫的,如果把其他語言作為母語,即使後來當外語去學習滿語,也達不到滿語母語者理解滿洲文化。這是因為把自己民族語言作為母語,用自己母語思考問題,那才真正這個民族。
  • 守正創新:中國新時代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從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的「半條被子」,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再到長沙市馬欄山文創園,習近平總書記9月的湖南考察路線其實也正是一條文化傳承發展的路線,對文化產業的守正創新、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啟示。
  • 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第一中心小學:為學生心靈厚植傳統文化根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近日,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第一中心小學舉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暨紀念孔子誕辰2569周年活動,學生集體朗誦《論語》,汲取儒家文化精髓,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擔當新時代青年使命 助力文化軟實力提升」素材解讀
    文化傳承,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出成效,有時還得甘於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這也是青年一代要扛起的使命擔當,要傳好的精神財富。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時代感,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傳承的同時又有創新,正在成為當下許多年輕人努力的方向。傳承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每個青年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
  • 觀風聞:《我的母語課》整整一個單元是聖經內容,合適嗎?
    《創世紀》課文內容及課後習題 在該單元的「文學聚焦」板塊,編者寫道:「《聖經》的意思是『神聖的經書』」,隨即又將聖經定義為「記載古代亞、歐、非一些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諸多方面的典籍」。在本單元後的「點子庫」板塊,又要求學生仿寫《創世紀》中「上帝說」的句式,讓學生體會「上帝的力量」,令人啼笑皆非。
  • 天然工坊為何選擇傳統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根基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孩子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勢在必行!近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得到重視和發揚,國學教育在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包括成語聽寫大會,古詩詞聽寫大會等引起的國學潮,都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國夢的魂與根
    講的雖是教材編輯要保留必要的中國文化經典,卻涉及「把根留住」——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文化根基和價值支撐。一、中國夢,夢有根中國夢不是空想,原因之一,其夢有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歷史上與中國文化若後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轉易,或失其獨立自主之民族生命。
  • 湖湘文化的現代使命:重建中國文化的主體性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民族文化本位論者反對上述見解,他們持文化相對主義觀而拒絕引進西方的現代化文化,有些人甚至強調堅守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體性而不惜批判、放棄現代性文化。其實,上述兩端的見解雖然竭然相反,卻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對立起來,然後選擇其中的一端而排斥另一端。
  • 業內人士:大語文需借勢高科技,帶動母語教育和文化傳承
    業內人士:大語文需借勢高科技,帶動母語教育和文化傳承 2019-12-05 09:03:11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馬秀秀)「大語文教育不應局限於識字組詞、閱讀寫作的應試教育,還關乎著每個孩子綜合能力的提升、文化素養的提高。從本質上講,『大語文』是一種紮根於母語教育,又肩負著文化傳承的綜合型語文教育。」
  • 楊朝明:弘揚傳統文化應著眼於築牢民族根基
    ,山東作為文化大省,應提高認識,加大力度,從培育和樹立文化信仰與價值追求的出發,著眼於築牢中華民族的深厚根基,認清根脈,把握精髓,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繼續「走在前面」。   認清中華文化的整體性與統一性   「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此前數千年歷史文化的高度凝結。」 楊朝明表示, 以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為主體的中華智慧,其產生和形成有廣闊的文化背景,了解孔子儒學的「集大成」意義,理解它與中國社會歷史文化的深層關係,才能更好地進行時代性轉化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