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家好空虛啊,還是學校好,真想早點開學!」廣渠門中學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小魏(化名)這樣說。在廣渠門中學,和小魏有類似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在「開學恐懼症」盛行的當下,有這樣「反常」的想法,學校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超越放假給學生帶來的誘惑呢?
這一切與廣渠門中學的傳奇校長吳甡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辦有特色,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辦學思想密不可分。他倡導要辦「好人學校」「用生命影響生命,以尊重贏得尊重。」
從「不願意」到熱愛教師職業
「我是一個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從年輕時就工作在普教戰線上的教育工作者。」吳甡這樣描述自己,而他真正的生命經歷卻並非這麼平淡。
吳甡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對讀書的愛好成為少年時的吳甡最主要的生命特點。高中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到農村插隊,改變了他的生命狀態。出發時,吳甡帶了一箱子書到農村,開始他的插隊生涯。
「現在回看,那幾年插隊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是我的寶貴財富,並不是什麼災難。所以我也以此經歷提醒我們後來的年輕人,年輕時承受的痛苦將是你人生的寶貴財富。」
1976年,22歲的吳甡回城後成為一名數學老師,每月37.5元的工資艱難維持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計。
吳甡說:「插隊回來以後,我是非常不情願地做了老師,雖然我家並不是教育世家,但是老師這個職業我們家裡已經有很多人在做。大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都願意當醫生、願意從事商業活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愛上了這個職業,看到學生那種渴望知識的眼神,你會在心靈上產生震動。而且,那些前輩,他們熱愛教師職業、熱愛學生、不知疲倦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一幹就是一輩子。他們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包括我後來對事業的追求,以及我畢生的信念。」
北京178中學是吳甡教育生涯的起點,站在178中學的講臺上,臺下的學生幾乎跟他一樣大。當年的學生,現在已經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廣渠門中學上學了,他們還能回憶起吳甡當年給自己上課的情景:「條件實在簡陋,為了畫一個圓,吳老師試了千百種方法,最後他把一個臉盆扣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令人滿意的圓。」
今天的吳甡依然在畫著這個圓,吳甡說,生命不止,他就將一直這麼畫下去,直到後來人接過他手中的教杆,繼續描繪著那個與心一樣大的圓。
「臨危受命」的傳奇校長
2001年,吳甡出任廣渠門中學校長。那時的廣渠門中學可謂是百廢待興,為建設新校舍,學校整體拆遷,異地教學。一校三址、兩年周轉上課更讓學校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時學校生源數量滑落到建校50年來的最低點,除「分配」之外,沒有學生願意來上學,學校聲譽也一落千丈。在廣渠門中學工作多年的老教師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仍不免唏噓:「落差讓很多教師都難以適應。」吳甡在這時候接任廣渠門中學的校長可謂是任務艱巨。
「2002年上學的時候操場被拆掉了一半,2003年的時候我們搬到天壇東門的周轉校,2004年去了位於安化樓的高三校區。」2004年畢業的學生楊燚稱,「那時吳校長要求我們,不管在哪裡上課,都要做到要特別有禮貌、特別守紀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有志氣,特別有作為。」這「六個特別」本是1995年廣渠門中學設立的宏志班的班訓,後來升級為校訓,成為廣渠門中學的辦學特色。
2004年,廣渠門中學裝修完畢,學校硬體設施先進完備,能滿足全校師生開展文體活動需要。同年7月,吳甡從探索機構改革入手,進行學校資源重組,撤銷了學校原有的總務處、德育處、教務處,成立資源部、學生部、課程部,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思想。
其中,學生部下設學生服務中心。學生能夠以無記名的方式,藉以書信、問卷調查、學生會、團支部、微博、微信和校園網等手段向學校建言獻策,學校保證會在24小時之內做出答覆。
經過10餘年的不斷發展,吳甡的努力有了回報,廣渠門中學的新生入校成績從2003年的330分上升至2013年的520分左右,分數的提高是教學質量提高的直接體現,廣渠門中學的成績與水準得到了學生家長和整個社會的認可。一位家長說:「把孩子放在廣渠門,我們做家長的放心。」
廣渠門中學資深教師穆秀穎這樣描述吳甡任校長十幾年來學校取得的進步:「廣渠門中學高考大學一本率從2003年的20%上升至2012年的100%。同時,廣渠門中學在2006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09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被評為全國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2012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
堅持「用生命影響生命」
「做教育不能盲目跟風、不能浮躁;做教育要心平氣和,盡人力。做自己的教育,不問結果、心存善良、不存功利,心平氣和地去做,要有自己的定力,善待每一個孩子,熱愛每一個生命……」吳甡每每談到自己的教育理念總是滔滔不絕。
吳甡率先在全市推廣「自助餐」式體育課,讓全校學生一起參加體育運動,展示自己的特長。「全校學生百分之百參加,搞這個活動就是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比如打籃球,這個孩子一米五,怎麼打?但他有愛活動的項目,給他搞桌球顛球,自創節目。」吳甡介紹到。
「我在學校裡推廣一種教育叫好人學校,什麼叫好人學校?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好人,每一個人都用良好的生命狀態影響身邊的人。其實每一個孩子都不是被教出來的,是被周圍的生命影響出來的,一個好老師寫一手好字,將來學生也會寫一手好字。」吳甡解釋道。
吳甡說:「我當了40年老師,20年校長,抓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老師的生命狀態。我相信,一個良好的生命狀態對培養一個好的生命是有益的,所以我們一直在推廣好人學校。老師要善良、厚德,要用愛心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孩子。」推廣好人學校,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氛圍。向善、厚德成為學校追求的風氣,形成育人最本質的環境。在吳甡的努力下,一批優秀好人典型如2012年度「首都十大新聞人物」魏發團等優質教師在學校不斷湧現。
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信仰」教育,在學生中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一校、一課、一書、一員、一信」,即辦好黨校、開好黨課、編好讀本、做好輔導員,寫好回信的「信仰」教育,以革命先輩的堅定信仰和身邊教師的一言一行來感染學生。
在吳甡「好人學校」的辦學理念引領下,廣渠門中學逐漸探索出一條獨特道路。「好人學校」帶給學生的是優質的生命狀態,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無形中奠定了學生未來競爭中的優勢,學生在這裡得到正能量的補充,促進今後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