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人民幣要說「再見」,引發一股懷舊風潮。第四套人民幣於1987年4月至1997年4月發行,在市場上流通已超過30年。去年5月1日,這套人民幣部分券別退出流通,本月30日將結束集中兌換。近期,不少市民到收藏點進行兌換,據了解,目前第四套人民幣價格基本都高於票面價,不少已經翻番,特殊年份的價格還要高,其中80版50元紙幣已經能賣到2000元上下。不過由於第四套人民幣存量較大,業內人士認為暴漲可能性不大。目前,第一套人民幣由於數量最少,價格也最高,整套價格已經達到五六百萬元。
集中兌換還剩最後7天
2018年5月1日,第四套人民幣部分券別退出流通,本月30日將結束集中兌換。這也意味著,它要和我們告別了。
目前離集中兌換還有7天,市民可以到哪裡去兌換呢?據悉,市民可在轄內任意一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辦理兌換業務,2019年4月30日以後,則需要在指定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辦理兌換。
4月23日,記者走訪了幾家銀行網點,他們表示均可提供第四套人民幣的兌換服務。「前來兌換的人並不多。」一位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偶爾有來問的,聽到是一比一兌換後,就表示要繼續收藏或者去收藏門店兌換了。
近日收藏店內排起長隊
相對銀行兌換冷清的現狀來說,英雄山文化市場的收藏店內相對要火爆很多,在這裡多數第四套人民幣都能夠兌換出高於票面的價格。「最近來兌換第四套人民幣的人特別多,今天早上排隊都排到門外了。」23日,英雄山文化市場某門店老闆介紹,來兌換的小面值紙幣居多,1角5角居多,5元10元其次,面值100元的就比較少了。
第四套人民幣要停止流通,這對收藏市場的影響大概從半年前就開始了。「收藏市場上第四套人民幣的價格從半年前開始下降,到目前降幅有10%左右。」英雄山文化市場一門店老闆朱先生表示,第四套人民幣數量相對較多,不少人怕砸手裡,本月30日就結束集中兌換,所以最近開始搶著出手,價格也降了下來。
有不少兌換價已翻番
那麼,第四套人民幣的收藏價值如何?「具體兌換額要依據人民幣的具體面值、發行年份以及新舊情況而定,一般有點摺痕或是弄髒了會稍微貶值一些,不過還是高於面值,但是缺角撕裂的話就只按原本的面值兌換了。」朱先生介紹,比如說第四套面值5元的人民幣,如果是全新的話,每張能兌10元—12元,面值10元的大概20元—25元。
據悉,一些連號、特殊年份等相對特別的錢幣,兌換值會更高一些。連號的100元目前收購價格在130元左右。「從年份來看,第四套人民幣中1980年發行的最值錢,因為那年發行數量比較稀少,年份又比較早。」朱先生介紹。據悉,第四套人民幣中「身價」最高的是1980年版的50元紙幣,如果品相好的話,一張能賣到2000元以上。1980版的2元紙幣「綠鑽」目前「身價」也已經達到30元-35元。
紅色1元曾是「80後」眼中的「巨款」
如今,行動支付已經漸漸代替了現金支付,很多人不再帶現金出門。對於不少「80後」、「90後」來說,對於人民幣的最初印象便是第四套人民幣。看到第四套人民幣1角、2角、5角以及1元的錢幣,不少人自然就會對應到學校門口小攤的麥芽糖、辣條、乾脆麵、冰棍身上。
「80後」、「90後」上小學的時候,零花錢都是幾角錢,家長給一張紅紅的1元錢,那就相當於「巨款」了。「上小學時一塊錢絕對是大鈔了,能花好幾天。」出生於1986年的宋健回憶,當年一根雪糕便宜的只需要5分錢,橘子味的兩毛,奶油的才五毛,「拿一個啤酒瓶到小賣部,就能換兩毛錢,買一根冰棍。」
那時候,不捨得花錢的孩子,幾角幾角地攢錢,好幾個月才能攢到10元以上,那感覺自己已經是「土豪」了。
百元大鈔「不受歡迎」 出去常找不開
對於那時候已經工作的「50後」、「60後」群體來說,對第四套人民幣的最深印象則是50元、100元的大額鈔票。
第四套人民幣首次開啟了50元、100元兩種大面額鈔票時代。「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才幾十塊錢,一個月發一次工資,根本就見不到100元的鈔票。」郵幣收藏愛好者劉洪毅說,「那時候就算是有100元的,大家也不願意拿,不好花啊,出去都找不開。」
去銀行存錢,一般都是幾十元一筆地存入,現在去銀行存款都是數千元甚至數萬元,手上有幾百元都懶得跑銀行一趟了。
錯過一張珍貴紙幣 市民遺憾30多年
劉洪毅出生於1954年,除了第一套人民幣以外,其他幾套他基本都用過。他喜歡錢幣收藏,因為其中埋藏了歷史記憶以及時代變遷的烙印。
「小時候用過第二套人民幣。」劉洪毅說,那時候老百姓多數是月光族,富裕的家庭一個月能剩下三五塊錢,這點錢也不在手裡,都存在銀行。「那會兒,1分錢都會去存銀行,因為沒有投資渠道,存銀行還有利息。」劉洪毅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自己上小學時,銀行就去學校鼓勵存款,1毛錢就能開戶。「當時我們家條件算不錯,我手裡能有幾毛錢,但是從來沒有超過1元。」
1962年4月15日第三套人民幣開始發行,第二套逐漸退市。劉洪毅記得198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跟人兌換了一張第二套人民幣的1元錢,然而晚上為了買燒雞給父親慶祝生日,不得已把錢花了出去,「我當時特意叮囑老闆,明天就回來換」。可是,當劉洪毅第二天一大早去燒雞店,老闆說錢已經找出去了。為此,他一直遺憾至今。
/提醒/
謹慎參與錢幣收藏
「相對前幾套人民幣來說,第四套人民幣的存量非常大。」郵幣收藏愛好者劉洪毅介紹。改革開放之前,大多數老百姓都是月光族,因此前三套人民在市面上的數量比較少。」他說,也就從第四套人民幣開始,一方面大家手裡有錢了,另一方面也有了收藏意識,所以目前市面上的量還很大。
未來第四套人民幣的行情如何呢?收藏店老闆朱先生認為,「具體行情誰也判斷不好,除非保留五到十年以上,價格肯定會上漲,但是最近應該不會有什麼變化了。」劉洪毅則表示,雖然第四套人民幣存量增加,不過目前收藏人群也在增加,因此收藏價值還是有的,但是要想像前三套人民幣一樣價格暴漲,「沒有那個可能」。
在目前已發行的人民幣中,最值錢的就是第一套。「建國之前,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經濟體系,發行不同的貨幣。」劉洪毅介紹,1948年12月1日才用第一套人民幣取代了各地區不同的貨幣。「第一套人民幣一共有62張。」劉洪毅介紹,從1948年12月1日發行到1955年5月10日退出,只有7年時間,成套的存量非常少,「估計目前整套價格得五六百萬元了。」
劉洪毅介紹,1955年3月1日開始,第二套人民幣發行。「第一套人民幣是舊面值,當時100元大概相當於1分錢,第二套人民幣就實施了幣制改革,面值降了下來。」
據悉,目前第二套人民幣整套價格也已經上漲到三四十萬元,第三套人民幣價格在幾千到上萬元不等。
專家提醒,不是所有老版人民幣都值錢,對於普通市民來說,沒有必要將過多金錢和精力投入人民幣收藏。且個別市民缺乏辨別真偽的知識,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謹慎參與錢幣收藏。
/連結/
第四套的「第一次」
第一次偉人成為票面主景
在第四套人民幣中的壹佰圓券中首次採用了四位偉人的形象。
第一次印有盲文
第四套人民幣在部分紙幣上增印上了盲文面額數字,方便盲人使用。
第一次行長之章更換顏色
第四套人民幣的印章均印在背面,製版工藝又有了改進,將印章做在印鈔圖案印版上,印章顏色隨票面主色。
第一次出現固定人像水印
第四套人民幣壹佰圓券、伍拾圓券、拾圓券採用了固定人像水印,位於票面正面左側空白處(通常稱為水印窗)。
第一次使用鈔票紙安全線
在1992年8月發行的1990年版壹佰圓券和伍拾圓券中增加了公眾防偽措施安全線。
第一次使用多民族人像
第四套人民幣正面圖景以表現各族人民大團結為主題,用100萬人口以上的少數民族頭像作為主景。
(生活日報 首席記者 段婷婷 實習生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