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轉學回國,常青藤轉985,州立轉211

2020-09-07 美藤教育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國際生源國,約150萬人身處海外學習和研究。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勢不可擋,海外累計確診病例超25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85萬例。留學生群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果沒有疫情,中國留學生楊力藶,此時應該在英國牛津大學的校園裡,準備博士畢業論文。


今年1月,楊力藶回到老家湖北恩施過年。疫情暴發後,因身處疫情高發區,無法返校。等到4、5月,國內疫情暫時平緩,國外疫情卻開始蔓延,「航班減少甚至停飛,返校希望依然渺茫」。直到目前,她仍然滯留家中,不得不線上學習。


儘管中國留學生張舟並未回國,選擇留守英國布萊頓市的薩塞克斯大學,但他並不能安心學習,「英國前十例感染者,大部分來自這個城市」。


坐在教室聽課的日子寥寥可數,張舟還是控制不住地焦慮:不得不在課堂裡最早戴上口罩;聯名中國留學生向學院申請線上教學;面對家人的回國勸說只能安撫,「畢竟路上也有風險」。


一邊是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一大國際生源國,約150萬人身處海外學習和研究。另一邊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勢不可擋。
9月1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數據顯示,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548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85萬例。


要麼是擔心受到新冠肺炎病毒威脅,要麼是擔心學業中斷前功盡棄,中國留學生面臨兩難處境。


此時,有專家再次提出留學生轉學回國的建議,並給出了初步設想:「常青藤」對應985,州立高校對應211。


留學生轉學回國是否可行?到底該怎麼轉?往哪裡轉?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複課返校困難重重,線上學習、休學借讀一一出現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3月,紐約大學中國留學生郭子軒(化名)輾轉回國。


因為無法返校,在上了一段線上課程後,郭子軒決定休學一學期。「網課效率非常低,國外大學重視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如果只是線上開會,來自全球各國的同學,經常約不到一塊。」


眼看著國外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以及考慮到兩國籤證政策的變化,郭子軒無奈表示,「可能下下個學期都不一定能回去」。
於是,家人又催促起郭子軒繼續學業,只希望他「早點畢業」。如今,他又回到電腦前,開始上網課了。


轉到線上課堂或者選擇休學,郭子軒的兩個選擇,是疫情下國外大學提供的主要方案。


為了規避線上教學低效率等問題,美國高校開始與國內高校合作,推出「就近入學」項目。
東北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娟正在美國查普曼大學訪學。她向記者介紹,上海紐約大學近日宣布,2020年秋季學期,學校將迎來來自紐約大學和紐大阿布達比校園的約3100名中國籍學生。他們將與原本上海紐約大學的1700名大學生在上海開啟新學期。


無獨有偶,康奈爾大學也宣布秋季學期計劃,並公布國際學生可以在全球十幾個國家的當地大學暫時學習。中國留學生由於疫情無法返校,可以申請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7所大陸高校借讀。


「採用『借讀』方式的美國高校數量不超過30所。其中,很多高校與國內高校有著長期合作關係,或者本身就是分校的建制。」李娟說,「『借讀』暫時解決一些問題,但也無法大面積推廣。因為,中美兩國之間大多數高校間,不具備學分互認的基礎。」


隨著機票價格逐漸平穩,選擇返校上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可能會增加。」李娟給出判斷。
然而即便能夠順利返校,中國留學生還面臨一個新問題,「因為疫情防控政策,很多美國高校的宿舍正在進行改造,由2人間改造成1人間。留學生返校後可能申請不到宿舍,不得不在外租房,這是他們應該考慮的經濟成本」。


超六成留美學生秋季無法返校,兩成考慮「回國讀書」


線上學習、休學或者借讀等辦法一一出現,留學生轉學回國的迫切性,還剩多少?


8月14日,有媒體發起《2020年疫情影響下中國留美學生現狀調查》,一周內回收14356份問卷。63%受訪者在秋季學期仍然無法返校,22%受訪者表示「正考慮回國讀書」。


接受記者採訪時,多名中國留學生均提及全國政協委員倪閩景在全國兩會時,提出的《解決境外高校留學生轉學回國完成學業的建議》。今年5月,該《建議》第一次將疫情對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影響,擺到了公眾面前。


這份書面大會發言提出了三個具體建議:歸國留學生如果願意去高職高專學習的,可採用免試入學的方式;對於希望轉入本科高校的學生,可啟用插班生考試政策;建立國外高校學業成績轉換機制。


最近,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總能接到電話,朋友的孩子在美國俄勒岡州留學,在疫情的威脅和網上學習中,家長對於孩子是否回國,「處於糾結狀態」。


於是,盧曉東開始著手研究這個問題。他發現,留學生轉學回國,「既有歷史根據,又有現實需求,也符合教育規律」。


2016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學生一般應當在被錄取學校完成學業。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難、特別需要,無法繼續在本校學習或者不適應本校學習要求的,可以申請轉學。


在盧曉東看來,當前,由於疫情在某些國家、某些高校已經使得一些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陷入了特殊困境,有些學生可能患病或面臨染病的巨大風險,或者家庭因疫情影響無法在經濟上支持孩子繼續留學。「理論上說,這些學生可以提出轉學國內高校的申請。」


「從教育史上看,轉學制度在我國高等教育中一直存在。」此外,盧曉東研究發現,「轉學同樣是美國高等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成熟的轉學制度的前提是學分互認,即承認在此前高校學生按照學分制度計算的學習經歷真實有效。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通常會在中國留學生獲得國外大學畢業證後,對畢業證的有效性進行審核、認證,也就是承認中國留學生在這些正規學校的整體留學經歷。」盧曉東就此設想,「為什麼不能由國內高校分段認可留學生在國外大學所獲學分的有效性呢?比如,認可其在海外高校本科前兩年的學分,以在特殊情況下,方便留學生轉學回國。」


留學生意願、學業匹配程度、高校實際容量等問題交織錯落


5月15日,在經歷國外口罩售罄,學校停課,回國機票「一票難求」,英國利物浦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楊怡(化名),回到老家浙江溫州。


一直以來,楊怡的父親對轉學回國的話題並不關心,一方面,孩子可以選擇去西交利物浦大學「借讀」。另一方面,他認為,轉回國內政策付諸實施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一定要實施,作為家長,我最為關心的核心問題是往哪裡轉,怎麼轉?」


「能接受的底線是不低於自己的本科學校水平。花了那麼多學費留學,為什麼會轉回國內更差的學校呢?」郭子軒從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後就去了紐約大學,就讀經濟學專業。


「美國常青藤高校的學生可向『985工程』高校提出轉學申請,州立高校學生可向『211工程』高校提出轉學申請。」盧曉東給出這樣一個初步設想的對應關係,「總體上,要保證留學生境外原就讀高校的多樣性,能夠對應國內接納高校的多樣性,而不是一概而論,一刀切」。在具體操作上,可以採取進行統一轉學考試、插班生考試兩者並行的措施以保證公平。


記者採訪時發現,對於留學生轉學回國的建議,一所中外合作大學表示「願意」接受轉回國內的留學生,但也坦言,「沒有相關政策支持」。從目前看,「學生回來之後,沒辦法正常註冊在教育部的學籍系統,也就意味著,他們轉回來就讀畢業後拿不到學位證」。


在牛津大學就讀教育學博士的楊力藶提醒記者,留學生轉學回國的這一建議,需要同時考慮學生的意願、已完成學業與國內學業的匹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其中,學業的匹配程度需要考慮到專業適配度、學業內容連貫性、學校層次的類似性、學業年限設置等因素。」


另一方面,國內大學也需要從招生計劃、學籍管理、學生補貼與經費劃撥等教學資源的實際容納能力出發,加以籌劃。「問題的複雜程度,將遠大於恢復眼下受疫情衝擊的教學秩序那麼簡單。」楊力藶說。


自由轉學與教育公平如何平衡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人數就達66.21萬人,其中國家公派留學3.02萬人,單位公派3.56萬人,自費留學59.63萬人。


「留學生是人才。雖然未能在國外完成學業,但他們已經擁有一些明顯優勢,比如語言優勢、專業優勢。」
在盧曉東看來,這些轉學申請者具有一定學術能力,「留學人才選擇回國,也能服務於國家建設。」


對此,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提出了質疑。近些年來,出國留學完全變成一場經濟支撐下的更好教育的路徑選擇,而非優秀的才留學。
「我不否認優秀的留學生群體的存在,甚至越來越多,但強調留學生的整體優秀,顯然有失偏頗,不能作為留學生自由轉學回國正當性的基礎。」


「大學轉學制度的確有存在的必要,在西方更是一個普遍的制度建設。」
一般來說,主要是在二年級結束轉學,一年級比較少。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著名大學的轉學生佔比都非常低,甚至不足2%,比如哈佛、普林斯頓等,有些年份一個轉學都沒有收。
但是一般普通大學,比如一些州立大學,轉學率相對都比較高。陳志文提到,關鍵問題是中國高校的轉學制度理論上一直存在,但是實踐中極少出現,「原因就是國內轉學的申請條件嚴苛,其背後是對教育公平的把守」。


2015年,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普通高等學校轉學工作的通知》,記者梳理發現,對於轉學原因只限於兩種,一個是因病,一個是特殊困難,比如父母需要就近照顧,或者導師身故無法繼續學業。


此外,在轉入學校上,《通知》也很明確:高考分數在當年不低於轉入學校,只能從高層次學校向低層次學校轉,比如說本科轉專科,211轉非211,985轉非985;研究生二區招生單位錄取學生可轉入一區招生單位,嚴禁「反向轉學」。


「因為手續煩瑣,國內高校間轉學的案例很少。換句話說,出於確保教育公平的要求,國內大學的轉學制度基本是『束之高閣』。如果國內大學都不能自由轉學,那麼,憑什麼留學生可以自由轉學回國內呢?」


對於有人建議模仿國內「高轉低」的原則要求,或者進行插班生考試,吸納留學生轉學回國。陳志文認為「可以嘗試,但絕不能實施自由轉學制度,更不能採用申請審核制。」
他認為,「在討論和建立留學生自由轉學回國之前,先要解決國內大學的自由轉學制度,至少要公平對待兩個群體。」


開源節流 歐美高校自救花樣百出


疫情下很多高校財務狀況急劇惡化,有些歐美高校面臨著破產危機。除了推出減薪、裁員等節約成本的措施,為挽留生源,歐美高校紛紛想辦法自救,可謂是花樣百出。


為挽留生源,一些美國高校開始允許大一新生跨國、跨校修讀秋季課程。紐約大學宣布,秋季入學的大一新生可以就近選擇該校在全球各地的14所分校入學。


為了留住留學生,英國大學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讓留學生返校上課。英國女王大學6月宣布,將包機從北京直飛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接回國際生,該校是全英第一所提供「專機護送服務」的大學。
繼英國女王大學宣布包機計劃,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和其他十幾所大學正與航空公司協商聯合包機計劃,並向學生們下發調查問卷。


據Inews報導,英國約有四分之一的大學將提供「獎勵」或「津貼」來吸引學生。


  • 杜倫大學有20多個商科專業的學費可以打75折,最高能減7350英鎊。


  • 埃克塞特大學給今年入學的新生發放2000英鎊獎學金。


  • 格拉斯哥大學的工學院更是直接發錢,新學年註冊學習的新生每人給1000英鎊,返校生給700英鎊。

相關焦點

  • 留學生可否轉學回國?常青藤轉985,州立轉211
    要麼是擔心受到新冠肺炎病毒威脅,要麼是擔心學業中斷前功盡棄,中國留學生面臨兩難處境。此時,有專家再次提出留學生轉學回國的建議,並給出了初步設想:「常青藤」對應985,州立高校對應211。留學生轉學回國是否可行?到底該怎麼轉?
  • 常青藤轉985 州立轉211:留學生可否轉學回國?
    要麼是擔心受到新冠肺炎病毒威脅,要麼是擔心學業中斷前功盡棄,中國留學生面臨兩難處境。此時,有專家再次提出留學生轉學回國的建議,並給出了初步設想:「常青藤」對應985,州立高校對應211。 留學生轉學回國是否可行?到底該怎麼轉?往哪裡轉?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 常青藤轉985,州立轉211:留學生可否轉學回國?
    要麼是擔心受到新冠肺炎病毒威脅,要麼是擔心學業中斷前功盡棄,中國留學生面臨兩難處境。此時,有專家再次提出留學生轉學回國的建議,並給出了初步設想:「常青藤」對應985,州立高校對應211。留學生轉學回國是否可行?到底該怎麼轉?往哪裡轉?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 評「北大教授建議留學生可自由轉學回國」:雙標思想何時休?
    日前,筆者在一個全國性的、重量級平臺上,看到一篇題為《自由留學轉學利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文章。文中,作者呼籲建立留學生自由轉學制度,建議國內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公立高校拿出2-10%容量,提供給因Y情無法在外完成的留學生回國。
  • 評「北大教授建議留學生可自由轉學回國」:雙標思想何時休?
    日前,筆者在一個全國性的、重量級平臺上,看到一篇題為《自由留學轉學利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文章。文中,作者呼籲建立留學生自由轉學制度,建議國內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公立高校拿出2-10%容量,提供給因Y情無法在外完成的留學生回國。
  • 留學生自由轉學國內高校?專家:或有違公平正義
    為了吸引這些留學生回國,教育部曾派出大量外交人員,甚至組建專門機構,一一勸說他們回國。正因為此,在2008年之前,只要你是留學生,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各地戶口隨便落,即便是非洲等落後國家留學回來的,但為什麼現在不是了?最近20年,尤其是最近10年,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留學生回國轉學是否可行
    之所以提出留學生自由轉學制度,是基於疫情之下,一些留學生無法繼續學業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與現狀,我們需要有客觀的判斷。坦率地講,目前留學生並不存在大面積無法繼續學業的問題。首先,很多留學生並沒有回國,還在當地。其次,以英國為代表的大英國協國家,教育是其支柱產業,都表示9月正式開學。
  • 科學網—留學生轉學,國內如何做好準備
    新冠病毒的威脅、學校停課與生活上的諸多不便,迫使許多留學生選擇回國。 鑑於全球疫情、國際局勢的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控性,留學生轉學國內高校繼續求學的需求已經難以避免。就此,全國政協委員倪閩景曾提出全面開放高職高專學校、啟用插班生考試、建立國外高校學業成績轉換機制、採取先試點再擴大的建議,為歸國留學生轉學提供機會。對此,有專家認為,應該滿足留學生中斷留學歸國入學的需求,也有專家持否定態度。
  • 觀點|留學生回國轉學是否可行?聽聽專家怎麼說
    要麼是擔心受到新冠肺炎病毒威脅,要麼是擔心學業中斷前功盡棄,中國留學生面臨兩難處境。此時,有人再次提出留學生轉學回國的建議。留學生轉學回國到底是否可行?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這樣回答。之所以提出留學生自由轉學制度,是基於疫情之下,一些留學生無法繼續學業的問題。
  • 受疫情影響,留學生能否轉入國內985?
    近期,有媒體發放調查問卷,回收近1.5萬份,有63%的留學生在今年下半年仍無法返校,22%的留學生表示正在考慮聯繫回國讀書。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就有代表提出讓留學生轉學回國完成學業的建議。有的專家更是提出具體的方案,諸如讓常青藤大學轉入國內985大學,州立大學轉入211大學;也有提議讓留學生轉入高職高專院校學習。
  • 留學生要求轉學國內高校,還非C9不讀!真以為留個學很優秀?
    言語之間,滿是不屑,好像回國委屈了他兒子。小編想問他怎麼就能把孩子直接轉回國內上大學,都不用參加高考嗎?這位家長拿出了某著名學者發表的文章《自由留學轉學利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這篇文章呼籲建立留學生自由轉學制度,建議中外合作辦學與公立高校應拿出一定比例的容量給因疫情無法回去的留學生。就憑一篇文章就能國外二流大學轉國內C9高校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這篇文章確實引起不少留學家庭的共鳴。
  • 留學生被退學後回國,再次深造是轉學還是讀碩士?
    留學生被退學後回國,再次深造是轉學還是讀碩士? 留學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除了人文風情的不同,還有不一樣的人生感受,但最重要的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要目的。不過在國外學習遇到的問題遠比國內大學複雜得多,而且對留學生相對嚴格的管理措施也同樣給留學生活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 疫情之下部分留學生無法繼續學業 回國轉學是否可行
    留學生回國轉學是否可行之所以提出留學生自由轉學制度,是基於疫情之下,一些留學生無法繼續學業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與現狀,我們需要有客觀的判斷。坦率地講,目前留學生並不存在大面積無法繼續學業的問題。首先,很多留學生並沒有回國,還在當地。其次,以英國為代表的大英國協國家,教育是其支柱產業,都表示9月正式開學。英國目前正在組織專機接回滯留於國內的留學生回英國上學。換句話說,這部分主要是學生願不願意回去的問題,最多也是經濟問題。
  • 讓留學生回國上大專?倪委員的建議被媒體斷章取義和標題黨誤導
    前天全國政協委員倪閩景在兩會上搞了個提案,朋友圈頓時開始刷屏讓留學生回國讀高職大專的文章,最近本就因為輿論和困境搞得心情不太好的留學生群體基本都在拿這事開涮,互相調侃回來要去哪所專科學校報導。但仔細閱讀倪委員的建議,會發現很多人都被媒體用斷章取義和標題黨的老套路誤導了。
  • 常青藤盟校的五大迷思
    為什麼無論是那些通過正規途徑申請,還是通過違規操作進入常青藤盟校的學生,都這麼想被錄取?為什麼這幾所學校如此享譽盛名?(社會對常青藤盟校的質疑不斷產生),近期有關這八所藤校的迷思也隨之而來。No.1 | 在錄取過程中,學術表現是第一位的……嗎?
  • 留學生中途退學回國有何出路
    留學生中途退學回國有何出路英國G5、美國常春藤、澳洲八大,都特別受中國留學生的親睞。近些年來出國留學生人數不斷飆升,出國留學表面看似光鮮亮麗,實則在國外經歷的心酸苦楚,也只有經歷了留學過程的同學才知道。
  • 遼寧省六高校可招「轉學」回國留學生
    遼寧省六高校可招「轉學」回國留學生     本報訊 首席記者商越報導 昨日記者從省招考辦獲悉,為滿足我省在國外就讀人員回國繼續學習的需要,我省決定實行「遼寧省在國外就讀人員回國轉入普通高等學校學習招生考試」的試點工作。
  • 【兩會來了】倪閩景:留學生轉學回國可入高職或本科高校
    【兩會來了】倪閩景:留學生轉學回國可入高職或本科高校 作者:秋曉 發布時間:
  • 美國常青藤盟校本科全獎「民間」論壇
    哈佛耶魯還難進的布朗本醫連讀+全獎煉成記》公益訪談計劃發布,陸續收到很多積極的反饋,好些熱心的朋友希望參與本次活動,因此我們決定「加餐」,邀請知名教育企業家和美國留學專家舉辦「民間」論壇,和大家暢談美國常青藤盟校
  • 留學加拿大gpa太低退學回國如何補救自己的人生?
    這樣過了第一年成績中上,期末的時候路過看見系主任辦公室門口被要求轉系排隊哭泣求情的大家,真的難上加難,就這樣,大二工程基本就剩下70%的人了,是的你也沒看錯。30%的人掛了超過限制被轉系。後面大三有一門課期末滿分100班級平均分27,蘇同學拿了44沒有及格但是是全班第三。大四做實驗周末早上8點去實驗室跑數據,運氣不好跑了一天都沒跑出來最後晚上11點才離開。所以學分好拿麼?好拿,努力認真就絕對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