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區有許多的古村,每個古村看起來又十分的相似。不過去過很多座古村以後,才慢慢地了解到,建築格局雖有相似,但是每個古村的人文還是有一定的差異。在離黃山北站差不多10km的地方有一個唐模古村。它是國家5A級景區,也是安徽省「十大旅遊古村鎮」之一,裡面有一景是徽州唯一,頗具看點。
唐模古村,始建於唐、培育於宋、元、盛於明、清。村內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及「一村三翰林」之譽而聞名徽州。更得了一個「中國水口第一村」的美譽,水口是啥?指水源所從出之洞口,在徽州村落建設中是一項重要設施。一是古代人生活用水並不如現在方便,建村常常是臨水而居;二是徽州人視水為「財富」,自然要把水口修好。
唐模的水遠不止中街的溪流,在這個古村裡藏著一個「小西湖」,沒錯就是杭州的那個西湖。這處西湖景觀所在的地方叫做「檀幹園」,是由當時村中的一位許姓大戶所造。可以說從形態和神韻上完全模仿杭州西湖所建,只是並沒有現在的西湖那麼大,算是一座微縮景觀。
那麼在唐模為什麼會出現一座「小西湖」也令我非常好奇,按理說徽州人在外為官、經商,功成名就後榮歸故裡常常是修祠堂、建牌坊,或者把自己家的宅子修的更加氣派一些,少有人會刻意修建一座湖。隨後導遊也給我解答了疑惑,事情原來是這麼一個事情。
在清代的時候,唐模走出過一個叫作許以誠的巨商,在全國開設了36家當鋪,可謂富甲一方。不過因為常見在外經商,對家中的老母照顧疏忽,其晚年的時候,為了彌補年邁的母親想去杭州西湖遊玩的心願,便在唐模的家中按照杭州西湖的樣子修建了這樣一座小西湖。因此小西湖在當地也被稱為「孝子湖」。
聽到這裡同行的遊客不禁感慨:能夠修建這麼一座湖,得花費多少錢啊?這也是許家人當年的財富體現。如果是普通人家有這個想法還辦不成事呢!而許母年邁不能遠行,兒子就大動幹戈為其還了心願也算是孝感動天!
我覺得他總結的非常到位,就是這麼個理。去徽州古村我們看建築看格局的同時,確實也應該是聽聽當地的人文故事,因為人文才是古村的靈魂呀!建築不過是軀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