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本書環遊地球︱開羅:《一千零一夜》

2020-12-11 澎湃新聞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

第五周 第二天開羅 《一千零一夜》

世上有一千零一種《一千零一夜》。沒有哪兩份手稿全然相同,就算是譯成同一種語言,不同的譯本之間也常常千差萬別,而且不同的讀者對這些故事也有著截然不同的讀法。自從安託萬·加朗(Antoine Galland)首先將《一千零一夜》譯成法語,讓這些故事舉世聞名之後,成百上千的作家和藝術家都為他們自己的時代,或是出於自己的目的,重新想像了《一千零一夜》,其中有芭蕾舞劇,有繪畫,甚至還有最近出版的一本科威特漫畫書。

我們中的許多人第一次接觸《一千零一夜》(重重刪節之後的版本)時還是孩童,而即使作為成年讀者,我們也清楚自己正在進入的,是圍繞一個從未真正存在過的巴格達鋪陳展開的魔法世界。不過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一千零一夜》其實深深地紮根於現實之中,尤其是開羅的現實。《一千零一夜》有一組核心故事,最初是創作于波斯的(因此框架敘事裡的人物才會有波斯名字,山魯亞爾也才會被設定為薩珊國王),而這個現在已經散佚的故事集,可能已經又借用了印度以及阿拉伯的傳統故事。但是我們今天讀到的《一千零一夜》裡的故事,主要來自兩個說故事的中心:大馬士革和開羅。相對較短的流傳於敘利亞的《一千零一夜》,其中從來就沒有試圖真正記錄一千零一個夜晚的故事,「一千零一夜」這一說法只是在虛指「數量龐大」而已。有的人更喜歡這個傳統。在海珊·哈達維(Husain Haddawy)給自己翻譯的諾頓版譯本所作的序言裡,他盛讚自己鍾意的十四世紀敘利亞手稿為「幸運的發育不全」的成果。相對的,他對更晚近也更博大的在開羅流傳的《一千零一夜》(見於十八和十九世紀的手稿裡)則不屑一顧,說它「結出了大量的毒果最後幾乎要了原型的命」。

然而正是在開羅流傳的版本才能最完整地體現《一千零一夜》生生不息的博大,況且這些故事的衝擊和影響早已超過了任何文學或歷史上的「原型」。博爾赫斯在他充滿啟發意義的《一千零一夜的翻譯者們》一文裡高明地道破,這些故事意旨不在於呈現巴格達生活的截面,而在於「對古代故事的改編以使其符合開羅中產階級粗鄙甚至低俗的品味」。好幾個世紀以來,許多新的故事和詩歌被加進《一千零一夜》中。好些最著名的故事,包括阿拉丁和阿里巴巴的故事,都是經加朗之手進入《一千零一夜》的,而在此過程中加朗的顧問,來自阿勒頗的說故事人哈納·迪亞卜(Hana Diab)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參與其中。

與加朗是在君士坦丁堡和敘利亞收購手稿不同,《一千零一夜》著名的英語譯者愛德華·雷恩(Edward Lane)在1820年代就生活在開羅。和他之後的理察·伯頓爵士(Sir Richard Burton)一樣,雷恩的譯本裡滿是對阿拉伯世界風土人情的描寫,讓他的讀者儼然置身於雷恩自己經歷過的場景中。雷恩不光是譯者,還是一位畫家,而在這幅畫稿裡他描繪了駝隊進入哈裡裡可汗大市場的一幕。

畫中還藏了個小玩笑:那位在畫面左側抽水煙的先生不是旁人,正是身穿土耳其服飾的雷恩自己。我喜歡幻想他畫完這幅畫稿之後,就去菲沙威咖啡店喝茶了。

《一千零一夜》中的很多細節都表明,我們現在讀到的這些故事既源自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大馬士革和開羅,也同樣源自薩珊王朝時期的波斯或者阿拔斯王朝時期的巴格達。在著名的《巴格達的腳夫和三個神秘女郎》裡,有位女子僱用了一個腳夫來搬運她在市場購買的種類繁多的商品,她買的東西有土耳其榲桲、希伯倫蜜桃、大馬士革睡蓮、阿勒頗葡萄乾,還有開羅、土耳其和巴爾幹半島出產的各類甜點——而這些豐沛多樣的商品正是身處大馬士革或者開羅市場的說書人的聽眾們環顧四周就可以見到的。

甚至連什麼算是神奇,都是由不同的文化建構出來的。在《巴格達的腳夫和三個神秘女郎》裡,僱了腳夫的女子邀請他進入自己和兩個姐妹共同生活的宅院。在那裡他們脫去衣物在噴泉裡洗浴,還玩起了跟性有關的猜謎遊戲,然後一起一邊講故事、吟誦詩歌,一邊飲宴。

一陣敲門聲打斷了他們的歡宴:三個遊方的苦行僧,人人都瞎了一隻眼,他們來拍門化緣。三姐妹邀請他們進來,條件是僧人們要給她們講神奇的故事以供消遣,同時不得東問西問。這時又響起了一陣敲門聲:這次來的是哈裡發哈倫·拉希德,他在宰相賈法爾和掌刑官邁斯魯爾的陪同下在巴格達微服出遊。他們也被邀請了進來,然後一場講故事的盛宴就此展開。在阿布達比紐約大學任教的保羅·奧爾塔(Paulo Horta,《神奇的竊賊》一書的作者,這是一本關於《一千零一夜》英語譯者們的優秀著作)告訴我,當他在北美教這個故事的時候,他的學生們在意的是諸如腳夫遇到會變成狗的女人、以及苦行僧們會遇見有超自然神力的伊夫利特

(ifrits,譯者註:伊斯蘭教傳說中的惡魔)

這樣的事情是多麼匪夷所思。與此相對,他在阿布達比的學生們則認為許多此類細節都相當說得通,令他們驚詫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三個女人,沒有男人獨自生活?這怎麼可能?」

之前我把薄伽丘的《十日談》稱之為世界上首次談話療法,因為薄伽丘是在朋友的陪伴幫助下才從相思之苦中解脫出來的。然而或許山魯佐德還在薄伽丘之前就這樣做了,因為她通過長達三年的故事療法治好了山魯亞爾國王嗜殺的瘋狂。在敘利亞流傳的《一千零一夜》框架故事的結尾,山魯亞爾國王只是簡單讚頌了山魯佐德的貞潔、智慧和雄辯,他還說「通過她我知道了懺悔」。而在更長也更晚的、在開羅流傳的《一千零一夜》尾聲,則顯而易見有更多心理活動。「啊,睿智而狡黠的人啊,」山魯亞爾感慨說,「你告訴了我不少神奇的事,還有許多值得思考之事。我聽你講了一千零一個晚上的故事,現在我的靈魂已改頭換面滿是歡愉,它帶著對生的欲望而跳動。我感謝真主給你的嘴塗上了如此能言的芬芳,給你的額頭蓋下了智慧的印章!」

《一千零一夜》中這些無比神奇的故事,除了可以用來撫慰人心,也可以用作政治手段。不光如此:作為物質存在的書籍本身也可以有政治意義,正如我們在巴勒斯坦藝術家兼活動家艾米莉·雅各爾(Emily Jacir)2007年創作的令人震撼的博物館裝置藝術品《一部電影(一場演出)的素材》裡所看到的。她的作品哀傷的靈感來自於1972年瓦埃勒·祖埃特(Wael Zuaiter)暗殺事件。祖埃特是一位巴勒斯坦翻譯,同時也是巴解組織駐義大利的代表,他被以色列指控(支持祖埃特的人堅持這完全是個錯誤)參與了慕尼黑奧運會上發生的以色列運動員屠殺事件。當摩薩德特工暗殺他的時候,祖埃特正在將《一千零一夜》翻譯成義大利語;他被暗殺之後,在他身上發現了一本《一千零一夜》——上面有一個貫穿了整本書的彈孔。

這本書被贈予了雅各爾,她的反應則是創作一件藝術作品以及一部關於這個作品的電影。首先她定做了一千本空白的書;然後她使用和摩薩德同一種型號的手槍開槍擊穿了每一本書。然後她在2007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搭建了一個藝術裝置,接著下一年又在紐約的惠特尼博物館搭建了另一個版本的藝術裝置,在一個房間裡一排排擺放著這一千本帶著彈洞的書,象徵著祖埃特沒能活下來翻譯或者寫成的書。而在惠特尼博物館展廳入口周圍,一整面牆都展示著被子彈擊穿的那本《一千零一夜》每一頁的照片。

雅各爾的裝置藝術是對早逝生命的感人紀念,也是《一千零一夜》在今天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的證言,它藉由一位今日的山魯佐德——艾米莉·雅各爾她自己——在新的政治環境裡發揮了作用。明天,我們將會看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納吉布·馬哈福茲是如何在他的《阿拉伯的夜與日》(又譯《續天方夜譚》)裡創作他自己的當代文學/政治版的山魯佐德的故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開羅:《千夜之夜》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Wodehouse)和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aw Miosz)恐怕並不是我們的八十位作家中藝術壽命最長紀錄的保持者,儘管馬哈福茲在1994年被一對指控他瀆神的原教旨主義者刺殺未遂之後,創作數量寥寥無幾。當時他已經將自己確立為那一代人中最重要的埃及小說家——甚至是最重要的阿拉伯作家,並且對之後的世代產生了巨大影響。
  • 丹穆若什︱八十天,八十本書環遊地球
    從上周開始,他在哈佛大學網頁上開始每天發布一篇文章,每天討論一篇世界文學經典,丹穆若什教授預期在八十天內完成一次世界文學之旅,如同凡爾納《八十天環遊地球》中的福克與路路通那樣,他預定的路線從倫敦出發,途徑巴黎、開羅、耶路撒冷、加爾各達、上海、南北美洲,直到再回到倫敦。
  • 一周一本書丨八十天環遊地球
    by 凡爾納《八十天環遊地球》作者簡介儒勒·凡爾納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9世紀法國科幻小說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主要作品有《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地球》、《從地球到月球》、《神秘島》、《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地心遊記》等。這本書是簡介吸引到我的,Why?  因為一個賭注,就開啟了環球之旅,沒有飛機、只能搭火車與郵輪,時間還只有僅僅的八十天,最終竟然還完成了這一驚人壯舉。  好奇心一下就冒了出來。
  • 百讀不厭的《八十天環遊地球》
    因這段時間一直在看比較枯燥的理論型的書籍,讀這本書純屬想愉悅愉悅自己的大腦,放鬆放鬆自己的神經,於是在家中的書架上順手拿出這本書,那發黃的紙張,其間還有水陰過的痕跡,都說明這本書的年紀不輕了,翻看扉頁,是1979年出版的,作者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凡爾納。
  • 《環遊地球八十天》:環遊成龍八十天
    《環遊地球八十天》:環遊成龍八十天 2004年09月30日 16:05  網易娛樂 呂不   我發現和白羊座的人交往有時候就像一場糟糕乏味的戀愛。  以上部分症狀也同樣適用於白羊座的成龍大哥,伴隨著迪斯尼公司的新片《環遊地球八十天》的上檔,我必須時常忍受這個白羊座男人的聒噪言論了。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尾聲:第八十一本書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第八十一本書於是,我們終於又回到了改良俱樂部,凡爾納小說開始的地方,時間也正好到點。這一計劃的討論開始於開場白中的《八十天環遊地球》,當然計劃的名字也來自這本書,考慮到這一點,你儘管抗議我已經超出八十本的限制。
  • 《八十天環遊地球》開啟全球旅行時代
    《八十天環遊地球》  《八十天環遊地球》開啟全球旅行時代  《八十天環遊地球》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經典環球歷險小說,在全球50多個國家暢銷上億冊,  《八十天環遊地球》,[法]儒勒·凡爾納著,胡小躍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版  它開啟了全球旅行時代的歡樂歷險時代  《八十天環遊地球》是科幻巨匠凡爾納的名作,它的出現,被認為是全球旅行時代真正的開端。  19世紀後半葉全球交通方式的貫通,標誌著探險時代的結束、旅行時代的開始。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孟買:《東方,西方》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從《一千零一夜》到《印度之旅》到寶萊塢電影,拉什迪蕪雜繁複的小說《午夜之子》把玩一切、包羅萬象,但在本文中,我將聚焦於拉什迪在《東方,西方》(East, West,1994)中對他的各種主題的提煉,這部出色的短篇集將我們完全引向當下的全球化時代。
  • 八十天裡環遊地球一周,開始了不可思議的環球旅行
    福格和改良俱樂部的成員打賭可以在八十天裡環遊地球一周。接著便帶綽號叫「萬事通」的僕人啟程從倫敦出發,開始了不可思議的環球旅行。大家好,小編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下面小編繼續為寶寶們推送小說系列,福格和改良俱樂部的成員打賭可以在八十天裡環遊地球一周。接著便帶綽號叫「萬事通」的僕人啟程從倫敦出發,開始了不可思議的環球旅行。有喜歡這類小說的小主們可以收藏一波!關注小編會有更多的好文在等著你哦!1.
  • 八十天環遊地球截圖
    八十天環遊地球截圖
  • 八十天環遊地球,其中的驚心動魄你讀出了嗎?
    因為家裡孩子上學期間,學校老師給出了一些推薦學生必看的書本,八十天環遊地球便是其中一本。雖然是推薦給孩子看的書,我看到書名時也被吸引了,跟著孩子一起讀了一遍。書中對人物、事件和事物的各種描述絲毫不幼稚,也不是只有孩子才能看得進去的書。
  • 成龍接拍《環遊地球八十天》
    成龍接拍《環遊地球八十天》2002年06月24日15:42:08 網易社區    京華時報報導,正在拍攝《上海正午》續集的成龍目前已確定將在重拍的影片《環遊地球八十天》擔任角色。影片仍然集中在Fogg先生與俱樂部裡的夥伴打賭———一個人可以在80天裡完成環遊地球的旅行。不過在新版本中,Passepartout這個角色將幫助Fogg先生接受在旅行中遭遇到的不同文化。當然,成龍肯定會在片中發揮他的動作特長。  該片預計這個秋天開拍,由《婚禮歌手》的導演Frank Coraci執導。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威尼斯:《看不見的城市》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今天意識到卡爾維諾的模式包含八十一個城市,這數目正好比儒勒·凡爾納和我自己多出一個,真令我開心。)卡爾維諾於1967年移居巴黎。他很快就成為我們在喬治·佩雷克的作品中已經碰到過的那個實驗性的「烏力波」團體的成員。
  • 《八十天環遊地球》:長大後才了解這只是一場騙局
    《八十天環遊地球》是一部極為有名的科幻、文學作品,描寫福格先生與僕人路路通共同環遊世界,一路冒險的故事。小說以打賭為開頭,中間穿插愛情故事與幽默故事,令人愛不釋手,同時有啟發與教育意義。《八十天環遊地球》以福克先生和他的牌友之間的賭局開始,最後用福克先生「驚險」地獲得賭局最後的勝利作結,中間描繪了驚險有趣的冒險故事,因人眼球。然而,就像「童話裡的故事都是騙人的」一樣,這本書再告訴你需要冒險精神,要勇敢善良的同時,並沒有著重描寫他們去歷險的前提,就是——錢。
  • 成龍《八十天環遊地球》明日開拍
    成龍《八十天環遊地球》明日開拍2003年04月05日10:46:42 北京青年報 趙芊芊   美國電影製片商瓦爾頓傳媒將在明日開拍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著名科幻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加勒比海:《島嶼書》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這本書的前言以「天堂是島,地獄也是」為標題。莎蘭斯基書寫了遙遠島嶼的雙重性,也即人們通常認為的「烏託邦實驗的完美假想地」(這令我們想到了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以及「人間天堂」。正如她所言:「人類在船上宣告革命爆發,在島嶼上建立烏託邦。總覺得有些什麼不同於當下以及此處——這確實是一種給人帶來安慰的信仰。」
  • 《八十天環遊地球》成龍獲賠100萬
    《八十天環遊地球》成龍獲賠100萬2002年10月11日09:44:35 南方都市報 東方   不久前本版曾報導成龍有可能因新片《八十天環遊地球》推遲開機而獲賠償100萬美元一事,日前成龍本人親口證實了此事,表示的確已收到電影公司寄來的100萬美元支票。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奈及利亞:《瓦解》
    丹穆若什教授的《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既是重構世界文學的版圖,也是為人類文化建立一個紙上的記憶宮殿。當病毒流行的時候,有人在自己的書桌前讀書、寫作,為天地燃燈,給予人間一種希望。隨之而來的宗教衝突招致了歐洲人的鎮壓,在小說不祥的結尾中,教區行政長官決定把這場衝突記錄在他計劃要寫的一本書裡——書名叫做《下尼日地區原始氏族的平定》(The Pacification of the Primitive Tribes of the Lower Niger)。
  • 《八十天環遊地球》:科幻小說家凡爾納代表作之一
    《八十天環遊地球》中譯本毋庸贅言,法國文學家凡爾納已被公認為最偉大的科幻作家之一。《八十天環遊地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但嚴格來說,也許不能稱之為科幻小說。這部小說的內容已經在書名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主要所講述的就是主人公如何在八十天內走遍世界,橫跨多個大陸和海洋,經過眾多國家和地區,屢次化險為夷,最終回到了出發地點英國倫敦。在這段驚險和艱辛的歷程中,作者加入了很多妙趣橫生的情節,使之極具吸引性和可讀性。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中國:《阿Q正傳》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中國:《阿Q正傳》 [美]丹穆若什/文 朱生堅/譯 2020-07-28 10:46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