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東南亞之前,5分鐘帶你看清市場潛力

2021-02-25 蝦皮跨境電商論

最近在整理有關淘寶無貨源方面的知識,新員工比較多,然後理出一個完整的學習順序來。

其次就是蝦皮的知識,也是在慢慢的讓我的員工學透,然後自己在整理出一個有效簡單的大綱,大概用時一周左右吧。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沒有什麼實操性質的文章,都是一些關於平臺介紹的,也是讓大家對東南亞及臺灣有個更加明確直觀的了解。

今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黃梨炒飯,曾任職於阿里跨境業務5年,分享東南亞電商有價值的見聞和實操,幫助大家賣全球。大家可以去知乎和微博搜索 「黃梨炒飯」 關注她。

去年是東南亞電商風頭很盛的一年,一方面阿里和騰訊系在東南亞布局投資,電商基建各種利好,另一方面亞馬遜對中小賣家的不友好和國內經濟形式的不樂觀,都讓中國賣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東南亞。

資訊類的文章中雖然鼓吹了很多數據,大家當做旅遊這些地方去的也不少,但這個市場到底值不值得做,現在是不是最好的時機,我想用一些更簡單直觀的方式去對標曾經的中國,讓大家形成一些體感,找到一些切入點。

1. 東南亞盤子有多大?人民有多富?

我們先明確一下範圍,東南亞一共十一個國家,2017 年總人口 6.5 億,相當於半個中國,87% 都分布在其中6個國家,即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新加坡,這也是 Lazada 和 Shopee 兩個領頭平臺的主戰場,其餘那 5 個國家,綜合考慮人口政治穩定經濟程度語言溝通的成本,搞電商,ROI 太低了。另外,印度半島上的印度巴基斯坦尼珀爾地處南亞板塊,不屬於東南亞,文化宗教又是另一個局面,別混為一談。

回來說這 6 個東南亞主要國家,有人說就像 8 年前的中國,有人說像 5 年前的中國,那我們再來拉一組人口和人均 GDP 的對比來感受一下他們的發展水平到底在什麼階段。

2017 年 6 國人口和人均 GDP 對標中國各省歷史數據

印尼,2017 年的人口和人均 GDP ,都接近於 2012 年的中國西部 8 省。中國西部由於高原和山脈帶來的對物流的挑戰,在印尼這個萬島之國上,也一樣存在。

馬來,2017 年的人口和人均 GDP,略略高於 2017 年的重慶。吉隆坡所在的西馬整體更發達富裕,東馬的年輕人也都會去西馬找工作求發展。

菲律賓,2017 年的人口和人均 GDP,接近於 2010 年的湖南+湖北。由七千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並沒有統一且長久持續的獨特文化,華人印尼馬來文化都在次交集,年輕人倒是非常追崇美國文化。

泰國,2017 年的人口和人均 GDP,接近於 2010 年的江蘇。曼谷是整個國家絕對的經濟中心,全國 85% 的人口常住曼谷。資源和需求的集中程度都非常高。

新加坡,同樣對比 2017,人口就浦東區那麼多,但有錢程度是浦東的兩倍。

越南,2017 年的人口和人均 GDP,類似於 2009 年的河南。消費力在六國最底,又因為國土成狹長型,胡志明和河內分別是南北兩個經濟中心,境內物流效率底。

所以總的來說,這六國總共有 2/5 個中國那麼多的韭菜,我們總是把」東南亞「三個字掛在嘴邊,但實際上這六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國民消費實力,和各自的文化語言宗教都完全不一樣。新加坡太有錢但是市場太小,馬來和泰國和國內發達大省在一個梯隊,印尼越南菲律賓的發展程度則和國內有 5-8 年的差距。

2. 東南亞的人口紅利體現在哪?

首先是年輕化和中產化。

參照這個按照男女和年齡分段的2018各國人口結構表,中國有很明顯的 25-34 歲 (1984-1993年生)和 45-54 歲(1964-1973年生)兩個嬰兒潮,現在明顯進入老年型社會,新生兒率在開放二胎政策後稍有回升。

新加坡和泰國則是更明顯的棒槌型,新生兒出生率連續下降了四十年。越南和馬來在20年前經歷了一次出生率下降但近十年又呈現出上升趨勢。菲律賓和印尼這兩個人口最大的國家則是標準的金字塔型,幾乎連續四十年的新生兒都越來越多,拉動 6 國 30 歲以下總人口佔比超過53%。

這意味著,現在起的十年內,這一波人和他們所在的家庭都會經歷畢業工作賺錢,結婚購房生子這一系列人生重要操作,直接帶來對服飾美妝電子產品,家電家居母嬰這幾個行業的巨大需求和對應的消費升級。

按照男女和年齡分段的2018各國人口結構表

第二個特點,體現在跳過 PC 直接進入移動時代。

三星華為小米 VIVO,OPPO 是東南亞用戶的最愛。雖然東南亞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目前只有 27% ,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對比中國現在52%,但有超過 90% 的網民都是通過智慧型手機訪問網際網路,他們平均每天會花上驚人的 3.6 個小時玩手機(泰國 4.2 個小時,印尼 4 個小時)對比之下中國3小時,美國2小時,英國1.8小時,而日本只有1小時。正是因為線下業態不夠豐富,信息渠道少,年輕人會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在手機上網絡上尋求資訊,尋求娛樂,尋求消費。

總人口一半是網民,其中 90% 都用手機上網,平均每天玩 3.6 個小時

3. 東南亞網際網路的發展程度如何?

網際網路產品滲透率越高發展的越好,說明國民的衣食住行需求對網際網路和電商的依賴就越高。中國的網際網路生態,由於歷史政治原因成就了一個獨特的閉環,而東南亞則是從屬於世界網際網路生態的一個部分。

去了解一個市場,要把你作為一個吃貨/窮學生/美顏少女/職場新人/喜提新家/含淚帶娃的這些人生場景,和真實需求帶過去看,當我們曾經被微信淘寶滴滴美團抖音改變生活方式的時候,東南亞的人民都在玩什麼?

比如說他們怎麼找好吃的餐館,怎麼買電影票,怎麼打車,怎麼轉帳,怎麼買護膚品,怎麼修手機,怎麼挑選尿布奶粉,你了解的越全面越透徹,你給這個市場的選品就會越準確,你規劃的社交矩陣和營銷玩法就會越接地氣。

我從和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四個方面,拉了一下中國和東南亞主要網際網路產品的時間軸,邊做邊回顧自己作為一個個體在這20年浪潮當中的感受,挺有趣的。

通訊社交類產品,中國在這件事上有幾個很清晰的階段:QQ 從 2000 年初一路和全國網民一起成長 --> 03年經歷 QQ空間人人58同城的階段 --> 微信成為國民級 App 的時代 --> 陌陌探探這一類不可描述的社交補充 --> 快手抖音短視頻病毒式傳播的現在。

而東南亞,他們國民級的 App,就只有 Facebook ,從 05 年開始慢慢壯大,這之前網民基數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第二個階段就是 2011 年低價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之後,Instagram 席捲年輕人,同時一大波融資成功信心慢慢的通訊產品,Line, WhatsApp, Messenger, Telegram 也在這個 6 億人口的市場展開爭奪(至今前三者依然瓜分著絕大部分的市場),而這一盤局還未塵埃落定,17年5月抖音就殺進來了,短短一年時間爬上幾個國家 Google Play 總榜的前十名。

電商生活類產品,中國的線上消費者,8090後作為主力,是從兩千年初跟著淘寶京東大眾點評一起成長的,其他外賣大戰海淘大戰什麼的都是後話了,網民們日常消費的一半甚至更多都會在這些平臺完成。

東南亞這邊呢,除了印尼的 Tokopedia 2010 年就由當地富二代創辦外,Zarola(韓國) ,Lazada(歐洲創始團隊後被阿里收購),Shopee(中國創始團隊被騰訊入股),這幾個平臺則都是 2012-2014 年外部資本帶著成熟的商業模式進入東南亞,對於本地需求方方面面的覆蓋滲透,和消費者的信任依賴,都還需要更多時間和努力去建立。

最後來說說 支付和出行。國人的線上支付習慣,是處在電商和 O2O 發展的上升通道裡,支付寶兢兢業業搞定銀監會,線上教育線下地推,花了十幾年培養起來的。 然後 14 年春晚的微信紅包又一大波助力,下沉拉新,讓全家老小賣瓜大伯和煎餅大媽都學會了掃碼轉帳。等到滴滴快的和後面的共享單車要來革新我們出行方式的時候,線上支付門檻已經很低了,教教廣大司機朋友怎麼提款就好。

我們是電商帶動線上支付,繼而普及到各項網際網路服務,比如打車外賣看電影等等一些列消費場景,而東南亞,則是出行帶動線上支付,並且有向外擴張到其他消費場景的趨勢。

首先東南亞本土的打車軟體 Grab,GoJek 和 Uber,幾乎都是領先於 Zarola,Lazada 和 Shopee 創立的。從用戶需求上講,打車/打摩的相對於線上購物,絕對是更高頻更剛需的服務,你可以一個月都不在網上買東西,但是你每天上班都得打車打摩的。

Grab 最初只是為了解決司機連摩託車都買不起的問題,於是他們允許司機先接活,然後每個月還貸款的方式慢慢付清車的購置費。司機群體壯大之後 Grab 又開始做起了外賣業務,繼而單獨上線 GrabPay 覆蓋到線下實體店的支付場景,去年乾脆正式成立了 Grab Financial,還要進軍風投,用短短兩年時間,做出了支付寶到螞蟻金融十年的布局和轉變。

所以,我們在餐館是掃支付寶或者微信二維碼結帳,他們則是打開 GrabPay,我們在大街上看到的是美團的黃色風衣和餓了麼藍色外賣箱,在這裡大街上看到的,則是戴綠頭盔的 Grab 和 GoJek 馬來/印尼小哥哥。

Grab 和 GoJek 這套商業操作太騷氣了,忍不住配個圖

那你會問,那電商呢?說回來買東西的場景這些人怎麼付錢嘛。

因國家而異,越南的話 85% 以上都還是 貨到付款。難點在於,這些用戶聯銀行帳戶都沒有,更別說網上銀行了。現在 Shopee 和 Lazada 都有推出自己的電子錢包服務,這個困境怎麼破,我們拭目以待。

今天先講到這啦,整體來看呢,東南亞這六國發展水平很像 5-8 年前的中國,有 2/5 個中國那麼多的韭菜,並且這群韭菜非常非常的年輕,超愛上網,迫切的在線上搜尋高性價比的商品和服務,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會兌現財富的增長,完成人生的重大支出。

國內外各大網際網路金主和投資機構都在不斷輸入人力和財力的資源,整個市場已經走在了起飛的跑道上,對與好的商品和靠譜的賣家如饑似渴,電商基建的翻譯/支付/倉儲/物流/客服也都是藍海一片。

而你,還在等什麼?

相關焦點

  • CK東南亞電商主管支招如何進軍新興市場
    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小,對零售商跟品牌商來說,印度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為他們帶來了全新的盈利機遇。然而,新機遇也意味著新風險,因為這些迅速發展的新興市場與西方國家的情況完全不同。以下是一些分享內容整理: 沒有哪兩個亞洲市場是一樣的 Luk說道:「當談到亞洲時,我們總感覺那是一個國家,其實不然。」他表示,雖然電商在亞太地區總體零售市場中佔了12.4%的份額,但是該地區每個國家各自的電商份額都不一樣。韓國和日本電商市場份額達15%,中國香港則降到了0.5%至1%之間。
  • 東南亞打車軟體Grab推出貸款服務,正式進軍金融市場 | 東南亞創投...
    本周的《東南亞創投周報》分為大公司新聞、早期項目、項目投融資等。 如果你正在做出海項目,希望被 36氪 報導,歡迎郵件聯繫我:jason@36kr.com,或加微信(jemshenghao)詳聊,請務必在郵件裡附上簡單的模式介紹。
  • X-Pay與Total Group達成戰略合作 進軍東南亞區塊鏈會計市場
    東南亞會計與稅務業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馬來西亞擁有三百萬MySejahtera註冊商家用戶,平均每個商家用戶日銷售額馬幣為2000,這形成了一個每年數十億的金融服務市場。同時,在馬來西亞,每一個人每年都需要呈報個人所得稅,以獲取收入的證明,之後才能實現購買房產,汽車,貸款等金融活動,同樣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 東南亞時尚電商Zalora宣布進軍童裝市場
    盤點各種電商乾貨、趨勢、資訊和營銷策略,教你花式「撩電商」
  • 中日韓經營者問卷調查顯示東南亞系最具潛力市場
    其中,對於最具潛力的海外市場,3國的經營者均提到了東南亞。而日韓企業方面,60%的經營者將東南亞視為最具潛力的海外市場。雖然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經濟減速狀況顯著,但經營者仍對東南亞抱有很高期待。另一方面,開始關注勢頭良好的北美市場的經營者也出現增多,顯示出重新重視發達國家的傾向。
  • 印度尼西亞將徵收10%的數字服務稅;Facebook進軍電商市場
    最近,跨境電商市場風起雲湧,Facebook推出 Facebook Shops 和 Instagram Shops 功能,進軍電商市場。與此同時,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市場印尼宣布,將從7月1日起徵收10%的數字服務稅。
  • 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潛力巨大
    一、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蓬勃發展、潛力巨大全球網際網路經濟重心正從美國轉向亞洲,東南亞地區正迅速崛起。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年均增速高達32%,預計2025年總規模將達3000億美元。其中,印尼網際網路經濟規模在2019年增長了四倍多,超過400億美元,並有望在2025年達到1300億美元。
  • 當東南亞「超級應用」Grab進軍旅遊業
    從2018年3月Grab收購Uber在東南亞的業務開始,司機隊伍不斷壯大,並在送餐業務GrabFood上大力開拓。Grab融資情況不完全統計不過,儘管Grab認為自己是「最大的超級應用程式」或「東南亞主要市場中唯一的超級應用程式」,它正面臨前所未有都壓力,渴望智勝主要競爭對手Go-Jek。
  • 鬥魚被傳進軍日本,將與N站、亞馬遜旗下平臺等競爭遊戲直播市場
    在此之前,其已通過6輪融資,獲得了大約70億人民幣的資金。騰訊參與其中4輪,間接持有鬥魚約43.1%股份,為其大股東之一。在國內直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鬥魚早就將出海擴張作為公司主要投資方向之一,寫入了今年4月披露的招股說明書。
  • 騰訊視頻海外版官宣,進軍東南亞五國市場
    2月29日,騰訊視頻海外版WeTV啟動官宣,宣布已經進軍泰國、印尼、越南、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WeTV還宣布將啟動更多海外自製內容項目。無獨有偶,2019年11月,愛奇藝便宣布進軍馬來西亞市場,做的也是「將技術與內容整體輸出」的模式,想要了解該事件的朋友可以閱讀《愛奇藝向馬來西亞要會員》一文。中國流媒體加速出海正在帶來新的想像空間。
  • 騰訊(00700)視頻海外版官宣,進軍東南亞五國市場
    2月29日,騰訊(00700)視頻海外版WeTV啟動官宣,宣布已經進軍泰國、印尼、越南、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WeTV還宣布將啟動更多海外自製內容項目。無獨有偶,2019年11月,愛奇藝(IQ.US)便宣布進軍馬來西亞市場,做的也是「將技術與內容整體輸出」的模式。中國流媒體加速出海正在帶來新的想像空間。
  • 擁有巨大市場的東南亞shopee蝦皮,作為新手小白,求講解?
    2015年10月28日,「蝦皮拍賣」正式在臺灣上線進軍C2C電商市場。2017年4月17日,「蝦皮拍賣」開始收取成交手續費0.5%、信用卡交易手續費1.5%。2017年7月推出B2B2C服務,即蝦皮商城,同年8月份,「蝦皮購物」購物平臺上線。
  • 樂天宣布收購越南信用卡公司 著力開發東南亞市場
    越南總人口9000萬人中,僅有300萬人持有信用卡,市場潛力巨大。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後,樂天集團在中國市場蒙受巨大損失,最終決定出售樂天瑪特所有中國門店。此次收購越南企業,也是樂天集團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轉而瞄準東南亞市場的舉措之一。樂天集團從1998年開始進軍越南市場。目前,百貨店、大型超市、酒店、電影院、電視購物等十餘家分公司均在越南成立法人。
  • 又一家新勢力國際化,威馬明年1月登陸東南亞市場
    這意味著威馬汽車正式開啟國際化戰略。據Enel X 的CEO Francesco Venturini表示,威馬是Enel X進行戰略合作的首家中國新能源車企,對於Enel X而言,這是其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一大步。「威馬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領軍企業之一,Enel X則是全球能源高科技市場上的技術先鋒,雙方在相關領域的合作是一場真正的強強聯手,將為綠色智慧出行賦予新的含義。」
  • 東南亞Shopee新亮點 - 帶你了解增長迅速的泰國市場
    最近亞馬遜和Shopee都在開新站點,意味著跨境電商行業依然在全球全力擴張; 亞馬遜這次開通的新站點有三個,其中一個是新加坡;我們再把範圍擴大一點;亞馬遜首次進軍東南亞市場的第一站;不過新加坡雖然購買力強盛
  • 電商市場風向轉變,東南亞跨境市場成為新風口
    國內電商賣家的數量每年都在增漲,針對賣家如何去引流、帶貨總是有新的方法出來。這裡像是一座圍城,有的賣家想出去,有的擠破頭都想進來。有這麼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20多年電商一路走來,也成就了很多的中小賣家。 那時,大家看到這個行業的紅利,都紛紛加入電商這塊圈子。
  • Grab又融8.5億美金,東南亞兩大獨角獸要合併?
    橫掃金融市場,東南亞「超級獨角獸」Grab的野心藏不住了。投資界消息,Grab近日宣布獲得8.5億美元新融資,投資方包括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和日本數據中心和雲服務提供商TIS。因為軟銀的關係,也因為東南亞市場的吸引力,Grab的股東裡面有很多日系資本。而此番Grab拿下日本最大銀行的注資,其橫掃東南亞金融市場的野心也昭然若揭。此前MUFG曾在東南亞金融市場頻繁出手。2013年收購了泰國大城銀行,而過去幾年也從淡馬錫等股東手中逐漸收購了印尼第六大金融銀行Bank Danamon。
  • 廣西發布首款東南亞口味螺螄粉 進軍東協市場
    中新社柳州11月5日電 (林馨 文建平)11月5日,柳州螺螄粉(東南亞口味)預裝新品發布會在廣西柳州市螺螄粉電子商務產業園舉行。這是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螺螄粉研究學會與螺螄粉企業柳州螺哈螺哈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出品,面向東南亞市場而研發的首款東南亞口味螺螄粉。
  • 中國隱形玩家,正在攻陷東南亞社交工具市場
    文 | Pingwest品玩  油醋如果你在東南亞國家瀏覽當地的社交軟體暢銷榜,你會發現排在前面的不止是Facebook和Tinder這些熟面孔,更有一些陌生的字母組合——像是Hago、BIGO LIVE和Yiya等等,穿插其中。
  • Shopee 劉江宏:東南亞電商市場未來可期
    2017年十月,遊戲起家的 SEA Group 赴美上市,成為了第一家登陸紐交所的東南亞科技公司。 成立於2009年的 SEA Group 在2015 推出了電商平臺 Shopee,進軍電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