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前,國外研究機構共同發布《東南亞金融科技的未來》研究報告,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評估東南亞地區網際網路經濟和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及前景。
一、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蓬勃發展、潛力巨大
全球網際網路經濟重心正從美國轉向亞洲,東南亞地區正迅速崛起。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年均增速高達32%,預計2025年總規模將達3000億美元。其中,印尼網際網路經濟規模在2019年增長了四倍多,超過400億美元,並有望在2025年達到1300億美元。新加坡和越南並列第二,2019年為12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越南網際網路經濟規模將達430億美元。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將分別達到110億和50億美元。
東南亞六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2019年總人口為5.72億,其中3.6億是網際網路用戶,每年還有2200萬人進入網際網路人群。印尼網際網路用戶數量最多,達1.52億人,菲律賓和越南分居第二和第三,分別為6800萬和6100萬人。
東南亞民眾平均每天上網時長為4.3小時,超過美國(2.4小時)和歐洲(1.7小時)。年輕人是網上購物增長最快的消費群體,Y世代(於1981-1996年間出生)和Z世代(於1996-2015年間出生)群體已成為推動電子支付交易的主要驅動力。而另一方面,地區目前只有50%的人口有銀行帳戶,僅40%人使用電子支付,說明地區網際網路經濟遠未飽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二、東南亞成為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投資和發展熱土
2020年東南亞金融科技企業總估值已達1080億美元,其中新加坡和印尼分別以600億美元和350億美元的價值總額高居前兩位,相關企業數量和市場估值均遙遙領先,越南以50億美元市場估值排名第三。新加坡和印尼均有6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其中,新加坡的Grab市值達140億美元,佔據本地區相關企業榜首,其次是印尼的GoJek,市值達100億美元。
東南亞金融科技企業吸引的風險投資最多,受此支持的初創企業目前達484家。自2015年以來,外國投資者對東南亞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資增長了7倍。2019年,對該地區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投資額達160億美元,較5年前增長了7倍,其中12億美元來自域外投資者。新加坡一直是東南亞金融科技公司的首要孵化基地,自2015年來籌集了26億美元資金,主要流向支付和保險科技初創公司,印尼和菲律賓則分別吸收了8億和6億美元投資。
三、疫情給東南亞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東南亞的金融科技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初創企業主要從事支付和借貸等傳統金融科技服務。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動了金融科技服務向數位化發展。從2020年至2023年,預計本地區將至少新增100家金融科技初創企業,企業併購和重組將成為常態,地區金融科技創業公司至少還有100億美元的潛在價值。財富管理、保險科技、地產科技將成為下一波金融科技的主流。印尼作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有望於2025年前成為本地區最大的金融科技樞紐,有關領域預期市值達1300億美元。
疫情也極大加速了東南亞國家向無現金世界的轉變。在現金取款和存款急劇減少的情況下,電子支付交易數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疫情防控封鎖舉措實施期間,數字銀行、數字支付和貸款融資服務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將促使更多金融科技初創公司不斷湧現。
END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潛力巨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