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演講|讓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2020-12-12 中國經濟周刊

百融雲創董事長、CEO 張韶峰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9年第24期)

主持人、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主辦方為我們創造了一個高端交流分享的機會。今天,我想以一位科技「老兵」的身份,分享一些我的觀察和思考,與大家一同探討科技如何更好地賦能普惠金融,服務好實體產業。

當前,中國實體經濟處於轉型發展期,階段性任務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只有不斷迸發活力,提升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實現中國經濟的高質量運行。在這個過程中,要淘汰產能落後的企業,實現大企業的成功瘦身,要加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激發傳統產業活力,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定位,依靠的是什麼?

答案毫無疑問是科技創新。新興技術的應用,推動了一批傳統企業成為全球競爭的重要參與者,誕生了一批獨角獸企業,躋身全球前列,成為中國新銳企業的代表和榜樣。

在新技術的推動下,中國經濟發展正經歷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以全要素數位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的經濟模式呼喚新的金融形式。經濟轉型倒逼金融轉型,技術發展加速金融變革。科技賦能金融,不僅要提升金融機構的內在能力,讓金融服務能夠跟上企業發展的需求,真正為實體經濟提供貼身服務,還要提升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參與全球化競爭。

作為新金融的重要生產力,金融科技基於現代科技手段能夠提升金融產品定價的時效性和精確性,提升金融風控的效率和效果,使投融資更精準地匹配新經濟結構,助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的重要支撐,金融科技能夠改變傳統金融的風控模式,讓更多具有成長性的優秀的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服務。

作為國際競爭的參與者,金融高質量走出去是服務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改善全球金融治理的必要環節。

從全球大國崛起的歷史經驗看,金融機構在海外的競爭力是大國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強大的跨國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是大國在海外的閃亮名片。提高金融業的全球競爭力,助推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已成為新時代中國金融業發展的歷史使命。

當前,儘管以國有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世界範圍內設立了網點機構,是中國金融走出去的表率。但是中國金融走出去,還呈現供給不足的特點:海外布局覆蓋不足,金融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綜合化金融服務不足。如中國走出去的企業覆蓋了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而中資金融機構僅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點;截至2018年末,「一帶一路」沿線約50%的國家尚未與中國籤署金融監管合作文件;在港澳以外的境外地區金融機構數量較少且根基不夠牢固。而且相對於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普通保險、金融租賃、資管理財等金融服務滲透率就更低了。

科技賦能金融,就是要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緊密結合,運用世界先進的技術成果為中國金融業轉型發展提供強大引擎,進而服務中國企業全球發展,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發展。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相繼扛起新興技術產業「出海」的大旗,將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帶到海外,向全球用戶釋放中國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行動支付率先在鄰國普及,消費金融與信用風控科技緊跟其後,「一帶一路」上的東南亞國家已率先享受到金融科技創造的進步。

中國企業從中找到了廣闊的市場,再次見證了科技賦能的重要性。東南亞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全球布局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在各國經濟發展階段、金融發展水平、監管政策及信用環境差異化明顯的背景下,如何使中國金融科技紅利造福更廣泛的地區和人群,對走出去的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企業提出了挑戰。

與此同時,中國金融科技領先世界,但是世界其他國家前進的步伐並不慢。中國金融科技如何保持自身的領先性?金融科技要不斷迭代更新,主動適應經濟和金融發展的需求,要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產生更多技術成果。

科技創新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從實驗室的研究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

百融雲創正是將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落地到金融場景的先行者。百融雲創以「讓金融普惠民眾」為使命,專注科技輸出,賦能金融機構實現智能化戰略轉型,成為連接普通百姓、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公司自主創新的信用科技,已成功切入信貸風控、企業徵信、精準營銷等多個金融場景,累計服務數千家金融機構,覆蓋銀行、消費金融、汽車金融、保險等金融領域。

百融雲創抓住產業網際網路革新供給側的時代大機遇,通過積極構建「產業+科技+金融」生態,聯合金融機構進行多產業多場景的金融服務,通過科技輸出架起了普惠金融供需雙方的橋梁。通過為眾多行業提供科技風控,能幫助金融機構有效識別產業場景端的風險畫像,實現產業場景金融化,金融服務場景化,助力解決產業鏈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百融雲創目前已覆蓋紡織、快消、塑化、物流、鋼鐵等10多個產業場景,釋放千億規模信貸潛力,建立了一個產融結合、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實現金融和產業的雙向進步,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

立志將先進技術融入傳統金融,百融雲創是智能金融創新的探路者,我們也將會持續努力,當好科技助力實體經濟的排頭兵。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感謝聆聽!

2019年第24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

相關焦點

  • 周月秋:科技賦能商業銀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11月18日,以「金融科技,點亮未來」為主題的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在論壇上,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發表了名為《科技賦能商業銀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題演講,從宏觀經濟角度解讀了數位技術的發展對銀行業的影響,以及銀行業在未來即將發生的一系列數位化轉型和變化。
  • 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尚福林:四變化六關係是重點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尚福林:四個變化六大關係是重點1月11日,第十八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原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閉幕演講中指出,積極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國家金融改革四十年的一條清晰脈絡。而想要更好地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需要面對當下經濟運行中的四個重要趨勢性變化,處理好金融領域的六大關係。
  • 以創新科技驅動金融數位化,薩摩耶數科助金融服務與實體產業融合共進
    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於12月17日在滬開幕,該論壇匯聚來自監管機構、金融機構的近百名專家學者,以「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服務」為主題,深入探討新時期的金融創新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薩摩耶數科董事長林建明作為此次論壇開幕式演講嘉賓,發表了題為「金融科技的未來,不在金融,在數字中國的全景」主題演講,通過科技公司視角為數位化轉型、金融創新提供真知灼見。
  • 金融更好服務實體 尚福林:四個變化六大關係是重點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尚福林:四個變化六大關係是重點 1月11日,第十八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原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閉幕演講中指出,積極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國家金融改革四十年的一條清晰脈絡。而想要更好地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需要面對當下經濟運行中的四個重要趨勢性變化,處理好金融領域的六大關係。
  • 浦發銀行以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務能級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在當前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下,銀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提升服務能力,成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北京分行不斷探索金融科技新模式,助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更好地服務北京地區企業平穩發展。
  • 浦發銀行:劃金融科技之槳,揚服務實體經濟之帆
    如果將銀行比作一艘在金融海域裡航行的大船,那麼對於浦發銀行而言,金融科技無疑是其動力之槳。今年以來,浦發銀行化「疫」為「翼」,在挑戰中抓住機遇,藉助金融科技,積極服務實體經濟,進而實現了資產規模的穩健增長。
  • 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中銘集團給出「答案」!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十三五」時期,我國金融業保持穩健發展,抵禦風險能力增強;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資金結構流向更趨合理,成為提升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有力支撐。  金融持續發力,支持實體復甦  2020年3月份以來,我國實體經濟受到疫情嚴重衝擊。
  • 兩岸金融科技界人士廈門暢談金融、科技與新經濟融合
    「2019海峽金融科技論壇」,10日在廈門舉辦。供圖中新網廈門9月10日電 (楊伏山 閆旭)2019海峽金融科技論壇10日在廈門舉辦,來自兩岸金融科技界人士相聚廈門,相互切磋金融、科技與新經濟融合發展的未來走向。
  • 屠光紹: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怎麼有效循環?六個層面需認真考慮
    來源:新浪財經12月5日,由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主辦的「2020第五屆新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非常時期的金融責任與擔當」。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屠光紹出席並發表演講。屠光紹屠光紹表示,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怎麼有效循環,也包括新金融和新基建怎麼有效循環?主要是六個層面:1、社會融資體系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必須要更新、完善、調整我們的融資體系,來更好地適應產業結構的變動。
  • 銀行科技|中信銀行方合英: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
    導讀: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事關發展全局。近年來,中信銀行始終緊跟國家戰略,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心,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由於規劃和措施比較到位,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開放銀行等各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 金融真正服務實體經濟,這六件事要做好
    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一)加大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近年來,銀保監會督促商業銀行調整信貸結構,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讓更多的銀行資金流向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薄弱環節。
  • 打造科技金融生態 助力灣區經濟騰飛——先行示範區金融大講堂第...
    12月15日下午,先行示範區金融大講堂第三期活動在南山科技金融城北京銀行大廈成功舉辦。本期活動主題為「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助力灣區經濟騰飛」。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劉平生,南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殿甲出席活動並開場致辭。
  • 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助力灣區經濟騰飛——先行示範區金融大講堂第...
    全景網12月17日訊 12月15日下午,先行示範區金融大講堂第三期活動在南山科技金融城北京銀行大廈成功舉辦。本期活動主題為「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助力灣區經濟騰飛」。在40年發展歷程中,深圳金融業始終堅持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共生共榮,有效服務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斷深化科技金融試點,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構建了產融緊密結合的良好生態。接下來,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進一步加強市區聯動、部門協同和政企合作,推動金融工作與科技工作同頻共振,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三鏈融合」,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騰飛、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做出積極貢獻。
  • 把機遇歸本源守底線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因此,作為直接融資的主戰場,強大的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2.強大的資本市場需要高質量的證券公司作為核心載體  證券公司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的主要承擔者。因此,為了保障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的有效運作,需要努力做強做優做大證券公司,提升證券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以更好地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優勢。
  • 發揮綜合金融優勢 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當前,我國貨幣信貸規模依然處於歷史高位,社會融資規模也不斷創出新高,但實體經濟中卻一直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 英大長安保險:服務實體經濟,小公司也有大作為
    英大長安保險:服務實體經濟,小公司也有大作為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8
  • ​董希淼:「螞蟻」事件後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出席論壇並以「『螞蟻』事件後看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為主題,分享了他對提升金融科技發展水平的觀點。董希淼指出,完善監管框架體系,規範金融科技發展,是為了推動金融科技行穩致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有助於更好地保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他認為,少數大型科技企業(BigTech)部分業務遊走在法律邊緣,金融風險隱蔽性、複雜性和傳染性更強;部分業務市場集中度高,形成業務壁壘並逐步強化為市場壟斷,進而限制排斥市場競爭,擠壓中小機構生存空間。
  • 吳曉求:正確理解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
    1978年中國經濟貨幣化率0.3左右,現在是2.1,我們要正確地看待這一指標,既有泡沫的成分,也有金融深化的成分,更有中國經濟和金融獨特的奧妙關係。長期以來,我們非常巧妙地運用了金融資源來推動經濟增長,善於利用金融槓桿去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在過去一個時期,過分強調去槓桿,但過度去槓桿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和金融有很大的負面性,為未來的金融動蕩埋下了種子。
  • 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助力灣區經濟騰飛 先行示範區金融大講堂在南山舉行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5日訊(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吳德群 文/圖)12月15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和深圳市南山區金融行業協會共同承辦、北京銀行深圳分行特別支持的先行示範區金融大講堂第三期「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助力灣區經濟騰飛」主題活動在南山科技金融城舉行。
  • 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舉行
    「金融科技塑造韌性世界」為主題,匯集了來自粵港澳三地監管部門、專家學者、研究機構以及企業代表,圍繞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金融科技的機遇與挑戰、金融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新興技術風險管控等話題展開討論。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發表了主旨演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副市長艾學峰出席會議並致辭。範一飛表示,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加快數位化發展,可從數據基礎角度、能力角度、應用角度三個方面發力。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金融和科技的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