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的東南亞:金融科技市場蓄勢待發

2020-12-15 億歐網

當前,在全球範圍內,金融科技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行業之一。

8月22號央行發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這是我國金融監管機構第一次對金融科技進行系統化的歸納與論述,是國內金融科技發展進程中的裡程碑。

焦點轉向東南亞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與金融行業的融合加深,萬物互聯正改變金融業務模式,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崛起,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有關統計表明,2018年的金融科技投融資數據已創下多項新紀錄,但2019年頭部創業公司們的上市之路卻不盡樂觀。

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新的戰爭全面打響的今天,東南亞這一新興市場的存在感日益凸顯。

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東南亞的金融科技活動持續升溫,金融科技領域融資比例大漲143%,初創企業尤其頻繁。

如越南電子錢包和數字金融服務平臺MoMo完成C輪融資,據Dealstreet Asia消息,本輪融資約為1億美元;

創建支付應用PayMaya的菲律賓金融科技創業公司oyager Innoations獲得包括騰訊在內的2.15億美元融資;

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C88完成由Experian領投的2800萬美元C輪融資。該公司旗下的CekAja和eCompareMo分別在印尼和菲律賓為銀行、保險公司和需要借貸、抵押、保險等產品的消費者提供服務。

從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出海進程來看,東南亞地區作為海外落地「首站」表現相當活躍。

以螞蟻金服為例,其一方面與多國當地的行動支付機構達成合作(如印尼的Dana、泰國的Ascend、柬埔寨的Pi Pay等),另一方面也在尋求其他金融領域的投資機會,例如年初宣布完成對印尼消費分期公司Akulaku的1億美元戰略投資。

品鈦與大華銀行在2019年4月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華鈦科技。此前,2017年10月份,品鈦在新加坡成立金融科技公司PIVOT推廣數位化財富管理及智能投顧技術服務。

凡普金科也是同樣看重東南亞市場,曾參與投資了越南電商平臺Tiki.vn的C輪融資。與此同時,凡普金科和新加坡金融服務機構Cashwagon也已達成戰略合作。

我國企業為何紛紛「再度下南洋」?

素有「網際網路女皇」之稱的Mary Meeker在Code Conference上發布的2019年網際網路趨勢報告中提到,「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實踐正越來越多地被海外同行借鑑。」

今天中國的金融科技無疑已受到世界關注,從BATJ到網際網路巨頭或金融科技公司布局海外市場,無一例外將目光鎖定在了東南亞。目前已有超過10家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不同的東南亞國家進行了布局。

為何我國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出海都選擇了東南亞?

其一,隨著「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推進,以及中國和東協關係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中資企業將東南亞地區作為出海的首選之地。從雅加達到馬尼拉,從河內到金邊,中資企業和投資機構已經開始紛紛落戶,爭搶市場和人才。

其二,地緣、人口、經濟發展潛力三重因素疊加,使得東南亞成為中國金融科技的必爭之地。龐大的人口數量、較高的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再加上普惠金融的巨大缺口,這些均成為不少平臺出海的動機,它們渴望在新的市場中孕育出新的獨角獸。

其三,近年受國內互金監管趨嚴影響,部分金融科技企業主動或被動地開始尋求出海發展求生存。近日我國監管層不斷強調「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這兩條網際網路紅線,在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時代,金融支付機構正面臨一場大規模的清洗。

其四,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湧入,牌照監管也開始成為一種趨勢。2016年底,印尼金融管理局規定,海外公司在印尼開展金融服務業務需要申請金融牌照(目前為P2P牌照),第一步則是註冊成立外資合資公司,同當地機構合作也開始成為主流的合作模式。

放眼全球金融市場,東南亞地區同樣佔據有利條件。

歐洲金融科技公司雖然正擴大其全球足跡,但受制於技術法規和融資環境,僅數字銀行領域發展較快,2019年7月歐洲銀行管理局發布的《金融科技對支付和電子貨幣機構商業模式影響報告》指出,歐洲金融科技與支付行業正面臨以下挑戰:

英國脫歐可能會影響英國機構提供跨境服務的能力;

一些機構對銀行和信用卡或借記卡機制存有依賴性;

運營彈性和網絡安全;

監管合規問題,中小型機構尤其值得關注;

客戶的數位化和金融服務普及教育。

北美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統治力不如以往強勢,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商學院教授葉茂表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美國經濟學界是比較新的概念,現在的金融科技發展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斷層,學界、監管界與業界之間的差距在美國是巨大的」。

反觀亞洲區域,早期和巨額融資數量的激增,使得亞洲的交易數量同比增長38%,已上升至全球最快,實現了516筆交易的融資規模,達到創紀錄的226.5億美元。

拉丁美洲一直以來都是全球電子發票領域的領軍力量。據統計,2017年拉丁美洲共產生了150億份電子發票,接近全球360億份電子發票總量的一半,這為不少相關金融科技平臺創造了潛在的商機,比如這可以為在線貸款平臺提供更多可供分析的數據,提高風險控制的可行性,降低產品和服務風險。但拉丁美洲仍面對比如動蕩的政治與經濟環境、低效的監管體系和分散的地方市場結構等風險。

從2014年開始,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便呈現出高速增長事態。到2018年,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的GDP增長都超過了6%,網絡技術設施方面投入較高,移動網際網路覆蓋率逐年提高。谷歌和淡馬錫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網際網路經濟規模將超過2400億美元。

安永發布的《2018年東協金融科技普查》(ASEAN Fintech Census 2018)報告顯示,東南亞國家金融科技累計投資額排名前五的細分領域分別是:支付(Payments)、金融IT(InvestmentTech)、保險科技(InsurTech)、消費金融(Consumer finance)以及非銀行貸款(Alternative lending)。

東南亞金融科技版圖一覽

整體來看,東南亞地區各國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分化明顯。

新加坡:創建樞紐

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顯示,新加坡是僅次於倫敦、紐約和香港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及亞洲第一大外匯交易中心。

新加坡目前共有490家金融科技公司,數量居東南亞各國之首。其中以支付、技術支持及網絡借貸等類型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在新加坡註冊並獲得了大量融資。此外,眾多知名的金融科技高端峰會也選擇在新加坡召開,如Global Blockchain Technology Summit、Fintech Festival week等。

我國已有多家頭部機構在新加坡布局。

另外,新加坡電子支付業務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根據Statista預測,新加坡電子支付用戶數將以12.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預計2022年交易總額將達到187.96億美元。

印尼:潛能巨大

印尼有262家金融科技公司,在大多數LP看來,印尼是東南亞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市場。tryb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75%的投資者看好東南亞市場的金融科技行業,其中印度尼西亞最受關注,74%的有限合伙人對東南亞投資資本市場興趣頗高。

根據網際網路數據知名統計機構「We Are Social」最新報告顯示:印尼網絡滲透率為56%,與中國相當。

在監管方面,同新加坡一樣,印尼也建立了沙盒機制。

近年來,隨著小米、vivo手機的入駐,印尼智慧型手機覆蓋率已經超過銀行帳戶覆蓋率,達總人口數的62%。因此許多由電商、電信商、打車軟體和科技公司推出的電子錢包服務,都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

儘管經濟發展較快,印尼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還是相對落後的。印尼信用卡協會(AKKI)的數據顯示,印尼市場共有流通信用卡1690萬張左右,信用卡用戶800萬人,僅佔總人口數的3%。

菲律賓:快速升溫

根據菲律賓中央銀行BSP關於金融包容性的調查,從2015年到2017年,擁有正規銀行帳戶的菲律賓成年人數量增加了22%,但擁有正規銀行帳戶人數仍只有1580萬,僅佔菲律賓成年人口數量的22.6%。《菲律賓網際網路金融市場報告》中顯示,每100個菲律賓人中只有2人擁有信用卡。

菲律賓是東南亞第二人口大國,年齡中位數為25歲,是整個亞洲最年輕的國家,消費欲望強烈。

根據網際網路數據知名統計機構「We Are Social」最新報告顯示,菲律賓有6000萬人口的網際網路用戶,網絡滲透率已高達71%,高出中國14個百分點。

從發展大環境來看,菲律賓是世界上不多的承認數字貨幣交易所合法、並對合格的企業頒發許可的國家。目前菲律賓最知名的互金協會有「Fintech Alliance」和「Fintech PH」。

近年來,菲律賓的金融科技行業一直在迅速增長,頗具發展潛力。截至2017年底,菲律賓擁有金融科技初創公司115家,金融科技行業總投資額達到1800萬美元,年增長率為16.4%。

越南:尚待開發

越南的金融科技起步較晚,發展非常有限,

根據Solidiance發布的《解鎖越南金融科技增長潛力》,2017年越南的銀行帳戶覆蓋率為59%,預計2020年將達到70%,這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越南的居民至今還沒有改變現金支付的習慣,金融交易活動並沒有很好地與行動裝置結合。因此,世界銀行將越南作為「金融普及計劃」(Universal Financial Access,UFA)的25個國家之一。

目前越南的金融科技主要包含三個細分領域,分別是數字支付、個人借貸和企業融資。

柬埔寨:萌芽階段

2018年8月,柬埔寨金融科技協會(CFA)宣布正式成立,CFA計劃2019年第四季度開放,為新創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服務和諮詢。協會副會長Eddie Lee表示,CFA旨在匯集所有行業利益相關者,從創業公司到成熟的科技公司,再到建立社區並促進合作。

近年來,隨著柬埔寨科技投資額的增長,該國的創業生態系統也在快速發展。湄公河戰略夥伴關係和Raintree Development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18年第二季度,柬埔寨至少有12家科技初創公司宣布了融資計劃,比前一年的5家增加140%。

柬埔寨的科技創業狀況中,金融科技是最熱門的行業,共計有50多家活躍的初創企業,包括Morakot、Banhji、Pi Pay、BongLoy和SmartLoy。

但柬埔寨金融科技的發展仍然處於初級階段,服務範圍相對狹窄,目前中資背景的金融科技企業進入柬埔寨的較少,僅有少數電商巨頭,如螞蟻金服與Pi Pay的合作。此外,國內新聯在線在柬埔寨建立了在線平臺和典當行,主要服務於柬埔寨當地的公務員、律師、醫生等收入穩定人群。

大咖雲集,步道新市場

在近期舉辦的「『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金融科技布局東南亞」研討會上,行業內的大家、業界領袖等就金融發展的新趨勢以及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科技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展開探討。

恆昌公司創始人兼CEO秦洪濤表示,東南亞金融科技市場在存在機遇和發展潛力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挑戰。比如各國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牌照獲取時間較長,對於資金要求等條件越來越高。

「在合作股東方面,印尼、菲律賓都對當地人員的持股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金融科技拓展東南亞的過程中,除了要儘快了解相關國家的相關政策、營商環境信用環境差異、市場競爭差異,更要迅速建立國際化人才梯隊。」

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AS)首席金融科技官Sopnendu Mohanty以監管者的角度提出:

第一,MAS要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發展金融科技,做到監管能夠鬆弛有度,有效防範風險的同時,避免過度遏制行業的發展;

第二,從產業設計的角度,技術、整個金融服務,都已經被重新改變、被現代化、被重新定義了,如何去監管某些特殊的活動,在風險之中尋找一種平衡,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隨著對市場的不斷了解,應該不斷更新監管模式和方法,去適應新的商業模式。

「例如在新加坡,我們更新了眾籌的監管,去匹配商業模式、支付業務。2015年我剛任職時,支付的監管還是非常標準化的,隨著2、3年時間過去,支付領域已經變化了很多。」

走出去智庫戰略投資研究部負責人閆志君認為,中國的科技金融企業「走出去」的初衷發生了變化。以前主要是迫於中國金融監管政策趨嚴的壓力,使他們不得不走出去;現在更重要的動力是來自數字絲綢之路,尤其東協作為數字經濟核心區備受關注。

對於具體國家的選擇,閆志君還提出「評價四緯度」,即機遇緯度、風險緯度、成長潛力緯度和對話關係維度,可以將各維度綜合量化、打分後做出判斷。

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孫天琦認為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電子商務不發達,監管能力還不是很強,體系尚不完善,所以,在他看來於此背景下進行的交易必須做到:

第一,跨境交付模式的金融服務,必須持有金融牌照;

第二,牌照必須要有國界;

第三,對跨境的、非法的、違法違規的金融交易,必須嚴厲打擊。

第四,對一些APP或公眾號的廣告,涉及到跨境業務、外匯交易、跨境股票交易、貴金屬交易等等的,均是非法的,需要加以管制。

菲律賓RCBC銀行首席創新官Lito Villaneva對於如何在銀行內部顛覆傳統模式、建立數字交易提出「4P」模式,即人(People)、流程(Promotion)、產品(Product)、平臺(Place)。

「這有很深遠的影響,如果你把4個P加上3個V,就意味著最大化盈利、數據生成以及降低成本,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意味著一種價值。無法擁抱這種數位化的變革的企業或金融機構都將是無法生存的。」

玖富數科集團執行董事、CFO兼玖富國際和玖富證券CEO林彥軍表示,在東南亞,玖富主要關注兩方面的機會:

一是消費金融。因為所有國家消費金融在增長,但同時加槓桿卻是比較低的,東南亞市場的群體很年輕化,許多人連基本金融服務都沒有,這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二是技術輸出。玖富想實現幫東南亞當地銀行,從開發到風控模型、網上獲客提供純技術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不承擔風險,僅分享收益。

「我覺得未來應該會是兩個並舉,你很難分是金融還是消費,因為做消費、做Tech、做Inevitably,是給當地金融機構賦能。差別在於承擔風險方面,但技術的驅動是類似的。」

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合伙人馬駿驅也透露,同盾的海外布局,已進行一年多的時間,由於有新加坡國家主權基金淡馬錫的投資,同盾科技將其國際總部設於新加坡。

「現在我們的東南亞市場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菲律賓和印尼,走的特別快;第二梯隊,越南和馬來西亞,業務開展比較平穩;第三梯隊,印度和泰國的業務是相對發展比較慢的。」

益博睿大中華區決策分析業務總經理黃健銘認為,雖然在新加坡跟馬來西亞,本身有徵信局,也發展了小企業的Nicole score,但對於新加坡市場怎樣進階,進而將成功案例推進到其它國家,應當思考上下遊與現金流之間的關係,將它們串聯起來做出新的突破。

「現在『徵信戰局』出現很多改變,尤其東南亞徵信覆蓋率比較低,因此生態圈內的企業應試圖尋求和其它巨頭公司的合作,比如我們跟金融超市公司有合作、電信公司合作,把整個生態圈都串聯起來。」

槍聲已響,如何賽得更好?

總體來看,儘管地緣政治和貿易戰的劍拔弩張,東南亞金融科技依然表現出巨大的潛力,無論是自然環境、地理位置帶來的優勢,還是經濟、人口帶來的紅利效應,均表明東南亞地區具有良好的金融科技投資環境。

2017年是中國的金融科技開拓東南亞的爆發期,現在我們看到一些先行者已經遙遙領先,但億歐金融今天仍然將目光聚焦於東南亞,簡單來說,並非僅僅關注到它背後的市場和獲利空間,更多的是已經出現的問題與尚待解決的挑戰。

現在的東南亞好比數年前網際網路金融剛剛興起的中國,遍地是機會但也存在各種風險。

由於東南亞各國的歷史國情、營商環境和市場競爭等差異較大,東南亞地區金融科技水平差異也較大。除了新加坡,其他國家金融科技起步晚、發展程度比較低、業務模式也相對簡單,各國監管政策存在較大的的不確定性,牌照獲取時間較長,對於資金要求等條件越來越高,人才梯隊建立困難,數據隱私保護等。

中國企業出海東南亞應該是長期的戰略,在業務開始過程中,不能照搬在國內支付、網貸、大數據服務等方面積累的發展經驗,更不能當做短期項目賺一筆就跑。只有深入了解當地監管,從人員和文化等多方面積極融入當地,多與當地同業和國內一起出海的企業溝通交流,更快融入當地市場,才能夠獲得健康長足的發展。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對於國內的金融科技企業來說,出海東南亞這一人口眾多潛力巨大的「緩衝區」將會成為一個契機。

我們期待更多優質的金融科技企業把創新的成果和普惠金融服務,帶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

相關焦點

  • 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潛力巨大
    日前,國外研究機構共同發布《東南亞金融科技的未來》研究報告,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評估東南亞地區網際網路經濟和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及前景。二、東南亞成為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投資和發展熱土2020年東南亞金融科技企業總估值已達1080億美元,其中新加坡和印尼分別以600億美元和350億美元的價值總額高居前兩位,相關企業數量和市場估值均遙遙領先,越南以50億美元市場估值排名第三。
  • 金融科技2020,東南亞還是個好去處麼?
    如果說央行「金融科技三年規劃」是點燃行業的一把火,那與之相隨的對大數據的雷霆整治,就是當頭潑下的一盆冰水。面對國內的嚴監管形勢,很多金融科技企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海外,更確切點說,投向了東南亞。始於2017年的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潮,已經在東南亞生根發芽,甚至不乏成長為獨角獸的機構。
  • 演員招募令|聚光燈下蓄勢待發,靜待「金沙」主角降臨!
    9月4日上午,成演大手筆:公開發出招募令:在全國公開挑選男女主演,聚光燈下蓄勢待發,靜待「金沙」主角降臨!2005年,由成演集團打造的中國第一部大型原創音樂劇《金沙》不僅締造了成都城市文化名片,也開啟了「中國製造」音樂劇時代。該劇以成都「金沙遺址」所代表的神秘古蜀文明為創作藍本,匯集了國內頂尖創作精英誠意打造而成。
  • 東南亞打車軟體Grab推出貸款服務,正式進軍金融市場 | 東南亞創投...
    阿里方面表示,本次投資彰顯了阿里巴巴對於Lazada業務的未來成功以及東南亞市場增長前景的信心,東南亞地區在阿里巴巴的全球化增長戰略中至關重要。 但阿里仍舊面對著Lazada管理層調整的交接,集團未來的國際發展戰略的調整,以及跨國生態系統的融合。
  • 畢馬威發布2019Fintech100名單 東南亞成為金融科技行業新熱土
    畢馬威發布2019Fintech100名單 東南亞成為金融科技行業新熱土 2019-11-2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安國蘊CEO吳媖:中國ESG市場蓄勢待發
    平安國蘊CEO吳媖:中國ESG市場蓄勢待發 2020
  • 淨利倍增力挽「三連跪」 長亮科技進擊東南亞的五年
    出海東南亞,曲線謀生還是直線突進?長亮科技主要從事金融科技技術服務,提供的產品主要包括金融核心系統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銀行、網際網路金融、證券、基金、 保險、消費金融等多金融相關領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金融IT服務商,其中又以銀行IT服務為重,目標之一就是協助銀行提高業務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成本。
  • 民眾金融科技「新帥」葉燁:金融科技為行業大勢所趨
    中證網訊(記者  吳瞬)新年伊始,葉燁加入了民眾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民眾金融科技,股票代碼:00279.HK),擔任董事會主席一職。葉燁認為,香港市場正在迎來深刻變革,中港兩地互聯互通勢不可擋,金融科技成為行業的大勢所趨。
  • 多家傳統巨擘加持下,Velo將為東南亞金融生態帶來什麼變化?
    東南亞國家佔據前五大經濟成長率最高國家中的兩席。在此背景下,新的「商業範式」— 區塊鏈及加密貨幣在各個產業興起,由 Facebook 主導的 Libra 項目曾被寄託著改變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希望,但因政策原因出現極大的挑戰。而作為飛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東南亞市場得益於完備的政府政策和得天獨厚的市場環境,正在成為新的全球區塊鏈中心。
  • 攜手共探東南亞金融市場 CPTMarkets受邀參加國際財經高峰論壇
    本次論壇將圍繞東南亞金融市場進行深入探索,旨在通過相對開放、成熟的金融環境共同發展、完善科學的金融服務平臺,為更多的國際投資者以及參與者提供專業的交流機會,進一步提高東南亞地區的投資者認知。據官方媒體報導,CPTMarkets等多家英國老牌經濟服務商也將受邀參加本次高峰論壇。近年來,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越來越成為全球金融機構的發展方向。
  • 對2019年東南亞市場的十大預測
    每個市場都有獨特特點,而Go-Jek有很強的印尼基因,適應到其他市場並不容易。目前Go-Jek在嘗試給予本地管理層更大的自主權,如果能夠實現會很有意思。然而在各種股東利益和競爭壓力下是否能夠執行好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3、Go-Jek在印尼做了一個很全的產品線,已經有很大的複雜度。
  • 聚光燈下的「娘子軍」
    聚光燈下的「娘子軍」——記揚子江藥業集團巾幗標兵崗大容量4號車間燈檢崗位揚子江藥業集團大容量注射劑4號車間燈檢工段由70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女員工組成,這樣一支地地道道的「娘子軍」,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認真仔細,雖然年輕
  • 東南亞情報站 | 2018九大市場趨勢預測:Uber退出東南亞、電商持續...
    )】1月14日報導 (編譯:燈桀)2018年東南亞創投圈會發生什麼大事呢?本文總結了2018年東南亞市場的九大趨勢,你覺得呢?然而,該地區的市場還沒有準備好 - 大多數國家缺乏廣泛採用的消費者信用評分系統,而且與無管制的發薪日貸款業務相關的風險很高(如非法收集)我們認為目前的熱度將是短暫的,到6月份,大多數貸款提供商的力量將被削減。 監管機構將迅速出臺相關政策,加大監管力度,而且當地的參與者也一直在以傳統的手段向市場提供消費金融。
  • 2018Q1東南亞APP市場 社交及通訊類佔主導
    縱觀東南亞2018年第一季度APP下載榜單,主流APP類型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總體來說,工具類和攝影類APP是東南亞移動應用市場的熱門類別。此外,印尼和泰國的金融APP、新加坡的電商購物APP領域也備受矚目。
  • 專訪ADVANCE.AI崔琦:需求為本,護航中國金融科技出海之路
    依託著海外金融技術創新的進一步發展,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正當時。東南亞市場擁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和在線金融服務需求,吸引了國內遊戲、電商、行動支付以及消費金融等公司接連入場。然而,中國企業出海也面臨著全新的環境、準入門檻和風控要求,這需要依靠紮根於本土且擁有先進技術服務的公司來打開市場。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下)
    ;準許前提下的開放銀行計劃,允許銀行與第三方共享消費者的數據;和創新促進者計劃,旨在推動為市場帶來好處的數字金融服務中的創新。一些具有監管沙盒的國家和地區已實施「快速通道」方法,以在其市場中採用特定的金融科技創新。
  • GoBear創始人離職-東南亞金融導流平臺有希望麼?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東南亞金融產品比價平臺GoBear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已經證實離職。 目前還在運營的還有新加坡、香港、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市場。 從歐洲降維打擊? GoBear創立於2014年,由兩家荷蘭金融機構Walvis Group和Aegon合資成立。那幾年有好幾股歐洲勢力來過東南亞做金融產品比價和倒流平臺 - 也都是看到了歐洲相應平臺的成功,並打算在東南亞複製。
  • 新加坡金融超市GoBear完成8000萬美元融資丨東南亞創投日報
    (DigitalNewsAsia)丨印度教育科技公司CollegeDekho完成800萬美元融資印度教育科技公司CollegeDekho完成800萬美元融資,由印度IT公司Girnarsoft和埃及跨國集團Mansour Group旗下風投基金Man Capital LLP
  • 疫情下的東南亞物流現狀揭曉,未來的東南亞市場將呈現這3大趨勢……
    以東南亞市場為例,大量的貨物運輸,加上當地的物流情況,導致跨境包裹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眼看旺季將至,東南亞物流接下來又將呈現哪些特點?賣家該如何提前做好布局? 疫情下,東南亞物流有這些變化 眾所周知,疫情期間,因出行受限導致人們在網上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工作設備的需求增高,如電腦屏幕、桌上型電腦、家庭健身設備和相對大件和笨重的日常必需品。與此同時,人們對於接收包裹的及時性要求也更高,更希望儘快獲知包裹的狀態更新。
  • 極融以科技賦能金融,助力傳統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
    導語:近年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數字浪潮下,金融科技已然成為推動傳統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