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花炒茶炒鞋子,下一個炒啥

2020-12-23 人民日報

一株能兌換一棟豪宅外加好幾匹駿馬的鬱金香,和一雙售價1700萬美元的球鞋,哪一個更瘋狂?

前者發生在17世紀的荷蘭,史稱「鬱金香泡沫」,被認為是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投機炒作。

球鞋的事則發生在當下。一雙2017年售價1500元的紅白相間球鞋,最近轉手價7萬元;另一雙球鞋,從2000多元漲到3萬元,只用了一周;8月17日,耐克旗下高端品牌AJ剛發售的一款女鞋,官方價1299元。僅僅12天後,該款鞋在轉賣平臺上被炒至12999元,1萬多人購買。

400年前,鬱金香傳入歐洲。貴族們迷戀這種豔麗的植物,荷蘭商人便趁機組織行會,壟斷貨源,在彼此倒賣間推高價格,並對外宣稱其「珍貴如黃金」,吸引不明就裡的老百姓和外國商人不斷投入,將花價在幾個月內推高數千倍。

而到了2019年,僅5月,市場主要熱賣款球鞋的二手成交價與官方原價相比,漲幅平均便超100%;國外的一名炒鞋者高位拋售一款球鞋,兩天內賣出127雙,獲利折合人民幣150萬元;8月19日當天,國內成交量最大的26款二手球鞋,成交總額突破4.5億元,超過了同日新三板的累積成交量。

17世紀的那場泡沫,在春天到來前突然被戳破了。到了鬱金香種子必須被種到地裡的時節,人們突然開始懷疑,自己高價買來的種子,開出的花真的值那麼多錢?於是第一個人開始拋售,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下跌的速度竟比上漲時還快。

至於球鞋的生意,至今還在膨脹著,花樣比17世紀多了不少。這些交易主要發生在「潮流交易平臺」,即二手球鞋轉賣App上。國內一家平臺2018年的球鞋交易額超過100億元,並為用戶提供低門檻的分期服務,俗稱「槓桿」;另一家平臺則給球鞋市場編制了耐克、AJ、阿迪三大指數,像股市的K線一樣分秒更新,只是波動更大,宛如過山車;還有一家號稱脫胎於區塊鏈技術的炒鞋交易所,宣稱將潮鞋期貨化——簡單說,你可能再也買不起一雙AJ,但可以購買這雙鞋1%的產權,並靠販賣它獲利。

有人說,人類的金融史,幾乎就是泡沫的歷史,輪換的只是被炒作的對象。上世紀80年代,君子蘭在遊資炒作下,市價迅速飛升,範曾為其作畫,啟功為其題字,侯寶林也專門創作相聲……直至《人民日報》發文揭批,政府採取手段,君子蘭頃刻貶值百倍。大概20年之後,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蘭草又開始佔據新聞頭條。不過那一次,它的崩盤卻是由於資本找到了更賺錢的渠道——房地產。於是到了2008年,標價80萬元的蝶蘭一瀉千裡,只能賣出區區300元了。

幾乎同樣的事一次次發生著:普洱茶、大蒜、紅木家具、郵幣卡……然後到今天的球鞋。一次次炒作中總有人賺錢,但賺的幾乎都是其他「倒黴」入場者的錢。一位普洱茶商在2007年花500萬元買的茶餅,2009年卻只能賣出100多萬元,還根本算不上賠得最多的人。

現在,跟風「炒鞋」的人中有更多年輕人,他們可能並不富裕,借了網貸,甚至有些是學生。他們更加缺乏的是理財知識,這也意味著更容易成為莊家和大炒家們的利潤來源。

有學者總結了炒作套利的幾大步驟:首先,控制貨源。這對於今天握有大量「黃牛」資源的球鞋大炒家而言並不難。當然,還要依賴廠家的縱容和監管部門的不幹預。至少到目前,它們看起來都實現了。尤其那些被球鞋愛好者稱作「信仰」的廠家,比如AJ,在球鞋進入爆炒周期後,其限量款的發售頻率從每月一次變成如今幾乎每周一次,限量的種類越發繁多,每款發售的數量卻依舊稀少,進一步炒熱了市場。一種分析是,「飢餓營銷」保證了利潤率,天價鞋的頻頻產生也是最好的品牌推廣,促進了旗下所有產品的銷量。

其次,大炒家們必須控制好流通的上下遊。在炒蒜和普洱茶的年代,他們要為此搭建複雜的經銷商網絡。如今,年輕人鍾愛的便捷的網絡轉賣平臺承擔了這一任務。平臺從一次次轉賣中抽成、抽鑑定費,它們從越來越狂熱的交易中獲利,也攫取更高的估值。

最後一步,便是必要的造勢。過去,人們為了炒作大蒜,編造出其能防治H1N1的謠言;對普洱茶,人們誇它養生、瘦身,邀請名流舉辦天價拍賣會。時至今日則變得簡單:一位流量明星的同款,一場綜藝上的露出,甚至一則停產的假消息,便足夠讓年輕人趨之若鶩了。

一切合謀完成後,我們幾乎能猜到和以往別無二致的結局:儘管每個人都抱有發財夢,但總是少數莊家從其餘人處捲走財富。只不過,除了那些「抱團炒鞋」「幣圈躍至鞋圈」,早已習慣追求暴富的投機客外,這次可能會陷進一些尚且懵懂的年輕人。他們之前或許真的熱愛運動、痴迷球鞋,他們一度想要一個「乾淨」的圈子,但突然間發現自己的愛好兼具了「賺大錢」的機會,便想要「試一試」。

然後,第一雙、第二雙球鞋賺了錢,很多東西便漸漸被忘記了。用一位資深球鞋玩家的話說,他開始和那些根本不懂鞋、也不愛鞋的炒家合作;曾經專業的二手店鋪因為缺貨、被炒家擠兌倒閉了;更多單純喜愛的人再也買不到一雙價格正常的球鞋。然後被質問起為何要參與追炒,人們還要大聲回一句,「別問,問就是熱愛!」

這大概是毫無新意的貪婪故事中最灰暗的時刻了:一旦有利可圖,熱愛便可能無關緊要,直至變成遮羞的偽裝。

(來源:冰點周刊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杭州舉辦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 32位炒茶高手過招
    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現場。 錢晨菲 攝中新網杭州3月28日電(錢晨菲)28日,「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在杭州市西湖區舉行。錢晨菲 攝「高檔西湖龍井全靠炒茶工用手在光滑的特製鐵鍋中,不斷變換手法炒制而成,包括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等十大手法。」西湖龍井茶產業協會會長商建農表示,炒制時要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非常巧妙。據悉,2008年西湖龍井茶製作技藝成功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加以保護。
  • 村主任加入炒茶技師比拼 西湖龍井炒茶高手「對決」獅峰山
    記者 李忠 攝杭州日報訊 外形扁平、香氣濃鬱、湯色清澈,第一場5號選手總分88分……昨日,2020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炒茶技師考核評定在獅峰山炒茶中心舉行,來自西湖風景名勝區和西湖區的30位西湖龍井炒茶技師參加現場「PK」。
  • 傾力傳承人工炒茶技藝
    昨天上午,在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上,這三雙手的主人葛維冬、黃祖華、樊生華三位炒茶高手,被評定為第一批「西湖區龍井茶炒茶大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徐鴻道、杭州市茶文化研究會會長虞榮仁、副市長張建庭出席並見證了此次大賽。
  • 普洱茶炒茶內幕
    據行內人保守估計,現在熱炒普洱茶的人多達千萬,遍布各行各業,上至高官富人,下至平民老百姓。  最近,記者多次在芳村茶葉市場蹲點觀察,發現從上午8時半開市始一直到晚上8時閉市,全天門庭若市人流如鯽,而且日日如是,其中很多人都是做普洱茶交易的。因工作關係,許多「炒茶人」都是在下午4~5時到達芳村茶葉市場,每天的這個時候,市場裡可謂車滿為患,想找一個停車位都很難。
  • 叔侄仨揚名浙江炒茶武林
    2019-03-25 10:4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俞偉波盛毅永在看青葉寺下坑自然村頒獎合照,能、制、炒三個字下面的分別是盛毅永、盛品堯、盛偉永3月22日上午,2019年浙江省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能大賽成績揭曉
  • 「鐵砂掌」炒出茶香四溢!今天,手工炒茶大師的對決在這裡舉行
    今天是首個「國際茶日」,為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雨花茶製作技藝,提升炒制技術人員技能水平,一場精彩的手工炒茶大賽,在南京中山陵景區舉行,現場那叫一個茶香四溢,一起去看看。江蘇臺記者來到南京中山陵博愛廣場,一場手工炒茶大師的對決正在這裡舉行,參賽選手一共有54名,來自20多個茶廠,他們都是茶廠的頂尖高手,作為雨花茶的發源地,這是中山陵第一次舉辦手工炒茶大賽。
  • 炒啥也別炒幣
    2、建立了一個名為PlusToken的虛擬幣平臺。 這個虛擬幣平臺,其實就是一個空殼,什麼價值都沒有。但是在數字貨幣的掩蓋下,忽悠大眾來投資購買,讓大家玩擊鼓傳花的遊戲。 虛擬貨幣或者數字貨幣,又是這兩年非常火爆的一個詞彙。
  • 炒茶要放油嗎?有什麼禁忌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的興起,網傳炒茶放油再加入適當的牛奶就會變成美味的焦糖奶茶的。大家不免也產生了一些疑惑;炒茶要放油嗎?炒茶葉的禁忌是什麼呢?就讓我來告訴你吧。一、炒茶要放油嗎炒茶要放油嗎?網上說的焦糖奶茶的做法,其實也沒有必要相信的,一切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說明的啊,我們需要的是擁有自己獨特的判斷力。其實大家不用擔心啦,炒茶是不用油炒的,直接將茶葉放入炒茶的鍋中,均勻受熱後水分蒸發,再加工成型就是你喝到的茶葉了。
  • 不管炒啥青菜,直接下鍋炒是不對的,掌握這2步,青菜翠綠有營養
    推薦語:青菜是營養最豐富的蔬菜之一,它富含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鈣鐵等元素,一個成年人,只需要每天攝入500克青菜,就能夠滿足人體對上述營養元素和礦物質的需求。尤其是對於小孩子,身體處於發育階段,多吃青菜下文轉載自作者:回憶媽媽的味道不管炒啥青菜,直接下鍋炒是不對的,掌握這2步,青菜翠綠有營養!
  • 自己採茶、炒茶,享受過程,喝的是快樂
    寂寞的內心深處藏著一段江南情結,暗戀那裡的漫山遍野的茶樹,還有那嬌綠的茶葉,早上,那茶葉尖上掛著晶瑩剔透的露珠,在朝陽下熠熠生輝。老幻想著採茶,炒茶,與茶共舞;幻想著自己能炒出與眾不同的香。朋友在沂山有片茶園,種的是龍井43號,這茶似乎與沂山有緣,不到兩年的時間,居然長得有模有樣,去年秋天的時候還採了一批茶,炒制出來送我了一盒品嘗,那茶有股特殊的香,就像在南方的女子生在北方,骨子裡的生就的柔情似水,又被北方文化同化的落落大方
  • 漸行漸遠的手工炒茶技藝
    「剛開始也就一畝多地,自己採摘,自己炒茶。」陳立迎說,那時候他和妻子兩人自己採茶自己炒茶,白天採茶,晚上炒茶,「採完茶葉之後需要攤晾,一般四個小時左右。」陳立迎介紹,攤晾是個很重要的步驟,「攤晾的目的是為了散失水分,散失水分有助於殺青,增加香氣。」創業之初的那段時光,陳立迎說這輩子難忘。
  • 教你一個小技巧,炒出來的花螺,香
    教你一個小技巧,炒出來的花螺,香。每次晚上出去吃夜宵,總是喜歡去大排檔點一些小海鮮下酒。尤其是炒花螺,更是小丸子必點的一道菜,吸一口花螺,喝一口啤酒,簡直太美味了。在吸花螺的時候再來一口湯汁,簡直就是人間天堂。與大排檔的炒花螺相比,每次回老家媽媽給我炒得花螺更加美味。媽媽做的炒花螺,要比外面大得多,食材優,味道好。
  • 日照茶手工炒制技藝 我的掌心 你的茶香
    他們用親手炒制的茶,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記憶。掌心與茶香的溫柔繾綣一口鍋、一捆木柴、一把鮮葉、一雙手,炒茶就可以開始了。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味雖清香高雅,卻也離不開煙火氣。日照茶起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南茶北引」,炒茶的技術也從南方傳來。
  • 茶有益!炒茶有大益?茶友你片面了
    「中國人還有什麼是炒不上去的?」這是之前討論大益茶時粉絲的一個留言,看著莫名有點喜感,但細想又確實如此,畢竟連「板藍根」、「食醋」等這類日常低價品在特殊時期都能炒至「天價」,中國人這方面的「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
  • 辣炒花蜆子,鮮美好吃
    辣炒花蜆子By 大寶享受美食的過程是製作美食。第3步、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熱放蔥姜蒜川椒,炒出香味。第4步、放入圓蔥,料酒,翻炒均勻。第5步、倒入利民蒜蓉辣醬或者郫縣豆瓣醬,醬油,老抽翻炒。第6步、放入香菜。
  • 不管炒啥青菜,直接下鍋炒是大忌!牢記這3點,清爽脆嫩不出水
    寒冬來到,氣候也變得越發乾燥,所以,在這麼幹燥的環境下,一定要多吃些滋補性強的食物才行,那麼這時候飯桌上一定少不了一些大魚大肉了,畢竟肉類就屬於滋補性強的食材,不過,經常吃這麼多的大魚大肉也不好,畢竟太過油膩了,為了營養和健康,平日吃飯時也得講究好葷素搭配才行,有肉就要有青菜,就算沒肉
  • 小罐茶背後的「炒茶人」什麼來路?
    有好事者開始計算:8位制茶大師手工製作、一位大師一年炒2.5億的茶、每位大師一天要炒1466斤鮮茶葉……對比之下,一般的手工炒茶師傅一年只能炒30斤左右鮮茶葉。小罐茶真是大師們手工炒出來的?年銷20億是誰「炒」出來的?究竟是誰炒?
  • 首個「國際茶日」,炒茶高手鐘山PK
    揚子晚報網5月21日訊(記者 徐昇)茶葉在手中嫻熟地翻炒、抖動,歷經殺青、揉捻、炒制等幾道工序,一鍋又一鍋炒制的茶葉新鮮出爐,頓時茶香四溢……5月21日首個「國際茶日」,2020江蘇省手工炒茶暨南京市雨花茶手工炒制大賽在鐘山風景區舉行。
  • 休寧裡莊村採茶季最後一天,見證炒茶流程賣茶場景
    但我想,我只是一個遊客,不是專業的媒體人,我還是從遊客的角度膚淺的寫寫我的感受,寫寫裡莊村,寫寫茶,寫寫我認識的幾個人,以及他們跟茶的故事。裡莊村的旅遊和風景相關的信息,我在其他幾篇文章中已經介紹過,此篇不再贅述。
  • 摘茶炒茶滑草
    6月20日,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媽咪HOME親子平臺的父親節特別活動,孩子和家長們,都度過了一個特別難忘的父親節。歡歡老師帶著大家,來到了水雲山谷農場,孩子們自己親手摘茶,又自己親手揉茶,最後在工作人員的幫忙下,給爸爸親手製作了一泡茶葉。另外,孩子們還有家長一起玩了七彩滑草,尖叫聲、笑聲響徹水雲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