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教育部要求學校食堂改進菜品口味的消息引發關注。
教育部辦公廳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
《方案》明確:
1、不斷提升餐飲從業人員技能水平,改進烹飪工藝,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
2、改進菜品口味,通過菜品創新、傳統節日食品和風味小吃進校園,建立符合師生多樣化口味的餐飲保障體系。
3、根據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飲消費特點,實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行按量收費制度,方便師生按需購餐。
4、積極創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勵機制、問題反映機制,結合實際開展光碟換水果、浪費隨手拍等活動。
5、對有嚴重浪費行為的人員聯合學工、院系加強教育管理。
6、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
等等。
中國青年報注意到,目前已有學校開展農業生產勞動。近日,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小學生們收穫了4個月前自己親手種的水稻。
水稻種植是該校校園植物主題課程。
今年5月,該校師生分批次在四個校區種植水稻,水稻田位於教學樓四周。
據介紹,今年主要是由特聘種植師負責管理,明年開始將全程有學生參與管理。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