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教育部要求學校食堂改進菜品口味的消息引發關注。
教育部辦公廳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
要求改進菜品口味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方案》明確:
1、不斷提升餐飲從業人員技能水平,改進烹飪工藝,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
2、改進菜品口味,通過菜品創新、傳統節日食品和風味小吃進校園,建立符合師生多樣化口味的餐飲保障體系。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3、根據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飲消費特點,實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行按量收費制度,方便師生按需購餐。
4、積極創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勵機制、問題反映機制,結合實際開展光碟換水果、浪費隨手拍等活動。
5、對有嚴重浪費行為的人員聯合學工、院系加強教育管理。
6、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讓學生切身感受食物的來之不易。
開展食堂「光碟行動」
教育部要求,全面持續開展食堂「光碟行動」,採取多種方式激勵師生吃完所購食物、不留剩飯剩菜的光碟行為;並結合實際制定節約用餐規範,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費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引導師生關注和參與學校餐飲節約,推動光碟常態化;應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各地各校應全面排摸掌握學校餐飲浪費情況。學校要編制餐飲節約年度工作計劃,建立餐飲節約行為考評制度,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表現納入師德師風、學生綜合素質和食堂評價體系,作為師生評獎評優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參考。各地在食堂價格平抑基金、標準化食堂建設、專項物價補貼、綠色學校創建等政策性措施評價標準中納入制止餐飲浪費的指標。
各校各校應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把勤儉節約內容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宣講、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小學德育課程教學、幼兒園習慣養成等教育環節之中,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和中小學語文、歷史、生物、化學等課程中深入發掘教育資源,鼓勵探索開發地方和校本相關課程;並以開學為契機,把勤儉節約教育內容融入到開學典禮、「開學第一課」、新生軍訓、校規校紀教育等活動中。
編輯|鄭直 杜恆峰 校對|趙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