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幾個陸遊詩的比較閱讀題。做這幾首詩,有三個效果:一是回顧關於陸遊的文化常識,包括人生經歷和創作風格,二是複習詩歌比較閱讀的方法,三是複習課文中的《書憤》,解決課文背誦問題。一舉三得,從效率上來說,非常划算。
詩歌比較閱讀是考試中時常出現的題型,一般從思想感情、表達技巧、語言風格、形象四個角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比較閱讀,比單詩閱讀,在答題上要複雜。
答題時,要先答相同點,再答不同點。如果題目要求結合詩句作答,就要結合詩句。舉個例子,若問:甲、乙兩首詩表達情感有何異同,試結合具體詩句分析。答題模式如下:
(1)相同點:兩首詩都表達了xx情感,甲詩寫了何內容,乙詩寫了何內容。
(2)不同點:甲詩的情感是xx,體現在xx。乙詩歌的情感是xx,體現在xx。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陸遊的詩歌涵蓋面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按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
①堅持抗金,討伐投降派。如其樂府詩《關山月》。
②抒發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和壯志未酬的悲憤。如《書憤》。
③描寫田園風光、日常生活。如《遊山西村》。
④愛情詩。如《沈園二首》。
夜泊水村①
陸遊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注]①這首詩作於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時年五十八歲。淳熙六年,陸遊因開義倉賑濟饑民,受到當權者的反對,被罷職回鄉。②新亭:又名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東晉時中原淪陷,王室南渡,有一些過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飲,席間眾人悶悶不樂,相對涕泣。獨有王導不以為然,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耶?」(見《晉書●王導傳》)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首聯寫詩人久離疆場、無緣抗敵的落寞悵惘,奠定了一種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調。
B.詩人指斥那些在國家山河破碎之際要麼醉生夢死,要麼束手垂淚的懦弱昏庸的達官貴人。
C.詩人借荒寒汀州尋尋覓覓的新雁找不到安棲居所之景象直接抒發自己無法報國的苦痛。
D.本詩用典貼切,出語自然,感情充沛,雖然本詩盡顯失意悲愁卻又不失沉雄渾厚氣象。
16.這首詩的頸聯和《書憤》頸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解析】
15.C
16.①同:《夜泊水村》 中「萬死報國」「雙鬢無再青」和《書憤》中「自許」「塞上長城」「衰鬢先斑」,都抒發了詩人希望報效國家的愛國之情,表達了陸遊功業未成、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嘆.息和憤懣。
②異:《夜泊水村》詩頸聯鮮明表達作者的拳拳愛國心與殷殷報國情。也包含作者對華年空擲、青春難再的感傷與悲憤,即便他抱定了「為國犧牲敢惜身」的志向,也沒有誰能了解他的苦心。是全詩之眼。《書憤》中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則表達作者對自身的輝煌功名只能出現在鏡中在夢裡,雖懷報國壯志而白髮催人的悲憤之情。
蝶戀花①
陸遊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②。
(注)①這首詞是陸遊晚年被罷官後所作。②《長楊賦》:漢代楊雄為諷諫漢成帝遊幸長楊宮而作。
【小題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桐葉晨飄蛩夜語」,託物起興,「晨飄」與「夜語」對舉,表明了由朝至夕的悽清蕭瑟的景象,渲染了作者的心境。
B.「黯黯長安路」中長安路虛實結合,實寫當時西北軍事重鎮長安已被金人佔領;虛指南宋京城臨安,隱含著作者對南宋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
C.「應如故」,想起自己在大散關和渭水邊的戰鬥經歷,表明作者對國事的憂慮。
D.全詞分四個層次,第一層撫今,第二層追昔,第三層和第四層是撫今。全詩今昔交織,迴環往復,寫得神完氣足。
【小題2】簡要分析這首詩詞下闕的感情和《書憤》感情的異同。
【答案解析】
【小題1】D
【小題2】同:(1)都表達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早信此生終不遇」和「塞上長城空自許」中的「終不遇」和「空自許」寫出作者的懷才不遇、報國無門。(2)都透露出作者對統治者的憤憤不平之氣。如「當年悔草《長楊賦》」運用典故,諷刺統治者和漢成帝一樣昏庸無能,其中「悔」字透出作者對統治者的憤憤不平之氣。《書憤》尾聯運用典故,渴望效仿諸葛亮的鞠躬盡瘁,但沒有遇到賞識自己的君主,暗含著作者對統治者的不滿。
異:(1)「江海輕舟今已具」化用蘇軾的「小舟從此逝,滄海寄餘生」,含有歸隱江湖的意思。(2)「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感嘆抗金志士零落無存,國家前途令人擔憂。(3)《書憤》首聯「中原北望氣如山」以及頷聯回顧兩次戰鬥經歷,寫出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4)《書憤》「鏡中衰鬢已先斑」寫出時光流逝,英雄遲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