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閱讀陸遊的三首詩

2021-02-13 高中語文輔導

最近做了幾個陸遊詩的比較閱讀題。做這幾首詩,有三個效果:一是回顧關於陸遊的文化常識,包括人生經歷和創作風格,二是複習詩歌比較閱讀的方法,三是複習課文中的《書憤》,解決課文背誦問題。一舉三得,從效率上來說,非常划算。

詩歌比較閱讀是考試中時常出現的題型,一般從思想感情、表達技巧、語言風格、形象四個角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比較閱讀,比單詩閱讀,在答題上要複雜。

答題時,要先答相同點,再答不同點。如果題目要求結合詩句作答,就要結合詩句。舉個例子,若問:甲、乙兩首詩表達情感有何異同,試結合具體詩句分析。答題模式如下:

(1)相同點:兩首詩都表達了xx情感,甲詩寫了何內容,乙詩寫了何內容。

(2)不同點:甲詩的情感是xx,體現在xx。乙詩歌的情感是xx,體現在xx。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陸遊的詩歌涵蓋面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按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

①堅持抗金,討伐投降派。如其樂府詩《關山月》。

②抒發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和壯志未酬的悲憤。如《書憤》。

③描寫田園風光、日常生活。如《遊山西村》。

④愛情詩。如《沈園二首》。

夜泊水村①  

陸遊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注]①這首詩作於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時年五十八歲。淳熙六年,陸遊因開義倉賑濟饑民,受到當權者的反對,被罷職回鄉。②新亭:又名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東晉時中原淪陷,王室南渡,有一些過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飲,席間眾人悶悶不樂,相對涕泣。獨有王導不以為然,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耶?」(見《晉書●王導傳》)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首聯寫詩人久離疆場、無緣抗敵的落寞悵惘,奠定了一種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調。

B.詩人指斥那些在國家山河破碎之際要麼醉生夢死,要麼束手垂淚的懦弱昏庸的達官貴人。

C.詩人借荒寒汀州尋尋覓覓的新雁找不到安棲居所之景象直接抒發自己無法報國的苦痛。

D.本詩用典貼切,出語自然,感情充沛,雖然本詩盡顯失意悲愁卻又不失沉雄渾厚氣象。

16.這首詩的頸聯和《書憤》頸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解析】

15.C 

16.①同:《夜泊水村》 中「萬死報國」「雙鬢無再青」和《書憤》中「自許」「塞上長城」「衰鬢先斑」,都抒發了詩人希望報效國家的愛國之情,表達了陸遊功業未成、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嘆.息和憤懣。

②異:《夜泊水村》詩頸聯鮮明表達作者的拳拳愛國心與殷殷報國情。也包含作者對華年空擲、青春難再的感傷與悲憤,即便他抱定了「為國犧牲敢惜身」的志向,也沒有誰能了解他的苦心。是全詩之眼。《書憤》中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則表達作者對自身的輝煌功名只能出現在鏡中在夢裡,雖懷報國壯志而白髮催人的悲憤之情。

蝶戀花①

陸遊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②。

(注)①這首詞是陸遊晚年被罷官後所作。②《長楊賦》:漢代楊雄為諷諫漢成帝遊幸長楊宮而作。 
【小題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桐葉晨飄蛩夜語」,託物起興,「晨飄」與「夜語」對舉,表明了由朝至夕的悽清蕭瑟的景象,渲染了作者的心境。

B.「黯黯長安路」中長安路虛實結合,實寫當時西北軍事重鎮長安已被金人佔領;虛指南宋京城臨安,隱含著作者對南宋朝廷改變抗金決策的失望。

C.「應如故」,想起自己在大散關和渭水邊的戰鬥經歷,表明作者對國事的憂慮。

D.全詞分四個層次,第一層撫今,第二層追昔,第三層和第四層是撫今。全詩今昔交織,迴環往復,寫得神完氣足。

【小題2】簡要分析這首詩詞下闕的感情和《書憤》感情的異同。

【答案解析】


【小題1】D
【小題2】同:(1)都表達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早信此生終不遇」和「塞上長城空自許」中的「終不遇」和「空自許」寫出作者的懷才不遇、報國無門。(2)都透露出作者對統治者的憤憤不平之氣。如「當年悔草《長楊賦》」運用典故,諷刺統治者和漢成帝一樣昏庸無能,其中「悔」字透出作者對統治者的憤憤不平之氣。《書憤》尾聯運用典故,渴望效仿諸葛亮的鞠躬盡瘁,但沒有遇到賞識自己的君主,暗含著作者對統治者的不滿。
異:(1)「江海輕舟今已具」化用蘇軾的「小舟從此逝,滄海寄餘生」,含有歸隱江湖的意思。(2)「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感嘆抗金志士零落無存,國家前途令人擔憂。(3)《書憤》首聯「中原北望氣如山」以及頷聯回顧兩次戰鬥經歷,寫出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4)《書憤》「鏡中衰鬢已先斑」寫出時光流逝,英雄遲暮之感。

相關焦點

  • 父愛深似海,陸遊留給子女的兩首詩,都很經典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這個名字大家看著有點陌生,其實有一首還是比較知名的,這就是兩首中的第二首: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咱們這裡著重分享下《冬夜讀書示子聿》和《示兒》,這兩首詩都是陸遊寫給子女的,只不過表達的心情和寄予的希望不一樣。第一首,《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 陸遊這首詩寫得極為生動,寥寥數語,便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陸遊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縱觀整個南宋,他的詩作可以說是眾多詩人中,比較有個性,也比較耐人尋味,也正是這個原因,他的詩作,流傳的也是最為廣泛,大家對於他也是非常的熟悉,他的很多詩作,都有被收錄在課本裡。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陸遊同樣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那便是他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一》,這首詩可以說,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詩中,詩人儘管表面看似在寫景,其實主要還是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一種感受,非常值得一讀。
  • 「一位詩人三首詩」系列之三 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蘋果樹下學校致力於兒童寫作閱讀培訓,以專業取長 ,純美精緻,追求卓越,成績斐然。
  • 陸遊晚年閒居,這首詩道出了眾人的心聲,頸聯最值得玩味
    南宋的陸遊晚年閒居,這首詩道出了眾人的心聲,頸聯最值得玩味。雪夜感舊宋代:陸遊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亂山古驛經三折,小市孤城宿兩當。晚歲猶思事鞍馬,當時那信老耕桑。陸遊的詩篇雄奇奔放,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詩人不僅為南宋詩壇一代領袖,而且在文學史上也享有崇高地位。他堅持主張抗金,卻不斷受到排斥打擊。中年入蜀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創作,他的作品氣吞殘虜,更顯露出萬丈光芒。這首詩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年冬,73歲的陸遊閒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夜晚對著雪灑昏燈,思緒紛飛,寫下了這首詩。
  • 蘇軾與陸遊《卜算子》比較
    為比較兩位詩人面對困境時心境的異同,下面以本周語文課上所學的蘇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和陸詞《卜算子·詠梅》為例。    蘇軾因寫詩獲罪被貶黃州,內心的悽涼與惶恐是無人知曉的,即使他保持著樂觀與豁達,仍驚魂未定,惶惶不安。而陸遊的仕途充滿坎坷,並非一帆風順,處處受排擠,遭奸人所害的他以梅花自喻,寫下了這首愛國詩歌。
  • 陸遊這首詩題目中即透露岀流連書卷、賞玩人文的消息
    這首詩作於南宋紹熙五年,表現的是詩人在山陰老家書齋生活的自由自在和閒適寧靜。題目中即透露岀流連書卷、賞玩人文的消息,真是歲月清閒好作詩啊。詩中韻味平和樸素,境界閒淡秀逸而不失曠達超然,使人可以在細細的品味涵泳中感受詩人的審美情趣和蕭散自得的心境。
  • 八首「立冬」詩五首出了錯,百萬閱讀無人指出
    一個粉絲數達6000多萬的微博大V在這天早上7點多就貼出了八首關於「立冬」的古詩,閱讀量超百萬。但記者點開這些詩詞發現,8首詩中有5首存在差錯。而讓人驚詫的是,千餘轉發與評論,竟無一人指出。很快,我們就發現,這8首詩有5首出現了差錯:第一首《立冬》,作者錯寫為「李白」。其實這首詩是明代書商為賺錢偽造的。這首詩在網上流傳很廣,最近幾年一到立冬日它就會被眾多網友分享。很多官微都上過它的當。去年立冬前後,記者採訪了李白研究大家鬱賢皓教授,鬱教授明確告訴記者,李白從沒寫過六言古詩。
  • 我們都背過他的詩,寫下四萬多首詩詞的陸遊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提起陸遊,很多人會想到他的那一首被選入中小學課本裡的《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遊85歲時,躺在病榻上寫給兒子的,也是陸遊寫的最後一首詩。他一生創作四萬餘首詩歌,是南宋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一生憂國憂民,但對於子女的教育也頗有心得,有26則《放翁家訓》傳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陸遊是怎麼教育子女的。公元1202年,陸遊的次子陸子龍要到吉州任司理參軍。
  • 陸遊:詩酒趁年華,歸來仍少年
    之所以說陸遊是異數,因為他身上存在幾大特點:不可多得的高壽。陸遊活到85歲,這除了晚年注重養生,也得益於他「八十可憐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的童心;不可多得的高產。他自己在詩作中稱「六十年間萬首詩」,據統計,留存於世的有九千三百多首;不可多得的愛國。
  • 落魄時不妨讀一讀陸遊的這首詩,相信能夠從中尋找到新的力量!
    古人的智慧可謂是無窮無盡,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陸遊,他不僅是南宋時期偉大的詩人、詞人、文學家,同時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者,他同樣的在自己的作品闡述了當人們面對困境時,應當如何去做。例如他就寫過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遊山西村》,在這首詩中,陸遊以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苦難時不要放棄,要相信自己,只要勇敢地堅持下去,總有一天能夠度過難關。
  • 做人當讀陸遊詩,讀懂陸遊已中年
    這是陸遊寫給兒子的詩,詩中闡述了一個道理,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而這又何嘗不是陸遊學習的方法呢。這是陸遊託物言志詩,他亦像那梅花一樣,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依然銘記初心,不改芳香本色。
  • 陸遊在京城的旅館裡聽雨,於是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成為詠雨名篇
    作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與別的詩人又不一樣,他不僅僅只是寫一兩首詩,或者是填幾首詞來表達愛國之情,更多的還是真正地上到戰場,並且是與敵人真刀真槍地衝鋒陷陣,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筆下的一些作品會寫得很是霸氣,充滿了一種濃濃的殺氣。而我們讀這樣的作品,其實也正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腔熱血。那南宋時期也正是有了陸遊這樣的詩人,才使得南宋詩壇最具有活力。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這些詩人其實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但是他們無能為力,誰讓朝廷沒有作為呢。陸遊的詩也就基調沉痛,每一首詩都表達了愛國之情,也寫盡了人生的無奈,讀來令人感慨萬千。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陸遊一首比較有趣的詩,也就是他的這首七言絕句《馬上作》,這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詩看似淡淡著筆,寫得很是一般,但是又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而且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這樣的作品,也最是值得人們一讀,從中感受古典詩歌不一樣的美。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
  • 經典百書|陸遊詩中的生命意識
    從表面上,陸遊與其他宋人一樣,較早就開始在詩中嘆老,他在三十歲時就寫出了慨嘆時光迅速的詩:「匆匆過三十,夢境日已蹙。誰知嘆亡羊,但有喜得鹿。」(《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為韻》之七,卷一)在四十一歲時就詠及白髮:「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 陸遊最熱血的一首詩,寫下了一個激勵人心的千古名句!
    陸遊是歷史上有名的愛國主義詩人,他所傳世的九千餘首詩大多都是抒發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以及堅持抗金收復河山的壯志,也有壯志未酬的悲憤。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便是陸遊最經典的一首愛國古詩,這首詩抑揚頓挫慷慨激昂,尤其是最後兩句鏗鏘有力,道出了民族傲骨:金錯刀行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 晚年的陸遊,寫下人生最寂寞的一首詩,寂寞得讓人心疼!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著名文學家。他在詩、詞、文等領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以詩的成就最高。陸遊的詩語言平易曉暢,風格兼有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現存詩作9000餘首,著有《劍南詩稿》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陸遊的經典詩作《幽居初夏》。
  • 這首詩最能體現陸遊的愛國情懷,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陸遊是南宋時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他不像別的詩人,可能也是很愛國,但也只是在詩文中感慨一番,可是陸遊卻不一樣,他不僅寫詩表達了這方面的情懷,同時他還是真正上個戰場的詩人,帶領著軍隊與北方的金人多次作戰,真可謂是能文能武。
  • 最能體現陸遊愛國情懷的一首詩,讀來讓人動容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愛國詩人,其中較代有表性的如李白,杜甫,李商隱,孟浩然,嶽飛,辛棄疾,陸遊,王維,劉禹錫,等等,但要說在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就當屬陸遊了。陸遊,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為什麼說陸遊是中國史上最愛國的詩人呢,答案就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裡,當然要說最能體現陸遊愛國的詩還有一首《示兒》,今天就先講前者: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該如何理解陸遊的這句「小樓一夜聽風雨」詩的意境?
    雖然主題相似,但每一首詩所要表達的意境和韻味都是不同的。那麼,要想知道「小樓一夜聽春雨」所要表達的情懷,就要對整首詩以及作者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詩中意境。該句詩取自陸遊的《臨安春雨初霽》,全詩為: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 74歲的陸遊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苦口婆心,一句話點醒多少讀書人
    對於詩人陸遊,估計很難有人說出他的一兩點不是。他是多情之人,沈園裡那一首《釵頭鳳》至今被人傳唱不已;他又是個愛國詩人,臨終前那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令人感動不已。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勤勉的愛詩之人,一生筆耕不輟,光現存詩就有9000多首,對文學的貢獻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