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詩酒趁年華,歸來仍少年

2020-12-16 騰訊網

[摘要]一生曲折沉浮,時仕時隱,山重水複確無路、柳暗花明不見村之後,依然自嘲「老翁其實尚童心」。這樣的陸遊,讓我想到木心一句話: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唯一能做的是長途跋涉後的返璞歸真。

◆◆◆

文 | 江徐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中國的文學發展至宋朝,又入一個黃金時期,人才輩出,各領風騷,陸遊算其中的異數。之所以說陸遊是異數,因為他身上存在幾大特點:

不可多得的高壽。陸遊活到85歲,這除了晚年注重養生,也得益於他「八十可憐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的童心;

不可多得的高產。他自己在詩作中稱「六十年間萬首詩」,據統計,留存於世的有九千三百多首;

不可多得的愛國。通讀陸遊詩集,你會發現,愛國情懷貫穿他一生,從鮮衣怒馬的少年到雞皮鶴髮的老翁,俠肝義膽,沒有一天不在憂國憂民。

臨了,還不忘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因為這樣一顆愛國的拳拳之心,在周恩來眼裡,宋朝文豪之中並非蘇東坡第一,而是陸遊第一。

不可多得的愛情詩。在兒女私情上,陸遊是個有故事的人,他和唐婉譜寫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悲歌,歷來被傳為千古佳話。正因為有這樣的切身體驗,言為心聲,寫出來的愛情詩才格外有感覺。

錢鍾書曾說:

除掉陸遊的幾首,宋代數目不多的愛情詩,都淡泊、笨拙、套板。

人無癖,不可交。日常中的陸遊是性情中人,除了愛國,還愛書、愛梅、愛書法、愛記夢、愛看山,更是「嗜酒在膏肓」。總之,情趣十足!

「酒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它無孔不入。憂愁要它,歡樂也要它;孤獨要它,群體也要它;天氣好了要它,風霜雨雪也要它;愛情要它,失戀也要它。」黃永玉這話用來形容陸遊恰如其分。

詩與酒,是他始終如一的生活方式。不同時期,不同滋味的詩與酒。

詩酒趁年華,青春不虛度。壯志凌雲的詩,意氣奮發的酒——這是少年時期的陸遊。

陸遊出生於1125年。金國滅遼,隨後發生靖康之難,北宋王朝風雨飄搖。

在這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他從小跟隨家人四處逃難,顛沛流離,看多了戰火之下的破屋殘壁,民不聊生,加上受到父輩愛國思想的薰染,抗金復國的種子在年幼的陸遊心中埋下。

因為天資聰穎,愛書成痴,又喜好詩文,二十來歲的陸遊被鄉人譽為「小李白」。

束髮之年,作為陶淵明、諸葛亮等大神的超級粉絲,陸遊風華正茂,也能夠吟詩作詞。16歲,去臨安應試,與小夥伴舉杯暢飲,「酒酣耳頰熱,意氣蓋九州。」

考場失意,情場得意,陸遊收穫讓他刻骨銘心的愛情。

20歲那年,元宵燈會上,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他與表妹互生愛慕。既是親上加親,陸家用一根家傳鳳釵作信物,為陸遊和唐婉訂下這門婚事。

圖片

連理既結,麗影成對。沒承想,陸母期盼兒子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以唐婉耽誤兒子前途、使其沉淪兒女情長為由,棒打鴛鴦,生生地將兩人拆散。

陸遊百般不舍,奈何母命難違。一紙休書,將妻子遣送娘家。這廂,陸遊另娶王氏,生兒育女;那廂,唐婉重掃娥眉,另嫁夫婿,宜室宜家。

從此一別兩寬,只能各自珍重。

仗劍走天涯,飲酒闖江湖。豪情萬丈的詩,滿腔熱血的酒——這是青年時期的陸遊。

好男兒志在四方,或許也是有意離開這個這片傷心之地,陸遊再婚之後,離開家鄉,開始了一段遊俠生涯。

陸遊從小心懷宏願,那就是為抗金復國而奮鬥,他在詩文裡寫道:「平生萬裡心,執戈王前驅。」赤子之心,可見一斑。

為此,他夜讀兵書:「孤燈耿霜夕,窮山讀兵書。」勤練劍術:「十年學劍勇成癖,騰身一上三千尺。」除此之外,還不忘拜師訪友,結交能人奇士:「少時酒穩東海濱,結交儘是英豪人。」

陸遊能文能武,性格豪爽,在眾人眼裡,有朝一日他一定大有作為。在陸遊自己心裡,人生夢想只有一件,那就是抗金復國!抗金復國!抗金復國!

感情上的失意讓他陷入低潮,卻也成為厚積薄發的一個積累階段。

所以說,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不順的時候,不妨挪一個位置、換個角度去走,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念成災的的詩,不是滋味的酒——這是面對失敗婚姻的陸遊。

江湖闖蕩十年,遊子歸來。

沈園裡鶯飛燕舞,春光無限,陸遊與前妻唐婉不期而遇。人依然那個人,只是時光不會倒流。

十年之前,兩人相依相伴,舉案齊眉,花前月下談詩論詞,每一寸光陰都是溫柔似水。

十年之後,在紅塵深處重逢,已經找不到擁抱的理由。望著不遠處的唐婉,陸遊自己也扼腕嘆息,曾經屬於自己的心頭硃砂痣,如今已成為床前明月光,伴他人身旁,淺斟慢酌。

唐婉的丈夫趙士程則表現得慷慨大方,命人給自己前輩送來一壺酒。這酒,大概是陸遊一生中喝過最不是滋味的一次。

多少愛恨離愁,已在心海掀起洶湧波濤,多少千萬言語,無人可傾訴,只能借著酒意,交付詩文: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莫、莫、莫!

再回首,情難枕。

唐婉回去之後,沒過多久便抑鬱而終。活著的人,是懷念,是悔恨,都已回不去,只有收拾心情,通過仕途實現英雄夢。

恬淡的閒詩,自在的渾酒——這是第一次罷免閒居的陸遊。

1158年,陸遊34歲,初入仕途。他宣揚北伐抗金,收復中原。主張未被採納,卻以莫須有的罪名罷免回鄉。

讀書、寫詩、飲酒、閒逛、看兒童騎竹馬放紙鳶,這些都是鄉隱生活的主要內容。天地有大美而無言,只有當一個人閒下來,才能領略大自然的可愛。

外面的風景不過是一個人自己的心情。

這次回到故鄉,時過境遷,對於小時候長大的地方,陸遊看到別樣的山水江南,有了閒適詩的代表作《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官場混跡多年,見多了套路,回到鄉村,被淳樸民風與田園風光所吸引。米酒飄香,菜餚豐盛。這日子,舒坦!

蘇東坡曾說,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乃是主人。無爭無鬥的生活氣息,柳暗花明的美景良辰,讓陸遊不禁萌生出在此終老的念頭想。

生活並非如人所願,他需要養家餬口,更有無法割捨的復國夢想。46歲,陸遊入蜀做官。

在南鄭,投筆從戎,快意恩仇。「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這種軍旅生活匆匆半年多,卻成為他的流年歲月。

這段經歷,對陸遊的另一個意義是讓他的詩歌風格,從模擬前人的端莊雅正,轉變到創作性極強的現實主義。

在雨中,陸遊騎著毛驢進入劍門。遊走於巴山蜀水,朝廷的不作為讓他有心抗敵報國無門,很多時候只能寄情山水,寄情詩與酒。

1180年,陸遊再次以莫須有的罪名罷免回鄉。

杏花春雨的詩,一醉方休的酒——這是第二次罷免閒居的陸遊。

在故鄉山陰,陸遊躬耕田野,過起「草草半盂飯,悠悠一碗茶」的簡樸日子。

有時候,閒臥屋內,翻看陶淵明的詩句,一卷還沒看完,又得趁著外面小雨去瓜田鋤草;有時候,在鄉村阡陌上信步而行,聽聽遠處寺廟的晨鐘暮鼓,看看近處酒家的燈影搖曳;有時候,趁著酒興,提筆疾書,藉此宣洩鬱郁不得志的憤懣……

這種辛勞與閒適,看似與他偶像陶淵明當年的生活非常相像,事實上,陶淵明清真恬淡的境界,陸遊無法達到,因為他始終心系抗敵復國的夢想。

身閒心不閒,學劍四十年,他一直在等待、在期盼寶刀出鞘的時機。

閒居五年,重新出仕。在臨安,陸遊寫下著名的《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春寒料峭,春雨綿綿下一夜。詩人旅居異鄉,一個人聽雨,一個人寫字,一個人品茶,一個人獨酌,十分寂寥,十分想家。

此時此刻,陸遊忽然覺得,人一旦閒下來,一天漫長得好似一年,幾杯酒下肚,天大的事,也不去管了。

一個人的自我,在深愛的人事面前才會得以展現。當一個人覺得時間緩慢,說明所過的生活並非他所願。

陸遊,似乎為了抗金復國而生。

詩依然是鐵骨柔腸的詩,酒已是醉生夢死的酒——這是第三次罷免閒居的陸遊。

任何時代任何國度,每個人心中都懷有一份愛國之情。風雨飄搖的南宋,國家命運與個人維繫得尤其緊密,因此,愛國詩人要多於其他朝代。

隨著抗金復國的希望日益渺茫,很多人變得低沉,不再堅持。陸遊卻是異類,愛國情懷早已在他心中生根發芽,終身不渝。

陸遊從來不願偏安一隅,他抓住每一次在朝機會,針砭時弊,主張抗金。往往夢想很美滿,現實總是很殘酷,那些抗敵主張始終未採納,愛國詩篇觸怒當權者。

1190年,朝廷又一次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罷免回鄉。

無異於之前,鄉野生活寧靜平淡,有大把空閒時間用來讀詩、飲酒、練習書法。生活艱辛,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陶淵明同樣,需要在田裡勞作,雨停之後下地鋤草。

失眠的夜裡,坐在月光下獨自垂釣;有時,帶上藥囊去幫村民們看病施藥,聊至興起留下小飲幾倍;有些時節,薺菜開花,老筍成竹,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還很阿Q地和別人聊著家事國事天下事……

一腔熱血英雄夢,即便行至暮年,人似殘燭,壯志未酬。這一生,未能上戰場奮勇殺敵,至少可以在夢裡做一匹戰狼,金戈鐵馬,所向披靡。

68歲那年的冬夜,聽著屋外雨橫風狂,想著現實之中祖國的風雨,想著自己的人生境遇,陸遊不禁滑入夢境: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弗洛伊德所言,夢是對欲望的滿足。

夢未必能夠圓滿,現實中的人生總有未完成。

懷念舊人的詩,懷想舊夢的酒——這是行至暮年,人生未完成的陸遊。

如果說,未能實現浴血奮戰、抗金復國的夢想屬於陸遊平生憾恨,那麼與唐婉愛而不能的眷戀便是他解不開的心結。

不論誰,對愛情的流連除了心中不滅的詩意,更需要一份旺盛的生命力。古代文人墨客中,鮮有人在暮年描寫自己的兒女情長。在這件事上,陸遊也是一個異數。

耋耄之年,一次次重遊沈園,往事一幕幕,傷心一幕幕,然後寫下一首首懷念詩文。

75歲,陸遊重遊沈園,寫下「傷心橋下春波碧,曾是驚鴻照影來。」

81歲,陸遊重遊沈園,寫下「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

84歲——去世前一年,他還在春遊歸來寫道:「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沈園裡的錦簇花團,定然讓他回想起新婚燕爾的良辰美景佳人相伴,也回想起當年與她的不得已的離別,還有不期而遇的重逢。想想真是如前人所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啊!

漫漫一生,卻來不及愛一個人。

1210年1月26日,陸遊帶著對祖國統一的未完成的英雄夢,帶著對失去的愛人的深切思念黯然離世,享年85歲。

一生闖蕩南北,愛國無問西東。

一生曲折沉浮,時仕時隱,山重水複確無路、柳暗花明不見村之後,依然自嘲「老翁其實尚童心」。

這樣的陸遊,讓我想到木心一句話: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唯一能做的是長途跋涉後的返璞歸真。

-作者-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超然臺上春未老,且將詩酒趁年華
    詩酒趁年華接龍詩,每首詩都以放膽文章拼命酒開頭。詩酒趁年華王樹強放膽文章拼命酒,馬上少年義氣遊。無腔曲子思故人,斷腸詩詞夢梁州。三杯芳草淡天涯,一鬥清泉大江流。依韻和王樹強先生《詩酒趁年華》王前寬妙手文章豪放酒,琴心劍膽十方遊。
  • 品蘇軾,我們一起詩酒趁年華!
    最近看到了蘇軾的詩,摘抄其中兩句分享給大家:修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我們都正處少年意氣,或青年之壯。有什麼理由辜負每一天按時升起的太陽呢,生活很美好,日子很短暫,願我們可以一起成長。明日,將忘今日之所想,路何時才可行盡。趁今昔,我們身披星光一起努力。我是書生魚葉,希望你喜歡。
  • 詩酒趁年華,那些關於酒的詩詞
    高興了要喝酒,哀愁了更要喝酒,在中國文化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
  • 詩酒|詩酒趁年華,杯中寄煙霞。我國古代文人的詩酒文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飲酒已不只是飲酒了,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成為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文人似乎和酒更具有天然的緣分,文人多嗜酒。在文人看來,酒能激發創作的靈感,活躍形象思維;酒後吟詩作文,時有佳句華章。東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更是體現了詩酒文化。
  • 十首詩酒生活的古詩詞,放懷盡可從詩酒,行樂何須論古今
    生活不能總是苟且,一定要有詩和遠方!李白鬥酒詩百篇,蘇軾把酒問青天;白居易在床頭必備小酒罈,賀知章醉後落井卻酣眠。李清照春暖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辛棄疾閒愁眉皺,「溪上枕,竹間棋,怕尋酒伴懶吟詩。」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詩酒生活可以忘情,更能解憂。詩酒生活是古代士大夫的幸事,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卻為詩酒而發狂。
  • 蘇軾:詩酒趁年華 |「為你讀詩」
    其實蘇軾也愛喝酒,他的生活裡離不開酒,詩詞裡也時常有「酒」。蘇軾孤獨時,最愛喝酒。有一年中秋節,蘇軾喝得酩酊大醉,想起弟弟不在身邊,分外思念。他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青天並不回答他。蘇軾到處漂泊無定,在異地思念故鄉時,也借酒澆愁。「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 為什麼說詩酒不分家
    為什麼說詩酒不分家?楊柳岸、曉風殘月」,「那堪酒醒」,「遇當歌醉酒競留連」;晏幾道的「酒醒簾幕低垂」,「醉別西樓醒不記」;蘇軾的「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詩酒趁年華」;秦觀的「漸酒空金榼」;李之儀的「著人滋味,真箇濃如酒」;
  • 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夜掃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歸來倦臥呼童子,旋煮山泉淪建茶;酒旗滴雨村場晚,茶灶炊煙野寺秋。明朝,中國茶葉漂洋過海,飲茶之風迅速傳遍歐洲大陸,茶被當地貴族稱為「神奇的東方樹葉」。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餘遊武夷,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令人釋燥平矜,怡情悅性。」
  • 中華醉美詩詞,或把酒言歡或借酒消愁,李白鬥酒詩百篇詩酒趁年華
    28、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29、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30、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31、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33、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34、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35、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36、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蘇軾《望江南》,一句「詩酒趁年華」,有傷感,似妥協,更像釋然
    詩酒趁年華。此詞上闋重寫景,下闋多抒情。開篇一句「春未老,風細柳斜斜。」點明了此時的季節正是暮春,春天將過而未過,翠綠的柳枝正在細細的風中斜斜起舞。而此時此刻的地點是在超然臺上,詩人登樓眺望,得見滿城風光。「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 詩酒趁年華:從蘇軾的飲酒詞中看,他有著怎樣的人生和情感體驗
    詩酒趁年華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超然」二字取自《老子》中的「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
  • 美文欣賞|詩酒趁年華
    二滂沱嫋娜的雨,吹進盛夏的風,我如往常一般撐著傘繼續向前走著,突然我看見遠處的少年蹲在路邊樓頂飛鳥盤旋,最後翅膀被沾溼跌落塵土。我走得越近,越能聽見少年的哭聲,靜穆裡一聲驚雷,潑酒叮叮咣啷地響,惶恐和微光在薄霧裡交疊,我終於路過少年他把自己縮成小小一團,身邊散落的是試卷,他抬頭看向我眼裡化不開的悲痛,他捲起試卷扔向我,紅著眼睛讓我快走,我輕輕把傘放在他身旁,親愛的少年啊,繼續走吧。「我希望你在有風的夜裡奔跑,烘烤所有的快樂和麵包。」
  • 詩酒趁年華,人生得意須盡興
    這本書共分為三輯:第一輯:詩酒趁年華;第二輯: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第三輯:活著,就要熱氣騰騰。有文可讀,有酒可約,有瞬間的肆意揮灑,這大概就是人間的最美時刻了吧,詩酒趁年華,人生得意需盡興,不枉人間逍遙遊。文章之外,八卦一下。很多作者不是很熟悉,我就去百度,結果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女作家們,在中年以後氣質身材都保持得不錯,男作家們,就參差不齊了。說起來我也是顏控,所以我還給評出了個最佳顏值獎。
  • 詩酒趁年華
    事業寸步未進,心中的少年卻依然意氣風發,「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到酣處,他總是幻想,哪天天子突然醒悟,委自己以重任。他日率軍掃蕩西北,威震遼和西夏,揚眉吐氣一番,「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一首首愛國之詩道盡大文豪陸遊的赤子之心,你讀懂了陸遊嗎?
    說起陸遊,有多少人曾經記得他的那一首《示兒》,陸遊或許讓很多人認為他寫的詩大多都是描寫一些平常的事,但是真正了解陸遊的人,才知道他是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愛國詩人。還有他內心的忠肝赤膽,陸遊以筆為武器,把自己內心的一腔熱血以及對於南宋腐朽統治的不滿情緒,都寫在了自己的詩裡,希望能夠用這些詩來喚醒當朝的統治者們,但最終也事與願違。
  • 中大中文系張海鷗教授寄語「老漂」:心安即為家,詩酒趁年華
    近日,中華詩教學會會長、中國蘇軾研究會副會長、中大中文系張海鷗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寄語廣州「老漂族」:「心安即為家,詩酒趁年華」。 「現在大部分的老年人給孩子帶孫子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誰也不願意在異地長時間停留,因為這裡沒有自己的親戚朋友,最重要的是『沒有酒』!
  • 陸遊晚年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通篇處處描寫憂愁,但沒有一個愁字!
    生活在鄉村的陸遊面對這一切,顯然是要比別人最能夠感受到那份痛苦。作為當時堅定的主戰派,他心繫天下極為愛國。然而他的那份愛國情懷,也並不只是說說而已,早年間更是投身於戰場,還與敵人正面交鋒,但是我們知道,後來南宋朝廷並沒有想要收復北方的失地,還時常提出來要求和。
  • 比較閱讀陸遊的三首詩
    做這幾首詩,有三個效果:一是回顧關於陸遊的文化常識,包括人生經歷和創作風格,二是複習詩歌比較閱讀的方法,三是複習課文中的《書憤》,解決課文背誦問題。一舉三得,從效率上來說,非常划算。詩歌比較閱讀是考試中時常出現的題型,一般從思想感情、表達技巧、語言風格、形象四個角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比較閱讀,比單詩閱讀,在答題上要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