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詩酒趁年華,杯中寄煙霞。我國古代文人的詩酒文化

2020-12-20 軒轅說文史

酒是我們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而它又不僅僅只是一種食物,更兼具有精神文化的屬性。因而可以說,酒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飲酒已不只是飲酒了,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成為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

文人似乎和酒更具有天然的緣分,文人多嗜酒。在文人看來,酒能激發創作的靈感,活躍形象思維;酒後吟詩作文,時有佳句華章。東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更是體現了詩酒文化。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組五言詩《飲酒二十首》,體現了詩人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以酒寄意,詩酒結合,使詩人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層的本然狀態,體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和詩酒文化。

其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到了唐宋時期,唐詩和宋詞的繁榮,對詩酒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促進作用,唐宋時期詩酒文化多姿多彩,輝煌璀璨。「酒催詩興」成了這一時期文化中最凝鍊最高度的體現。

酒催發了詩人的詩興,從而內化在其詩作裡,酒也就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詩酒文化更是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大文豪蘇軾等人更是如此。

山中與幽人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詩聖杜甫對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以詩歌點讚。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公元1074年秋,蘇軾被一紙調令由杭州至今天的山東諸城任職。到任後的第二年便命人修葺了城北的一座舊臺,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臺,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意。

公元1076年的暮春時節,蘇軾登上超然臺後,眺望春色煙雨,遂觸動鄉思,寫下此詞。詞中表達了蘇軾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其中「詩酒趁年華」更是膾炙人口的佳句。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的酒文化在不同的時期,演繹著不同的文化屬性,但願詩酒文化還是那個詩酒文化。

詩酒

軒轅

詩酒趁年華,

杯中寄煙霞。

功名身中藏,

偕月共天涯。

相關焦點

  • 詩酒趁年華,那些關於酒的詩詞
    高興了要喝酒,哀愁了更要喝酒,在中國文化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
  • 喝著酒,吟著詩,品著數千年的酒文化
    #筆耕不輟迎金秋#中國漫長五千年文明史中,酒與文學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人飲酒是中國酒文化的重要現象,酒助文思,文乘酒詠,於是就有了酒文化。無數的祭祀、宴會產生了無數的吟聯唱和,酒必有詩,詩必有酒,成了一種常態。那飲酒詩都有哪些分類呢?
  • 超然臺上春未老,且將詩酒趁年華
    詩酒趁年華接龍詩,每首詩都以放膽文章拼命酒開頭。依韻和王樹強先生《詩酒趁年華》王前寬妙手文章豪放酒,琴心劍膽十方遊。酒不醉人人自醉,任而暢飲立洲頭。依韻奉和王樹強先生《詩酒趁年華》班培紅豪放文章和白酒,青春年少任逍遊。千杯玉液銷魂處,萬盞清泉石上流。
  • 中華醉美詩詞,或把酒言歡或借酒消愁,李白鬥酒詩百篇詩酒趁年華
    18、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19、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20、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21、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虐。22、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33、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34、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35、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36、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詩酒趁年華:從蘇軾的飲酒詞中看,他有著怎樣的人生和情感體驗
    蘇軾在《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一詩中寫道:「使我有名全是酒,從他作病且忘憂。」這樣的說法雖然誇大了酒的作用,但依然能看出蘇軾對酒的喜歡,以及寄托在酒中的情懷。他所生活的時代,是中國酒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造酒行業發達,釀造技術普及。
  • 無酒不成詩?一壺好酒 讓你品出古代文人的情懷
    自古好友相聚,便會以美酒相迎,增進感情,飲盡杯中酒,莫問西東。 酒的存在也讓他們在蕭條之秋更顯豪邁樂觀,今人亦能與古人共情,同看一輪月,共品一壺酒,再寄一身情。
  • 李白的酒李白的詩
    雖然照樣歡言笑談,美酒共揮,酒醉情至,放聲長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籟寂更深,但此時我們體會到的卻多是衝淡天然,掩抑收斂,看不到他的豪情狂氣了。不過,儘管如此,仍不失其飄逸灑脫的「謫仙」風韻。       沒有酒就沒有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李白,我想這樣說恐怕並不過分。他用如椽巨筆,將他的豪邁詩情與酒的諸般美妙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達到美的極致。
  • 十首詩酒生活的古詩詞,放懷盡可從詩酒,行樂何須論古今
    生活不能總是苟且,一定要有詩和遠方!李白鬥酒詩百篇,蘇軾把酒問青天;白居易在床頭必備小酒罈,賀知章醉後落井卻酣眠。李清照春暖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辛棄疾閒愁眉皺,「溪上枕,竹間棋,怕尋酒伴懶吟詩。」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詩酒生活可以忘情,更能解憂。詩酒生活是古代士大夫的幸事,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卻為詩酒而發狂。
  • 陸遊:詩酒趁年華,歸來仍少年
    日常中的陸遊是性情中人,除了愛國,還愛書、愛梅、愛書法、愛記夢、愛看山,更是「嗜酒在膏肓」。總之,情趣十足!「酒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它無孔不入。憂愁要它,歡樂也要它;孤獨要它,群體也要它;天氣好了要它,風霜雨雪也要它;愛情要它,失戀也要它。」黃永玉這話用來形容陸遊恰如其分。詩與酒,是他始終如一的生活方式。不同時期,不同滋味的詩與酒。
  • 為什麼說詩酒不分家
    為什麼說詩酒不分家?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大體了解一下詩人寫酒的詩句:範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裡」,「酒未到,先成淚」;張先的「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晏殊的「一曲新詞酒一杯」,「綠酒初嘗人易醉」,「一場愁夢酒醒時」;
  • 詩詞與酒,是文人一種如詩如畫的藝術情懷
    說到酒,我首先想到的是詩詞,雖說他們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酒與詩歌,酒與文人墨客自古就有著不解的淵源。在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大多是滿腹文採的性情中人,他們因為讀書多,對環境的觀察與人生感悟更加深刻,情感也更加敏感與豐富。
  •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走進上博 一同品味文人畫家的詩酒人生
    11月26日,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探訪頂尖博物館之上博篇正式上線,與觀眾一起走進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細細品味感受一群文人畫家和他們豁達超脫的詩酒人生。縱觀中華文脈,酒激發了無數文人的才情,浸潤了中國文人骨子裡的內斂與堅韌。
  • 品蘇軾,我們一起詩酒趁年華!
    最近看到了蘇軾的詩,摘抄其中兩句分享給大家:修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 蘇軾:詩酒趁年華 |「為你讀詩」
    其實蘇軾也愛喝酒,他的生活裡離不開酒,詩詞裡也時常有「酒」。蘇軾孤獨時,最愛喝酒。有一年中秋節,蘇軾喝得酩酊大醉,想起弟弟不在身邊,分外思念。他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青天並不回答他。蘇軾到處漂泊無定,在異地思念故鄉時,也借酒澆愁。「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 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茶葉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上古時期,傳說中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唐代,茶葉從藥用變成了飲品,從朝臣到百姓,無不以飲茶為樂。唐代茶業昌盛,出現茶館、茶宴、茶會,形成了客來敬茶的習俗。1200年前,陸羽將自己畢生飲茶的經驗心得寫成一本書《茶經》。此書一出,轟動全唐。從此以後,中國人家家飲茶,陸羽被尊崇為「茶聖」。
  • 李白鬥酒詩百篇 杜甫得酒詩自成 人生得意須盡歡
    中國是酒的故鄉,酒和酒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不少文人學士寫下了品評鑑賞美酒佳釀的著述,留下了鬥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餞行等酒神佳話。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人類交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 「李白鬥酒詩百篇」中的「鬥酒」到底有多少酒?
    文人雅士愛酒、飲酒、寫酒,把酒與生活聯繫在一起確實很常見,這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明顯。三國時曹操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晉代的劉伶在酒德頌中寫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醒。」陶淵明的詩則幾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題目寫詩。
  • 醉翁之意不在酒,論唐詩中的酒文化
    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把高雅的情趣依附於酒中,把美好的精神也寄托在酒裡,他們反覆吟詠,把酒文化醞釀成甘甜、芳醇、濃烈的佳品。那麼,為什麼唐詩中的酒文化會如此多姿多彩,輝煌璀璨呢?這固然與唐朝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與唐朝詩歌本身的發展也有魚水般的依賴關係,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傳統的酒文化其本身的不斷發展、成熟,以及唐詩繼承發揚了酒文化一直與詩結合的歷史淵源和優秀傳統,這些都必然導致酒詩登上輝煌燦爛的藝術顛峰。那麼,在唐朝詩人們肆意激揚的文字中,我們能看到怎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飲酒場景呢?
  • 喝最烈的酒,唱最狂的歌——15句寫酒的古詩詞,講述詩與酒的故事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座高峰,後世難以逾越。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詩詞。在古詩詞的眾多意象中,「酒」不得不提。尤其在詩仙李白的詩歌中,「劍」與「酒」是最為常見的兩個意象。酒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男兒與酒之間有說不完的故事。
  • 蘇軾《望江南》,一句「詩酒趁年華」,有傷感,似妥協,更像釋然
    詩酒趁年華。此詞上闋重寫景,下闋多抒情。開篇一句「春未老,風細柳斜斜。」點明了此時的季節正是暮春,春天將過而未過,翠綠的柳枝正在細細的風中斜斜起舞。而此時此刻的地點是在超然臺上,詩人登樓眺望,得見滿城風光。「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