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成詩?一壺好酒 讓你品出古代文人的情懷

2020-12-20 騰訊網

自古好友相聚,便會以美酒相迎,增進感情,飲盡杯中酒,莫問西東。

酒的存在也讓他們在蕭條之秋更顯豪邁樂觀,今人亦能與古人共情,同看一輪月,共品一壺酒,再寄一身情。

共品一壺酒

李白的酒意詩情裡環繞著浪漫情懷。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離別時刻要飲酒;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歡聚之際要飲酒;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悽清苦悶更要飲酒...

酒於李白是催化劑,是載他無限才華的千裡馬,面對生活我們也需快意恩仇、及時行樂。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

陶淵明的酒意詩情裡散發著淡泊情操。

「一殤雖獨盡,杯盡壺自傾」倒滿酒杯,飲者了塵事;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樂觀通透定要與酒相伴;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吾心安處清酒一杯...

酒於陶淵明是清心劑,是回歸世外桃源的好伴侶,功名利祿與心中的暢然相比乃身外之物,柵欄花草,一壺清酒。當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

酒與文人緊緊聯繫在一起,而他們與酒的那些事兒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具特色的篇章,可以說,中國源遠流長、經久不衰的酒文化,如果沒有文人的參與,是我們不可想像的。

一壺酒,喝出古人的情懷與才情,真可謂「無酒不成詩」,而美酒與文人,也成就了詩海中的一片燦爛與通透。

一壺酒,承載著中國千年美酒文化精神。傳承手工工藝,情懷釀造,成就優質口感。

相關焦點

  • 詩詞與酒,是文人一種如詩如畫的藝術情懷
    酒是一種釋放情懷與放鬆身心的催化劑,所以對文人來說,借酒抒懷與用詩句表達自己的情感是一種很痛快的表達方式。抒寫離別之惜、他鄉作客之愁,是古代詩歌創作中一個很普遍的主題。生活中,朋友或親人離別時的踐行,或者說對客人接風,美酒當然也是少不了的。《客中行》這首詩這首詩讚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熱情,表現了詩人豪邁灑脫的精神境界。
  • 詩酒|詩酒趁年華,杯中寄煙霞。我國古代文人的詩酒文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飲酒已不只是飲酒了,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成為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文人似乎和酒更具有天然的緣分,文人多嗜酒。在文人看來,酒能激發創作的靈感,活躍形象思維;酒後吟詩作文,時有佳句華章。東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更是體現了詩酒文化。
  • 我有一壺酒 足以慰風塵
  • 喝著酒,吟著詩,品著數千年的酒文化
    #筆耕不輟迎金秋#中國漫長五千年文明史中,酒與文學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人飲酒是中國酒文化的重要現象,酒助文思,文乘酒詠,於是就有了酒文化。無數的祭祀、宴會產生了無數的吟聯唱和,酒必有詩,詩必有酒,成了一種常態。那飲酒詩都有哪些分類呢?
  • 「李白鬥酒詩百篇」中的「鬥酒」到底有多少酒?
    文人雅士愛酒、飲酒、寫酒,把酒與生活聯繫在一起確實很常見,這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明顯。三國時曹操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晉代的劉伶在酒德頌中寫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醒。」陶淵明的詩則幾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題目寫詩。
  • 韋應物詩「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哪個字是錯的,你知道嗎?
    大約是2016年,有網友發布微博稱,自己非常喜歡「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這兩句詩,並求助網友續寫兩句,以構成一首完整的詩。結果網上應聲四起,很多網友紛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全國網友迅速續寫了幾萬條,而且不少都相當有意境,令人拍案叫絕,有網友就感慨「國人詩性未死」。
  • 寒夜客來茶當酒,一壺新茗泡松蘿(著名茶詩《寒夜》等品讀)
    寒夜客來茶當酒,一壺新茗泡松蘿吳斌南宋詩人杜耒有一首名為《寒夜》的茶詩,由於詩寫得既清新明快又雅致怡人,且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因而被其後的南宋著名愛國文人謝枋得,收錄在其編撰的然而唯一遺憾的是,詩人並沒有告訴我們,如此甜美的場合,他們品的是什麼茶。而號稱詩書畫三絕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有一首寓意基本與《寒夜》相同的《七言詩》,他卻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他與朋友當時品的是什麼茶。這首詩的全文為: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 上萬網友續寫「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為何沒人發現有錯字?
    在詩詞大會上,從一零後小朋友到7旬老人,從普通快遞哥到北大研究生都有,讓大家見識了藏於民間的詩情詩性。2016年2月份,一位詩詞愛好者在網上徵詩,他出的前兩句是「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讓人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天內,他就收到了上萬網友的續詩,大家在評論區裡不但自己寫,還評論他人的詩。
  • 古代文人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紅樓夢》裡的妙玉擅長什麼?
    古代文人有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古人說,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妙玉精通八雅,她的水平絕對是超一流的。妙玉精通琴藝。黛玉彈琴,妙玉和寶玉在外面聽琴。妙玉和寶玉在瀟湘館外,坐在山子石上聽黛玉彈琴。妙玉邊聽邊解釋。
  • 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篇無一酒字,深受大家的喜歡
    品讀詩書,以文化人,歡迎您關注詩文傳家,書香濟世,比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烹牛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等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千古名句。其實在中國文學史上,創作飲酒詩數量最多的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陶淵明詩集》中,共有飲酒詩60多首。後世的文人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蘇軾,辛棄疾等都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其中有一首飲酒詩,全篇無一酒字,卻表現詩人閒淡,純真而又質樸的生活情趣。
  • 詩酒趁年華,那些關於酒的詩詞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詩酒趁年華。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的暮春,蘇軾登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詞。通過描繪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寄寓了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同時表達了作者豁達超脫的襟懷。二、《問劉十九》——白居易
  • 品好酒好菜好風光 品七律佳作 思索人生哲理
    高高在上的皇帝《勸學詩》其中的兩句在民間廣泛流傳。讀書真好,金錢美女都有了。涓涓在這裡想說的是,趙恆的詩中有黃金美女,南宋有一位詩人的詩中不僅有好酒好菜美味佳餚、田園風光,還有人生哲理。在現實生活中,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很難達到同時滿足,這首詩卻能給大家帶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這首詩就是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遊的七律佳作《遊山西村》。
  • 李白詩中常出現望月與飲酒,花間一壺酒,邀月與影舉杯成三人
    就像明月,可以代表故鄉,望月,代表著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可以代表慢慢人生長河,對人生的探究與思索;還可以代表文人們的一種詩意情懷,用月代替自己孤獨寂寞,或是懷才不遇之類的情感。而在自己的詩詞中經常提到明月的,想必大家會立馬想到的詩人就是李白了吧。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首詩,就是李白的《月下獨酌》。
  •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走進上博 一同品味文人畫家的詩酒人生
    11月26日,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探訪頂尖博物館之上博篇正式上線,與觀眾一起走進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細細品味感受一群文人畫家和他們豁達超脫的詩酒人生。縱觀中華文脈,酒激發了無數文人的才情,浸潤了中國文人骨子裡的內斂與堅韌。
  • 喝最烈的酒,唱最狂的歌——15句寫酒的古詩詞,講述詩與酒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看一看古代15句寫酒的古詩詞,喝最烈的酒,唱最狂的歌,在「詩與酒」中,講述自己的故事。15、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清朝、王士禎一件蓑衣、一件鬥笠、一葉扁舟,一支釣竿,面對著逝者如斯的滔滔江水,一人獨釣,陪伴他的只有一壺酒。
  • 「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是仿寫漢代的這首詩,許多人不知道
    自從幾年前網絡中出現了「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這樣一句詩以後,許多網友因為對這句詩的喜愛,又為這句詩續寫了多個版本的下一句。其中的四大名著版堪稱最有特色,三國版的「兵戈九州亂,江山三鼎分」;紅樓版的「前盟何處聚,相思此意真」;甚至還有聊齋版,「福禍自有數,生死等閒身」。
  • 文人與酒:惟有飲者留其名
    (《短歌行》)魏晉時期文人,喝酒成瘋,代表人物便是「竹林七賢」。阮籍有個姑娘長得漂亮,大將軍司馬昭就想為兒子司馬炎求婚。阮籍不樂意,又不好直接拒絕,於是天天喝酒,直喝到醉不能言為止。就這樣,一連醉了六十日。司馬昭心知肚明,只得作罷。劉伶看不慣司馬氏弄權,拒絕為官。
  • 無酒不成詩,200句含有「酒」的詩詞,收藏背誦,做飛花令之王!
    酒,是我們每個人都熟悉的,你喝或者不喝它,它都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高興時會喝酒,難過時會喝酒,得意時要喝酒,失意時也要喝酒,酒承載了我們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在詩詞的國度裡從來都是詩酒不分家,小編整理了200句含有「酒」字的詩句,看完之後,詩酒趁年華。
  • 李白的酒李白的詩
    有時酒喝多了,借著酒力,吟詠一首兩首,頗覺迴腸盪氣,痛快淋漓。        在李白坎坷的一生中,酒如同他的摯友,始終緊隨其生命歷程,並賦予他極大極多的創作靈感。而詠酒詩篇更是表現出他豪放張揚的個性,《將進酒》即其中的代表作。
  • 「花間一壺酒」
    那篇文章本來題目是《花間一壺酒》。為什麼取這個題目呢?那一年4月,我遇到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我們華東師大中文系語文學科專業研究生複試,研究室委託我出一份複試題目。我出了四道題目。其中有一題是「請你默寫兩首七律唐詩」。讓我吃驚的是:參加複試的23位考生只有七人全部默寫正確。其他有寫宋詩的,也有把兩首唐詩七絕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