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未婚媽媽於軍的家裡,她正在陪女兒悅悅玩耍。悅悅4歲了,因為沒有爸爸的信息而始終上不了戶口。
7月11日,第24個世界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將此次人口日的主題,確定為「青少年懷孕」。這些懷孕少女中的一部分,或因為手足無措,或因為母愛湧動,最終生下了孩子。而她們中的不少人,因為沒合法的婚姻手續,會成為年輕的「未婚媽媽」。
雖然備受道德責難,可近些年來,包括「少女母親」在內,未婚媽媽這個群體還是在日益擴大,雖然沒有人知道這個群體的確切人數。現代快報 (微博)記者經調查了解到,未婚媽媽分布於國內各個城市,各個行業,分布在各個年齡段,她們正努力以自己的肩膀,為小生命和自己的生存負責。不過,因為孩子落戶、上學困難,以及經濟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讓她們中的大多數,對前路感到迷茫。「對於我們來說,只能看眼前,沒法看未來。」一位未婚媽媽的話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
「未媽」QQ群,平均年紀只有20歲
-「現在的男人都會有外遇,只是很多女人沒發現,還有些是睜隻眼閉隻眼,為了孩子。」
-「可我就是特別容易哭。」
-「我現在就想快點生。我想念美美的衣服,美美的鞋子。」
-「哭什麼?堅強點。」
-「生了更累。」
-「我寶爸他媽不喜歡我,所以他就拋棄我們了。」
-「我對那些沒所謂了。對我來說,已經過去了,婚不婚,愛不愛的啊。」
在一個由未婚媽媽、或即將成為未婚媽媽的女性組成的群裡,類似的多人間的對話每天都會出現。
這是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0歲的未婚媽媽,她們中的大多數,原本都只是談著一場普普通通的戀愛,可是因為意外懷孕,不僅中止了她們甜蜜的戀愛,也斷送了她們的幸福。因為肚子裡的孩子,男人拋棄她們「遠走高飛」,從此杳無音訊。而她們因為不願傷及無辜,不願扼殺生命,選擇了把孩子生下來。
現代快報記者和這個群裡的幾個「未媽」(未婚媽媽對自己的「簡稱」)隨意聊了聊,發現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心酸的故事——
女孩1:從孩子出生到5個月,已經花了三四萬,自己父母、孩子父親都不提供幫助,只能自己照顧孩子,連月子都是一個人坐的。每天被孩子弄得沒法睡覺,日夜顛倒,身心俱疲。
女孩2:28歲,孩子3個月了,坐月子時,母親只來照顧了13天,就匆匆離開。因為覺得丟人,父母不讓她回老家,甚至前段時間爺爺去世,也不讓她回去。
女孩3:所有信用卡都透支完了,沒能力償還,被銀行拉了黑名單。想找阿姨來照顧寶寶,自己出去賺錢。工資一半給阿姨,一半還銀行,再用透支的錢供自己和孩子生活。
女孩4:家人、孩子父親都不管。最慘的時候,只能去孩子父親家樓下大喊大叫。對方給了兩千元,讓她不要再來。不知道以後怎麼辦,只能撐一天是一天。
群主:希望這裡是大家「可以依靠的港灣」
2012年12月5日,因為看到一則關於未婚媽媽的報導,家住廣西的安安(化名)萌生了建QQ群的想法,「我自己也是一個未婚媽媽,我爸媽不同意我們結婚,建這個群,就是想給那些未婚媽媽們減減壓,讓她們可以把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
建群前,安安以為自己是最悲慘的——未婚生子,很丟人。可是建群後,她才發現,她算是很「幸福」的了,「至少我還有個算是像樣的家。」
剛開始,群裡沒有人,安安就去貼吧宣傳,一傳十,十傳百,全國各地的未婚媽媽都找到了這個可以依靠的「港灣」,現在,群裡一共有169個未婚媽媽,其中有一半已經生下寶寶,還有一半正在孕育寶寶。
「沒有人想做未婚媽媽,因為無奈,當然也因為愛。」安安說,對於未媽來說,準生證和寶寶的戶口是兩大難題。「有些媽媽像我一樣比較幸運,辦準生證比較順,沒遇到什麼太大麻煩。」安安說,但如果在大一點的城市,準生證很難辦,而如果沒有準生證,一旦被抓到,就會被罰款。
戶口更是問題,因為沒有結婚證,安安打算把孩子過繼到別人戶口上,「寶爸的大伯70多歲,沒有孩子,我們準備把兒子的戶口上到他那去。」不過,對於這到底能不能行,安安也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除了戶口,還有經濟負擔。「從懷孕到生下來,沒個三萬生不下來,很多寶媽都和寶爸斷聯繫了,又得不到家裡人認可,只能自己扛,積蓄用光只能借,以後找到工作再還。」
當然,對於這群年輕的未媽們,更多的還是精神上的痛苦。面對家人唾棄,社會歧視,以及生活的艱辛,她們只有抱團取暖,「你不開心時就說出來,我們安靜聆聽,你有難題時,我們會幫忙出主意。」安安說,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很多未媽都會把寶寶穿過的衣服留下來,「如果有媽媽需要,就寄過去給她寶寶穿。」安安說,畢竟是自己選的路,再艱難她們也會走下去,但是希望得到社會的包容和理解,而不是歧視。
人物
1
三口之家,只缺一張結婚證
馮倩(化名);21歲;父母不同意,始終沒結婚
「母愛泛濫」
堅持生下孩子
馮倩(化名)今年21歲,老家貴州的她現居住在江蘇蘇中的一個城市。兒子1歲三個月。
2009年,中專畢業後,馮倩來到江蘇,在網店做客服,認識了現在孩子的爸爸小風(化名)。
「算是同事吧。」2010年3月,兩人開始戀愛,2011年6月,馮倩懷孕了。「當時我也不打算要的,可是他父母硬要我生下來。」馮倩說,小風的爸媽有4個孩子,小風是老三,「之前大哥生了個女兒,8歲了,家裡到現在都沒男孩。」馮倩有些無奈:「你也知道老人家都有點封建思想,重男輕女,他媽媽就是想賭一把,結果我還真生了兒子。」
再說馮倩自己父母這邊,「我父母在福建打工,我懷孕後一直沒告訴他們,直到把孩子生下來。」馮倩曾經跟父母說過這段感情,父母不同意,原因主要是覺得小風家裡經濟條件太差。
「我不能告訴他們,否則他們肯定會衝過來,拖我去打掉孩子。」孩子生下來之後,馮倩曾給父母去過電話,父母大罵了她一頓,然後掛斷電話,之後就沒有聯繫了,「也就這個月,我才和他們聯繫上,打算這個月帶孩子去看看他們。」
馮倩坦言,說到底,生下這個孩子還是因為自己「母愛泛濫」,「其實很多未媽都是這樣,完全可以在剛知道懷孕時打掉,但覺得畢竟是一條生命,他們是無辜的。」而比其他未媽幸運的是,寶爸也很堅定地要這個孩子,「 因為愛我 ,也為了盡孝。」
父母依舊希望
為女兒「找戶好人家」
和大多數未媽不一樣,現在,馮倩和兒子、寶爸在江蘇過得還不錯,「只是少了一張紙而已。」
馮倩說,對於結婚證,她並不著急。「我爸媽拿著戶口本不給我結,他們抱著僥倖心理,覺得這事任何人都不知道,只要他們不說,我回到老家,還能找戶好人家。」
另一方面,小風家的彩禮確實讓她很不滿意,「他們家那裡的風俗只給6000元,而我們老家那裡至少要三四萬。」
去年4月,馮倩生下一個可愛的兒子。休整了一年後,兩個月前,馮倩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個小公司做文員,寶爸幫助父母批發海產品,兩人月收入差不多4000元。
「我們還好,畢竟生的是兒子,他爸媽也會貼我們一點。」
剛開始,寶寶比較費錢,大概每個月1000元左右,現在差不多七八百元。「要省就省自己,不會對寶寶省的。」馮倩說,現在她每天早上都要去買筒骨燉湯,「燉兩個小時左右,就盛湯煮粥給寶寶吃。」
也許是因為當了媽,馮倩明顯和其他90後不一樣,雖然只是在QQ上聊天,但記者明顯感覺到她的堅強和獨立,「我從不隱瞞沒結婚的事實。」馮倩說:「如果這點歧視都受不了,當初就不該生下他。」
人物
2
孩子能否有爸爸,還是未知數
薇薇(化名);懷孕4個月;不知道孩子父親是否會離開
離婚中的兩人
走在了一起
談起還有5個多月就要出生的寶寶,「薇薇」(化名)既充滿期待,又滿心惶恐。「我們這群人,最需要強大的心理和經濟承受能力,這恰恰是我們沒有的。」
薇薇是揚州人,今年25歲,幾年前從老家來到蘇州一家私企工作。得知懷孕的消息後,老闆二話不說,立即炒了她的魷魚。對此,薇薇一點沒辦法反抗,「我本來就沒有勞動合同,叫我走,就得走。」理論上說,薇薇還沒有離婚,而她的孩子,是蘇州另一個大她十幾歲的男人的。儘管和兩個男人都有瓜葛,但是,肚子裡的孩子以後有沒有父親,對薇薇來說,依舊是未知數。
自己過去的經歷,薇薇不願提太多,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比如她結過婚,但是因為性格等很多原因,兩人一年前鬧翻了。可是,又由於經濟、財產等因素,這個婚,始終沒離成。「後來就和他失去聯繫了,也就在這一年時間裡,我認識了孩子的爸爸,他給了我很多支持和安慰。」兩人之所以能很快走在一起,是因為孩子的父親羅豪(化名),和薇薇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羅豪是北京人,在蘇州工作。因為和妻子感情不好,兩人也在辦協議離婚,但因為房產等條件,始終沒有談攏。因為妻子不能生育,羅豪的母親對此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但自從去年妻子從老家抱養回來一個孩子後,老人便不同意了,「都三口之家了,好好過吧,離什麼婚。」羅豪是孝子,老母親的反對,讓他也有些動搖,離婚的事也就「擱淺」了下來。
和羅豪在一起沒多久,薇薇就發現,自己有了。她的第一反應是,去打掉,住院單都拿了,計劃第二天一早住院,可前一天下午又轉變了主意。「我已經打過3次了,」薇薇淡淡地說,「太造孽了。」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覺得自己是愛羅豪的,她心疼他,希望他有自己的孩子。
孩子父親說
他想「回歸原來的家庭」
她唯一氣憤的是,她覺得自己認定的這個男人,太過優柔寡斷。「我的婚是鐵定要離的,」薇薇打算等到分居滿兩年,就走訴訟離婚的程序,「我放棄財產,不要賠償,只想把婚離了。」但是,羅豪卻有些猶豫不決。他極其渴望擁有這個孩子,並希望和薇薇組成家庭,但離婚,對他來說並不容易——他不能告訴妻子自己出軌了,這樣離婚的「代價」會增大。而來自母親和朋友的壓力,更讓他糾結無比。複雜的形勢,令他倍感痛苦。前幾天,他的一句話,讓薇薇膽戰心驚,「他說他壓力太大,想『回歸原來的家庭』。」
薇薇認真想過,如果有一天羅豪不管她了,她該怎麼辦。懷孕的事,薇薇至今沒告訴父母,怕他們逼著她打掉,因此想結婚後再說。但如果真結不了婚,必須自己帶孩子,她還是得求助於他們。「孩子的花銷大,可到時候我照顧孩子,又沒法上班,哪來錢。」薇薇說,她已經做好了羅豪離開的心理準備。「如果他能離婚,和我結婚,最好。如果不能,他願意支付(撫養費)就付,不願就算了:付錢,算他願意認這個孩子;不付錢,就當孩子沒他這個父親。」薇薇打算萬不得已的時候,自己先回老家,探探父母的口風,如果他們同意,就把孩子帶回揚州落戶;如果不同意,就自己想辦法帶著孩子在蘇州生活。「太久遠的事我不去想了,我只能看眼前,沒法顧未來。」
人物
3
爺爺去世
都沒讓她回家
許鑫(化名);28歲;孩子父親失蹤,自己父母不認外孫
每天從冰箱裡拿出點冷飯
逼著自己吃下去
家住浙江的許鑫(化名),已經連著3個多月沒睡過一趟安穩覺了。每夜孩子一哭起來,她如同耳邊掠過轟炸機,「嗡」的一聲醒了。然後,便是一系列規定動作:餵奶、哄睡,有時還得換尿布,清洗等等。這樣的動作,一晚少則兩三次,多則十多次。
許鑫今年28歲,她的兒子剛滿3個月。一個人照顧兒子,許鑫用「身心俱焚」形容自己的處境。孩子的父親,是兩年前許鑫在一家網吧做收銀員時認識的。兩人在一起大半年,許鑫懷孕了。「他當時沒逼我打掉,而是說,再攢點錢,和我結婚。」獲得了男友的承諾,許鑫放下心來。因為身體不好,發現懷孕一周後,她就辭了職,專心在家安胎。而也就是從那段時間開始,男友回家越來越晚。他解釋,自己想多掙點錢,所以又找了份網絡的兼職工作,每晚都要去倉庫清點貨物。「他嘴挺甜的,」許鑫無奈地笑笑,「大概過了4個月吧,有天晚上,他整晚沒回來。」許鑫打了一晚的手機,又找到他的朋友、工友,對方的一句話,讓她一瞬間跌入谷底,「他不是前天就辭職回老家了嗎?」末了,還反問一句,「弟妹你不知道啊。」那是許鑫長這麼大,過得最人事不知的一周,每天除了流淚,就是從冰箱裡拿出點冷飯,自己逼著自己吃下去,「還有寶寶呢,」她不忍心把他打掉,「他都已經『認識『我了。」
為給寶寶上戶口
她打算隨便找個人就嫁了
本想著等領男友回家談結婚事宜時,再把懷孕的事告訴父母,如今,許鑫被迫打出了艱難的電話。如她意料中的一樣,母親嚎啕大哭,不願再說,而父親接過電話,沉默良久,「你和你肚裡的娃,和我們沒關係,我們丟不起那人。」
許鑫原來每月只有一千多工資,沒多少存款。為了省錢,她產檢都沒做。而因為沒有準生證,她甚至想好了,自己在家生。可生產那天,許鑫實在疼得受不了,最終還是被鄰居送去了醫院。因為懷孕時天天只吃素菜,有時一頓麵包就打發了,孩子出生後就營養不良,住了一周保溫箱才回家。而這近萬的費用,她至今還欠著,無力償還。
坐月子時,母親來照顧了13天,就離開了,臨走丟了兩千塊錢,「別告訴你爸錢的事,我是瞞著他出來的。」因為覺得丟人,就連一個半月前爺爺去世,父母只是打了個電話告知,堅決不同意她回老家。
「原來關係好的同事,有時會來看看我,我和寶寶偶爾能吃頓好的。」許鑫說,她每天的指望只有兩個:兒子的笑容,QQ群裡媽媽的安慰和鼓勵。「沒有她們,我早就已經帶著寶寶『走了』。」許鑫說,自從自己懷孕、「眾叛親離」開始,自己的精神也幾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自己的生計怎麼辦?孩子未來上戶口、上學怎麼解決?許鑫說她大概會和群裡一些媽媽一樣,等寶寶兩三歲了,隨便找一個條件差的人嫁了。她也在網上看到有的母親為自己智障的兒子尋親,「嫁這樣的也行,寶寶能上戶口就行。」
計生委:「未婚媽媽」的概念包含多種情況
「落戶需要結婚證、準生證、出生證,我現在一個也沒有。」孩子的落戶,是薇薇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薇薇說,據她目前了解,如果在出生證上開「單親」、只寫母親一方的名字,一方面可以少交點罰款;另一方面,方便她以後單獨帶著孩子,回自己的戶口所在地揚州落戶。可是,如果這樣,當以後走投無路、上法庭向孩子父親討要撫養費時,也就少了一項有力的證據。而如果寫兩個人的名字,落戶則還需要父親一方的材料,可是,萬一父親一走了之、從此「失蹤」,就等於落戶一事走入了死胡同。在這種情況下,也有媽媽選擇「假結婚」,給一些報酬,換得一張結婚證和一張離婚證。
「實際上,『未婚媽媽』是一個非常籠統的說法。」南京市計生委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僅僅是「未婚」這一概念就包含很多種情況。「比如是未到法定結婚年齡而不能結婚的,或者是到了法定結婚年齡、但是生育的時候是未婚狀態的,這不是簡單的兩個字『未婚』,就能說得清楚的。」
記者了解到,儘管法律上規定,婚生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權利。不過,僅上戶口一項,對非婚生兒童來說,就困難得多。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試行)》裡要求:辦理非婚生子女上戶口提交的材料包括出生醫學證明,父母雙方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而這些涉及孩子父親的證明,是不少未婚媽媽很難提供的。此外,違反了計生相關規定的「未婚媽媽」們,都需要繳納「社會撫養費」。按照社會撫養費的徵收標準,以2012年南京市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3.6萬元計算,實際收入在7.2萬元以內的人士,非婚生育一個孩子,需要繳納幾萬元的社會撫養費;而非婚生育兩個以上的,社會撫養費可以達到十幾甚至二十萬元。實際收入超過7.2萬元的人士,這一數字會更高。
南京計生委的這位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未婚媽媽」的問題涉及到很多職能部門,而每個「未婚媽媽」的情況又不一樣,因此在處理時,要遵循「個別案例個別分析」的原則。
「『未婚媽媽』是一個社會問題,計生部門近年來也在不斷地加大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力度。」目前,南京市的相關教育已經普及到了中專和高校。
婦聯:「未婚媽媽」前來求助的不多
南京市婦聯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他們的工作中,遇到的未婚媽媽分為好幾類。比如,有的是男方事前承諾結婚,但孩子生下來,便消失無影。或者男方刻意隱瞞了自己已經結婚的事實,用無效身份證件辦理了婚姻手續,女方實際上依舊是未婚媽媽。對於這兩種前來求助的情況,婦聯將及時給與法律政策方面的諮詢服務。
此外,他們也會幫助母親爭取孩子的撫養費;幫助未婚媽媽聯繫家人,勸說家人帶她回家,幫她度過這段非常時期;他們還會教育未婚媽媽,要學會獨立,學會判斷,分辨是非。
不過,還有一部分未婚媽媽,明知道男方有家庭甚至有孩子,為了經濟等方面的考慮,還是執意生子。這種情況,已經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權益。「這種情況下,較難幫助未婚媽媽本人維權。畢竟我們不能為某個人的不合法權益,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不過,相較於有近年來不斷擴大的「未婚媽媽」的數字,婦聯的工作人員也坦言,在他們的實際工作中,「未婚媽媽」前來尋求幫助的案例,少之又少。由於目前「未婚媽媽」仍然是一個遊走在法律和道德邊緣的群體,不少人在遇到生活困難的時候,仍然會選擇「自己承受」。
「法律規定,不管是婚生還是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婦聯工作人員表示,父母對子女具有教育和撫養的義務,這種義務不會因為是否結婚而改變。「社會上,目前還應加大這塊的宣傳和教育力度,儘量減少『未婚媽媽』現象的出現。關鍵來說,女性還是要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
專家:愛,也要學會承擔責任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教授、戀愛婚姻與家庭研究專家金一虹,把「未婚媽媽」這一群體分為三類:一類是少不更事型,一時衝動而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後果。這類「未婚媽媽」通常沒有撫養子女的能力,也沒有婚姻關係的保護。一方面身心都受到困擾,另一方面還要承受社會輿論的壓力,處境非常可悲。第二類是同居不婚型,這一類型的「未婚媽媽」雖然物質上要比第一類好一些,但是仍然沒有婚姻關係的保護,在自身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往往求訴無門。第三類是一心想要做母親型,這類「未婚媽媽」往往會通過試管嬰兒等方式圓自己的「母親夢」。然而在當前的環境制約,這類「未婚媽媽」是得不到制度上的保障。
「一些年輕的『未婚媽媽』,在知道自己懷孕了以後,會覺得自己『做錯事』了,感到深深的恐懼。」金教授說,當前社會上對這類人群存在的歧視現象,是對「未婚媽媽」更大的傷害。
「歸根到底是我們的教育問題。」金教授認為,目前我國的性教育不是沒有,而是不到位。「很多地方的性教育課上成了『生理衛生課』,我們沒有告訴孩子們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很多地方即使有『生理衛生課』,也是『走過場』。」金一虹說,「未婚媽媽」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要想得到妥善的解決,需要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制度都「跟上」。「我們應給予『未婚媽媽』更多的社會關愛,讓她們不至於有羞辱感。」
金一虹表示,現在的社會對待「未婚生育」的問題,更多地仍然是將矛頭指向了「媽媽」,指責她們「不自愛」,這對女孩並不完全公平。「不應該把所有的問題都交由女孩子來買單。」金教授認為,社會應該加大對這一群體的寬容度,同時也要普及這樣一個概念——愛,也要學會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