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兒童如何開展輔助移動訓練?
黃芳 潘孜偉 張偉鋒
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腦癱兒童獨立行走是康復治療的主要目標之一。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能夠自由的獨立行動。但實際上,在能夠獨立行走前,小寶寶要先進行輔助移動訓練。許多腦癱兒童因為沒有移動能力,沒有掌握獨立爬和走的技能,到了3歲左右還不能像正常孩子去玩耍和探索世界。對於嚴重腦癱兒童而言,輔助移動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腦癱兒童如何進行輔助移動訓練。
一、訓練準備
1、根據兒童年齡和功能狀態提前準備合適移動輔助用具。
2、兒童穿著舒適,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的兒童需要穿矯形器進行訓練;有肌張力問題的兒童需要在訓練前進行適當的肌肉放鬆。
二、訓練方法
(一)俯臥位移動訓練
1、自製配有矯正墊的滑板車,讓孩子保持四肢伸直,向前移動。
2、使用裝有輪子的木凳,覆蓋定型泡沫,讓孩子能夠躺著用手臂和(或)腿移動,也可以坐在上面用腿推行。
3、自製裝有輪子的環形木凳,覆蓋軟墊,中間有洞。使孩子能夠坐在上面用腿推行或躺在上面用手臂和(或)腿移動。
(二)坐位移動
1、孩子坐在三輪車上面用腳「行走」,同時雙手抓住把手。
2、孩子可以雙腿分開坐在帶輪子的三輪或四輪玩具車, 孩子手握把手,騎著車「走」。
(三)用推車作為助行器
1、使用有把手、帶輪子的推車,讓孩子推著走。
2、使用推車或助行器,可讓孩子抓握和推行。下圖1後拉式助行器,適應於重心靠後的腦癱寶寶,當他(她)步行時,一旦重心過於靠後或傾倒時,助行器便會啟動剎車裝置,幫助寶寶的重心回歸中立位,防止跌倒;下圖2和3為前推型助行器,使用比較廣泛、方便。
3、用裝有各種高度橫杆的推車,讓孩子可抓握和推行。
(四)在支撐下行走
1、通過改變推行玩具或椅子的高度和重量,從而改變孩子髖關節屈曲的角度,使孩子用不同體姿移動。
(五)用家中簡易玩具提供支持
比如,用大球、玩具環和呼啦圈提供穩定和可移動的支持,幫助孩子由扶著走過渡到獨立行走。
1、行走時使用大球提供支撐,同時母親控制大球的移動。
2、孩子一隻手抓住玩具環,另一隻手抓第二個玩具環。輔助者控制兩隻玩具環,家長微微彎腰向後退走,從而引導孩子向前邁步(如果家長能夠坐著有帶輪子的四角凳往後退更好)。
3、用呼啦圈作支持,引導孩子移動,輔助者從旁控制方向和速率。
三、注意事項
1、訓練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訓練時間不宜過長,視孩子狀態決定時長。若有不適或疼痛應停止訓練。
2、應聽從醫務人員建議,根據孩子的移動能力選擇相應輔助移動方式。
3、訓練過程中,保持正確姿勢,避免異常姿勢的持續出現。
4、訓練過程中注意保護孩子,避免受傷。
5、訓練後給孩子進行全身放鬆。
1
許多腦癱兒童都有移動困難,移動能力也是評價腦癱兒童運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腦癱兒童自身特點選擇不同輔助移動用具,幫助腦癱兒童在輔具支持下進行移動訓練,可以幫助寶寶提高運動能力、控制姿勢、改善異常模式。幫助腦癱兒童更多地參與生活中各項活動和互動遊戲,做到日常生活與兒童康復治療相結合,有助於提高腦癱兒童的綜合能力,有利於兒童全面發展。
(參考《腦癱兒童家庭康復與管理》,英國Eva Bower主編,史惟、楊紅、王素娟主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END
繪圖 | 顧苓頎、夏語萱和夏語彤
文章來源: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
原標題:《【科普工作委員會】腦癱兒童如何開展輔助移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