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聲樂教學中,由於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各種各樣,不盡相同,故教師採用的手段也應多種多樣,因人而異。但不管怎樣,都應該把建立學生自信心這一原則放在重要的地位,因為學生的進步、才能的顯示與他們自我意識的強烈程度成正比。
歌唱者的心理因素將直接影響歌唱時的生理活動。例如:在課堂上有個別學生害怕唱高音,但是當他(她)沒有意識到所唱的音高是平時自己所恐懼的高音時,有時就能較自然地唱出這個音,可一旦教師告訴他這個音的實際高度後再請他唱一遍時,他往往就唱不好甚至不敢唱了,這說明歌唱活動是由心理活動帶動生理活動來實現的。
在聲樂教學中喚起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養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和愛好
從古至今大多數科學家和藝術家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都有著強烈的愛好和情感,這種情感當初是從興趣開始,它是興趣的升華,但興趣還只是低層次的情感,高層次的情感是人們在認識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這對於一個學習聲樂的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只有你愛上了這門學科,你才會執著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諦。
作為聲樂教師,要不斷地培養學生這種情感,因為聲樂藝術正是通過情感的抒發來揭示事物的意義,並在情感交流中得到精神上的快樂。
為此,聲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專業特點(如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聲音條件和身心發展的需要與水平,來培養他們對聲樂專業課學習的興趣和愛好,這是繼聲樂教學、演唱訓練之後聲樂教師應完成的又一項重要任務。
聲樂教師應能及時地、儘可能多地介紹給他們一些聲樂學習的最新動態和理論,並指導和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長期堅持聲樂理論的學習和演唱方法的各種訓練,如多聽大師的錄音、唱片並加以分析、引導、鑑賞等。這將對培養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和愛好,促進學生的音樂修養、聲樂索質和演唱水平等,均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當學生明確了練習的目的要求,產生了興趣以後,便能形成完成練習的內部動因,從而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更加自覺地進行練習,才能收到良好的練習效果。
(三)聲樂教學中的心理輔導
對學生聲樂學習的心理輔導,是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掌握聲樂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而對學生進行的心理幫助。
1、順理法: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通過尋找該學生心理需要的理由和語氣來減輕其心理負擔,樹立自信心。
2、反問法:當學生情緒低落、煩躁時,可以指導學生換一種角度思考問題,或以身作則開導他們。
3、鬆弛法:當學生過度緊張時,先讓學生排除雜念,把注意力從不良的刺激轉到正常的調整呼吸上來,用意念使自己的呼吸放慢拉長,使學生放鬆身心,保持心態平衡。
4、激勵法:教師針對學生渴望被認可的心理,及時表揚鼓勵,使他們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自信心。
(四)提升聲樂教師本人的素質
由於聲樂教學的特殊性,聲樂學科和聲樂教師在整個學校教育和教師整體中是具有特殊性的一個群體,因此聲樂教師更應在「文」、「藝」方面擴展自己的形象,這種努力包括:
1.加強自身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
2聲樂課向理性、文化性擴展,使學生在聲樂課中能聽懂又能學會。
3教師的行為語言端正文雅。
4對學生的指導溫和、規範等。
如聲樂教師總是以粗暴和強硬的形象出現,那麼學生也會因對聲樂教師的反感而遷移到對聲樂教學的厭學。
(五)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以飽滿的精神、熱情洋滋的姿態出現在課堂上.儀表文雅,語言文明,範唱標準,用自己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
如果學生在練唱時姜靡不振,思想不集中,缺乏應有的創作激情.那麼,他就不可能獲得正確的聲音。
因此,與其說是用喉部來唱歌,還不如說是用智慧來唱歌。
如果學生對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聲樂不感興趣、敷衍了事,就必然造成學生生理現象上的肌肉鬆垮,發聲器官活動遲緩,課堂上精神不集中。
在這種狀態下仍繼續練習歌唱,那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受到損害,無論從思想上和生理上來說都不利於學生。
所以,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從方法和技巧方面去糾正學生,還要及時掌握一些學生不良的心理活動,通過思想工作和啟發引導,逐步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學習思想和態度,使之有著明確的練習目的和要求。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自控情緒,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應有意識地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在練聲或練唱前,誘發學生內心美好的歌唱欲望,啟發學生的歌唱激情。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關心愛護學生,要薄重、理解、平等對待學生,對學生充滿信心,做學生的真正朋友。
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學習氛圍與精神狀態下,一切與發聲有關的呼吸器官、喉頭、口咽腔、軟胯等,才能處於它們應有的積極靈活、協調一致的狀態,發出的聲音才會通暢、自然、優美。
(六)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方法科學化
1、降低難度法:改善歌唱練習條件,降低歌唱曲目難度,採用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歌唱練習方法,讓學生逐漸掌握完整歌唱技術與技巧。
2、語言刺激法: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用適當的語言對學生的練習給予肯定的評價,幫助學生分析歌唱失誤或失敗的原因和改進歌唱技術的方法,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具體地說,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由於聲樂學習的非直觀性,也由於聲樂教學語言語義的不確定性,聲樂技巧教學的知識沒有規範化或標準化的語言來表述,故有時學生對教師的講述和要求感到不容易理解和把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偏重於感覺上、心理上的指導。教師可抓住學生演唱中某個好的、合乎歌唱要求的音或樂句,提請學生注意到這個音或這個樂句的演唱,因為這在學生可能是無意識的行為,然後進一步啟發學生對這個音或樂句從感性的演唱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無意識的演唱逐步轉化為有意識、可控制的演唱,通過多次練習加以鞏固,使其做到隨時再現,並以這個音或樂句為楷模,來帶動和指導其他音或樂句的演唱。
這當中還包括教師對學生進行示範性演唱,使學生對一個合乎歌唱要求的聲音有直觀的印象,起到語言解釋所起不到的作用。這樣練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對於正確的、良好的聲音逐漸建立心理上和感覺上的認識。
(七)加強學生歌唱學習的心理訓練
通過心理訓練來調節歌唱時的心理狀態是排除心理障礙的重要手段,措施如下:
1.呼吸調整法:調節呼吸頻率和深度,是改善學生情緒波動的有效方法。學生由於緊張、恐懼常會感到胸悶氣短、呼吸急促,可讓學生有意識地放慢節奏深呼吸,以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
2.歌唱技巧想像法:教學中,針對複雜歌唱技術和曲目的難點,讓學生閉眼想像,在大腦中重複出現正確歌唱形象,再通過練習體會歌唱技術要領,從而提高歌唱的練習效果。
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的方法在聲樂教學中要因具體情況而定。這就要求聲樂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需求,對可能或已經出現的問題及時地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以飽滿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態參與到聲樂學習中。
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聲樂這門藝術,還要讓學生儘可能正確、規範、完美地去表現聲樂藝術,這才是我們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