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短短數個交易日,國內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出現罕見的多頭行情,三天兩次漲停,一舉收回連續四個月的跌幅。
2010年的棉花超級牛市成就了林廣茂等期市大鱷,以及令人津津樂道的財富神話。六年後的今天,期棉又到了「超級歷史大底」前。急劇波動的行情通常是趨勢啟動的前兆。這一次,棉市變化風雲際會,誰將是笑到最後的「獵棉人」?
輪儲推遲攪動棉市風雲
在上周鄭棉期貨凌厲的漲勢中,現貨市場沸騰起來:棉花主產區之一——黃河流域已然漲聲一片。
河北省一位棉花經紀人李師傅說,就在上周,他已經又開始走家串戶收棉花了。因為棉花價格的上漲,讓收購棉花變得有利可圖。「按照每天2000—3000斤的籽棉收購量,一天能賺300—500元。這樣的行情已經很久沒出現了。」
棉花上一輪牛市出現在2010年—2011年,一度飆出近35000元/噸的天價,之後一路下跌。
中國棉花信息網報告顯示,棉花價格被打壓1個百分點,農民淨收入將減少10多億元。
據業內人士反映,在近期鄭棉大漲行情的帶動下,現貨棉花市場開始好轉,目前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區棉花經紀人的身影又開始活躍起來。一些皮棉現貨價格小幅回升,個別地區成交回暖。
不僅如此,在上周國內期現貨棉花行情上漲的過程中,外棉以及外紗全部上漲,有人甚至用「大風起兮雲飛揚」來形容當前的棉花市場形勢。
據一位河北棉商介紹,目前2128B級新疆手摘棉出廠價已到了12750元/噸,較4月初上漲200元/噸。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上周五個交易日,鄭棉期貨主力1609合約交易區間為10440元/噸至11770元/噸,累計漲幅為12.74%。外盤方面,4月13日,ICE期棉漲至兩個月最高水平,交投最活躍的7月合約收高0.84%,觸及2月4日以來最高的61.70美分。市場人士認為,原因是空頭回補和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供需報告略微利好。
在棉花上周大漲期間,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
瑞達期貨分析師何軍達認為,近期國內棉花期貨表現強勢的原因主要在於之前關於4月初拋儲的傳言未能實現,帶動下遊紡企補充庫存,以及倉單水平偏低,短期供應緊張預期增強。
廣發證券認為短期棉花供求發生的較大變化導致了行情大漲。一方面國儲拍賣進度延後,根據目前公開信息,通常儲備棉輪出時間是每年3-8月,但今年大幅晚於往年,目前還未拋儲。另一方面,產業鏈上企業庫存目前嚴重不足,因為在之前棉花價格下跌的過程中,誰庫存大誰虧錢,因此很多企業把庫存都壓得很低。
山東德州某400型棉企這幾天已將庫存的270多噸棉花銷售一空,企業負責人說,「不管後市如何,現在已是無棉一身輕」。
而就在本周末,有知情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已經看到推動2016年儲備棉輪出工作的相關文件,「目前各有關方面都在緊鑼密鼓為儲備棉輪出做著各種準備。」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