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謝娜正式官宣成為《我要上春晚》的主持人,經歷了一系列「疑似經歷事業震蕩」的傳聞,謝娜正式實現了主持生涯最華麗的轉身。
然而謝娜目前仍然面對著一系列的質疑,連她自己的轉發微博也是自嘲,主動提起「整期哈哈哈」的梗。
如果說謝娜現在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證明來面對質疑,那麼開播的《嗨唱轉起來》顯然應該承擔起如此重任,畢竟謝娜自己也表示,她需要這檔節目來體現她引領快樂的嗨咖氣質。但十分遺憾,這檔節目甚至夠不到及格線。
「嗨」的定義是什麼?
《嗨唱轉起來》的選拔邏輯很簡單,選手首輪演唱由評委投票,晉級後進行第二輪表演,由觀眾投票,超過80%支持率則晉級成功。
但晉級意味著什麼呢?晉級後是否還有後續比拼?目前節目還沒有進一步展現。同時選手晉級的標準也是「讓現場嗨起來」。但說實話對於一檔音樂選拔類綜藝,單用一個抽象的「嗨」字是很難解釋節目的動機的。
同時評審席的構成也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羅志祥做過《快樂男聲》的評審,且有大量的舞臺經驗,本應該給予相對專業性的意見,但目前來看節目似乎並不需要專業點評,於是羅志祥顯得有些沒有用武之地。
然而並不是羅志祥位置尷尬,由於沒有明確標準,所有人對選擇選手都顯得有些隨心所欲。楊鈺瑩作為一個沙發客唱過一曲後,一個風格相近的女生出場,沒有任何評審選擇她,於是這位選手遺憾離席。
然而選手離席後,所有評審都開始為這位選手的離席表示可惜,並且開始為選手的離席找尋藉口,比如玲花表示她以為所有男士都會選擇這位選手。
但這種來自評審的自我解釋是沒什麼意義的,這種尷尬的局面出現其實更多的在暴露節目選拔標準不明確的短板。
同時謝娜自己所定義的「引領快樂的嗨咖氣質」也沒能很好的展現出來,和羅志祥一起出現時謝娜還在用「我小時候就看你的綜藝」這種古老的梗,偶爾有創造笑點的發言也稍顯尷尬,比如謝娜自稱對音樂要求很高的時候。
短視頻內容的電視化並不合理
從第一期內容來看,《嗨唱轉起來》中的大多數選手都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知名紅人,在表演中節目也會簡要介紹選手們在短視頻平臺發布的內容。
節目組可能是覺得短視頻內容博主的人氣流量可以直接實現跨平臺的轉化,但事實上短視頻內容平臺的盛行是基於碎片化瀏覽的基礎之上的。
對於短視頻平臺用戶來說,短平快的小視頻內容輕鬆愉快,並且內容十分多樣化,十分適合填充碎片化時間。
但電視節目是有完全不同的邏輯的,一檔節目時常通常在一個小時以上,又有相對固定的主題,面對的觀眾群與短視頻平臺用戶是完全不同的群體。
如果說《嗨唱轉起來》想要讓短視頻內容製作者走出他們所在的平臺,與其他群體同臺競技,以展現他們的天分,那麼這檔節目就更有說服力。
但目前《嗨唱轉起來》幾乎所有選手都是短視頻製作者,節目中也不存在實質性競技,也就是說這檔節目只是一檔短視頻內容在電視化展現。
跨平臺並不是新鮮事,但強行將碎片化的內容整合成一個小時以上的節目是沒有意義的。更何況《嗨唱轉起來》的節目形式還限制了這些內容製作者的發揮。
比如在短視頻平臺上頗有人氣的郭聰明是因其可愛的外表和個性,並且小屏幕更容易讓觀眾關注內容製作者本人,但到了《嗨唱轉起來》的現場他和一金一銀兩個伴舞的表演在舞臺上並不算特別顯眼。
另外鳳凰傳奇的曾毅也表演了寶石gem的《野狼disco》,說實話並不算特別出彩。但短視頻平臺上,這首歌被翻唱,被編舞,被二次創作,形式要比電視節目中的單一展現精彩多了。
《嗨唱轉起來》應該算是完美解釋了「土嗨」這個詞的節目。電視節目當然不必走高端藝術路線,不是每個節目都要像《聲入人心》、《舞蹈風暴》一樣將陽春白雪完美呈現。但簡單的短視頻內容向電視平臺的搬運確實不夠吸引人。
還記得很久以前有一個視頻,總結了快手群像,陽春白雪下裡巴人在同一個視頻中出現,短短三分鐘展現了快手蓬勃的生命力,也最大程度打破了人們對快手的刻板印象。相比之下,《嗨唱轉起來》實在不知所云,也不夠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