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212家臍橙加工企業,3家疑似染色加工
個別「染色橙」 傷害大品牌
10月25日以來,有媒體報導贛南臍橙有「染色橙」現象,引發輿論關注。「染色橙」是否存在?臍橙採摘後的正常加工流程是什麼樣的?近日,記者深入臍橙主產區江西信豐縣、安遠縣進行了調查採訪。
「染色橙」為極個別現象,贛州未現蘇丹紅「染色橙」
11月1日、2日,在信豐以105國道和京九沿線為軸心的百裡臍橙帶安西、大塘埠等五大萬畝臍橙基地、安遠縣獨立崬萬畝臍橙基地,記者看到,泛橙色的碩果壓彎了枝條。在安遠贛之源果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廖水長介紹說,合作社今年10月26日才開始生產加工,目前已向湖北與安徽市場發貨約20噸。
記者從贛州市委市政府獲悉,當地近日對產地臍橙加工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截至10月31日,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710餘人次,檢查臍橙果品加工企業212家,發現和查處了3家疑似染色的加工企業,銷毀早採臍橙青果2萬斤左右。
同時,成立了10個聯絡組,分赴北上廣等全國十大批發市場以及福州、廈門等主銷城市,協調當地主管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截至10月31日,查處了3家銷售染色橙的商戶。
贛州市質監局局長李安運介紹,9月以來全市質監系統對全市212家臍橙加工企業進行了排查,發現有2家企業確實存在染色問題:信豐安西橙之源臍橙專業合作社、尋烏縣澄江鎮永豐果業合作社存在疑似染色現象。質監部門聯合公安部門第一時間對果品進行了封存,經檢驗未發現蘇丹紅。目前,已責令這2家企業暫時停產。
贛州市副市長劉建平說:「從檢測情況看,贛州沒有發現用蘇丹紅染色的違法犯罪行為。從目前查處的情況來看:一是涉及的數量極少。二是涉及經銷商極少,僅是個別不法經銷商的行為。三是違法地點贛南臍橙生產區內區外都有。」
「今年贛州臍橙產量預計可達150萬噸,近期已上市的贛南臍橙只有10萬噸左右。打假維權查違法的任務還很繁重。」劉建平說。
據了解,贛州臍橙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是全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今年確定的最早採摘時間為10月15日。「儘管市、縣兩級採取多種措施防止早採、染色,但仍然有極少數經銷商為一己之私,引誘果農早採,提前上市獲取利益。」劉建平說。
按國際慣例,臍橙脫綠一般使用乙烯利促果實成熟而非染色
據了解,贛南臍橙95%以上的品種是「紐荷爾」,它非常適宜贛南的氣候條件,不但品質優產量高,而且完全成熟時果皮呈橙紅色,這也是廣大消費者識別贛南臍橙的重要標誌。
「過早採摘易導致果皮油胞破裂下陷,果皮呈灰褐色,顏色難看失去商品價值。於是,有部分不法商販為了節約成本,直接用顏色塗抹。」贛州市果業局副局長、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鍾八蓮指出,「至於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要看經銷商採用的染色劑種類。如果是蘇丹紅,對人體肯定有害;如果是用食用色劑,影響應該不大。」
「臍橙的成熟採收期不是完全以果皮外觀顏色指標來判定,而是要結合果肉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等內質指標來確定。我國《臍橙》標準規定,果實果皮著色80%以上,固形物含量大於等於9%以上,糖酸比大於等於8.5以上,即可採收上市。在贛南,紐荷爾臍橙一般11月20日左右完全成熟。」鍾八蓮說。
據了解,臍橙採摘後商品化處理流程為:初步挑選—脫綠—清洗—打蠟—乾燥—分級,之後按規格包裝。
在11月20日左右完全成熟之前,果皮顏色黃綠不均勻,品相不佳,按照國際慣例採取脫綠處理。脫綠一般使用乙烯利氣體促進乙烯快速產生,乙烯促進果皮葉綠素分解類胡蘿蔔素,促進果實衰老成熟,即果皮出現完全成熟的顏色——橙紅色。方法是在乙烯濃度達到5—100毫克/升的房間內放入臍橙,溫度20—25攝氏度,一般靜置3—7天後果皮綠色完全消失。脫綠處理要有專門的脫綠庫,成本較高,每千克的成本在0.1—0.2元。
染色事件出來後,贛南臍橙在主銷城市的銷量出現下降,價格呈下跌趨勢。對此,贛州市表示,將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打擊染色等不法行為,確保贛南臍橙成為消費者的放心食品。
連結
怎樣買到放心贛南臍橙?
贛州市果業局建議,一看外觀:贛南臍橙呈橢圓形,完全成熟時自然著色為橙紅色,聞起來橙香味更濃。二品內質:贛南臍橙吃起來脆嫩化渣、酸甜可口、風味濃鬱。三查贛南臍橙專用標識。贛州市正在大力推廣使用贛南臍橙專用標識,標識主要有箱貼與果貼兩種。凡是使用了專用標識的,都可以通過手機二維碼掃描、登錄贛州市果業局追溯網站(gn.evo315.com)、撥打4008095315電話、發送簡訊到106695887355等方式辨別真偽。
(本報記者任江華 原載《人民日報 》2013年11月3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