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起孩子的獨立性發展,而這其中最為有&34;的一個引導步驟就是&34;。
在小寶寶出生後,與父母同睡可以方便父母隨時照看,但是隨著小傢伙們一點點長大,與父母同房睡的習慣就需要有一定的改變,並且分房睡這項&34;還需要有時間的把控,過早或者過晚的時間都不適宜。
亮亮(化名)今年10歲了,已經在上小學三年級,按說三年級的學生應該對學校生活有一定的適應,可是亮亮卻遲遲不能融入其中。而最讓亮亮媽媽感到頭疼的是,孩子身上的膽小怯懦的性格。為此,亮亮媽媽沒少和老師溝通,老師也多次和亮亮談話疏導,但是效果卻不明顯。
看到兒子總是被同伴們欺負卻不敢言語的樣子,亮亮媽媽擔心孩子會有心理問題,於是思來想去之後,亮亮媽媽決定帶著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希望能夠找到幫助孩子的突破口。
心理專家分別和亮亮還有媽媽聊了聊。在得知孩子已經10歲卻仍然和媽媽同睡一個房間的時候,心理專家表示,亮亮膽小怯懦的原因就在於此。
原來,亮亮媽媽是一位全職寶媽,平日裡對於亮亮照顧得細緻入微,雖然與亮亮同齡的孩子早就與父母分房睡了,但是亮亮媽媽卻捨不得孩子一個人睡,她無奈地表示&34;
心理醫生聽後直搖頭&34;亮亮媽媽原本是疼愛孩子的初衷,沒想到反倒妨礙了孩子的成長。
當孩子身上出現哪些&34;時,父母可以考慮分房睡?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1. 孩子的性別意識有所萌芽
在孩子3-6歲的階段時,性別意識開始萌發,孩子們對於自身以及異性的性別特徵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孩子們在此階段也常會問出一些讓父母覺得很&34;回答的問題。
此時,父母可以考慮試著引導孩子分房睡,而大部分兒童也會在4歲左右比較容易接受和父母分房睡的改變。
2. 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性過強
在很多家庭中,母子之間的親密度是要高於夫妻之間的親密度的,所以很多母子同房甚至同床的情況較為普遍。
當父親&34;後,孩子與母親間過度親密的關係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性過強。當父母發現這一點後一定要給予重視,抓住時機地實現分房睡的改變。
3. 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
比如說孩子可以自己穿衣、上廁所,這些日常的事物孩子可以遊刃有餘地完成時,說明分房睡時孩子也可以照顧好自己,從自身能力的角度而言,孩子已經具備了分房睡的能力。家長們適當地進行引導也會造成對孩子的強人所難。
1. 有助於孩子身上獨立性的培養
孩子習慣於依賴父母,並且與之保持過分親密的關係時,他們身上的獨立性發展就會受到限制,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身上勇敢、堅強等性格特質的形成。
分房睡是父母向孩子傳遞的一個信號,會讓孩子意識到自身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
2. 有助於孩子性別意識的發展
分房睡是父母與孩子間的一種日常相處上的避諱,這不僅可以避免一些身體裸露上的尷尬,同時也讓孩子明白&34;的性別界限。
分房睡讓孩子身上的性別意識發展得以進行,避免了對於孩子造成的性別意識上的誤導或者混淆。
3. 有助於孩子自我評價的提升
當孩子可以適應分房睡的生活模式上的改變後,孩子對於自我的評價也更加積極。戰勝對黑暗的恐懼,擁有更多的隱私空間,這些都讓孩子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自我的成長,而這對於孩子的自我評價體系建立自然是很有好處的。
分房睡沒有具體的年齡界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無底線地延遲。父母對於孩子的疼愛最機智的表現就是把握好尺度,適當放手的父母才能夠看到孩子身上更多成長的閃光點。大家對於孩子分房睡的話題有哪些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