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手寶媽,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了解的並不是太多,所以看到孩子哭啼、手腳亂蹬的時候,自己總會幹著急!面對新生兒第一次生病,寶媽表現得也很手足無措,這都是沒有經驗導致的。所以在坐月子期間婆婆能夠守在一邊,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對於一些沒有婆婆陪伴的新手寶媽,要怎麼了解寶寶是不舒服了呢?別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新生兒會用自己的行為舉止和表現,像你發射「求救信號」,告訴寶媽哪裡不舒服了,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可千萬別不以為意喲!
1. 腸絞痛
雖然這個名字聽上去讓人覺得很嚇人,不過並沒有大家想像當中的那麼嚴重。對於新生兒來說是一種很常見的病,其實也就是孩子肚子疼。有些新生兒寶寶常常在半夜裡,哭個不聽,很多老人都說這叫「夜哭郎」。事實上孩子這是由於腸絞痛帶來的不適,所以就用哭來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當腸絞痛開始疼時,時間不固定,頻率不固定,所以有些孩子經常疼的哭得喘不上來氣,不管寶媽怎麼哄都是哄不好!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臉色出現異常,四肢都有蜷縮的表現,甚至還不喜歡吃奶,也不拉臭臭,還會對家長拳腳相向,這樣的表現都有可能是孩子在告訴你自己腸絞痛了!
美國兒科醫生林奧萊博士認為,這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腹痛,一般常見於3個月的新生兒,如果寶寶到了5-6個月,那麼這種症狀就會漸漸消退!
引起寶寶腹痛的原因,很多專家認為是嬰幼兒的腸道並沒有發育完全,甚至有一部分的功能還存在缺陷。比如吃的東西顆粒太大,難以消化,或者是食物的刺激性太大,所以都會引起孩子腸絞痛。不過也有另外的一種可能,那就是孩子的腸道發生了病理性的病變,必須得去醫院進行下一步專業的檢查,而且靠著吃藥的話幾乎不可能痊癒,而且新生兒還小,藥物刺激太大,所以醫生不建議新生兒吃藥!
如何緩解腸絞痛呢?
在飲食上父母一定要學會檢查是不是孩子所吃的奶粉有沒有問題?或者是吃了什麼藥,或者是母乳和穿衣方面的問題,這些都會引起新生兒腸絞痛,面對孩子疼痛的時候,家長可以將自己的臉貼在孩子的小肚子上面,鼓起嘴在憋回去,一直重複這樣鼓嘴憋氣的動作,這樣可以給孩子起到按摩的作用,也可以看順時針輕柔肚子。如果家長的手的溫度比較高,那麼就可以用手給寶寶捂肚子,但是不要講過熱的熱水袋直接放在孩子的肚子上面,這樣子的話很容易傷害到孩子。如果使用這些辦法都沒有用,孩子還出現了拉稀嘔吐的症狀,那麼應該立即就醫!
2. 口臭
口臭雖然並不是一種病,但是嚴重的話也會「要人命」。有些大人有口臭,還以為是遺傳給孩子的,其實不然,這都是孩子所吃的東西,都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所以導致口腔內的殘留物,經過發酵引發的口臭。另一方面也許是孩子的腸胃出現功能性障礙、病變,也有口臭的表現,如果孩子攝入的水分不足,處於上火的階段,那麼嘴巴裡也會有臭臭的味道!所以在孩子吃奶之後,要餵孩子喝點溫水,便可以緩解!
3. 放屁
有些新手寶媽發現了寶寶經常喜歡放屁,明明臭臭很稀,但是肚子卻是一直響,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民間有這樣一句話,叫「怎麼吃進去,怎麼放出來」。雖然聽上去感覺很好笑,但是卻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孩子在吃奶時,吃的比較快,所以是一半空氣一半食物,別看吃的多少,過不了半小時孩子的肚子就咕嚕嚕的想起來,甚至還一直放空屁,當然這都是正常現象。
在寶寶吃完奶之後,寶媽要記得拍嗝,動作要由上而下的放輕緩,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吐奶或者是腹脹!別看放屁是本能,但是裡面卻大有學分喲,父母可別大意了!
各位寶媽想要了解寶寶的更多知識,記得要關注我喲~,每天為您帶來新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