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嬰兒期對於每位寶爸寶媽們來說,大概是最特殊,最摸不著頭腦的時期了。這個時期寶寶不舒服的時候只能通過哭或者吐奶等等方式來表達,但這樣的表現經常讓新手爸媽們手足無措,不知道寶寶這樣做什麼意思,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寶寶嬰兒期有哪些異常的表現?是什麼意思呢?兒童醫院有話說!
其實,新生兒這些異常表現是給家長的「求救信號」!家長警惕起來,不要再說不知道了!
1、看面色。正常的寶寶在出生以後應該面色紅潤。如果寶寶皮膚輕微的黃染,為正常。如果寶寶皮膚黃特別嚴重,很可能是寶寶出現黃疸。家長要小心,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做相關檢查,避免病情嚴重。
如果孩子面色蒼白甚至發灰,皮膚發花和口周「發紫」,很可能是孩子肺部疾病或者心臟疾病導致的循環功能不好。家長也要警惕了!
2、看呼吸。一般情況下,健康的寶寶安靜狀態下呼吸不超過60次。如果孩子出現呼吸過快但並沒有發燒的症狀時,孩子患肺炎的可能性很大!這時家長們要多上點心,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每次呼吸時胸部也同時起伏,是否有呼吸困難,如果有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3、看肚子。正常寶寶肚子都是軟軟的,就算再吃飽撐起來時也是軟的。如果寶寶肚子出現摸著硬、圓鼓鼓、脹氣等現象,家長就應該帶寶寶去相關醫院檢查下,排除先天性巨結腸的可能性。家長在摸孩子肚子時要注意儘量不在飯後,小心寶寶吐奶。
4、聽哭聲。正常新生寶寶哭聲是非常的響亮,並有節奏感的。若寶寶哭聲異常,哄不住,哭鬧時面色蒼白,表情痛苦,呈屈腿臥位,過一會兒又可以安靜下來,但隔一段時間又再次劇烈哭鬧,家長就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看下寶寶是否是腸套疊的問題。
同時,如果寶寶夜間驚哭、突發性尖叫啼哭、啼哭時聲音嘶啞、呻吟低哭、哭的時候某一側肢體不動等異常啼哭時,同樣也需提高警惕,及時帶寶寶去醫院。
5看吃奶情況。正常新生兒吃奶時吸吮有力,一般來說,小嬰兒每天的吃奶量大概是120-150ml/kg。新生兒吃奶時會有吐奶的現象,大多數都是正常的。但若寶寶吐奶的量很大,嘔吐物中有黃色膽汁或者大口的噴射樣嘔吐,就要及時就診了。
寶寶在嬰兒期剛出生,身體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很脆弱也不會說話,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暗示」爸爸媽媽他的身體出現了問題,這就要求寶爸寶媽要更細心的觀察自己寶寶的日常小動作,及時捕捉到孩子的「信號」,有情況及時就診,才能幫助寶寶順利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