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楓橋夜泊》碑為何出現南京總統府?背後竟隱藏一段悲壯的...

2020-12-19 騰訊網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讓本不知名的寒山寺成為遠近周知的名寺。

情境交融,千古傳誦,此詩碑順理成章地置於寒山寺中。但去過南京的人會發現,南京總統府的煦園也有一方《楓橋夜泊》碑,精雕細刻,與蘇州現存的那塊十分相似。

△寒山寺詩碑

△總統府詩碑

1

同款詩碑,兩地出現難辨真假

南京總統府內的詩碑與寒山寺內的俞詩石碑,從形狀到大小及文字書體及布局基本一致,連碑額、碑身及碑座等圖案也一模一樣。曾經很多人認為此碑是汪偽時期從寒山寺移置於此,兩碑一度出現真偽之爭。

直到1981年,在總統府一次大修整中,發現碑座上刻有七排日本文字,記錄此詩碑刻於昭和十四年(1939年)。由此可以斷定,總統府詩碑為寒山寺的複製品。

那麼,這塊本該屬於蘇州的詩碑為何會出現在與其看似關係不大的南京總統府呢?

2

日本侵略者對詩碑覬覦已久

1937年南京城被日本鬼子攻破,盤踞在蘇州的松井石根欣喜若狂,率百餘護衛策馬狂奔到寒山寺,在《楓橋夜泊》詩碑前與另8名日本人合影。

甲級戰犯松井石根與詩碑合影/網絡

自唐以來,日本人就對寒山寺情有獨鍾,可謂到了痴迷的地步,還仿蘇州的寒山寺,在日本東京也建造了一個寒山寺,而且刻了《楓橋夜泊》詩碑,更是被視為國寶。

日本的「寒山寺」

松井大將知道裕仁天皇很是喜歡《楓橋夜泊》一詩,便將自己和詩碑的合影寄給了裕仁。裕仁看到照片後,立即發電報讓松井把詩碑運到日本……

日本寒山寺張繼《楓橋夜泊》詩碑

3

日寇陰謀,策劃「天衣行動」

松井接到旨意後,立即找人商議,經過一番密謀,詭計悄然實施...1939年3月15日,《蘇州新報》第2版刊發了一條新聞,文中寫道:

「日本朝日新聞社定期在大阪甲子園舉辦東亞建設博覽會。茲悉該社此次舉辦之展覽會中,除陳列名貴出(展)品外,並以唐代詩人張繼所詠之《楓橋夜泊》詩聞名中外,故特在會中仿照寒山寺假造一所,為逼真起見,將寒山寺碑即日搬運赴滬,再轉運至大阪陳列……此碑一俟大會閉幕再行運歸原處。」

隨後命部下策劃了一個「天衣行動」:組織精幹特工喬裝成海盜,隨時待命;另派幹練特工在日本本土博覽會結束時對《楓橋夜泊》詩碑進行掉包,用假碑換下真碑,待運碑船啟程返回途中,待命的 「海盜」特工迅速採取手段,使運碑船和假碑同沉汪洋,而真碑則被留在日本。

松井石根/網絡

4

保護古碑,連夜仿刻足以亂真

寒山寺住持靜如法師看到報導後心急如焚,為不使國寶流失海外,他邀請蘇州石刻大師錢榮初到寺,奉上20根金條,說明請其刻碑瞞敵之事。

錢榮初被法師的愛國熱情打動,表示一文不收。為趕在日軍搬運詩碑之前將真碑救下,錢榮初白加夜連軸轉,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將《楓橋夜泊》詩碑仿刻成功。

錢榮初大師正在刻石/趣觀歷史

豈料,就在錢榮初仿刻詩碑時,卻被一個大漢奸盯上了……為了向天皇邀寵,大漢奸梁鴻志將仿碑截住,送到了南京。並向松井石根獻媚,建議日軍悄悄將寒山寺內的詩碑用商船運往日本,與此同時,將仿碑當作真碑在南京總統府內展出,這樣可保真碑順利抵達日本。

總統府舊照/網絡

5

大師殞命,千年詛咒嚇壞日本人

松井石根並沒有採納漢奸梁鴻志的建議,怕夜長夢多,而是決定提前執行「天衣行動」,可是,就在「天衣行動」啟動的前一天,一樁詭異的命案發生了……

那天,仿刻詩碑的錢榮初離奇死亡,在對其進行屍檢時發現其上衣口袋內有張紙條,上面的血字赫然在目:「刻碑、褻碑者死!吾忘祖訓,合(活該)遭橫事!

一位日本士兵與俞樾詩碑合影/網絡

錢榮初因私刻詩碑而暴斃,松井石根驚出了一身冷汗。立即放下繁雜的軍務,查閱有關詩碑的歷史記載。據野史記載,關於詩碑詛咒的傳說確實存在,由唐武宗發出的,且宋代翰林院大學士郇國公王珪、明代才子文徵明、清代俞樾,都因書刻此詩沒有善終。

唐武宗像

看來此碑真的是烙上了千年的詛咒,萬一日本天皇也難以跳出唐武宗詛咒的怪圈,那該如何是好?松井石根越想越怕,並將悟出的道理電呈裕仁天皇。於是,忍痛放棄了「天衣行動」。

日本天皇裕仁像

6

錢榮初暴死之謎數年後破解

其實當時錢榮初並沒有死。多年後,人們才知道當年暴斃在寒山寺外的乃是與錢榮初長相酷似的錢達飛,錢達飛與錢榮初有刎頸之交,也是個愛國志士。

錢達飛在得知靜如法師和錢榮初的計劃失敗後,謊稱自己身染重病勸好友錢榮初遠出避難,自己捨身取義,用「血書」引誘松井石根研究有關詩碑的歷史記載,以嚇阻日寇掠碑之陰謀!

一首詩,一塊碑,一座寺,見證了中日兩國的千年恩怨。其實,詩碑的千年詛咒並不存在,只是沒想到的是這詩碑背後,竟隱藏了這麼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愛國故事!

*部分圖文資料來自趣觀歷史、揚子晚報、未解之謎吧、讀史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看見蘇州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唐詩《楓橋夜泊》與蘇州寒山寺
    這首歌曲也是那時的年輕人常去歌廳打卡的必點曲目,歌裡面唱到,「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哏,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歌聲婉轉纏綿,讓人進入到愁思的情感。其實,這首歌曲的靈感來自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楓橋夜泊》。張繼、湖北襄陽人,他是約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的進士,與劉長卿是同時代人。唐代時,考上進士只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還有一個侯錄的程序,唐代叫銓選。
  • 日本為何喜歡《楓橋夜泊》這首詩?寫入小學課本,幾乎人人會背
    日本為何喜歡《楓橋夜泊》這首詩?寫入小學教科書,幾乎人人會背很多年以前,唐朝詩人張繼途徑寒山寺,有感而發,留下了一篇千古名作《楓橋夜泊》,詩韻鐘聲千載流傳。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1937年,當時在蘇州駐紮的日本軍官松井石一聽到南京被攻陷了,於是就帶領著一隊人馬前往寒山寺,準備將一塊石碑運走,最後打著東亞博覽會的名義果然如願以償。這塊石碑有什麼特殊呢?它是《楓橋夜泊》碑。
  • 張繼的《楓橋夜泊》名聲大噪,但歐陽修卻認為此有語病
    有人說是《楓橋夜泊》成就了張繼,因為沒有這首詩,世人不會知道他的名號。這話聽來雖偏頗,但在看過張繼傳世的其他40多首詩作之後,不得不感嘆:事實的確如此。 張繼的一生,雖只短短六十載,但卻歷經了人世的沉浮。也正是這沉浮之間,才有了這首傳唱千年的佳作。
  • 為何日本人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被編入教科書,還建立寒山寺
    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在學生時代學過《楓橋夜泊》這首詩,這首詩的作者張繼在進京趕考、名落孫山以後,在一個失意的夜晚寫下了這首詩,儘管被認為是唐詩名篇之一,但在優秀的唐詩裡面也算不上有多麼出挑。可就是這麼一首詩歌,卻在日本成了最為人們喜愛的一首唐詩,日本人民喜愛這首詩到了瘋狂的地步。
  • 遊在蘇州之十:寒山寺
    詩碑文化是寒山寺的一絕,也是遊人千年懷古之處。《楓橋夜泊》最早的詩碑,可追溯北宋珣國公宰相王珪題寫的詩碑,已不存在,如今寒山寺王珪的詩碑是1996重刻的。明代重修寒山,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楓橋夜泊》,然而寒山寺又幾次遭遇大火,詩碑損毀嚴重,僅存「霜、啼、姑、蘇」等數字,嵌在碑廊壁間。
  • 影響深遠的《楓橋夜泊》詩
    我最早認識寒山寺,是讀了唐·張繼的《楓橋夜泊》,詩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這個人,在中國的詩史上,遠不及李白、杜甫有名。儘管「李杜詩篇萬古傳」,但張繼的一首小詩《楓橋夜泊》,其流傳程度不在號稱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之下。
  • 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還寫入日本教科書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如果說起張繼,可能大對數人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一提起《楓橋夜泊》想必已是婦孺皆知了。作者本身名聲不顯,但能夠在詩歌迸發的盛世大唐中留下光輝一筆,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的傳世佳作中殺出重圍並且流傳於海外的,張繼也算獨一人了。
  • 關於寒山寺的歷史,不僅楓橋夜泊,你的誤讀可能還有很多
    導語:走馬看花的打卡是對旅行最大的浪費,行走的意義在於用一雙智慧的眼睛,穿越千年的廟門,看透歷史背後的滄桑起落,知道來處,知曉歸途。「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中進士啦」說不清是寒山寺成就了張繼,還是張繼成就了寒山寺。總之,寒山寺既不是哪個宗派的祖庭道場,也沒有供奉什麼舍利,更不會武功。它就這樣因為一首詩,享譽中外,成為中國十大名寺之一。清人有詩曰「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用來描述《楓橋夜泊》這首詩再合適不過了。
  • 遊在蘇州之十:寒山寺(作者 高志明)
    詩碑文化是寒山寺的一絕,也是遊人千年懷古之處。《楓橋夜泊》最早的詩碑,可追溯北宋珣國公宰相王珪題寫的詩碑,已不存在,如今寒山寺王珪的詩碑是1996重刻的。明代重修寒山,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楓橋夜泊》,然而寒山寺又幾次遭遇大火,詩碑損毀嚴重,僅存「霜、啼、姑、蘇」等數字,嵌在碑廊壁間。
  • 楓橋夜泊-教學教案
    教材分析:《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
  • 日語中唐詩楓橋夜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唐詩《楓橋夜泊》日語中的讀法。中文唐詩:楓橋夜泊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日語唐詩《楓橋夜泊》:楓橋夜泊 張継月落ち烏啼いて霜天に満つ   江楓漁火愁眠に対す
  • 經典穿越時空,記得語文課本裡的古詩《楓橋夜泊》?
    【 讀小學語文課本古詩《楓橋夜泊》】文/子云很多人去了蘇州寒山寺之後,才知道寒山不是一座山。在我們意識裡,寺廟幾乎都是建在山上的,所謂深山藏古寺。寒山原來是一位名僧。讓大家慕名而去寒山寺的,應該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 《楓橋夜泊》不只是思家之愁,也是詩人逃難時的真實心境寫照
    《楓橋夜泊》固然是張繼寫自己一個人的心境寫照,但是在那種情況下,誰知道又有多少個同張繼一樣的人在逃難途中望月思家和話愁呢?可以預見數不勝數,雖然人與人不同,但是在大環境下,人的心理有時是會出奇的一致的。
  • 別只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別只知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後的故事更傳奇 2020-05-02 14: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唐詩學習:張繼的《楓橋夜泊》解讀
    唐詩學習:張繼的《楓橋夜泊》解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是用白描的手法,介紹了蘇州城外名勝古蹟寒山寺的夜景。有了張繼這首《楓橋夜泊》,蘇州城外的楓橋、寒山寺和寺裡的大鐘,就都成為遠近知名的勝跡了。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名作,是因為這首詩把形象、色彩、音響交織融會,而且在交織融會中,所寫景物的遠近、明暗、位置、層次十分巧妙和諧。並都與夜泊旅人的心情融成一體,不顯一點割裂之跡。這正是詩人高度的藝術造詣所至。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
  • 《楓橋夜泊》:日本人最愛的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人人都會背
    到了夜晚,他突然聽到寒山寺傳來的悠揚鐘聲,突然詩興大發,揮毫寫出一首僅有28字的小詩。而這首小詩,直接將張繼推向中國頂級詩人的殿堂,而這首詩,便是《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卻在中國引發了巨大反響。
  • 張繼的名篇《楓橋夜泊》為何深受日本獨愛,寫入日本教科書,幾乎...
    回頭來看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千古名篇《楓橋夜泊》,被日本獨愛並編入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似乎就不會那麼震驚了。 可能還有些匪夷所思:國人耳熟能詳可能是李白《靜夜思》,畢竟《楓橋夜泊》蘊含的意境並非人人都能領悟。
  • 張繼的《楓橋夜泊》愁緒滿詩飛
    他的文章從不刻意雕琢,如一股清流,意境深遠,其中以一首《楓橋夜泊》最為著名。這首詩寫的是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逃往江南躲避戰亂,夜晚將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的所見所感。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的楓橋夜泊物語
    楓橋夜泊物語大唐,自古以來第一個盛世。而此時,開元盛世已過了十多年了。李隆基,一個在戲曲方面很有造詣的皇帝,被梨園子弟尊為聖人。還未到冬季,為何出來這麼早?你和長安的烏鴉有什麼區別嗎?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看到我落難,卻叫得像只青蛙一樣,黑夜看不見黑色的烏鴉,你也只會隱藏於黑暗中嘲笑這世道吧。或者你也有自己的苦衷?一壺酒過,有點醉意,卻仍不能掩蓋內心的潦倒。看著手裡的酒壺蓋,內刻「再來一瓶」是什麼意思?船家,那就幫我再來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