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的楓橋夜泊物語

2020-12-20 大鬼小王

楓橋夜泊物語

大唐,自古以來第一個盛世。

而此時,開元盛世已過了十多年了。李隆基,一個在戲曲方面很有造詣的皇帝,被梨園子弟尊為聖人。大唐經過貞觀年間的積累,國民經濟得到了很大提升。開元盛世雖在李隆基手裡創造,盛極而衰,也由他手中,大唐國運呈崩天之勢不可逆轉。

李隆基寵幸楊玉環,為博其一笑,一騎紅塵只是荔枝。楊國忠,奸賊一個,大唐國運倒在這兩人手中。

天保十二年,張繼進士及第,沒想到僅僅兩年後,安祿山和史思明以誅殺奸賊楊國忠為名帶兵攻入長安,李隆基及一幹文武倉皇奔走,雖在馬嵬殺了楊國忠和楊玉環,但不是李隆基本心。朝中文士也紛紛出逃避難。

寒秋,肅殺之氣。張繼隻身逃到江蘇姑蘇城。文士被逼到此種境地也算是悲劇。只因當朝皇帝寵幸後宮寵幸奸佞不聽忠言,致使被蒙蔽,受災難的還是老百姓。

深夜,透骨之冷,又怎及得世間之冷?

一壺酒已醉。人無論高興或是煩心的時候總喜歡喝點酒的,尤其是男人。沒有說平常心態也喝酒的,喝酒就是有事。張繼此時想到的是什麼?說自己麻木不仁吧,卻以進士之身做官一絲不苟;說自己盡匹夫之責吧,卻也對廟堂之亂無能為力而孤身流落於江南,說白了就是逃難。

這種時候一個人借酒是最好的。搭一葉扁舟,孤星獨飲。

一輪孤月懸於空,周圍只有點點寒星微弱地閃爍。

「呱、呱、呱」……一隻烏鴉在樹上亂叫。

突然,張繼一個酒瓶向樹上飛去,你這隻烏鴉亂叫什麼?還未到冬季,為何出來這麼早?你和長安的烏鴉有什麼區別嗎?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看到我落難,卻叫得像只青蛙一樣,黑夜看不見黑色的烏鴉,你也只會隱藏於黑暗中嘲笑這世道吧。或者你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壺酒過,有點醉意,卻仍不能掩蓋內心的潦倒。看著手裡的酒壺蓋,內刻「再來一瓶」是什麼意思?船家,那就幫我再來一瓶。

姑蘇城,乘一葉扁舟,順水而流,漂到哪裡算哪裡,沒有目的。酒沒有澆去愁思,反而澆去了睡意。夜已深,卻不知此時是何時?水裡的月影隨著水面的波動而顫動。停舟近岸,在樹下獨坐一陣,天再冷一點又何妨?已入深秋,楓樹和草都結上了霜,這天地之間也似乎結上霜。朝堂之事何時方能穩定?盛世總是短暫的,大同社會遙遙無期啊。

紅葉似火,卻仍不能祛除天氣中的寒冷,本打算借酒澆愁,卻愁上了心頭,倒不如痛痛快快地睡一覺。大唐國運已呈崩天之勢不可逆轉,盛世難以再現。大唐就算能出一個或幾個中興之臣,若不能有一個明君,不能有一個胸懷天下心系黎民百姓的實幹的皇帝,百姓只會越來越苦。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深夜的姑蘇城,寂靜如斯。江南的文採風流盡現,是城郭的文化與國運的文明。姑蘇城儘管很大,但身在其中也只能窺視一條街,一條路,一口井,一家店,一條河。相距不遠的寒山寺,也不寂寞,偶爾傳來幾聲敲鐘聲,夾雜在鴉啼、流水聲中,一絲絲傳入了客船上。論文採,比不過李杜;論心機城府,及不上安史;論進言,更不如名不副實的奸臣楊國忠。在這個士農工商排行的時代,仕途不濟,倒不如做一個能種幾畝薄田的農夫,養活一家人不成問題,雖辛苦些,但靠天吃飯,到底來得踏實和心安理得。看天氣遠比與人鬥容易得多。回家後,不再入仕。

張繼有感而發,借酒意,隨意寫下一首《楓橋夜泊》,不意流傳於世: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相關照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
  • 唐詩學習:張繼的《楓橋夜泊》解讀
    唐詩學習:張繼的《楓橋夜泊》解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是用白描的手法,介紹了蘇州城外名勝古蹟寒山寺的夜景。有了張繼這首《楓橋夜泊》,蘇州城外的楓橋、寒山寺和寺裡的大鐘,就都成為遠近知名的勝跡了。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名作,是因為這首詩把形象、色彩、音響交織融會,而且在交織融會中,所寫景物的遠近、明暗、位置、層次十分巧妙和諧。並都與夜泊旅人的心情融成一體,不顯一點割裂之跡。這正是詩人高度的藝術造詣所至。
  • 響徹千古的夜半鐘聲——張繼和《楓橋夜泊》
    一首詩可以成就一個人,沒有《春江花月夜》就沒有張若虛,沒有《題都城南莊》就沒有崔護,同樣,要是千古絕唱《楓橋夜泊》沒有流存下來,我們也不會記住這個名字——張繼。張繼,字懿孫,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張繼有詩集《張祠部詩集》流傳後世,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那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張繼的《楓橋夜泊》愁緒滿詩飛
    張繼是唐代詩人,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他的文章從不刻意雕琢,如一股清流,意境深遠,其中以一首《楓橋夜泊》最為著名。這首詩寫的是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逃往江南躲避戰亂,夜晚將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的所見所感。
  • 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還寫入日本教科書
    如果說起張繼,可能大對數人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一提起《楓橋夜泊》想必已是婦孺皆知了。作者本身名聲不顯,但能夠在詩歌迸發的盛世大唐中留下光輝一筆,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的傳世佳作中殺出重圍並且流傳於海外的,張繼也算獨一人了。
  • 詩詞篇01 張繼《楓橋夜泊》
    作者: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有人說「楓江古為封江」、「楓橋舊作封橋」(宋周遵道《豹隱紀談》),也有人說,「舊把此橋誤作封橋,到王珪才改正為楓橋」(《吳郡圖經續記》),還有人說,「本為封江、封橋,王蚌改封為楓,人們震懾權勢,只得趨附」。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 古詩詞鑑賞-《楓橋夜泊》唐.張繼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4.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5.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
  • 讀古詩 知情懷(楓橋夜泊-張繼)
    楓橋夜泊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圖片來自網絡這首《楓橋夜泊》是我所喜歡的唐詩之中最喜歡的幾首其一,也是很小時候就熟記在心了,這麼多年了,讀過的文章詩歌不知多少了,很多時候,獨自時,便會想起這首詩,浮現腦海,甚至感覺身臨其境
  • 張繼的《楓橋夜泊》名聲大噪,但歐陽修卻認為此有語病
    有人說是《楓橋夜泊》成就了張繼,因為沒有這首詩,世人不會知道他的名號。這話聽來雖偏頗,但在看過張繼傳世的其他40多首詩作之後,不得不感嘆:事實的確如此。 張繼的一生,雖只短短六十載,但卻歷經了人世的沉浮。也正是這沉浮之間,才有了這首傳唱千年的佳作。
  • 張繼:我曾在楓橋夜泊
    作者:張風莉我是唐人張繼。也許你根本不會記得我,更不會對我有興趣。因為盛唐詩壇,實在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的盛名遮住了太多詩人的光華,我自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是一場落榜成全了我。落榜之後,姑蘇城裡那一夜平常的失眠,我創作了《楓橋夜泊》。這首詩,本是我失意心情的自然流露,但我沒想到,它卻讓世人如此喜歡。
  • 張繼的楓橋夜泊,究竟表達了多麼濃鬱的愁意?
    楓橋夜泊【作者】張繼 【朝代】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者張繼,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年中進士。大曆年間當過檢校祠部員外郎,在洪州掌管財賦。其詩詩體清迥,有道者風;詩情爽激,多金玉音。《楓橋夜泊》這首詩,是一首描寫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此時詩人的感受的詩。
  • 大唐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的遺咒奇聞:石刻者必遭天譴
    唐朝詩人張繼,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他寫的詩歌雖然流傳下來有四十多首,但是,真正為後人所熟知的,只有一首《楓橋夜泊》。他僅靠這一首詩,就足以躋身於唐朝優秀詩人之列,而且是名至實歸。一、張繼其人張繼,在史書中對於其人生事跡記載極少,在歷史上幾乎可以說是名不見經傳。
  • 唐代詩人張繼:一生只有一首名篇《楓橋夜泊》,卻讓人銘記千年!
    在唐朝有名有姓的2536位詩人中,有一位詩人名叫張繼,他不是詩作名家,仕途也不順利,曾一度落榜回鄉,但他卻是唐朝一位非常重要的詩人。說唐朝的詩人和詩作,不得不提張繼和他的《楓橋夜泊》。正是這首《楓橋夜泊》使他能夠在璨若繁星的大唐詩人中,穩穩地佔有一席之地。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古詩文閱讀賞析《楓橋夜泊》唐 張繼 播講 梅凝
    楓橋夜泊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27:張繼《楓橋夜泊》 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唐61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楓橋夜泊賞析:《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 現在才知道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為什麼是千古名篇
    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通過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楓橋一帶優美靜謐的夜色,抒發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全詩僅28個字,但組織在詩裡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殘月、有棲鴉、有漁火、有楓林、有鐘聲、有客船。既有遠景和近景,還有有視覺和聲音。
  • 張繼寫《楓橋夜泊》的背景真的是科考落榜嗎?博士生也回答錯誤!
    比如,張繼真的是落榜傷心之下才寫了《楓橋夜泊》嗎?「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真的是在哀悼自己的愛情嗎?圖片來源於網絡:楓橋夜泊一、張繼為何寫《楓橋夜泊》一首《楓橋夜泊》,讓張繼在千年之後依然受到人們銘記稱頌,張繼的詩文並不算少,收錄在冊的數量也有不少,可是讓人們反覆吟誦的只有《楓橋夜泊》和《宿白馬寺》,這兩首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哀傷。
  • 張繼的名篇《楓橋夜泊》為何深受日本獨愛,寫入日本教科書,幾乎...
    回頭來看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千古名篇《楓橋夜泊》,被日本獨愛並編入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似乎就不會那麼震驚了。 可能還有些匪夷所思:國人耳熟能詳可能是李白《靜夜思》,畢竟《楓橋夜泊》蘊含的意境並非人人都能領悟。
  • 張繼《楓橋夜泊》為何受日本獨愛,寫入日本教科書,幾乎人人會?
    回頭來看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千古名篇《楓橋夜泊》,被日本獨愛並編入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似乎就不會那麼震驚了。可能還有些匪夷所思:國人耳熟能詳可能是李白《靜夜思》,畢竟《楓橋夜泊》蘊含的意境並非人人都能領悟。
  • 張繼的《楓橋夜泊》真的寫錯了?小學生讀後,提了個問題難倒老師
    在這些詩人中,張繼也是獨一份的存在,他從未躋身於唐朝大詩人的行列,卻以《楓橋夜泊》這首詩垂名千古。在一個秋天的夜晚,張繼在蘇州城門下泊船,這個帶有些微惆悵的詩人,忍不住揮灑筆墨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大名鼎鼎的詩歌。在群星薈萃的唐詩中,這首詩並非流螢之光,而是真真切切的明星,堪稱千古絕唱,被後人推崇至極。全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內容清晰合理,以至於中國歷代唐詩選本都將它納入其中,甚至連亞洲的一些小學教科書也收錄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