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知道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為什麼是千古名篇

2020-12-20 大漠侃人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通過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楓橋一帶優美靜謐的夜色,抒發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全詩僅28個字,但組織在詩裡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殘月、有棲鴉、有漁火、有楓林、有鐘聲、有客船。既有遠景和近景,還有有視覺和聲音。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豐富多彩的景物主要是從聽和看兩個角度來寫的,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秋江夜泊圖。詩裡描繪的色彩、聲響和詩人的黯然愁思的心境完全一致。品讀此詩,使我們仿佛看到詩人孤立霜天,站在船頭,黯然憂思,靜聽著寒山寺的聲聲鐘鳴。

張繼這首詩的確寫盡了寒山寺的夜景。「月落烏啼」季節鮮明,點出夜泊之時;「江楓漁火」畫出夜泊之景,並點出詩人之愁;「姑蘇城外」透出寒山寺的位置;「夜半鐘聲」一句則極富話題性,引起宋元明清歷代文人的爭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唐朝以後,許多文人都在寫楓橋和寒山寺,但由於有張繼的這首詩在先,幾乎所有的描寫這類題材的詩都承續《楓橋夜泊》的意蘊,很難寫出新意和丰采。

說這首詩之所以寫得好,主要是寫作技法高妙。詩人連用殘月、烏啼、寒霜、江楓、漁火這些意象,營造出了一個悽清的意境,讓愁緒漫延於詩的意境之中。詩人還有意把「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句放在最後,使這首詩遠遠超越其他描寫羈旅愁緒的詩,也使寒山寺的鐘聲千年迴響,悠悠不絕,詩的意味也綿綿不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外,這首詩語言清爽,不求藻飾,詩人把精心選擇的景物形象,按照它的本來面貌表現出來,看似信手拈來,實則意匠經營,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張繼的名篇《楓橋夜泊》為何深受日本獨愛,寫入日本教科書,幾乎...
    回頭來看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千古名篇《楓橋夜泊》,被日本獨愛並編入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似乎就不會那麼震驚了。 可能還有些匪夷所思:國人耳熟能詳可能是李白《靜夜思》,畢竟《楓橋夜泊》蘊含的意境並非人人都能領悟。
  • 響徹千古的夜半鐘聲——張繼和《楓橋夜泊》
    一首詩可以成就一個人,沒有《春江花月夜》就沒有張若虛,沒有《題都城南莊》就沒有崔護,同樣,要是千古絕唱《楓橋夜泊》沒有流存下來,我們也不會記住這個名字——張繼。張繼,字懿孫,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這首詩是作者在安史之亂期間避亂江南時所寫。一個秋日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下。江南水鄉幽美的夜景,吸引了這位懷著愁思的旅客,他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殘月西墜,烏鳥啼鳴,清霜滿天,江面的幾點漁火似乎更加增添幾分清冷與孤寂。
  • 讀古詩 知情懷(楓橋夜泊-張繼)
    圖片來自網絡這首《楓橋夜泊》是我所喜歡的唐詩之中最喜歡的幾首其一,也是很小時候就熟記在心了,這麼多年了,讀過的文章詩歌不知多少了,很多時候,獨自時,便會想起這首詩,浮現腦海,甚至感覺身臨其境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再介紹下詩中所提到的幾個地點。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 影響深遠的《楓橋夜泊》詩
    我最早認識寒山寺,是讀了唐·張繼的《楓橋夜泊》,詩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這個人,在中國的詩史上,遠不及李白、杜甫有名。儘管「李杜詩篇萬古傳」,但張繼的一首小詩《楓橋夜泊》,其流傳程度不在號稱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之下。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鬱的審美情境。
  • 為何日本人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被編入教科書,還建立寒山寺
    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在學生時代學過《楓橋夜泊》這首詩,這首詩的作者張繼在進京趕考、名落孫山以後,在一個失意的夜晚寫下了這首詩,儘管被認為是唐詩名篇之一,但在優秀的唐詩裡面也算不上有多麼出挑。可就是這麼一首詩歌,卻在日本成了最為人們喜愛的一首唐詩,日本人民喜愛這首詩到了瘋狂的地步。
  • 張繼《楓橋夜泊》為何受日本獨愛,寫入日本教科書,幾乎人人會?
    回頭來看唐代大詩人張繼的千古名篇《楓橋夜泊》,被日本獨愛並編入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似乎就不會那麼震驚了。可能還有些匪夷所思:國人耳熟能詳可能是李白《靜夜思》,畢竟《楓橋夜泊》蘊含的意境並非人人都能領悟。
  • 為什麼日本這麼愛《楓橋夜泊》這首詩?
    楓橋夜泊為什麼寒山寺叫寒山寺呢?寒山寺初建於南朝梁時期(公元6世紀初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收藏在美國的明代古畫中的寒山為什麼日本人對寒山寺情有獨鍾呢?當然,主要還是因為仰慕寒山了。寒山詩在海外具有很大的影響。
  •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的歷史非常的悠久,它在漫長的文化發展中,形成了中國所獨特的文化底蘊。詩詞歌賦在古時候可以說的上是無處不在,這一點我們從古代的那些詩詞歌賦中就可以窺見。中國古代的詩詞發展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僅僅是一部全唐詩就收錄了唐朝詩人所寫的四萬兩千多首詩。當然因為當時社會安定,也就導致那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的像李白、杜甫這樣優秀的詩人,有這麼多優秀的詩作流傳到現在也就不足為奇了。古時候那些閒下來的詩人們,他們作詩並不一定都是沒有真實感情。
  • 唐代詩人張繼:一生只有一首名篇《楓橋夜泊》,卻讓人銘記千年!
    在唐朝有名有姓的2536位詩人中,有一位詩人名叫張繼,他不是詩作名家,仕途也不順利,曾一度落榜回鄉,但他卻是唐朝一位非常重要的詩人。說唐朝的詩人和詩作,不得不提張繼和他的《楓橋夜泊》。正是這首《楓橋夜泊》使他能夠在璨若繁星的大唐詩人中,穩穩地佔有一席之地。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張繼:我曾在楓橋夜泊
    作者:張風莉我是唐人張繼。也許你根本不會記得我,更不會對我有興趣。因為盛唐詩壇,實在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的盛名遮住了太多詩人的光華,我自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是一場落榜成全了我。落榜之後,姑蘇城裡那一夜平常的失眠,我創作了《楓橋夜泊》。這首詩,本是我失意心情的自然流露,但我沒想到,它卻讓世人如此喜歡。
  • 唐詩學習:張繼的《楓橋夜泊》解讀
    唐詩學習:張繼的《楓橋夜泊》解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是用白描的手法,介紹了蘇州城外名勝古蹟寒山寺的夜景。該詩詩體清迥,不雕不飾,讀來形象生動,宛如一幅圖畫展現在眼前。有好景,總會有好詩。好的題山賦水詩作,又往往會提高景致的聲譽。有了張繼這首《楓橋夜泊》,蘇州城外的楓橋、寒山寺和寺裡的大鐘,就都成為遠近知名的勝跡了。
  • 日本為何喜歡《楓橋夜泊》這首詩?寫入小學課本,幾乎人人會背
    日本為何喜歡《楓橋夜泊》這首詩?寫入小學教科書,幾乎人人會背很多年以前,唐朝詩人張繼途徑寒山寺,有感而發,留下了一篇千古名作《楓橋夜泊》,詩韻鐘聲千載流傳。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時,畫家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了《楓橋夜泊》詩,刻於石上,這是第二塊《楓橋夜泊》詩碑。清末光緒三十二年,已86歲高齡的俞樾以飽滿的情懷,一氣呵成寫就第三塊《楓橋夜泊》碑。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於1947年12月14日書寫的。張繼寫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第五塊碑為李大釗書寫,第六塊碑出自書畫大家劉海粟,第七塊碑為革命先輩陳雲所書。
  • 張繼的《楓橋夜泊》名聲大噪,但歐陽修卻認為此有語病
    有人說是《楓橋夜泊》成就了張繼,因為沒有這首詩,世人不會知道他的名號。這話聽來雖偏頗,但在看過張繼傳世的其他40多首詩作之後,不得不感嘆:事實的確如此。 張繼的一生,雖只短短六十載,但卻歷經了人世的沉浮。也正是這沉浮之間,才有了這首傳唱千年的佳作。
  • 詩詞篇01 張繼《楓橋夜泊》
    有人說「楓江古為封江」、「楓橋舊作封橋」(宋周遵道《豹隱紀談》),也有人說,「舊把此橋誤作封橋,到王珪才改正為楓橋」(《吳郡圖經續記》),還有人說,「本為封江、封橋,王蚌改封為楓,人們震懾權勢,只得趨附」。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 張繼寫《楓橋夜泊》的背景真的是科考落榜嗎?博士生也回答錯誤!
    比如,張繼真的是落榜傷心之下才寫了《楓橋夜泊》嗎?「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真的是在哀悼自己的愛情嗎?圖片來源於網絡:楓橋夜泊一、張繼為何寫《楓橋夜泊》一首《楓橋夜泊》,讓張繼在千年之後依然受到人們銘記稱頌,張繼的詩文並不算少,收錄在冊的數量也有不少,可是讓人們反覆吟誦的只有《楓橋夜泊》和《宿白馬寺》,這兩首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哀傷。
  • 張繼的《楓橋夜泊》愁緒滿詩飛
    張繼是唐代詩人,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他的文章從不刻意雕琢,如一股清流,意境深遠,其中以一首《楓橋夜泊》最為著名。這首詩寫的是唐朝安史之亂後,張繼逃往江南躲避戰亂,夜晚將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的所見所感。
  • 唐詩《楓橋夜泊》與蘇州寒山寺
    這首歌曲也是那時的年輕人常去歌廳打卡的必點曲目,歌裡面唱到,「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哏,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歌聲婉轉纏綿,讓人進入到愁思的情感。其實,這首歌曲的靈感來自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楓橋夜泊》。張繼、湖北襄陽人,他是約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的進士,與劉長卿是同時代人。唐代時,考上進士只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還有一個侯錄的程序,唐代叫銓選。
  • 大唐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的遺咒奇聞:石刻者必遭天譴
    在燦若群星的唐朝詩人中,有些詩人僅僅靠幾首詩歌就足以名留青史,為後世所知;甚至有的詩人,靠自己寫的一首詩歌就可以贏得青史流芳,美名萬代傳。唐朝詩人張繼,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他寫的詩歌雖然流傳下來有四十多首,但是,真正為後人所熟知的,只有一首《楓橋夜泊》。他僅靠這一首詩,就足以躋身於唐朝優秀詩人之列,而且是名至實歸。
  • 古詩詞鑑賞-《楓橋夜泊》唐.張繼
    2.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3.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4.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5.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