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紹興12月22日消息(記者 王海鵬 通訊員 杜芳)源頭上通過「限塑令」、減少商品過度包裝、倡導光碟行動等減少垃圾產生量,中間環節則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實現投放、收集、運輸三分開,末端按照科學化、無害化、資源化進行分類處理,或焚燒發電,或生物降解。紹興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頂層設計,分類管理,走出了一條具有紹興特色的治理之路。 2019年,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總量增幅首次實現負增長,為-1.57%,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0.08%,資源化利用率達77.99%。今年1-11月份,城鎮生活垃圾總量增幅為-6.4%,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2.8%,資源化利用率在11月份也達到了90.57%,提前一年實現浙江省提出的「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總量2020年基本實現零增長」的目標。
拎起菜籃 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這兩年來,紹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王奇洲的汽車後備箱裡多了一個菜籃子。每次需要買菜時,他就拎上他的菜籃子。王奇洲說:「從去年開始,我們紹興市施行『限塑令』,鼓勵居民使用菜籃子、布袋子,少用塑膠袋購物。作為黨員以及公職人員,我們自己必須先帶頭。我們自己做不到的話,就沒有資格要求老百姓做到。」
生活垃圾中,塑膠袋、快餐盒、飲料瓶等塑料垃圾佔到了40%。這些垃圾難以分解,也難以再利用,給地球生物、人類環境帶來的危害觸目驚心,被稱為「白色汙染」。2019年紹興市無廢城市創建試點為契機,制定了《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22)》,通過減少塑料製品、一次性消費用品垃圾,減少商品過度包裝,推廣綠色環保包裝等措施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體系。
限塑,黨員、幹部先帶頭。食堂裡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辦公室裡也不再使用一次性杯子,生物可降解垃圾袋替代了原來的塑膠袋。目前,全市62家超市門店、60家農貿市場已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全市三星級以上飯店全部實施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消費用品。
針對現在網購越來越普及,大量快遞垃圾產生,紹興市在郵政系統推廣使用電子運單和循環中轉袋,設置快遞包裝綠色回收區,從而實現快遞包裝減量化。目前,全市郵政快遞「瘦身膠帶」使用比例達80%,約60%的電商件不再二次包裝,各個快件處理場地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70%以上。到今年年底,2萬個綠色包裝回收箱裝置將投放至郵政快遞網點。
與此同時,他們還充分利用供銷部門的可再生資源系統回收體系和農業部門的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體系,在全市實施廢舊農膜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減少其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正確分類 易腐垃圾也可換「錢」
「先拿手機掃一下,再把衣服放進去,它會自動秤重,然後手機上就會顯示重量以及獲得的積分。積分就等於錢,可以到超市去使用。」12月22日上午,紹興上虞區曹娥街道和城社區西郊花園小區門口,居民李阿姨正把一包舊衣物投進智能垃圾回收櫃。
李阿姨介紹說,兩年前,小區門口開了一家再生資源回收站,門外就安放了一個智能垃圾回收櫃。城管和街道的宣傳人員上門,指導她在手機裡安裝了軟體,告訴她如何使用。從那時候起,只要家裡有不穿的衣服她就拿到這裡來。 「以前賣廢品不方便,家裡的紙板箱、塑料瓶都當垃圾扔掉了,衣服更是沒人要,收廢品的也不收,只能丟垃圾桶。有了這個智能垃圾回收櫃之後方便多了,衣物、廢紙、玻璃瓶、塑料瓶都可以拿來兌換積分。積分可以在那邊的自動販賣機上買飲料,也可以到超市裡買東西,很方便的。」
垃圾分類是生態文明的底色,它牽著民生,連著文明。針對部分居民垃圾分類質量不高的現狀,紹興市引入第三方綜合服務,通過實名投放加積分獎勵的方式,引導居民養成習慣、正確分類;同時,在主城區及中心鎮建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452個,可回收物中轉貯存(分揀)中心7個,有害垃圾中轉貯存站8個,培育再生資源利用企業18家,對4分類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進行兜底回收和清運。
紹興市的垃圾分類激勵模式以及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的建立,使居民家裡的垃圾都變成了寶。可回收物能在智能回收柜上兌換積分,也可以打電話或微信預約讓回收人員上門收取,直接換得現金。就連易腐垃圾和灰塵、菸蒂等其他垃圾,只要分類正確,也能領到相應積分。這就大大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準確性。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23%,有效減小了生活垃圾處置壓力。
焚燒發電 城市垃圾變廢為寶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前端居民正確分類,後端按照分類對垃圾實行科學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則使城市垃圾真正的變廢為寶。
在上虞區百官農貿市場旁邊的垃圾處置站裡,易腐垃圾微生物發酵處理設備正在高速運轉,菜葉、果皮、腐肉等易腐垃圾經過離心、粉碎、擠壓、脫水、烘乾、發酵等一系列流程,就變成了農業有機肥。據介紹,該處置站日均處理量為2.5噸,基本可以處理完90%的市場垃圾。
為將易腐垃圾資源化利用,近年來,紹興市進行了很多有益義的探索,除了生產有機肥外,他們還引入高科技,進行厭氧產沼、毛油回收、生物養殖等。其中,新昌縣採用「分選預處理+汙水生化處理+黑水虻生物處理+油脂回收利用」專業工藝手段,實現餐廚垃圾100%無害化處理。據悉,運用該工藝,每50噸餐廚垃圾可提煉1噸工業用油、培育4噸黑水虻成蟲、產生20餘噸有機肥料,每年產生經濟效益約700萬元。
對於菸蒂、汙染紙張等其他垃圾,則進行焚燒發電。目前,生活垃圾焚燒廠4座,日均焚燒垃圾量為4600噸,日均發電量207萬千瓦時,日均供熱量0.33萬噸。另外還有3座生活垃圾焚燒廠也將在今年年底建成投產,屆時,紹興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將達到6700噸/日,實現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對以前的垃圾填埋場,下一步,他們將進行摸排,對需要生態修復、土地利用和騰出庫容的,適時啟動開挖、篩分和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