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 分類管理 紹興生活垃圾治理效果明顯

2020-12-23 央廣網

央廣網紹興12月22日消息(記者 王海鵬 通訊員 杜芳)源頭上通過「限塑令」、減少商品過度包裝、倡導光碟行動等減少垃圾產生量,中間環節則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實現投放、收集、運輸三分開,末端按照科學化、無害化、資源化進行分類處理,或焚燒發電,或生物降解。紹興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頂層設計,分類管理,走出了一條具有紹興特色的治理之路。  2019年,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總量增幅首次實現負增長,為-1.57%,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0.08%,資源化利用率達77.99%。今年1-11月份,城鎮生活垃圾總量增幅為-6.4%,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2.8%,資源化利用率在11月份也達到了90.57%,提前一年實現浙江省提出的「全省城鄉生活垃圾總量2020年基本實現零增長」的目標。

拎起菜籃 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這兩年來,紹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王奇洲的汽車後備箱裡多了一個菜籃子。每次需要買菜時,他就拎上他的菜籃子。王奇洲說:「從去年開始,我們紹興市施行『限塑令』,鼓勵居民使用菜籃子、布袋子,少用塑膠袋購物。作為黨員以及公職人員,我們自己必須先帶頭。我們自己做不到的話,就沒有資格要求老百姓做到。」

生活垃圾中,塑膠袋、快餐盒、飲料瓶等塑料垃圾佔到了40%。這些垃圾難以分解,也難以再利用,給地球生物、人類環境帶來的危害觸目驚心,被稱為「白色汙染」。2019年紹興市無廢城市創建試點為契機,制定了《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22)》,通過減少塑料製品、一次性消費用品垃圾,減少商品過度包裝,推廣綠色環保包裝等措施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體系。

限塑,黨員、幹部先帶頭。食堂裡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辦公室裡也不再使用一次性杯子,生物可降解垃圾袋替代了原來的塑膠袋。目前,全市62家超市門店、60家農貿市場已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全市三星級以上飯店全部實施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消費用品。

針對現在網購越來越普及,大量快遞垃圾產生,紹興市在郵政系統推廣使用電子運單和循環中轉袋,設置快遞包裝綠色回收區,從而實現快遞包裝減量化。目前,全市郵政快遞「瘦身膠帶」使用比例達80%,約60%的電商件不再二次包裝,各個快件處理場地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70%以上。到今年年底,2萬個綠色包裝回收箱裝置將投放至郵政快遞網點。

與此同時,他們還充分利用供銷部門的可再生資源系統回收體系和農業部門的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體系,在全市實施廢舊農膜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減少其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正確分類 易腐垃圾也可換「錢」

「先拿手機掃一下,再把衣服放進去,它會自動秤重,然後手機上就會顯示重量以及獲得的積分。積分就等於錢,可以到超市去使用。」12月22日上午,紹興上虞區曹娥街道和城社區西郊花園小區門口,居民李阿姨正把一包舊衣物投進智能垃圾回收櫃。

李阿姨介紹說,兩年前,小區門口開了一家再生資源回收站,門外就安放了一個智能垃圾回收櫃。城管和街道的宣傳人員上門,指導她在手機裡安裝了軟體,告訴她如何使用。從那時候起,只要家裡有不穿的衣服她就拿到這裡來。 「以前賣廢品不方便,家裡的紙板箱、塑料瓶都當垃圾扔掉了,衣服更是沒人要,收廢品的也不收,只能丟垃圾桶。有了這個智能垃圾回收櫃之後方便多了,衣物、廢紙、玻璃瓶、塑料瓶都可以拿來兌換積分。積分可以在那邊的自動販賣機上買飲料,也可以到超市裡買東西,很方便的。」

垃圾分類是生態文明的底色,它牽著民生,連著文明。針對部分居民垃圾分類質量不高的現狀,紹興市引入第三方綜合服務,通過實名投放加積分獎勵的方式,引導居民養成習慣、正確分類;同時,在主城區及中心鎮建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452個,可回收物中轉貯存(分揀)中心7個,有害垃圾中轉貯存站8個,培育再生資源利用企業18家,對4分類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進行兜底回收和清運。

紹興市的垃圾分類激勵模式以及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的建立,使居民家裡的垃圾都變成了寶。可回收物能在智能回收柜上兌換積分,也可以打電話或微信預約讓回收人員上門收取,直接換得現金。就連易腐垃圾和灰塵、菸蒂等其他垃圾,只要分類正確,也能領到相應積分。這就大大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準確性。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23%,有效減小了生活垃圾處置壓力。

焚燒發電 城市垃圾變廢為寶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前端居民正確分類,後端按照分類對垃圾實行科學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則使城市垃圾真正的變廢為寶。

在上虞區百官農貿市場旁邊的垃圾處置站裡,易腐垃圾微生物發酵處理設備正在高速運轉,菜葉、果皮、腐肉等易腐垃圾經過離心、粉碎、擠壓、脫水、烘乾、發酵等一系列流程,就變成了農業有機肥。據介紹,該處置站日均處理量為2.5噸,基本可以處理完90%的市場垃圾。

為將易腐垃圾資源化利用,近年來,紹興市進行了很多有益義的探索,除了生產有機肥外,他們還引入高科技,進行厭氧產沼、毛油回收、生物養殖等。其中,新昌縣採用「分選預處理+汙水生化處理+黑水虻生物處理+油脂回收利用」專業工藝手段,實現餐廚垃圾100%無害化處理。據悉,運用該工藝,每50噸餐廚垃圾可提煉1噸工業用油、培育4噸黑水虻成蟲、產生20餘噸有機肥料,每年產生經濟效益約700萬元。

對於菸蒂、汙染紙張等其他垃圾,則進行焚燒發電。目前,生活垃圾焚燒廠4座,日均焚燒垃圾量為4600噸,日均發電量207萬千瓦時,日均供熱量0.33萬噸。另外還有3座生活垃圾焚燒廠也將在今年年底建成投產,屆時,紹興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將達到6700噸/日,實現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對以前的垃圾填埋場,下一步,他們將進行摸排,對需要生態修復、土地利用和騰出庫容的,適時啟動開挖、篩分和焚燒。

相關焦點

  •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廊坊文安縣:積極探索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取得新成效
    分類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取得積極成效。完善處理方式 將農村生活垃圾按照「四分法」進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可回收垃圾由保潔員集中收集處置;廚餘垃圾運至堆肥房進行堆肥處理,形成優質肥料;其他垃圾運至垃圾中轉站再轉運至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有害垃圾集中收集後由專業部門進行統一處理,基本上做到了該回收回收、能堆肥的堆肥,垃圾減量效果明顯。
  • 上海垃圾分類半年盤點 垃圾分類考驗基層治理能力
    2019年7月1日,上海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1月1日,垃圾分類實施半年之後的「成績單」也終於出來:2019年7-12月,上海城管執法系統共依法查處生活垃圾分類案件5546起(單位5085起、個人461起),其中未分類投放案件佔案件總數58.9%。
  • 城鄉統籌推進垃圾分類治理
    打破城鄉分治局限,樹立城鄉統籌的垃圾分類治理理念  在垃圾分類治理方面,城鄉統籌強調的是將中心城市與周邊鄉鎮及農村、城市居民與鄉鎮居民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制定法律和出臺政策,對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進行統籌謀劃,促進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垃圾分類治理的一體化。  我國推動垃圾分類治理實踐目前按照城市、農村兩個相對獨立層面開展。
  • 垃圾分類倡導綠色環保生活
       近日,隱珠街道城市管理中心、社會治理辦、小井村社區教育學校、相公山社區教育學校聯合開展“垃圾分類你我同行,倡導綠色環保生活”為主題的社會治理公益活動。
  • 《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宣貫提綱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政策體系,普遍實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 泰州市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明確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誠信體系
    12月11日上午,泰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泰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簡稱《辦法》)正式出臺,並將於2021年2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明確,泰州市將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誠信體系。
  • 生活垃圾分類:市民的基本義務
    自今年6月6日,住建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以來,上海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標誌著它成為了全國首個強制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北京市於8月份舉行「萬名人大代表下基層、全民參與修條例」活動,對8年前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 泰州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
    記者從市政府昨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泰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簡稱《辦法》)近期正式出臺,並將於2021年2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明確,我市將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誠信體系。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著社會參與度不高、分類成效不明顯等問題。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夏雋瑩說,《辦法》的出臺將有助於在全社會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培養全民垃圾分類意識,是從更高層面上解決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治本之策。這一新規具體會給社會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 《大連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第五條 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領導,確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具體目標,並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協調機制,制定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政策和措施,統籌設施規劃、建設,並協調解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 垃圾分類|《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解讀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共八章八十一條,分別從立法目的、適用範圍、政府職責、規劃建設、減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進行了規範,引導單位和個人自覺履行生活垃圾管理義務,把權利義務規範落到實處。
  • 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一)
    第五條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綜合協調機制,確定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管理目標,保障資金投入,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相關工作,督促和指導村(居)民委員會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關於印發《宿遷市2018年度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附件宿遷市2018年度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實施方案為加快建立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有效推動2018年度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根據市「263」辦統一部署,現就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 江西省住建廳發布《江西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導則》
    全文如下:各設區市和省直管試點縣(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南昌市城鄉建設局,贛江新區城鄉統籌局,各有關單位:根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下達2018年第一批江西省工程建設標準、建築標準設計編制項目計劃的通知》(贛建設〔2018〕18號)要求,由江西省城市建設管理協會和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編制的《江西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導則》已通過我廳組織的技術評審和審查,現批准為江西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 南寧市垃圾分類工作進入全國第一檔
    截至目前,南寧已形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6.55%……這是所有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更體現著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垃圾分類工作位居第一檔,南寧有啥「絕招」?連日來,記者對南寧市垃圾分類前端、末端進行探訪。
  • 【垃圾分類】大欽島鄉打響垃圾治理攻堅戰
    【垃圾分類】大欽島鄉打響垃圾治理攻堅戰 2020-10-19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聞發布】解讀《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
    區城市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具體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研究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落實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規劃中確定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設施用地保障。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對有害垃圾的利用、處置實施監督管理。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指導各區物業主管部門督導轄內物業服務企業按照責任分工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相關工作。
  • 生活垃圾分類進展如何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 《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解讀新聞發布會圖文實錄
    二是規範生活垃圾管理體制。第一,明確市、區縣人民政府的管理職責,規定將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第二,明確市城市管理部門為主管部門,牽頭負責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管理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同時對發展改革、住房建設、商務、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教育等相關部門的職責作出規定。
  • 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
    具體來說,垃圾產生源的責任主體有兩類:公共機構和企業這類集中源易於管控,城鎮居民這類分散源難於追責。 垃圾分類處理要靠兩個體系來承載:環衛體系清運處理能力正在不斷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力量零亂鬆散。加強垃圾分類處理能力主要通過兩個路徑,政府大力投入這支「看得見的手」已有了明確的計劃,但市場驅動這支「看不見的手」還沒有清晰的系統設計。
  • 杭州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 誰家垃圾不分類今後城管會找上門
    《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是杭州首部關於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的地方性法規,從規劃和設施管理、垃圾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運輸與處置、促進設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昨天,杭州市城管委的相關負責人就《條例》中與市民密切相關的部分,進行了解讀。  ●哪些區域納入垃圾分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