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藝節,身瘦而形美
□ 本報記者 王紅軍
見習記者 孔令偉
再過一個多月,十藝節將拉開大幕,本屆藝術節有哪些新理念?從場館建設、活動舉辦到接待服務等各環節,節儉原則貫穿始終。
在8月29日十藝節接待工作會議上,組委會將就餐形式統一為自助餐,「不搞超標準、超規格的特殊接待」。這也是繼取消開幕式文藝演出而將節省的5000萬用於建立文化惠民長效機制之後,十藝節籌辦工作中積極貫徹艱苦奮鬥、節儉辦會理念的又一新舉措。
演出:簡化開幕式
十藝節籌辦之初,我省就提出並堅持「水準一流、規模適度、節儉辦會」的原則,不請明星大腕,不搞奢華演出,把十藝節辦成一屆「身瘦而形美」的藝術節。
按照原來方案,十藝節開幕式要在濟南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辦一臺大型綜合文藝演出,演員規模超過1000人,僅名星出場費、演出製作費、編導創作費、設計製作費、器材租賃費等就達5881萬元。最終,組委會選擇了「瘦身」計劃,開幕式文藝演出代之以簡短儀式和山東一臺衝擊十藝節重點劇目,節省開支5000多萬元,實現了徹底的簡約轉型。
十藝節省籌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向紅表示,節省開支不是單純為了省錢,而是為了把錢用到最有意義的地方。「我省不僅要支持15臺參評劇目到基層演出,而且還邀請眾多劇目到基層展演,並鼓勵各市、縣級藝術院團就地演出,讓更多群眾感受到文化發展成果。」
此外,這些節省下來的資金將用於推動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目前,我省正籌劃建立舞臺藝術持續發展「4+1工程」,即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地方戲振興與京劇扶持工程、優秀保留劇目工程、舞臺藝術英才培育工程以及支持鼓勵優秀劇目、人才參加國內外重大藝術比賽評獎活動的激勵政策,推動山東舞臺藝術在十藝節後持續繁榮發展。
接待:統一採用自助餐
據介紹,十藝節將取消宴會,統一採用自助餐的形式,這一舉措無疑再次彰顯了這一節儉辦會的理念。「我們要把勤儉節約的要求體現到接待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切實做到高雅而不奢侈,熱情而不鋪張。」十藝節組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賽事期間,預計將有約3萬名註冊賓客及各省、區、市觀摩團和大量觀光遊客來我省。為此,我省確定了267家綜合條件較好的賓館作為定點接待單位,但如何從吃、住、行等方面對如此多的賓客予以周密、細緻、到位的保障,成為接待工作將面臨的重要挑戰。
「我們要厲行節儉,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儘量少花錢、多辦事,不搞超標準、超規格的特殊接待,會場布置、房間擺設、住宿餐飲等方面不追求奢華排場。」組委會負責人表示,我們要以大方得體和獨特創意取勝,細微之處展現東道主的貼心關懷。
在飲食方面,十藝節指定接待賓館將根據組委會確定的就餐標準,兼顧不同地區和少數民族飲食習慣,科學安排食譜,突出地方特色。山東大廈常務副總經理田納新表示,「我們將突出山東地方特色,科學安排食譜,讓來賓從飲食上感受山東文化,感受山東的歷史。」
此外,十藝節舉辦正值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高發時期,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我們按照屬地管理和『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對重要接待單位實行駐點監督,全方位、全天候對餐飲服務進行現場監督,對接待單位的食品採購、加工烹調全過程進行巡迴監督檢查,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紀檢組長袁有洪表示。
賽後:場館再利用
任何一屆大型活動,場館的再利用都是讓主辦者頭疼的事。新建場館看似光鮮,然而後期維護成本卻非常高昂。一旦沒有利用好,難免落下個「門面工程」的詬病。
目前,十藝節場館設施建設改造基本完成,全省新建場館15個、維修改建場館25個。對此,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張凱華表示,山東改建新建的演出場館規模、舞臺設施、建設標準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體現了山東對文化建設的重視。
但在建設過程中,這些文化場館並沒有盲目求新、求大,真正考慮了「賽後利用」,考慮了十藝節後的日常演出活動需要。十藝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演出場館布局合理、功能齊全,不僅結束了部分城市沒有好的演出場館的歷史,而且能夠滿足不同劇種、各門類藝術演出的需要,正在成為文化民生的大舞臺、齊魯文化的新地標。
今年3月,隨著山東演藝聯盟的揭牌成立,我省積極探索十藝節後場館的運營管理。「山東演藝聯盟將實現全省劇場的標準化連鎖化經營。」山東演藝聯盟副秘書長林凡軍認為,「演藝聯盟有規模化的優勢,可以批量引進劇目,讓演出不間斷,劇場也由原來的坐收場租,變為主動經營,在降低演出成本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現在,十藝節許多場館尚未正式啟用,但維護運營模式已經在探索之中:積極利用好大劇院、美術館等文化設施,積極引進有特色的精品演出,實現文化演出活動的常態化,把這些場館打造成山東乃至全國有特色的文化中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