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羽佳 通訊員 黨美婭
11月30日,陝西延長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部工程師蒲海銀終於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公司採納了他們技術委員會提出的氣體分離裝置設計優化方案。
「我們在探討工藝流程時認為,可以在第三方團隊設計的基礎上,調整工藝,減少氣體分離裝置的入口氣量,降低成本。經最終核算,優化後的工藝流程,每小時可減少氣體消耗9.9噸,運行成本每年至少節約316萬元。」蒲海銀自豪地說。
陝西延長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承擔著50萬噸/年煤基乙醇項目建設,計劃2021年底開始中期交付。項目計劃總投資約70億元,建成後預計每年實現營業收入29.7億元,利潤總額10.4億元,可帶動地方就業1000多人。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如此顯著的項目,任何一個細小的不完美,都會在整個生產環節中被放大成紕漏,甚至給項目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技術委員會成員的作用就是做項目建設中的「找茬人」,審核設計好的工藝流程、挑選調試設備、參與技術選擇,並根據實際操作情況對設計方案提出合理化改進建議。
然而,提出能被採納的建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技術委員會的小組成員只是這些技術骨幹的第二身份,平時,他們都在各自崗位上各司其職。因為每一項建議都要建立在大量考察、調研、翻閱資料的基礎上,所以不斷修改方案就成了技術委員會成員的常態。
近半年,技術委員會累計協調解決18項重要議題,內容涵蓋設備、儀表、工藝、電氣、環保等多個方面,其中有一項就是乙醇裝置工藝優化問題。這套50萬噸/年煤基乙醇裝置備受行業矚目,也充滿考驗。技術委員會成員總結吸收兄弟單位10萬噸/年煤基乙醇項目運行經驗,對設計進行完善優化,提出有效問題解決方案13項,一系列重大優化方案也相繼被採納。
蒲海銀是從事化工行業11年的「熟手」,參與了多次提案。他深有感觸地說:「在提案的過程中,技術人員把過往生產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系統地串聯起來,並隨著工藝和技術改進學習更多新知識。我相信,憑著勤學鑽研的韌勁,我們會做得更好。」
通常,技術委員會都成立於項目正式運行後,便於及時解決運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該公司將解決問題的關口前移,在項目建設中就成立技術委員會,並下設工藝專業組、設備專業組、電氣專業組、儀表專業組、土建專業組5個專業組,最大限度規避可能出現的問題,保證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同時減少項目運行成本。目前技術委員會已吸納技術骨幹35人,全部是從事化工及相關行業10年以上的技術人員。
該公司技術委員會負責人高有智說:「技術委員會成員是項目建設的直接參與者,最了解其中的細枝末節,也最可能提出有價值的建議。目前成員們提出的建議,有90%都被技術委員會批准採納,既為公司節約了成本,也讓這些工地上的技術『找茬人』找到了和項目共成長的成就感。」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