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想掙錢,應該從事什麼行業呢?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幾乎各行各業都擁有著造富的潛力。以豬肉市場為例,隨著「二師兄身價」的暴漲,該行業也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錢途」。所以就掙錢而言,沒有什麼特定的行業。
就連華人首富李嘉誠都曾經表示:商人無域。如何理解,就是說商人的掙錢渠道不應該被行業限制。而李嘉誠本人,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他除了在房地產領域大放光彩以外,還涉足零售業、能源行業、電訊行業等等。
而即便如此,認為商人無域的李嘉誠,卻一直不願意從事製造業。即便曾經靠它發家(長江塑料廠),也不願意繼續從事。李嘉誠自己給出的回答是:勤勞賺不了錢,只能養家餬口。而不做製造業,也讓李嘉誠在業內的口碑「越來越差」。即便捐款無數,很多人對其印象依舊不是太友好。
李光耀就曾經這樣諷刺過李嘉誠:雖然李嘉誠很有錢,也捐了不少,但是就生意層面而言,他並沒有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旗下沒有一個暢銷世界的產品,不過是在靠著「時代紅利」,做一些投機的生意。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李嘉誠的「撈金」之旅,就能夠明白為何李光耀這樣評價他了。在中國香港,市民們住的房子是李嘉誠蓋的。購買的生活用品,是在李嘉誠的屈臣氏或者百佳超市。甚至就連看電視,都在使用李氏家族提供的電視信號。只要你在中國香港生活,你就在幫李嘉誠掙錢。但是與此同時,李嘉誠卻沒有什麼製造業。即便是當時的長江塑料廠,也早早「送給」了妹妹李素華。
製造業的重要性,我們無需多做強調。曹德旺為何放棄美國綠卡回國建立工廠,就是為了讓中國用上自己的汽車玻璃。任正非為何不斷投資研發5G,也是為了讓中國製造業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對比這些商人,李嘉誠的名氣一下子也就「黯淡」下來了。即便是累計捐款幾百億,也很難被稱為是一名「愛國商人」。
而最近李嘉誠再一次投資英國的消息,更是讓很多人對其「刮目相看」。7月10日,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地產有限公司計劃在英國建成一個大型的地產項目。不僅如此,該項目已經的得到了英國的批准,預計投資規模高達100億港元。
早在前幾年的時候,李嘉誠就一直在「套現」離開內地市場。現在更是在「買下半個英國」的基礎上,再一次投資100億港元,讓人們「眼界大開」。據悉,李嘉誠在英國的累計投資已經超過4000億港元,遠超他的捐款數字。
2019年,李嘉誠慈善基金會總計捐出20億。而目前該基金會的累計捐出的現金,在200億左右。雖然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是和4000億的差距也很是明顯。多重原因下,人們對李嘉誠的意見也是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