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天下國家?就是疆域無邊界、政治無邊界、文化無邊界的國家。這可不是傳說,這是我國古代某一時期的一種常態。即使我們今天的邊界,也才確定不到100年。而民族國家的概念和意識形態,是在一戰後,由梁啓超先生等前輩們引入中國的。
在此之前,特別是天下國家最強盛的大唐時期,我們對疆域、文化、政治是完全開放。而天下國家的概念起源於商周,發展與秦漢,鼎盛於大唐,而何時開始衰落的呢?又是因為什麼而衰落的?可能有些讀者看完之後,會忍不住一聲嘆息!
·中國古代天下中國形成的三個階段
熟悉歷史和地理的小夥伴都清楚,所謂的四大文明裡,只有中國的地理位置是廣闊無限的。
而我國古代文明據說是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帶,因此,我國的古人無論是向哪個方向發展,都不會遇到像其他三個文明那樣的尷尬局面。
既沒有沙漠的阻攔、也沒有超級大山脈的隔絕,這就讓古人產生了他們所生活的地方就是整個天下的模糊概念。
而天子和都城,就是天下的中心。
在這種同心圓思想定義下,我國古代為天下中國做出了三次努力。
①「內其國而外諸夏」:就是將整個國家分成很多小塊,大家相互防範,這就是春秋戰國時代。
②「內諸夏而外夷狄」:就是國家實現了大統一,但周圍還有一些不安分的蠻夷勢力需要時刻注意,這就是秦漢時期的現象。
③「天下大小遠近若一」:就是無論是文化上,還是領域上,已經不分你我了,這就是隋唐時期。
而唐朝到底有多開放?為何唐朝能成為天下中國最鼎盛的時刻呢?
·天下中國最鼎盛時是什麼樣子
我們都看過《西遊記》吧,但有沒有人想過,僅僅唐朝一個和尚的到來,就令很多國家的國王親自出面接待。不但要好吃好喝供著,臨走還要送很多東西。
其實,這些小國仰慕的不是唐僧,而是唐僧背後的大唐。
為何說唐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下中國?因為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包容開放的時刻。
① 領域上:
長城在唐朝是廢棄不用的,因為此時的唐朝皇帝,也被草原稱為「天可汗」,北方遊牧民族不是唐朝的威脅,而遠在海外的高句麗才是唐朝最為擔心的。
至於周邊的小國,就像西遊記裡一樣,都以能做唐朝的臣子而感到光榮。就連當時的日本天皇,也要向唐朝討一個大都督的頭銜。
而長安街上,各種膚色的人都有,就是一個國際型的大都市,真正實現了萬國來朝。
② 文化上:
由於唐朝李氏家族本身就帶有少數民族的血統,他們根本就不信奉和依賴儒家那一套虛偽的東西。
也正因為如此,後來儒家學派才罵唐朝為「髒唐」。兒子娶老爹的女人,老爹搶兒子的媳婦。
在儒家眼裡,這很荒唐。但儒家自己,這種事少幹了嗎?
正是唐朝淡化了儒家,而任由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各種宗教在大唐隨便發展,各種文化彼此交融和碰撞,才有了後來世界稱我們為「唐人」的由來。
而且,唐朝從服飾到飲食上,都大量吸收了胡人的風格。
看看唐朝女性的衣服和裝扮,多數都是低胸的。
而在整個帝制時代,也僅有一個唐代女人可以當官、當大官。可以自由結婚、離婚,而且唐朝還是對女性壓迫最小的時代。
③ 政治上:
唐朝很有意思,無論是日本來的留學生阿倍仲麻呂,還是朝鮮來的崔致遠,以及混血兒安祿山,哪怕是黑人崑崙奴,只要你有本事,都可以參加唐朝的科舉,還能在唐朝做大官。
將自己的核心權力領域開放給一個外國人擔任,也只有唐朝能做到吧!
所以至今在國際上敬仰的依然是大唐,而沒聽說哪個國家崇拜過明清。
而天下國家的衰敗和死亡,恰恰是發生在明清。
·天下國家的衰落和死亡
到了明清時期,由於皇帝廢除了宰相制,皇權失去了制約,加上理學的興起和海禁、八股等東西的烏雲密布,將整個華夏文明裹上了一層陰森恐怖的死亡之網。
這張網在文化上嚴防死守,實現了以皇權利益為核心的理學控制。
而政治上,通過海禁、閉國等政策,完全切斷了像唐朝那樣大量接受外來移民和文化的態度,實現了僵硬自大的保守死相。
由於一切都要為皇族的統治服務服務,就進入了一個頑固不化的殭屍狀態。
這當然有利於皇家貴族的長治久安,當然,作為代價,就是文明的落後。
你得到一些,就必定會失去一些,在得失之間,如何選擇,就是大唐和明清的區別之處。
關於天下中國的興亡,讀者您又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