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陵人
中國的文化起源於巫、濮。巫濮就是神農氏,神農氏就是後世商周的東夷和荊蠻。東夷荊蠻的起源地是泰山丶崇山(又名嵩山)為中心的晉冀魯,晉豫鄂,川陝渝邊及以南廣大地區,其文化特徵是龍山文化和裴李崗文化。即傳說中的工氏,少昊氏,伯益氏;有夐氏,顓頊氏,祝融氏。
從古代地理來分析,龍山文化與良渚,環太湖文化是分不開的。同理,裴李崗文化與大溪,石家河文化也是分不開的,因為漢水,穎水,沂水是他們遷徏往來重要通道。在此不展開論述。因此,新石器晚期所產生的,對後世有極積,重大影響的文明是在嵩山和泰山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產生的。文字也是這樣。、
我國文字公認的起源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而甲骨文是商代中期出現的己十分成熟的文字。且商人是紅山文化南下的分支,他們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創造出這樣成熟的文字。從他前期二百多年時間居無定所的情況來看,根本沒有創造文字的條件。那麼中國的文字是從哪裡來的呢?
考古學己為我們找到了文字起源的證據,長江,黃河兩大流域都發現早期人類的留下的陶器刻劃符號,壁畫符號,這就是早期文字的初形。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符號是誰留下來的呢?學過歷史的人都清楚,商人從北方南下;周人從西方東進。那麼,無疑這是神農氏一一巫丶濮人留下來的。我們都知道,商貴族文字的啟蒙老師是巫濮,凡佔卜吉兇,戰爭丶祭祀都是由巫濮記載下來的,巫彭丶巫鹹就是國師。
苗文和漢字夾雜的石刻。雷學業供圖
巫濮人就是廣義的東夷人(大平原的黃色人種)。廣義的東夷在周初是潼關丶崤山以東,周人建都洛陽後,山東(東夷)指太行山以東。最後的東夷才是指泰山以東的沿海及島嶼被壓縮的土著。由此,我們就知道,東夷和荊蠻是同宗的土著各部落聯盟。商末周初才有東夷,荊蠻之分。東夷和荊蠻都是伏羲丶女媧的後代,因從事農業故號神農氏。苗族祭祖就是祭拜伏羲丶女媧,從而證明巫濮人是今天苗族的祖先。所以文字是苗族發明的。
那麼,有人會問,苗族人今天所學所用的都是漢字,怎麼能說中國文字是苗族創造的呢,也許有的人會罵娘。且慢,且聽我來說個一二三。
1,中國人苗漢都以伏羲丶女媧為祖,都尊神農氏,這叫同祖。
2,中國最早(記載)的部落聯是有敻國,後世寫作"有熊"。周朝以來喜歡給異族名稱加"犭"旁之類的。建國後,中共實行民族平等,相互尊重,很多貶義的民族稱呼也改為中性或褒義的。另一方面,苗區各地今天仍存在地名字義不符現象可以為證。奡夐(ao xiong)這個族稱自古至今未變。而漢族這個族稱是清末才有的,凡明白的人都知道漢族這是一個大融合的代名詞,曾有主張叫"中華民族"較合理,所以,近代都用「中華"作為國號。
3,有些人常被正史(神話部分)所誤導。殊不知秦漢以來民族大融合。高層也是把祖先融合了的。古代史部分是傳說,是演義的歷史。
凡是文字,原義符合誰,無疑就是誰創造。中國從商周以來,以及鮮卑,遼,金,蒙元,滿清都是用一種文字。頂多略加改進使符合自己的語言需要而已。當你查閱古今字典就會發現許多字的音義雖然發生變化,但原義最符合苗義,中國文字是從苗義的第一個義項(原義)不斷引申,從而產生一字多義,甚致幾十個義項,從近義發展到反義的都有。假借,是一種本無其字,又不造字,借音,借義發揮的現象。或借字形造音,一字多音多義,最後,拋棄原音原義,也普遍存在。
中文造字有三個主要時期,第一個時期,奡敻造"文"時期,也就是最早的陶文,甲骨文。第二個時期是周秦用苗文改造為複雜的金文,篆字時期,也是文字變音變形初始時期。第三個時期,是秦漢大一統時期民間出現的隸書,也是百濮散落民間重造文字,影響至今的一個重要時期。五-四新文化運動,由於幾千年來主政中國民族的不同,對文字不斷亂改,造成中文的複雜化,難以普及,甚致有人主張消滅中文,改用拼音。新中國有過兩次文字簡化時期,簡化字並不是造字,而是把廢棄不用的百濮人造的部分隸體字代替周秦沿襲下來的繁體字,故第一次簡化字十分成功。八十年代推廣的"二簡字"是新中國文化人造的字,卻不成功,因為它不成字形,不表義。
古苗文。百度圖庫
下面,我舉幾例供參考:
古。現在字典釋義為古代,遠古。其實它的本義是苗義"咬"的意思。"十",表示劃開丶分裂丶削皮;"口",表示嘴。凡是吃的穀物,水果,獵物都得經過剝裂,分割,去皮加工才能食。從而證明"古"的原義是吃或咬。如:田,甲這些字都必須用"古"的解法來釋義的。
戈和考,按苗義本是同音同義的不同寫法。表示長柄另一端安裝利器的農具或兵器。後來分化戈為兵器,考取其彎曲義為思考,老人(父親),手銬等等。
湘西苗族姑娘。團結報 圖
今天,要一個苗族人寫苗義上紅色的"紅",估計95%的人寫不來。因為,苗文被改音改義的現象十分普遍。苗文的紅色的紅,是"靑"。而今靑改為"青",字形發生變化,字義也發生了變化。一個表示紅色,另表示藍綠之間的顏色。青十水,漢義為清水,清亮,清楚;而苗義就是"血"。苗義的清是"沖"。陰涼,涼快為"衝"。漢字簡化把不同義的"衝",解釋為"衝",這是誤導人的地方。
在此要說明普通話的發音,是和各地漢語方言有區別的,和苗語區別有些會更大些,特別是改音改義的字,全靠有心者去體會。漢語拼音只能是拼音,也只適合做普通話的拼音,用來拼各地方言也是大部分不適合的。
我是《黃帝的新裝》裡無知的小男孩,妄論幾句,恐無大錯。也供渴求真知的人們參考。
·END·
監製/角角
責編/麻麻
編輯/王向遠 李艾家
審核/尚欣 黃沙沙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