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點評:今天分享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我們的日語小組組長在英語口譯小組中,一起學習。雖然小組練習的是英語,但是她卻借用來提升日語口譯能力,而且同時通過了CATTI日語口筆譯考試。如果想參加日語小組的練習,請參見《2018年ScalersTalk日語N2備考行動計劃》。
7月20日,2018年全國翻譯資格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我膽戰心驚地查了成績:日語三級口譯和筆譯同時通過,筆譯62、71,口譯66、67!我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S和W,也在英語口譯備考群裡跟小夥伴們分享了我的喜悅。
一、 初識CATTI
我是一個日語專業畢業的研究生,現在擔任成長會日語小組的組長,目前的工作跟日語沒有任何關係。畢業四年了,懷著對語言的熱愛,我一直沒有扔掉日語,但也不算堅持的很好,會看日劇,會免費教小夥伴們日語,會每天讀一篇日語文章,大概也就這樣。
去年10月份幫S做《刻意學習》瀋陽線下課程的時候,認識了S,他知道我是日語專業的之後,提議讓我帶成長會的日語小組。我覺得對自己是一個很好的鍛鍊,而且S這麼信任,就欣然接受了。S問我有沒有考過CATTI,我說沒有,他說你可以試一下。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考慮報名CATTI,但是當時只是想想,並沒有付諸行動。聽說筆譯比較簡單,所以就想先試試筆譯。那時候對口譯完全沒概念,所以也沒去想。
二、入坑口譯
我從今年一月開始在成長會帶日語小組,S為了讓我熟悉小組的運行模式,介紹了口譯小組組長W給我認識,就這樣,我加入了他的口譯基礎訓練營。當時主要是學習一下小組的運營模式,沒想到卻入了口譯的坑。後來成長會的各種口譯訓練營我都參加了,比如口譯基礎小組、春節複述、考前綜合、考前實務,除了進階小組,幾乎應有盡有。
不過前兩個月,說實話,我也沒太認真聽,就感覺看大家練口譯、跟大家一起上課挺好玩的,也許從那個時候就慢慢喜歡上口譯了吧。經過兩個月的薰陶,三月份的時候開始決定口筆譯都報名,也是從三月份開始正式準備考試。不過畢竟離考試只剩兩個月的時間,幾乎就是打醬油的心態,但是也每天都有好好準備,每天都在做練習。如果真的喜歡口譯,不管考試過不過,都要一直練,考試只是檢驗練習成果的一種方法。
我的每天練習日程表大概如下:
早上:走到班車站點需要20分鐘,這段時間用來泛聽當天的NHK新聞,用播客APP,1.5倍速,聽個大概;坐班車40分鐘,這段時間用來精聽前一天的NHK新聞,在「日語聽譯學習」這個公眾號上,選朝7的,裡面有音頻和文字。
白天:因為在辦公室不方便練口譯,所以如果有時間我會練一下筆譯。如果沒有時間,就最高效率把手裡的工作做完,按時下班,為晚上的練習爭取時間。
晚上:下班之後,吃吃飯,在床上葛優癱一會兒,追一兩集日劇。從八點開始準時坐到桌子前面,開始在口譯群裡做練習,一般情況會保證1小時以上。
三、經驗分享
下面重點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在英語口譯群裡面準備日語口譯實務的。
1、利用好日語與英語的相似之處
A、在筆記中轉換信息
筆記法真的很重要,對做口譯,或者說對於準備口譯考試來說,我認為是基礎中的基礎。有的人大概覺得三級比較容易,基本上一句就會停頓一次,偶爾有一兩個長句,即使不會筆記法,用自己的腦子記也可以。針對這種情況,我想說,也許吧,但是對我不適合。我是個記性超級不好的人,剛剛學筆記的時候常常有衝動想要把每個詞都記下來,這樣才不至於翻譯時漏掉內容。排除我個人的記性原因,我還是覺得學筆記很重要,因為到了考場上,或者實戰做口譯的時候,我們都會緊張,那個時候腦子還好不好用,都不在我們的掌控之內。
我在考口譯實務的時候,全程心跳過速,要是沒練過筆記法,那種情況下能翻出多少真的難以想像。而且考完試之後,我也聽到同一個考場的小夥伴說,內容都聽懂了,但是筆記沒整理好,不知道該從哪翻譯。這也再次證明了學習筆記的重要性。
英語筆記法中,漢譯英和英譯漢的記錄方法會有所不同,儘量在記筆記的過程中完成一部分的語言轉換,日語也同樣如此。比如,日譯漢時,聽到了「會社」,那麼記錄到筆記上就應該轉換成「公司」,這樣翻譯的時候就可以自然出來「公司」,而不是聽起來很翻譯腔的「會社」。
B、漢語材料和常用句型
我在備考時主要用了官方教材,但是翻譯的範圍非常廣泛,官方教材上的東西也不可能涵蓋所有內容,特別是一些最新的時事熱點。w的口譯群,每期學習內容都會更新,遇到熱點內容自然不會放過。印象最深的要數博鰲論壇那會兒,w帶著大家練漢譯英,我就練漢譯日。
通過英語口譯群中練習材料的啟發,我也找到了對應的日語材料,為日常練習積累了素材。有一些固定句子的翻譯,可以在任何語言的各大會議中通用,比如說,「今天我們在此歡聚一堂」「我表示由衷地感謝和熱烈地歡迎」等等,這些無論是做哪種語言的翻譯,都是必會的。
C、根據英語練習,找到日語練習規律
我注意到,每次口譯訓練營開始階段都是英譯漢,然後才慢慢過渡到漢譯英,這是一個讓大家由簡單過渡到複雜的過程。我在練習日語時,也採用了這種方法。
前面已經提到,我用的教材是官方的口譯實務書,從第一章開始練,漢日日漢都要做,剛開始覺得漢日比較難,就先做日漢。我是第一章先做了日漢,從第二章開始漢日日漢都做,回頭又把第一章的漢日補上的。因為政治、經濟、中日關係,這些真的都很重要,一點也不想落下。
雖然說每天練吧,但是因為只準備了兩個月,所以也只練完了前三章,政治、中日關係、經濟。我覺得教材的安排是很合理的,這幾部分既基礎又重要,所以從來沒練習過口譯的話,就從這幾部分開始吧。
D、無論是英語還是日語,「先活下來」
另外一個練習規律是一句話,相信口譯群的小夥伴們已經非常熟悉了,w的這句話在考試的時候也一直迴響在我耳邊,「先活下來」!
不管練了多少,也難免會遇到不會的單詞和因為各種原因翻不出來的句子,這個時候要「先活下來」。不能逐字翻譯,就把句子的框架翻譯出來,千萬別因為一兩個詞放棄了整個句子。但是,也不能因為沒聽懂就瞎編。不過,如果練到一定程度,有的句子即使沒聽到,也能知道大概內容會講什麼,這一點有點類似提前預判。
2、從英語學習中獲得日語學習的啟迪
A、從英語筆記中「衍生」日語筆記
因為是英語的口譯群,w講的自然是適合英語的筆記法,整個筆記裡面有很多英語的縮寫,或者英文的前幾個字母,這些都不太適用於日語。但是,我們可以根據英語的縮寫,去凝練日文的縮寫。可以根據英文平均三個詞記一個詞的方法,去摸索日文裡幾個詞記一個詞合適。符號和箭頭我覺得基本上是通用的,把日文縮寫跟符號和箭頭相結合,就可以形成獨成一派的日語筆記。
B、從「主謂賓」到「主賓謂」的轉換
跟英語「主謂賓」的句子結構不同,日語的句子結構是「主賓謂」,所以,筆記的框架需要轉換。「我去公司」和「我公司去」,記出來的筆記肯定不一樣。在日語筆記中,我採用把記謂語的位置留出來的方法,也可以聽完整句之後用箭頭進行指示。
能在「動手」(做筆記)的時候完成的轉換就在動手的時候完成,不要把它留到「動口」(翻譯)的時候,給翻譯的時候減減負,因為那個時候你還要組織語言,找到合適的詞,把握句子結構,可能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再去轉換詞義。
筆記法我是在每天口譯練習中逐步完善的,剛開始的筆記密密麻麻都是漢字,被w在口譯群裡公開咆哮過(但是我還是愛他的)。誰也不可能一開始就練好,所以如果大家在練習時也遇上這樣的困擾,千萬別灰心,慢慢簡化你的筆記,多用符號,儘可能少用漢字,運用縮進,把握節奏。
筆記需要慢慢磨,才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通過練習慢慢總結。把每天的練習發到群裡,讓w和小夥伴們指點一二,哪怕是被吐槽也沒關係,只要是有助於進步就好。
如果還處於筆記裡漢字超多、所有內容都想記下來、跟不上原句的節奏等情況,一句話,就是練得少。一直練,每句話練到可以寫出成熟的筆記為止。
四、社群效應
雖然群裡的小夥伴都是練英語的,但是每天看大家在群裡打卡,還是會激勵我也去每天認真練習。備考的兩個月,幾乎沒停下過,中間有一次好像停了兩天還是三天,感覺自己又不會了,又要從頭開始練習,真的太可怕了,所以後面完全不敢偷懶。
「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全世界都知道」,事實真的如此。特別感謝w和口譯訓練營的小夥伴們,雖然我們語種不同,但是你們的陪伴和鼓勵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
很羨慕在口譯群裡的小夥伴們,因為大家可以有w已經準備好的練習內容,而且w每周又都會特別詳細地帶大家復盤。我的練習過程會比較孤獨,內容都需要自己準備,而且做的對錯也沒有人糾正,只能自己看參考譯文進行總結。不過有時候在群裡也會有點小驕傲,因為只有我一個人練日語啊,感覺自己很厲害的樣子呀。
五、加點嘮叨
用兩個月來備考CATTI是非常危險的,請不要輕易模仿,畢竟我是學了七年日語,而且畢業後也沒有放下日語。如果可能的話,還是要多一點時間練習,比如,從現在開始就可以準備明年五月份的考試了。日語CATTI一年只有一次考試機會,希望明年考試的時候,你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