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對10歲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
這是《妻子4》中的一個環節,沒想到吉娜突然崩潰大哭。
她回憶起小時候的練琴經歷,從4歲到今天,生日、聖誕節、新年……甚至發燒,吉娜都要練琴。儘管如此,她依然想對小時候的自己說,「辛苦沒關係,一定要堅持,聽父母話的,好好練琴」讓鏡頭外的郎朗也深有感觸。
前陣子,有網友整理了多多8年來的學琴視頻。一提起明星的孩子,總有人不服,但看了視頻你就會發現,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孩子在學琴路上要克服的困難,多多一樣都不少地經歷過。差別在於,學鋼琴的孩子越來越多,但能堅持8年的卻少之又少。
有數據顯示,80%學琴的孩子,都是在學琴半年和學琴兩年的時間段放棄的。「堅持」這2個字,對於琴童和陪跑父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忒難!
你家的男孩有什麼興趣?
是玩輪滑、踢足球、還是跳舞、唱歌……也許有的父母能細數出孩子的興趣愛好,可有的父母卻說不出自己的孩子真正愛好什麼?
不是孩子沒有興趣愛好,而是很多孩子的興趣愛好,被父母認為對學習沒有什麼用處,將其視為不務正業,加以禁止了,孩子失去了真正的興趣愛好。
但是,在孩子的成長中,堅持培養出孩子有益的興趣愛好,對孩子至關重要。
美國曾經對1500名商學院的學生,做了一場長達20年的跟蹤實驗,結果令人驚嘆:
能追求興趣並能發掘自身潛力的人,不但更快樂,而且更容易獲得財富和名利。即使沒有獲得財富和名利,他們也能從這件事上獲得終身的幸福與快樂。
朗朗,國際頂尖鋼琴演奏大師,在眾多國際鋼琴大賽中屢獲大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朗朗的父親在朗朗兩歲時發現了他對音樂的興趣和天賦,就有了把兒子培養成音樂家的想法。
最後,朗朗在父親的嚴格訓練和要求下 ,一直把彈鋼琴堅持了下來,並取得輝煌的成就。
孩子能把興趣發展成自己的事業,對孩子是說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就如作家桐華所說:「生活註定不是平坦大道,每張成熟的面孔下都帶著時光剩下的傷痕。可他們仍然會選擇勇敢地往前走,追求光明與幸福。」
因此,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是有害的或是不良的,父母就應該加以鼓勵和尊重。
周杰倫做客《魯豫有約》時,曾坦言,自己一開始學的是畫畫,但玩性大,沒學多久便放棄了畫畫,改學鋼琴。
為了防止兒子重蹈覆轍,每當他練琴時,媽媽都會拿著棍子站在身後,這一站就是五六年。
周杰倫感慨說,要是沒有媽媽當年的逼迫,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
在原則面前,優秀的父母既要懂得讓孩子「虛度光陰」,做些「沒用」的事,也要督促、引導他努力專注、自控有恆心。
就像著名作家龍應臺女士,曾在給兒子的信《親愛的安德烈》中寫道的一樣:「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