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節,農村老家就要開始醃鹹菜了。雪裡蕻雖好,但葉子裡維管組織多,比較堅韌。於是喜歡細嫩口感的吃貨瞄準了芥菜的莖,培育出了大頭菜,北方人叫「芥菜疙瘩」。大頭菜,學名蕪菁,又稱大頭芥,根如圓蘿蔔,一般鹽醃曬乾作鹹菜食用。冬天這個菜,長得疙疙瘩瘩,形似圓蘿蔔,生吃有一股辛辣味。一般會用來醃製成鹹菜,爽脆的口感讓人百吃不膩。
大頭菜在上餐桌之前,需要經歷多道工序。首先要經過一周的晾曬脫水,再用鹽水浸泡12個小時左右,醃漬入味,然後繼續晾曬三到四天,放入袋子密封。如此反覆2次,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大頭菜表面的青色褪去,被金黃色覆蓋。在鹽和陽光的作用下,大頭菜中的含硫化合物逐漸分解,這種讓人感到辛辣的物質,被醃漬後的鹹香取代,變得微辣鹹香。
大頭菜每年冬天市場上都會有很多可以買,買回家去或醃或炒,加工半成品都是可以的。醃製的大頭菜擦成絲生炒,味道非常美味,人們買菜,很多人一般喜歡撿賣相好看的挑。買新鮮的大頭菜恰恰相反,越是歪瓜裂棗,口感越美味。大頭菜一般會用來醃製成鹹菜,爽脆的口感讓人百吃不膩。不過,大頭菜炒著吃也是很美味的,嫩綠的顏色搭著紅椒絲看著就很有食慾。買回來的大頭菜洗乾淨,細細切絲,滴幾滴小香油,撒一把熟的芝麻,當然少不了醋,拌拌就可以吃了。胃口不好的時候來一盤,食慾大增,一大盤都覺得不夠吃。
農村種植的大頭菜,醃製曬乾後鹹淡相宜,甘香爽口,清香爽脆,食味雋永,極具農家風味。大頭菜在農村老家裡是廚房不可或缺的烹飪食材。肥瘦相間的豬頸肉,碼味後炒至半熟,然後加入切好的大頭菜,大頭菜用花生油包裹,猛火中快速拋起,讓每一根大頭菜段都均勻受熱,表面迅速焦化產生美味的香氣,出鍋後立刻被一掃而光。
農村老家的人日常佐膳,常常是一碟大頭菜以調劑口味;家常菜往往來一盤大頭菜剁豬肉,以刺激味蕾;小孩子喜歡嚼大頭菜當零食吃,感覺到先是微甜,接下來是鮮味,最後變成微辣,讓人回味無窮。冬天若有一罐大頭菜,吃飯時盛一碗。點幾滴香油,重新拌拌,香氣撲鼻,再來一碗白粥,吃起來非常美味!小夥伴們,你喜歡吃大頭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