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喪失對知識的敬畏

2020-09-10 魚他說

導語:出身貧寒的人,該如何逆天改命?

01

不敢相信,都2020年了,仍有父母覺得,女子讀書無用論。

前不久,我回了一趟老家,聽聞李嬸家的閨女,高考考得不錯,超出了重本線好幾十分,能上個不錯的院校,可謂是半隻腳踏入了富人圈。

本以為,是件光耀門楣的大喜事,不料卻因為家人的短見,演變成了一樁讓人氣憤的憾事。因為李嬸家重男輕女,覺得女孩讀再多的書也沒用,將來遲早都是要嫁人的。

儘管他們家的5個孩子(3女2男),唯獨大女兒爭氣,可奈何父母沒遠見,硬是狠心剝奪她的求學機會,三申五令說沒錢讀書。

無奈之下,女孩只好負氣離開了。臨了,撂下狠話,你們就當從此以後,沒有我這個女兒。雖然從旁人口中得知,但也能想像那個畫面,女孩是有多憤怒。

本來觸手可及的夢想,就這麼硬生生給剝奪了。難怪有人,會與父母老死不相往來。因為不合格的父母,著實做了無法可原諒的錯事。

不過,畢生從未走出過大山的父輩們,腦子裡所接受到的,也是上一輩口口相傳的,其中絕大部分是錯誤待修正的。

一個家庭,能不能翻身,取決於父母的遠見和格局。哪怕老天垂憐,讓你擁有聰慧的孩子,但卻不懂得培養,也是無濟於事。

02

有人覺得女子讀書無用,就會有人拼盡全力,也要供女孩完成夢想。這個夏天,來自湖南耒陽的鐘芳蓉,成了北大考古圈的團寵。

作為留守兒童的她,她的事跡可謂振奮人心,讓人備受鼓舞。鍾芳蓉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民工,而她和弟弟,是留守兒童。為了生活,在她8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離開了她,將她託付給爺爺奶奶。

在鍾芳蓉的記憶裡,爸爸媽媽是個特別陌生和彆扭的稱謂,因為一年才見一次面。和許多留守兒童一樣,他們的生長,像極了野花野草,那般野蠻生長。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鍾芳蓉學什麼都快,老師們看出了她的厲害,要她爺爺奶奶轉告她父母,把她接到城裡去讀,才能讀出去。

若是換做一般父母,去城裡讀書意味著更大的開支,要花費更多,本著能省則省的貧困思想,一般都會拒絕,選擇維持原樣。

可鍾芳蓉的父母,聽從了老師的建議,將她接到了城裡來讀書,並陪伴了她短暫的三年,等到弟弟也來城裡上學後,她媽媽再次走上遠走他鄉的打工之路。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鍾芳蓉的逆襲背後,我看到了農民工父母的果敢與聰慧。他們情願自己吃苦,也不願孩子步自己的後塵。

03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當為人父母者,說出這句話時,就已註定,這個家庭此生難有翻身的機會。因為他們沒有格局,不懂女孩也是可以撐起一片天,亦能夠光耀門楣。

貧窮雖可怕,但比它更可怕的,是喪失對知識的敬畏。在我們村,有一戶人家,客廳貼滿了,小孩的獎狀,從小學到初中,琳琅滿目,特別耀眼。

可惜,父母短見,壓根沒有供孩子成才的決心,只是走過場式的教育。有的小學畢業,就輟學了,幫家裡分擔農活。有的則上到了初中,最後也難逃打工的命運。

他們覺得,供孩子讀書,是一件耗費錢財的事,還不如早點出去打工,掙錢貼補家用。我雖能理解,但不認同,畢竟我也曾貧苦過,那種一家人大冬天,圍著一個薑絲炒蛋的日子,仍歷歷在目。

那些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的人,是不配去談論夢想的。不是說他們沒有夢想,而是在貧窮面前,不得不暫時擱置了。

我認識一個女孩,她是留守兒童,從小學習成績很好,可上了初中後,直線下降,因為她無意中聽到父母的對話,說她女孩子家家,讀再多的書也沒用。

被迫輟學後的她,在服務行業裡摸爬打滾多年後,終於有能力,重拾擱置一旁的夢想了。她自考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本科證書,算是了卻了心中的遺憾。

我們不能決定出身,也無法選擇父母。我們能夠做的是,即便生活在陰溝裡,仍會抬頭仰望星空,不墜青雲之志。

04

出身貧苦的女孩,如何逆天改命,實現階層的躍遷。首先,得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父母的言辭,不必照單全收,要學會批評。

不過,對於絕多數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就特別困難了,因為生長在那樣的環境裡,需要極強的心態來自我療愈。

最親的人,往往最能夠傷害我們。父母的貶損,像一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可即便如此,也不要輕易放棄,要學會自我調節。

其次,要去靠近優秀的人。與優秀的人為伍,會讓你變得優秀。因為優秀的人,身上散發著光芒,會吸引著你,不斷變得優秀。

當然,這就需要一雙慧眼去甄別,身邊的那些人,算得上優秀?不妨堅守一個原則,凡是讓你崇拜,心生羨慕的人,可作為學習的榜樣目標。

從他們身上,吸取優秀的品質,讓自己悄悄拔尖,成為人群中翹楚般的存在。不過,這個過程相當漫長,不可急躁,要潛心靜氣,好好精進成長。

最後,多讀好書。一本好書,就像一個良師益友,能給你力量,助你從困頓的生活中抽離出來。當然也不必太功利,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刻入到你的骨骼裡,在時間力量的作用下,它會爆發出讓你驚喜的魅力。

人生實苦,但要怎麼過一生,不是父母能夠左右的,亦不是貧寒的出身能隔絕的,只要你心中不滅對夢想執著的火焰,以良好的心態為支撐,同優秀的人結伴,養成每日讀書的好習慣,我想最後的結局不會差。

當我們超越了與生俱來的自卑時,等待我們的,終會是耀眼且璀璨的明天。

相關焦點

  • 父母嘲諷拼搏工作的女兒:女孩子要那麼拼幹嘛?你又不要養家!
    「女孩子要那麼拼幹嘛呢?你又不要養家!」從小到大這句話都是一個魔咒!小雨是我閨密的表姐,她在我看來是一個特別的女孩子,特別的聽話。小雨家在我們那個小縣城裡開了一家手機營業廳,由於成績不好,她母親便跟她說要不不讀了吧,於是她高中讀完就輟學了,導致現在20歲還窩在家裡看電視咯咯直笑,每天上班的工作就是坐在櫃檯前玩手機,有時候那家營業廳一整天不進一個人,她就一整天也不走出過營業廳一步。
  • 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不還是要嫁人生孩兒,我好無語!
    作者:寶寶知道 晨、汐媽咪原本是讓人歡喜的一件事情,可是因為專業與農業相關,大姑姐不想讓孩子去讀。大姑姐說我們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就想讓她讀書出來脫離農民這個階層,現在讀了這麼個和農業相關的專業有什麼用?大姑姐想讓我勸勸外甥女不去讀了,選擇個技校學半年出去打工得了。
  • 湖南農村雙胞胎兄弟考入清北:比貧窮更可怕的,貧窮的心態
    ,可以發現他們取得的好成績固然離不開自己的努力與刻苦,但是更離不開家庭的支持。為什麼說貧窮的心態比貧窮更可怕?2018年,河北高考狀元王心儀在接受採訪時,媽媽從小就叫他們好好讀書,媽媽對她說&34;,在王心儀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已經從鎮上買唐詩來教女兒背詩了。
  • 心理學家:比貧窮更可怕的,是沒有希望
    貧窮,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不僅會導致物質層面的匱乏,還會對其心理產生影響。而在心理學家看來,有一種東西,比貧窮更可怕。出現這種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人都有著接近美好事物的心理傾向,希望通過多接觸生活富足的人,產生歸屬感、愉悅感,而有意離開那些身處窮苦的人。
  • 如果讓你選擇一個,你會感覺貧窮和孤獨哪個更可怕?
    貧窮可以分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物質上的貧窮,我們可以用體力和腦力去達到,哪怕去撿破爛,行業無貴賤,只要一個人勤快,就會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態。精神貧窮,才是真正的貧困。精神是什麼?是一個人氣質和外在面貌的表現,這樣的人,誰都會喜歡。一個整天無精打彩、毫無朝氣的人,又招誰喜愛呢?
  •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作文寫不好?
    但是,確實有些家長非常疑惑,自己的孩子讀了許多書(甚至非常多),為什麼作文卻寫不好,甚至會成為老師批評的對象?通常,在小學階段,尤其在小學四年級之前,孩子的閱讀數量似乎與寫作水平不成比例。個別孩子,到了中學,寫作水平也非常一般,那麼,原因究竟在哪裡?
  • 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有用!
    初次接觸到有聲書,是在前年,我被它那像精靈般的文字、如琴般的瑟瑟音頻所吸引,於是便關注了APP,早上起床時、洗漱間、上班路上、下班路上都會進入APP主頁,點擊音頻收聽。也許,有人會問了,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讀書有用嗎?
  • 29歲寒門碩士自殺,生前日記曝光:比貧窮更可怕的是自卑感
    比如,「你這書是讀到狗肚子裡了嗎?」「愛心人士的資助你沒報答,一貧如洗養你長大的父母你沒報答,居然為了失戀而自殺,你不配做個男人。」「死了確實可惜,但不值得同情,男人就該有男人樣,離開女人照樣活得好。」更有甚者,說他是一個毫無承受力的廢物,不配做湖南人。的確,陳陸洋高等學子以及貧困生的身份,成了這個時代最抓眼球的標籤。
  • 比貧窮更可怕的東西
    他搖搖頭,說不想再受復讀那個苦了,這一年他受夠了在題海書山裡奮戰的罪,再復讀一年,能提多少分,心裡沒底,要是復讀一年,連本科線再不過,且不更糟嗎?我無言以對,是啊,我也是過來人,復讀一年無論對心理和身體都是不小的挑戰。可是如果走大專,選什麼專業呢?現在的大專生好多都面對著畢業就失業的局面,花了錢上個大學,空學理論,出來啥技術也沒有,還沒有學個技術掙錢多呢!
  • 有人說貧窮不可怕,那什麼才可怕呢?這幾個方面!
    很多人都說,貧窮是世界上最大的罪惡,貧窮很可怕。也有人說,貧窮只是一種結果,有其果必有其因。貧窮很可怕,但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貧窮的原因、無法正確地去面對貧窮和不知道怎麼樣去改變貧窮?對這三個方面的說法,我個人十分贊同。
  • 27歲身家上億,31歲被抓: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缺少這3種東西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已經那麼有錢了,還會做違法的事情?直到後來,我在吳軍博士《見識》這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個觀點:貧窮很可怕,但是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缺少這3樣東西:見識、愛和規矩。一、缺乏見識的人,你永遠都跟他講不清道理。
  • 買那麼多書又讀不完,有意義嗎?有!
    對付「囤書癖」有兩種辦法:一種當然是變得越來越挑,挑經典來讀大致不錯。當然這一路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大概率行不通,因為即便只是選經典,經典也很多啊。試問你難道不會「驚恐地想起還有那麼多名著沒有讀過」?不管怎麼樣,「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焦慮感是無法通過另一張讀療書單來解決的。只是按照《黑天鵝》作者塔勒布的說法,囤而不讀,也許並沒有那麼糟糕。你換個思路,可能另有收穫。據安伯託·艾柯的說法,他家裡大概有30000藏書。
  • 高考結束後,一張照片爆火:比貧窮更可怕的是認命
    王心儀的話曾讓很多人動容:「貧窮可能動搖許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我從卑微之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沒有人不希望得到命運的垂青,貧窮也並不值得被歌頌。但除此之外,更應該被看見的,是有人如何秉持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篤定,把一副爛牌打到最好。
  • 貧窮有多可怕?限制人的想像、改變人的思維,甚至改變人的基因
    「一學期書費、生活費一百五,還有,還有,五百......」我自己都沒了底氣。「我的天爺呀!」媽媽先叫起來。「這還少!這還少!你是誰家的富家大小姐嗎?」「別說了!死了這條心吧!趕緊回家種地!」爸爸更乾脆。「包分配有嘛用,掙得不如花得多!」沉默。我竟然沒有理由反駁他們。「唉!」
  • 人窮不可怕,怕的是習慣了窮!跟著這樣做,你也可以走出貧窮陷阱
    二、造成窮的5大原因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富蘭克林那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呢?這本書給我們總結了5個窮人身上的「病灶」:1.信息面窄,常常導致錯誤信息固化。
  • 讀了那麼多書,明白那麼多道理的我,為何活得快窒息了?
    踩在不惑之年,本不應該再拾起年輕時的那些「多愁善感」,更應該的是為後來者提供一些生活的思考。可是,今天的我真的有那麼一剎那窒息了。為此,我知道自己不能再迴避現實而讓自己陷入無謂的樂觀幻境之中。正如《灰犀牛》一書中作者所說:我們不斷地展示出「樂觀的偏見」。自小就在惡劣的物質與糟糕的人際環境中成長的我,學會了兩樣至今跟隨我的本領:獨處與閱讀。
  • 學位證上的3個字,惹惱專升本學生: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心窮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心窮!很多人都在鼓吹「廣告牌掉下來砸到的都是本科生」的論調。也有人相信了上本科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他們看到自己身邊初中畢業當了「大師傅」的同學月薪5000+。2020年高考結束之後,浙江省的第一份高考錄取通知書就是一位考上專科的女孩子。「第一」總是會吸引大家的目光,這份錄取通知書也不例外,登上了熱搜榜。
  • 媽媽說:「你一個女孩子,考那麼遠幹嘛」,爸爸的回覆刷爆朋友圈
    「你一個女孩子,考那麼遠幹嘛?!」小玲據理力爭,媽媽毫不讓步,眼看著戰火重燃,一直默不作聲的父親開了口——「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無非是怕孩子離家遠出什麼意外,但這種擔心其實和孩子離我們遠近沒什麼關係。孩子難道還能因為這一千多裡地,把我們忘了不成?所以,我對孩子的決定舉雙手贊成!」話音剛落小玲的眼淚就不受控制的掉了下來。身為女孩子,經受了太多他人對自己能力心性的質疑,聽慣了長輩勸自己安穩平淡的話語,面臨人生抉擇的時候得到父親的理解和肯定,被當作一個完整的獨立自主的「人」來看待,所有因為被看輕而積攢的委屈終於有了發洩口。
  • 心理熱點:2男1女酒店自焚身亡,喪失理性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最近一段時間,聽到了太多自殺的新聞,越來越多這種現象的出現,小喵不禁想問:這個社會是病了嗎?越來越多喪失理性的人出現,擁有這樣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會因為目標的不清晰,而焦慮不安,甚至喪失理性思考的能力。
  • 歷史長河中誕生的書,為什麼那麼多人研究,最近看了下,心存敬畏
    今天要說的書,就是人類歷史長河中誕生的聖經,最近看了一點,後來仔細揣摩,突然心發感慨,心存敬畏!聖經是基督教的教書,基督徒們很看重這本書,甚至有專門的神學院來研究這本書。公元前1500年就出現到公元後1世紀才完成了,它包含新約和舊約,作者有多位,作者的身份也各種各樣有漁夫、先知、君王、傳道人等等。讓我心存敬畏的是它的預言。舊約的約伯記26章7.8節記載:「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於虛無之上;祂將水包在密雲中,水下的雲卻不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