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即將來臨時,世界上幾乎每個民族都會有一些難以理解的群體性行為,比如前幾年,我們瘋搶購食鹽。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西方國家沒有去搶購口罩,反而將超市貨架上的衛生紙席捲一空。
美國人的這種行為我們是理解不了的,但從一定程度上卻能看出「衛生紙」在現代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自從人類來到這個地球之上,如何擦拭屁股就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在廉價的衛生紙未大規模普及前,人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尷尬的難題呢?
從貝殼到公用海綿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地理環境和風俗習慣往往決定了人們的清潔方式,此外不同的社會階層之間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很顯然,在人類社會早期使用的清潔手段都是就地取材,諸如石頭、樹葉、水或雪,後來發展到貝殼和毛皮。
古代關於「衛生紙」的最著名的記載發生在公元一世紀的羅馬。古羅馬政治家、文學家塞內卡在其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角鬥士失敗後自殺的悲劇故事。在上廁所時,他將捆綁著海綿的木棍塞進了自己的喉嚨,而這根棍子就是古羅馬的「衛生紙」。
根據流傳下來的文獻記載,這根棍子叫「tersorium」,可以被重複使用。它一般被放置在盛滿鹽水的陶罐中,人們使用後將棍子包裹海綿的一頭放在鹽水中清洗,然後留著下次再用或是給他人使用。除了用綁了海綿的棍子外,希臘的羅馬人還用苔蘚、樹葉和一種被稱為「pessoi」的圓形陶器片。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噴發時掩埋了一個叫「赫庫拉尼姆」的義大利小鎮,後來考古學家在發掘小鎮遺址時,在一條下水道中發現了被當作衛生紙使用的小塊的碎布。不過學者們指出,古羅馬的布都是純手工製作的,用布擦屁股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等同於今天用鈔票替代衛生紙。
紙張的發明
紙張雖然在公元二世紀就被中國發明出來,但作為廁紙出現的時間卻要等到公元六世紀。《顏氏家訓》中的:「吾每讀聖人之書,未嘗不肅敬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是關於廁紙的最早記錄。
即便在六世紀,用紙擦屁股依然是件奢侈的事情,直到14世紀造紙術有了巨大的改進後,廁紙才逐步走入中國的尋常百姓家中。在十四世紀末的明朝洪武年間,中國工匠還發明出了專供皇家使用,加入了很多香料成分的廁紙。
然而在西方世界,作為商品的廁紙直到1857年才出現,當時美國紐約的一位推銷員約瑟夫·蓋耶蒂發明了一種用於抽水馬桶的廁紙。這是現代捲紙的雛形,不過當時卻是裝在盒子裡售賣,每盒500張,50美分。
在廁紙沒有出現前,美國人便後的清潔方式相當的隨意。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巴裡·庫德羅維茨在研究廁紙的歷史時說道,在17世紀,美國人普遍用玉米棒做廁紙。18世紀,報紙和雜誌出現後,美國人又找到了替代品,但限於出版物昂貴的售價,人們大多只撕目錄頁使用。
隨著造紙工藝的不斷改善,書刊的用紙逐漸採用光滑的材質後,美國人又開始尋找其他的替代品。他們將目光瞄準了日曆。為了方便使用,美國人喜歡將日曆掛在屋外,以至於出版商們為了擴大銷售,經常會幫讀者預先在牆上打個洞。
1890年,世界上的第一桶捲紙問世。四十年後,人類終於生產出了不會產生紙屑的真正廁紙。如今柔軟、堅韌的衛生紙已經改變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也成為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