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4年左右,預計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中長城河北段、大運河江蘇段、長徵貴州段作為重點建設區將在2021年底前完成, 通過建設初步形成長城、大運河、長徵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權利責任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管理模式早期具有雛形,形成複製推進的成果經驗,為全面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了良好。
國家文化公園根據文物和文化資源的總體配置、發表差異和周邊人居環境、自然條件、配套設施等情況,結合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建設四種主體功能區:一是管制保護區,對文物主體和環境進行嚴格的保護和管制 二是主題展示區,包括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三種形態, 核心展覽園由開放旅遊、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比較方便的國家級文物、文化資源和周邊區域組成,是參觀旅遊和文化體驗的主體區域, 集中展示帶以核心展示園為基點,分支相應的省、市、縣級文物資源,形成文化載體密集區,整體保護利用和系統開發提高。
特色展示點的布局分散,但有特殊的文化意義和體驗價值,可以滿足差異化的參觀體驗, 三是文旅融合區,主題展示區及其周邊構成附近可以看到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現代文旅優質資源,重點利用文物和文化資源溢出輻射效應,建設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 四、在傳統利用區、城鄉居民和企業事業單位、社區組織傳統生活生產區域,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適度發展文化旅遊、特色生態產業,適當控制生產經營活動,不符合建設計劃要求的設施、專業。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關鍵是集中實施象徵性工程,《方案》提出聚焦五個重要領域實施基礎工程:一是推進保護傳承工程,使長城文化、大運河文化、長徵精神融入大眾生活, 二是推進研究發掘工程,強調「萬裡長城」、「千年運河」、「二萬五千裡長徵」整體能見度,拍攝電視特輯電影長城之歌、大運河之歌、長徵之歌, 三是推進環境輔助工程,發布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珠成紗,絲斷,建立廣為人知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 四、推進文旅融合工程,在大運河淮揚領域以運河水韻為特色發展水上觀光和濱水休閒旅遊, 五、推進數字播放工程,數位化展示文物和文化資源,實時展示歷史名人、詩詞歌賦、典籍文獻等相關信息,構築永遠不落幕的網上空間。
看了小編的這篇文章,是不是心動了呢?你對此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