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的時候少發朋友圈」

2020-12-17 悅文天下

來源:溫血動物

微信ID: staywarmblood

-1-

曾經我是一個焦慮了就一定要說出來的人,具體表現形式就是發一堆朋友圈,比如「我不想活了」,再比如「沒有人愛我。」

很難說這樣的宣洩是否有用,但在朋友圈剛剛問世不久,人人都熱衷分享自我,接近他人的時代,這樣做的效果顯而易見,會有很多熱心的好友給我點讚(總覺得哪裡不對),而且會有相當一部分人私聊我,問我怎麼回事。

然後我就會開啟吐露自我的模式,向他們傾訴我的煩惱。

我講得聲淚俱下,在手機前滴滴答答落淚,他們也都很配合,不時「嗯」一下,以示認真傾聽,在情緒的最高點發點落淚表情包,最後來一句「你好慘」之類的話,我們仿佛達成了完美的共情,我收穫一陣平靜。

如此好多次,我屢試不爽,人人都說我是個過得很慘的人了,人人都可憐我了,唯獨我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我就這樣一直「可憐」了下去。

-2-

過去好久,我才意識到,我這不是在傾訴,而是在情緒傾瀉。

舉個例子,某天晚上,疲憊的你下班回家,從冰箱裡拿了罐冰可樂,打開LOL準備來一把的時候,突然收到了微信好友的一句「我覺得我活不下去了」,安慰了幾句,沒有效果,他依然說自己不想活了,看了眼時間,十一點半,明天還要上班。

換我,一開始可能還會勸慰幾句,次數久了,估計就在心裡罵人了,「這年頭,誰過得容易啊,我不比你慘?」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的,一些朋友,時間長了就不理我了。有些會直截了當地說:「聽你抱怨,搞得我也好焦慮。」

焦慮是會互相傳染的,所謂傾訴,如果只是把對方當做理所當然的傾聽對象,重複著無意義的負面情緒的話,其實也會成為一種單方面的精神暴力——朋友並沒有義務承擔我的焦慮。

其次,焦慮的時候,單純有個人傾訴,未必能解決本質問題。

曾經,想到前任就很難過,那是某年跨年夜,我加完班一個人走路回家,馬路上到處是出來跨年的情侶,實在是沒辦法讓人不難過。

朋友:「都過去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想開一點啦。」

我的內心:啊,可是新的就是沒有來啊,我好難過啊。

曾經,上班做個項目,一直被客戶否決。拖了好久,每天忙到半夜,我真的頂不住了,我無法停止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很差勁,並且,那個項目做不好,我大概率要丟掉那份工作,然後想到房租,想到水電費,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於是我向朋友傾訴,朋友:「不要難過了,你真的很好。」

我的內心:我遇到了困難,我覺得自己差勁,這個時候給我灌雞湯,這效果等同於我在鬥獸場面對一隻東北虎,我的家人在臺下給我加油鼓氣說你很強壯。

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他人未必能和你共情,也未必能說出真的能安慰到你的話。

大多時候,撫平我們負面情緒的,其實是時間。

-3-

最後,最重要的是我自己的原因。

一個人,遇到了困難,首先想的是跟人傾訴,有的時候會收穫一絲平靜,久而久之,他可能會對此產生依賴。

在早期,讓我焦慮的不過是一些小事,現在想來都是我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發個朋友圈就能得到關注,得到關心,這讓從小到大一直自卑,一直處在失敗中的我感到驚喜。

曾混跡豆瓣小組,經常遇到同一個po主發好幾遍同樣的煩惱,開始大家都積極地出謀劃策,但到了最後,大家忍不住回復「有空發帖不如去把問題解決了,很容易啊。」

這或許就是傾訴和傾瀉最大的區別:傾訴者想要解決問題,想要變得更好。

而傾瀉者只是想要別人無條件的關心和關愛,假如真的給他指明一條解決問題的道路,他反而會缺乏勇氣去實踐。

我就是這樣的人,膽小,懦弱,不想面對問題卻又渴望安慰,在別人給我指明道路後又缺乏實踐的勇氣,這又加深了我的焦慮,遂又回頭傾訴,陷入惡性循環,成為了一個負能量製造機。

-4-

我想,人與人之間的依賴,也是要把握界限的。

再好的朋友也是兩個不一樣的個體,能成為好友,說明你們喜怒哀樂必然有相通的部分,但本質上你們還是相互獨立的個體。

一個合格的傾訴者,在傾訴之前應該抱有這樣的信念:找人傾訴可以一時緩解情緒,但最終完全消化情緒還是得自己本身來承擔,不要把朋友當做自己的垃圾桶。

朋友,只能是欄杆,不能當拐杖。

看過一句話,「你的不幸,當自己在心裡剪碎了,再找束燭火灼燒成灰,而不是當作珍寶珍藏,見人就端出來分享,望別人能與你一起品嘗。」

深以為然。

-5-

從一個只會流著淚跟人傾訴並且毫無作用的軟弱者,到一個能自我解決負面情緒的人,我經歷了痛苦而又漫長的過程。

解決情緒上的問題,其實也沒有什麼捷徑,無非是身體力行地去做一些事情。

輕中度焦慮的人,就是已經出現一些輕度焦慮症症狀,比如失眠,情緒波動,精力衰減,但還沒有嚴重到什麼都幹不了的程度,一定要去接觸真實的生活。

從小事情做起,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比如買菜做飯,成年之後我基本都吃外賣,吃的時候還罵罵咧咧,覺得這玩意兒為什麼那麼貴,我菜市場買顆青菜才多少錢。

某次抱怨之後被我媽懟了,她說:「人家買菜,洗菜,幫你做好,然後送到你面前,你就躺著玩手機,你說呢?」

後來我自己嘗試著做飯,才發現,做飯這件事沒有我想得那麼簡單。

米要淘,菜要洗,葉子要去,皮要剝,肉嘛,要切,切了要醃,往往是做飯兩小時,吃飯十分鐘。

一開始,我甚至不知道生肉放在冷藏室裡會壞,而沒有放冷凍室裡。

油放少了糊鍋,放多了吃起來膩。我沮喪。

鹽我總是手抖放多了,鹹得發苦。我後悔。

但當我的廚藝越來越好,做的東西越來越好吃的時候,我會有一種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不比一夜暴富,不比成為世界冠軍,但我知道,這就是我們普通人能得到的,微小的,接地氣的成就感。

我發個朋友圈,朋友們都給我點讚,說我廚藝好,還有人說我和以前不一樣了。

哪裡不一樣呢?我想,大約是我不再通過傾瀉負面情緒尋求關注,而是從讓自己變好中得到成就和肯定吧。

哪怕是日常中的小問題,解決了也會有滿足感,久而久之,積累起來就會產生「我可以」的心裡暗示。

所以,一定要接觸生活,隨便做什麼,做飯也好,打掃衛生也好。

因為最棘手的問題就是面對你自己,什麼都不做,卻又渴望關注才是最可怕的。

-6-

當你學會了更加積極地面向生活,最後就是內在的自我重建了。

看過一本心理學著作,其中說到,焦慮起因是對他人之愛與關注的渴望、期望大過於自身能力成就、精英崇拜,以及才能運氣等制約因素。

最好的抵抗焦慮的方式,就是建立自身的判斷力與價值取向,不要輕易將自我認知建立在他人的認同之上。

其實,焦慮的時候跟人傾訴,我也是在意別人的看法的。

我希望我得到的是對方的理解,這個期望,對我本身又是一種壓迫。

因為你無法決定別人的看法,你得到的反饋不會總是你想要的。

所以,焦慮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少胡思亂想,多做點事情。

必要的時候,保持沉默。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當你真正開始行動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句話不是雞湯。

相關焦點

  • "發朋友圈越來越少"上熱搜 他們為何不再發朋友圈
    原標題:他們為何不再發朋友圈   搜尋到美食,發朋友圈;心情不好,發朋友圈;結婚了,發朋友圈——曾經,發朋友圈是一個日常生活項目,但最近,「發朋友圈越來越少」登上熱搜。   為啥不發朋友圈了?
  • 當一個愛發朋友圈的人不再發朋友圈的時候,請記得問一句近來可好
    之前我老婆和我說,你怎麼總喜歡天天發朋友圈。天天發微博之類的。我對他笑笑說因為心情好呀。有的人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很喜歡發微博,很喜歡發朋友圈,那是因為此時此刻的好的心情,壞心情,愉悅的東西都希望分享,是一種信息傳遞的象徵,多數時候不是為了向大家去炫耀自己過的多好,或者說是怎麼樣,而此刻的心情就像潑出去的水,是流動的感情。
  • 朋友,我勸你少發幾條朋友圈
    每個人的微信朋友裡面,可以分為這麼幾種人:從來不發朋友圈,偶爾發幾條朋友圈,或是天天發朋友圈,並且一天好幾條霸屏的那種。我就屬於那個偶爾發朋友圈的。天天發朋友圈的人裡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微商,我一般做屏蔽處理;而另一種人,每天都會更新自己的生活狀態,朋友圈裡一看,全是他們的各自動態。
  • 發什麼樣的朋友圈最讓人反感
    然後沒兩天說分手了,傷心欲絕,發各種喝酒買醉的朋友圈,失戀了一分鐘讓全世界知道她傷情八千次。 刷屏選手 每天屁大點事就發朋友圈,一天10條都是少說的。我真的拜託了,誰要看你從起床到睡覺都在幹嘛,當自己是明星嘛?
  • 各位車主,你們提車的時候會發朋友圈嗎
    今天幾個朋友小聚,才知道其中有一位仁兄買車一個多月了,但這位朋友不聲不響,既沒有發朋友圈也沒有打招呼,我們都說他太低調。同時說起提車發朋友圈這件事,有幾位朋友認為買車就該發個朋友圈,喜慶!但也有幾位朋友認為,買車發朋友圈的人大多數是炫富,一般內容都很令人反感。
  • 到底是怎樣的心態,才會讓一個人忽然放棄了發朋友圈?
    微信剛流行起來的時候,很多人都熱衷於在朋友圈中分享一些有趣的經歷和故事,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內容發生了變化。分享趣事和心事的人逐漸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廣告。到底是怎樣的心態,才會讓一個人放棄了發朋友圈呢?
  • 微信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只因這些原因!教你如何關閉朋友圈
    微信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只因這些原因!教你如何關閉朋友圈通過周圍小夥伴的調查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不再關注朋友圈,並且也不咋發朋友圈了,那麼為什麼現在微信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了呢?只因這些原因,教你如何關閉朋友圈!
  • 喝奶茶的時候可以發的沙雕朋友圈文案
    9、我胖的時候沒有一杯奶茶是無辜的。
  • 是時候戒掉朋友圈了
    那時的我,沉醉於朋友圈。一天不發朋友圈,就覺得才華無處施展。閒來不刷刷朋友圈,就覺得錯過了幾個億。每次發朋友圈,都要小心翼翼,左右權衡,思量再三。誰家朋友圈還沒一兩個槓精?總有人喜歡在別人幸福的時候潑涼水。隔著手機屏,都能聞到檸檬的酸味。因為總被槓,我朋友被逼著去開了個小號。朋友圈水太深,說多了都是錯。情商不夠,只能靠手動分類。
  • 姑娘,什麼破事都發到朋友圈,你累不累?
    他還常常勸陳麗,不要什麼破事都發到朋友圈裡,更不要發朋友圈的時候,還要定個位,不安全。可張偉的話,陳麗並不放在心上,她覺得自己的看法和張偉不同,在她眼裡,發朋友圈是自己的自由,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己覺得行就可以了。但很快,現實帶給了她沉重的打擊。
  • 怪自己自作多情可笑傷心失落說說 不再犯賤朋友圈語錄
    人的生活中難免會有會錯意、自作多情的時候。心情不爽想要吐槽?文章為大家整理匯總了一些怪自己自作多情可笑傷心失落說說,不再犯賤朋友圈語錄,快來搜集一些吧,一定能幫得上你。  怪自己自作多情可笑傷心失落說說 不再犯賤朋友圈語錄  1、人和人之間舒服的關係,是可以一直不說話,也可以隨時說話。
  • 調查表明,那些從不發朋友圈的女生,是這三種性格!
    據實驗的調查顯示,有三類的女生幾乎從來不發朋友圈,只因為她們的性格是這三種。第一、現實主義者:即認清現實自己過自己的生活這一類女生已經認清現實的殘酷,因此她的承受能力很強,所以即使她很開心也並沒有去發朋友圈,而是自己內心欣喜。
  • 2020適合發朋友圈的旅行句子合集
    那麼,今天小編就整理了五篇優秀的適合發朋友圈的旅行句子,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幫助,歡迎閱讀!切忌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傳說中的好景點,累死累活不說,走馬觀花反而少了真實體驗,要知道,當你一直在擔心錯過了什麼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過了旅行的意義。  7、當你下定決心準備出發時,最困難的時刻就已經過去了。那麼,出發吧。  8、如果說對雲南有進一步的了解的話就是鮮花。
  • 大學生們是怎麼發朋友圈的?
    也就是說,大學生們除了這三種情況外,都很少發朋友圈,甚至有些同學一年也不發朋友圈,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想過發朋友圈。其實,在朋友圈功能發出來的那會,朋友圈真的是很熱鬧。你分享一個小故事,我分享一首自作的詩歌。
  • 朋友圈發什麼讓你反感?網友:過個3歲生日,發30張紅包照片
    同一段文字,同一種信息,發到朋友圈會讓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感受。很自然引起有人反感,有人喜歡。最近屏蔽了一位相識寶媽的朋友圈,因為這位寶媽經常在朋友圈曬出寶寶的「小日常」,自從有了寶寶,媽媽開啟了「曬娃」模式。
  • 一個人很少發朋友圈的時候,可能就是下面的三種情況
    朋友圈記錄了我們生活的點滴,我們可以從朋友圈裡面去了解很多事情,當你發現你有朋友很少發朋友圈的時候,那麼他們一般都是以下三種情況中的一種。1.他們生活過得充實而忙碌。他們每天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上面,平時有空就陪伴家人,生活過得很有幸福感。
  •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女孩,都在想什麼?看看這四個女孩怎麼說!
    朋友圈,是現代人生活必備調味品。缺了它,似乎生活就少了滋味。但地球上生活著另一群人,他們沒有朋友圈。這就意味著,即使你們是微信好友,但你對她一無所知。有人說,「不發朋友圈的人,好作啊。人人都有,憑什麼她特殊?」但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到底在想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四位女孩怎麼說!距離上次發朋友圈,不知不覺一年了。
  • 一個人喜歡你,卻不願意發到朋友圈,他的用意你懂嗎?
    記得在剛剛流行用微信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裡,發各種出行的照片,還有很多戀愛中的男男女女,都會發一些關於彼此的動態。昨天在翻朋友圈的時候,仿佛已經看不到這方面的動態了。更多的除了廣告,就是風景,很少出現以前那種,秀恩愛的場景了。
  • 半年不發朋友圈,這些人腦子裡咋想呢?
    而在手機上,社交軟體又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網絡的發達,我們的社交圈搬到了網際網路上,甚至社交軟體已經能夠取代現在手機的發簡訊、打電話了。當然了,在社交軟體上也誕生了各種各樣有趣的新玩法,例如微信上的朋友圈,我們可以曬出自己最近的圖片,這樣好友列表裡的人都能看到啦。不知道朋友們發現這樣一件事沒有,自己的好友列表裡存在著這種人,朋友圈裡空空蕩蕩,甚至半年也發不到一條朋友圈,這些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 女人單身久了,會頻繁發「這些」朋友圈,多半是想讓人「追」了!
    女人發的朋友圈自然不會直接說自己單身求追求,而是會以其他方式來暗示,一邊透露自己的單身狀態,另一方又會展現自己的魅力,想要通過這些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往往會發這些朋友圈,無非就是因為自己單身久了,想要人追,想要體驗戀愛的感覺,所以當你經常看到女人發這些朋友圈的時候,往往就是她正處於情感空虛的狀態,如果你對她有感覺,可以抓住機會展開追求,相信她也會熱情的回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