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即便到了高中,也是不能忽略

2020-09-12 高中生日籤


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說,我們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當兒童,年級越高的孩子越是這樣。如今一句贏在起跑線上,不知道毀掉了多少孩子的休息日和假期

對於很多高三的學生而言,更是這樣,本來假期就不長,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外,還有爸爸媽媽給孩子安排的各種各樣的補課班。

每天孩子天不亮就已經在路上,深夜才學習完回家,孩子瘦小的身體早就不堪重負了。

說起孩子,不少人都自然而然的就把孩子和玩耍聯繫在一起了,大家都發現,玩好像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感興趣的事情

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鼓勵孩子去玩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爸爸媽媽都忽視了兒童玩的這一需要。爸爸媽媽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所以大一些的孩子,每天他們都會沉溺在知識的海洋。

但是,就像是林清玄先生說的那樣,如果沒有遊戲和歡鬧,那就可以預見,二十年後我們的社會將會再也沒有詩歌、沒有文學、沒有音樂,更沒有文明


一,玩耍是孩子體驗世界的方式

著名的教育家高普尼克所說,孩子生來就是科學家,他們通過玩耍來構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有這樣一個實驗:科學家把一個孩子們都沒接觸過的工具放在孩子面前,然後讓他們自己探索工具如何使用。有的孩子很快就明白了怎麼用,但是有的孩子會慢一些,可能要兩三天。

但是無一例外,他們最終都學會了如何使用這個工具。

不少爸爸媽媽可能覺得,孩子都上學了,還需要用玩耍來構建自己對世界運行方式的認知嗎?答案是肯定的。

就像是很多小學生不明白為什麼有的數學題是「滿一百元打六折」一樣,他們更多的關注的是為什麼不打七折而是打六折。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孩子根本沒有生活的體驗,他們不知道打折是商家促銷的一種方式。

這時候,他們就只能用數學題解答數學題,既沒有辦法理解知識,也沒有辦法將知識從象牙塔中拿出來運用。

同理,很多高中生學不好物理,其實也是這個原因。他們缺乏玩耍,缺乏對生活的體驗,甚至不知道電荷之間的作用力是怎樣的,更沒有自己觀察過雷電這種現象。

這樣憑空通過抽象的課本學習知識的方式,並不是最理想的方式。


二,玩耍是孩子情緒的釋放

很多新聞都報導有很多學生不堪重負,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們從這些新聞中可以總結一些共性之處,那就是孩子壓力過大,沒有自己的空間。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和周圍的環境之間是需要達到平衡狀態的。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來自於環境的各種各樣的情緒,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如何把消極情緒排解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

而孩子的玩耍,其實就是保持身體和環境平衡的一種方式。如果孩子長期都處在學習的壓力之下,沒有途徑把這些壓力排解,久而久之就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

如果那些不堪重負結束生命的孩子的父母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去釋放情緒,那麼悲劇可能也就不會發生了。


三,玩耍的孩子才能全面發展

前段時間,湖南的一位父親沒有在假期中讓孩子參加補課班,而是讓孩子學習了許多戶外活動的技能,包括潛水、劃竹筏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感興趣的運動。

這位父親平時的經典語錄就是:每天不玩夠兩個小時不許寫作業。不少人都說父親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提倡,畢竟現在的學生又是聽網課,又是一在書桌前就坐一天,身體素質太差了。

我們早就強調要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但是實際生活中我們仍然是偏重智育一育,孩子的身體健康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據調查表明,平均每50個孩子中就會有一個孩子是肥胖症。在之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教育評估中,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較差的。

這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只注重成績,而忽視了孩子全面發展。

玩耍就是進行體育鍛鍊的過程,這裡的玩耍更多的指的是戶外活動而不是單純的抱著手機和電腦打遊戲。

我們應該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同時要兼顧課內的學習。

最好的辦法就是零存整取,利用碎片化時間,既不會耽誤孩子的學習,也可以讓孩子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比如上學的路上,吃完飯後的休息時間,其實都可以進行一些戶外活動。


雖然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孩子也會面臨著升學或者考試的壓力,但是我們還是要強調孩子玩耍。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大事。

不過,玩耍不是沉迷電子遊戲,更多的是一種有意義的、能夠增長見識並且真正為孩子所喜歡的活動,可以是體育運動、也可以是一些增長見識的社會實踐活動等等。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重視起孩子的玩耍,這不僅僅是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需要,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

相關焦點

  • 讓孩子有時間當兒童,把玩耍當作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
    正如教育與創意大師羅賓遜所說:「自在、自發的簡單遊戲行為有助於釋放孩子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想像力、興趣和才能,有助於孩子探索自我,並賦予他們面向未來的寶貴技能。」玩耍是童年時代最快樂的事情,是真正屬於兒童自己的生活,也是最適合兒童生長的土壤。重新認識和評估玩耍,是我們破解成長難題的重要突破口。
  • 讓孩子有時間當兒童,把玩耍當作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 | 校長說
    重新認識和評估玩耍,是我們破解成長難題的重要突破口。我的童年,在玩耍中長大「玩耍」,對於我來說有特別意義。小時候,在檢察院工作的爸爸被「下放」到湖南一小鎮的氮肥廠工作。父母工作很忙,無暇顧及我們。學校功課輕鬆,又沒有家庭作業,我便有了大把自由自在的玩耍時間。
  • 成長過程中,父母只能引導孩子成長,但不能替代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越位」,保護過度只會讓孩子未來更加無助孩子需要自我成長才能夠有更好的收穫,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能會因為擔心而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但其實這樣做無疑是害了孩子。當孩子第一次繫鞋帶是死結的時候,家長是不是不再給他們買系帶的鞋?
  • 玩也是一種成長,請父母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玩耍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對於孩子來講,玩就像水和空氣一樣,是必不可缺少的。父母也是從小玩著長大的,所以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玩耍,在遊戲的過程的中與孩子進行溝通是同理心式的溝通中不錯的方式。玩是一件非常放鬆而享受的事情,孩子可以從遊戲中可以得到許多新的體驗,還能幫助他們建立認知。如果父母意識到這一點,便可以在遊戲時光中與孩子進行無障礙溝通,這樣既能增進親子關係,又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 情緒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良好的情緒才會有利於成長
    (這是「一同成長的粑粑」的第273篇原創文章。)情緒是指人們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一種態度,是以人的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年除階段,人的情緒擁有不同的特點,而0~3歲的孩子的情緒尤為豐富,起伏變化非常大。
  •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容易忽略掉的4點
    父母最容易忽略什麼,取決於父母生命狀態和意識狀態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愛、自由、規則和平等,這些都需要養育者提供的。當養育者不能提供足夠有愛、自由、規則和平等的環境幫助兒童成長的時候,兒童對於愛、自由、規則和平等的吸收就會缺失,兒童感受不到,也就意識不到了。當這些兒童成長起來成為父母的時候,由於自身的缺失,由於意識不到,所以就容易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愛與自由,規則與平等。
  •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頭等大事,被90%中國家長忽略
    這就是父母的力量,在孩子心中,父母永遠是最舒適的港灣。然而,似乎這些愛,僅出現在作者的筆下,畫家的畫中,現實中,父母和孩子愛的默契並不是很好。面對未來,面對未知,面對被誤解,孩子怎麼辦?學鋼琴、學畫畫、學編程,學什麼才能安全成長,才能生存。
  •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孩子們!你們果真抱怨我,我倒歡喜;到你們的抱怨變為感激的時候,我的悲哀來了!」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快樂,忘記了生活的美好初衷。我們甚至認識不到自己不開心,自認為和孩子們在一起很開心啊。但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和孩子在一起時我們臉上根本沒有快樂,只有焦急、憂慮、催促和不耐煩。我們看著表,告訴孩子還有十分鐘;我們黑著臉,警告孩子「我數1、2、3」;我們忙著工作,拒絕孩子請求讓他們自己玩;我們盯著手機,推開孩子讓他們不要煩我們。
  • 您可知道: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很多年輕的父母把小孩兒完全託付給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讓孩子成長路上多了幾分孤獨和溺愛。而上小學後,很多父母才發現,這一切都是隔代教育所致。與其這樣抱怨,不如從小陪伴。因為: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其實快樂現在就在我們身邊,只等我們去停下來、彎下腰、揀起來。「孩子們!你們果真抱怨我,我倒歡喜;到你們的抱怨變為感激的時候,我的悲哀來了!」
  • 李玫瑾:孩子成長過程中,「三件事」不能當孩子面做,家長牢記
    李玫瑾:孩子成長過程中,「三件事」不能當孩子面做,家長牢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始終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有些事是需要尤其注意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教育演講中就說到,三件事家長不能當孩子面做,不然會教壞孩子,甚至是毀了一個孩子。
  •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必須教孩子的四件事
    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時,看到好的玩具,就想據為己有,孩子們會因為玩具而爭搶,這已表明孩子的佔有欲已經萌生出來了。作為父母,此時一定要正確引導,告訴孩子:「玩具再好,但不是我們的,是絕對不可以要的;即便是我們的,我們也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被分享的小朋友就會很開心,那麼我們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了別人,讓別人也得到了快樂,這就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家庭教育」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孩子們!你們果真抱怨我,我倒歡喜;到你們的抱怨變為感激的時候,我的悲哀來了!」面對孩子真實的話語,我不禁慚愧為什麼天天去做這麼多無聊的事,忙於工作、生活,就連陪伴孩子也感受不到快樂。我們要孩子的初衷不就是快樂幸福嗎?為什麼我們忘記了生活的初衷,行屍走肉般地麻木生活在一件件無意義的事情中呢?豐子愷說:「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說出來,使你們自己曉得。
  • 別錯過孩子的成長
    1.05小時,近六成的人因忙碌而推脫孩子,因欲望而忽略孩子,或者因遊戲而拒絕孩子。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別指責孩子,先反思自己,是不是父母的心太小,裝不下孩子小小的願望,看了這篇文章後,請您別 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
  • 三歲小孩一天不停,學習、玩耍的時間又很專注一件事,怎麼辦?
    而且家長們會在意和碰到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的,都說育兒就得先育己,有的家長朋友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把,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須自己得先把事情考慮好、做明白。當然,在育兒路上,各位家長朋友會遇到的五花八門的問題裡,就有一個問題是,三歲小孩一天都停不下來,學習、玩耍的時間又很專注一件事,該怎麼辦才好?
  •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不能做的4件事,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
    有很多父母生完孩子以後,就好像完成了任務一樣.只在意他們是否健康長大,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成長。對父母來說,與生孩子相比,養育才是最需要付出精力,從他們出生到長大再到成人。家長都忍不住一直擔心孩子。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從寶寶小時候就要開始注意.如果等孩子大了再開始意識到,可能以及影響到了他們的一生。
  • 家長4個身份的轉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
    一路走來父母付出了很多,孩子也成長了許多,但是不要忘記了,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只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一段路程的陪伴者,他們需要自己長大走完人生的旅途。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天,沒有了親人的照顧可能他們自己連生存的能力都沒有,但是隨著年紀的長大,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思考和行為能力,家長就不再是一切了。
  • 父親節:成長過程中,爸爸應親自教會孩子這6件事
    與熾熱的母愛不同,父愛常常被忽略,因為父親常常不善表達。大多數人都認為,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但有些事情,還是需要爸爸來教,特別是當家裡有一個小男生的時候。1、教會孩子「怎麼贏,如何輸」孩子在不斷的成長,面對考試、面對比賽
  •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暴露出一些問題,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糾正
    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家長用了非常多的教育方式,但是到最後發現並沒有教育到點上,有的孩子可能只是表面上的成長的優秀,在本質上還欠缺的很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些孩子看似很聰明,但如果孩子身上存在這些問題,父母可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改正。
  • 銜接期暑假孩子如何充電?玩耍還是上培訓班?|初中|語文|高中|學習...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馬家堡小學數學老師湯靜介紹,進入小學以後,學校要求嚴格了,上學時間提早了,孩子不能睡懶覺,不能拖拖拉拉,不能隨便遲到,不能隨便請假,中午午睡時間取消了,學習安排更緊湊了,每個具體的時間都有具體的事情要做。
  •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的陪伴有多重要,家長們應該看一看
    我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我自己帶孩子,有些時候婆婆也會來幫助我。我老公帶孩子還是比較少的,尤其是他可能覺得自己的作用就是掙錢養家,對於教育孩子這一方面可能有我就夠了。但是這樣做到底是對是錯,爸爸的陪伴對於來說有什麼樣的作用,爸爸又應該怎樣的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