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育兒,出身決定不了命運但是決定了起點

2020-09-09 酸筍小肉絲

三歲前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兒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

有一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曾做過對近千名兒童從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5歲前為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間獲得的,剩餘的20%則在7~17歲間獲得。

2017年北京市的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如果不是親身見識了不同環境下同齡人的差距,我也不相信上面的話是真實的,我會覺得這是階級歧視,是對農村地區的歧視,是對工人階級的歧視。

最近新開播的《新生日記第二季》,裡面王弢、劉璇對雄赳赳的教育,有孩子的父母應該印象比較深刻。

劉璇對於雄赳赳的教育飲食十分的嚴格,時間規劃是必須的,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無論如何撒嬌耍賴都是不可以的,沒有商量。

他們的教育又是鼓勵式的、引導式的,小孩子不至於那麼討厭。

通過小孩子打碎碗,教育他要聽別人告訴他的問題;通過小孩對音樂家的好奇,來延伸出很多其他相關音樂知識。

父母王弢和劉璇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告知孩子,要自律。自己時刻保持鍛鍊、保持學習,在家也不會經常看手機、看電視,通過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孩子年齡小,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弱,而且小孩子的效仿能力很強,需要父母及其他有能力的人對他們的言行加以引導。

教育孩子不是完成一項工作,它遠比一項工作更加費心、費力、費錢。

有一位前同事,家裡有一個8歲左右的寶寶,為了孩子找工作找在孩子學校附近,因為孩子放學後她還要送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

據說她給孩子報了不下5個輔導班、興趣班,數學、英語、圍棋、足球、鋼琴、美術,據說還要給孩子報編程課、黑管課,一個月只是輔導班、興趣班的錢就要3萬左右,這可是相當於一個農村家庭一年的收入啊。

兩夫妻為了孩子,真的付出很多,兩個人工資本來挺高的,但是每個月工資幾乎沒有剩餘,下班後兩人還要兼職賺些外快。

不過當時她的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孩子小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什麼對他是有用的,我們現在儘自己所能,讓他接觸更多更好的教育,引導他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為了以後她不會因為小時候沒接觸過而後悔、遺憾。」

城市裡的小孩,很小甚至還沒有出生時,父母已經把他們的人生規劃好了。

其實不止是在大城裡,在小城市、在農村,大家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重視,而且越來越重視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越來越重視孩子思維、習慣的培養。

出身,重要的不是父母或身邊的人一定是高學歷、是大富大貴之人,而且他們的思維、認知,只有方向對了,思維對了,才會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方向。

在培養孩子方面,我們首先應該提升的是大人的思維、大人的認知,使他們不固步在自己原有的思維裡去教育孩子,不然他們的現在基本就是孩子的未來。

教育很關鍵,尤其是兒童教育很關鍵,但是現在仍有很多地區教育條件、教育環境落後,希望有更多有能力、有意願的人加入到支教大軍中,希望可以縮小教育差距。

國內有很多與支教相關的組織或平臺,以下為小編搜集的幾個支教團體或組織相關網站:

中國旅行義工支教組織http://ctvhome.org.cn/portal.php

中國支教.聯盟http://www.go9999.com/volunteer-teach/index

中華支教與助學信息網http://www.cta613.org/

天使支教網http://www.angeledu.org/

相關焦點

  • 起點不決定終點,成敗不因出身定型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人生起點不盡相同,有的出身「寒門」 ,而有的生就「豪門」,但這不意味著人生結果最後被出身定型。因為社會法則從來不存在貧富世襲,不存在成敗罔替,有的只是奮鬥而成果的真理。這個世界的公平就在於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不會長久不勞而獲的人生。
  • 一個人的出身能決定,未來的命運嗎?
    命運這個話題一直都在,很多人說,在後臺有的兄弟在說,自己出身比較低微,目前為止也沒有成功過一件事情,只是找了一個普通的工作,剛剛夠養活自己而已,問八哥,這樣的人生,是不是沒希望了?首先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是平庸的人,這個點一定要記住,我們沒有非常高的智商,也沒有令人折服的情商,那種主角光環是不可能出現在我們身上,那麼怎麼辦,有的人出身就是主角,很多人圍著他轉,含著金鑰匙出身,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喜歡仰望哪些萬眾矚目的對象,同樣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更會為了自己沒有那麼好的出身
  • 洛克菲勒告誡兒子:我們給了高起點,但不決定終點
    出身就會決定命運嗎?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中告誡兒子: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起點。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貧、富世襲之說,也永遠沒有成、敗世襲之說,有的只是我奮鬥我成功的真理。起點不決定終點。 比爾·蓋茨把洛克菲勒當成唯一的崇拜對象: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 劉璇「虎媽」式的育兒方法,是「母愛」還是「傷害」?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劉璇與王弢家的赳赳,不管他是虎媽式的教育,還是慈父式的教育,他的起點都比中國絕大數的孩子的起點要高得多。是那種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贏了的人。就算他沒有一般家庭的孩子那般皮糙肉厚與堅強(可能也不需要),他也一定會有可以想見的人生際遇與美好未來。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必須得承認,有些人就是不需要鞋子沾土就完全可以擁有幸福的一生的。
  • 是不是出身決定出路
    但是最後我還是去了北京的大學,中華女子學院,這所在我去報導之前,從來不知道它在哪裡的學校。而這樣的出身也確實一直困擾了我很久。今天中午看新世相拍的一個簡短的紀錄片,內容是薇婭去了杭州商學院,走進了臨畢業的一個宿舍,和即將畢業的學生們聊了聊他們對於未來的恐懼。
  • 劉璇育兒的作業到底能不能抄?其實"民間劉璇"還有不少
    最近網上都在探討"劉璇式育兒"。孩子4歲了也不給吃鹽,而且跟冰淇淋巧克力也都絕緣,吃瓜群眾都要拍案而起了!不過凡事都要聯繫上下文,劉璇的兒子屬於過敏體質,稍微吃不對就會全身起反應,因此按照更科學嚴謹的方法進食更重要。
  • 性格決定命運,而影響孩子「性格秘密」的卻是父母,別不以為然
    一個人的命運往往決定在自己的手上,而命運更大多數是取決於性格,性格的好壞可以進行性的決定自己的命運,因為有好的性格可以讓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會變得非常的有優勢,而一個不好的性格,可能會讓你的人生步步坎坷,那麼既然性格決定命運,但是誰又會知道影響孩子性格最大的竟然是父母。
  • 都說「贏在起跑線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卻說起點不決定終點
    小學他在父親張方的輔導下,不斷地跳級,學業是直線上升,但是學識和心智跟不上,他只是成長了,而沒有長大。他逼父母給自己買房是應該的,畢業後找工作屢屢碰壁,年僅半百還沒一份正式工作,這就是現實版的傷仲永,倒在了中途。那麼他們真的是贏在了起跑線上了嗎?
  • 都說「贏在起跑線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卻說起點不決定終點
    小學他在父親張方的輔導下,不斷地跳級,學業是直線上升,但是學識和心智跟不上,他只是成長了,而沒有長大。他逼父母給自己買房是應該的,畢業後找工作屢屢碰壁,年近半百還沒一份正式工作,這就是現實版的傷仲永,倒在了中途。
  • 高考決定未來,但命運有漏網之魚
    高考決定了一個人未來幾年在哪個城市、學什麼專業、和什麼人相處,進而影響今後的人生在哪個領域,從事什麼工作。所以,高考決定命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命運有漏網之魚。考上好大學,會有更好的前途,這是大概率事件,就像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往往畢業於名校。但是對於個體來說,有什麼樣的前途,100%取決於自己,尤其是在當今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
  • 奧運冠軍劉璇的育兒理念到底是剝奪孩子快樂還是讓孩子學會忍耐?
    劉璇這個體操冠軍與鋼琴王子王弢結婚以後,逐漸地就不怎麼上電視節目了,前段日子,攜全家一起上了一檔親子節目《新生日記》裡,一些育兒觀念不得不說讓人跌破眼鏡一些媽媽們想做又迫於壓力不敢做的事情,劉璇都堅持的很好
  • 童年經歷與出身是否足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撰文|賀成偉《苔莉絲的一生》,(奧)施尼茨勒著,趙榮恆譯,獨角獸文庫|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童年經歷是否足以決定命運?由此,母親臨終時的懺悔可以看作一種自然主義決定論的佐證,即一個人的出身(Abstammung)和其所處的環境 (Milieu) 決定了他的人格,也由此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命運。同時,這也契合了世紀末精神分析的熱潮,就像赫爾曼·巴爾(Hermann Bahr, 1863-1934)描述現代人閃爍不定的心理現實時引用的詩句:「夢境,母親啊,永不說謊。」
  • 嚴謹自律的冠軍媽媽劉璇,用一半運動員標準育兒,結果如何
    小區裡的樂樂媽在育兒群裡發了一篇報導,講得是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奧運冠軍劉璇&34;的事。節目中,劉璇要求孩子雄赳赳飯菜裡不能放鹽,原因很簡單,因為劉璇認為孩子飲食「就是要吃淡一點」;雄赳赳鬧脾氣不想練字,劉璇說:「你哭也得寫,不哭也得寫。
  • 延禧攻略:吉祥包衣出身,命運卻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文/小萌小妹【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在封建的那個社會裡,只要你是包衣出身的,就一定要入宮為奴,很多命運其實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而吉祥呢,就是這樣一個人吧,。總之就是比較單純卻不得不入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角色吧。劇情一開始呢,便是一行宮女入宮了。
  • 劉璇不讓兒子三歲前吃糖吃鹽,鐵血育兒方式引爭議
    劉璇嚴格育兒方式再上線,不讓兒子在三歲前吃糖,表示孩子身體基礎要打好,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王教授當著劉璇 的面故意引誘兒子,想要給兒子赳赳加菜曲奇餅乾,竟被兒子說是「糖衣炮彈」,王教授說赳赳是被洗腦了。
  • 育兒路:「性格決定命運」!什麼決定孩子的性格?
    人們常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而孩子的性格與父母的教育有密切關係,良好情緒控制的養成離不開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引導。 如果覺得孩子的性格不好,那麼父母就要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 劉璇鐵血教育丈夫甘當「輔助」,夫妻有育兒分歧,3條原則是法寶
    每一個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有自己的看法,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家的育兒觀念各有各的不同,而作為父母,給孩子的教育關係到孩子今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可是不同的育兒理念該如何更好的應用到孩子身上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 劉璇5年8本「育兒日記」,兒子出生開始記錄,媽媽的愛在日常裡
    體操冠軍劉璇在結婚之後,生活一直都是比較低調的,低調的結婚生子,直到最近,劉璇在自己的平臺上曬出了自己的育兒日記,我們才知道,這樣一個優秀的體育冠軍,在當了媽媽之後,原來也是可以變得這麼的充滿母愛的柔情,而且劉璇的每一本日記都是厚厚的,竟然還足足記錄了8本,這該是怎麼樣的耐心,又是花費了多少的心思呢?
  • 奧運冠軍劉璇「鐵血」育兒引熱議,劉璇:我不是心血來潮
    對於普通家庭的父母來說,他們可能想的是在別的方面可能沒什麼太大的本事,但是至少要讓自家娃吃好、吃飽。但現在父母的家庭條件更高了,物質條件也變好了,可是孩子卻很少能像以前一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反而多了更多束縛。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很是「可憐」。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