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月15日電 題:從畏雪到愛雪
——中國東北角變冷為寶
新華社記者王君寶 董寶森 孫彪
「過去,雪就是個災。」樊兆義順著記憶,抬頭望向天花板。
窗外,是中國著名的冬季旅遊景點——黑龍江雪鄉。鮮有人記得它另外一個名字,雙峰林場。
20多年前,樊兆義還是雙峰林場的一名林業工人。因為雪大,運送木頭十分困難。
「一米多厚的雪,只能在雪中間走出一條小道來,狗蹦到雪裡就沒影了。」樊兆義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被大雪封住家門的無奈之感。
「那時候就想著雪小點,運木頭能輕鬆點。」但雙峰林場地處張廣才嶺,外加獨特的氣候,這裡從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積雪日可達180天,年平均降雪厚度2.6米。在樊兆義印象中,雪從未小過。
1995年,就在樊兆義在林場運木頭時,45歲的大學教師王成背著來自國外的二手滑雪板,踏入了張廣才嶺。
「這不是天然的滑雪場嘛!」望著眼前的林海雪原,王成興奮至極,迫不及待從高山上滑下。
他滑下的地方後來被很多人熟知,這就是亞布力。
上世紀90年代,滑雪只是極少一部分國人的運動項目,但隨著越來越多國際冬季運動賽事落地中國,更多中國人發現,雪,不再是生活中的負擔,林海雪原賜予了雪另外一張名片,速度與激情。
於是,亞布力的冬天熱鬧了起來,中國東北角的冬天熱鬧了起來。
一座座雪場在亞布力拔地而起,一棟棟賓館、民宿相繼建成,周末「兩滑一住」成為許多人到亞布力度假的標準日程。
王成就是「兩滑一住」群體中的一員。「周末必來,雪板就寄存在雪場,一大早從哈爾濱出發,滑到索道關閉,住一夜,第二天再滑一天。」而今王成年過七十,依然是亞布力各大雪場的常客。
「單日遊客量最高峰時能有近萬人。」亞布力陽光度假村總經理薛東陽介紹,隨著遊客數量增加,亞布力周邊農村的經濟業態發生了變化,許多當地人經過系統培訓後當上了滑雪教練,加上民宿、農家樂日益火爆,產生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冷山變成了金山。
一到冬天,34歲的徐延斌便異常忙碌。「我是農民,過去種地以外的時間,主要是『貓冬』。」現在經過培訓,他成為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裡的滑雪教練。
「沒想到從小就會的一項技能能賺錢。」借著滑雪熱潮帶來的商機,徐延斌從平房住進了樓房。
夏天種地,冬天「圍著雪轉」,當地農民的腰包鼓了,也為當地帶來豐厚的稅收。
這幾年,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如火如荼,冰雪運動熱潮也逐年升溫。走出張廣才嶺,坐上由亞布力開往哈爾濱的冰雪旅遊專列,來到100公裡外的哈爾濱松花江面上,便可一睹民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盛景。
千裡冰封的松花江熱鬧非凡,冰爬犁、雪地摩託、冰滑梯、雪地風箏……你能想到的各種冬季運動都能在此找到。賞冰樂雪,成為這裡人們全民健身的重要內容。
黑龍江省體育局局長陳哲介紹,黑龍江省從2016年起,將每年的12月20日設立為「黑龍江省全民冰雪活動日」,鼓勵國有冰雪體育場館、設施有序向群眾免費開放,支持各類公益性與商業性冰雪活動廣泛開展,並連續5年開展「賞冰樂雪」系列活動,累計帶動和影響全國7000餘萬人次參與冰雪運動。
不僅如此,藉助「冷」這一氣候條件,黑龍江省已經形成了較有規模的冰雪產業形態。
在中俄邊境城市黑河市,每年冬季都會有來自中、美、德、法、日、韓的知名車企來到這裡進行汽車低溫測試。2019年至2020年試車季,黑河市承接測試車企、人員、車輛分別達131家、3615人、2108臺。2019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授予黑河市「中國黑河汽車寒區試驗基地」稱號。數據顯示,寒區試車產業每年冬季可為黑河市帶來超過4億元的消費規模。
諸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等「冷資源」帶動「熱經濟」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中國東北角的人們學會冷中作樂,樊兆義再也不用砍木頭了。
「我現在開民宿,30個房間。」站在民宿的前臺,登記好客人的信息,樊兆義望著窗外,「現在就怕不下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