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謝絕14歲以下兒童入內引熱議

2020-12-12 網易教育

7月初,深圳大學城圖書館頒發一條新規定:14歲以下兒童謝絕入館。理由是該館主要服務於教學科研人員,未配置少兒讀物,且少兒入館跑動喧鬧,相關投訴意見劇增。

這條略顯「決絕」的規定招來不小的爭議聲,一個月過去,效果還算顯著。

向來恪守清靜的圖書館,害怕遇上不受控制的「熊孩子」,而暑假中的孩子,總躲不開公共閱讀環境的召喚和魅力:北京前門的PageOne書店,敞亮、考究的空間設計,牢牢「抓」住孩子的暢遊之心;公共圖書館的少兒閱讀場館,「親子共讀」的熱度日益增高。

當公眾憤憤對「熊孩子」劃分「隔離區」、規定「孩子不該去哪兒」時,我們更要追問的是——那孩子可以去哪兒讀書?

近日,本報深入多處兒童暑期閱讀現場發現,在城裡過暑假的孩子,不滿足於只被電子設備和高檔旅行安撫,相反他們擁有旺盛的公共閱讀需求。兒童閱讀場所絕非公共設施的「配角」點綴,亦非用以釋放家長教育焦慮的出口。孩子和書,需被足夠寬容而完整的公共環境悉心安放。

個性書店收穫 「兒童閱讀外交」,餐飲遊樂配套設施更「加分」

北京東直門來福士商場的一家連鎖民營書店,單獨闢出 「『七十二閱聽課』兒童體驗館」,給0~12歲的孩子設定7個閱讀主題,如「知識探秘」「卡通動漫」「藝術萌芽」等。

進門左手邊位置的長沙發,可同時容納約7個孩子。家長自覺不佔沙發座,蹲在孩子對面引導閱讀。沒座位的孩子坐在木地板上,但工作人員只要看到沙發空餘,就提醒其他孩子趕緊入座。

帶著3歲半小孫女來看書的李玉紅說,她家住附近,平時和兒媳輪流帶孩子出門看書,平均每次在書店逗留時間1~2個小時。

同為「陪讀」,李玉紅習慣固定光顧一家書店,緊緊圍繞唯一的讀書主旨;兒媳的方式則更「年輕化」,會帶孩子坐消費區邊喝飲料邊看書,偶爾還要聽場親子教育講座。

「孫女每次臨走都央求我買幾本書。我說每次買書不超過2本,因為來書店實在太勤啦!」李玉紅覺得孫女願意泡書店,和現場的 「交流感」分不開。「她和不認識的陌生小朋友一起聊看漫畫的心得,交換手頭在看的東西,順便交朋友唄。」

服務細緻、視覺美好的個性書店,易受少兒讀者及家長的歡迎。家住北京石景山,從事語言教育行業的李曼說,她10歲的兒子對老家徐州市區的西西弗書店念念不忘。

「在西西弗書店,大人小孩都能好好看書。孩子擁有專門閱讀的區域,座位多,裝飾好看,視覺體驗很棒。這樣的書店很大氣,服務人性化,能抓住客戶需求。」

李曼認為在北京居所附近的某家民營書店就遜色不少,茶座消費區只對會員開放,兒童閱讀區十分狹小,且和成年人書架緊挨著,選書不用心。

單獨的兒童閱讀區,配套的餐飲遊樂設施,是暑期親子閱讀的加分項。李曼笑稱,她問兒子喜歡怎樣的讀書場所,兒子回答是旁邊配有餐廳的。「兒子說上午讀餓了就可以吃飯,吃飽了下午接著讀呀!」

公共圖書館不敢親近?少兒閱讀區在增多,服務在升級

通過街頭採訪發現,不少家長的暑期親子閱讀意向,有兩個特點:一是一般基於「就近原則」,不會遠程「赴讀」;二是對圖書館存有深淺不一的「不敢親近感」。

在高校從事行政工作的張強,從書店兒童書架上抽出一本世界地理科普畫冊,給兒子解釋何為人口密度。

張強說,較為清閒的寒暑假,他常拉著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外出閱讀——只逛書店。 「不帶去圖書館,是因為小男孩正值最鬧騰的年紀,肯定坐不住要東奔西跑的,去圖書館肯定影響他人,而書店自在很多,我還能給兒子講解一番。」

一個北京海澱「土著」居民坦言,少年時的讀書永遠發生在海澱圖書城,而非只離家一站地鐵路程的圖書館;在「知乎」一條諮詢如何提高孩子閱讀興趣的提問下,有網友提及,感覺市圖書館多有考研考公務員的「成人考試黨」,若是再沒好看的童書,那氛圍嚴肅到能「嗆」到孩子。

自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34條規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並為學校開展有關課外活動提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可單獨設立少年兒童圖書館。

事實上,許多圖書館已在少兒閱讀版塊付諸行動。例如已開放8年的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圖書館,由一層親子閱讀區和二層青少年閱讀區組成,面積約1200平方米,內設固定座位200餘個,非固定座位約300個,提供8萬餘冊文獻供閱覽。

家距離國圖甚遠的李曼和兒子,是石景山區少年兒童圖書館的「鐵桿」粉絲。「規模不算特別大,但該有的都有,孩子是可以安靜下來閱讀的。」

細節與整體的進步在悄然發生。李曼記得幾年前帶兒子辦借書證,還需要拿照片辦理,借書純靠人工,而如今該少兒圖書館直接刷身份證即可辦證,借書還書均可由機器搞定;數量明顯增多的兒童座椅、遊樂設施都為孩子帶來良好的體驗。

在李曼看來,圖書館是否適合兒童閱讀的考量標準為舒適度、安靜度和規模,「其實我個人感覺閱讀空間對孩子而言不用太大,重要的是體驗,是幫助孩子篩選圖書的服務意識」。

專家建議閱讀場所提升「兒童觀」,空間增添互動性

無論是公立圖書館、民營書店,還是新興的「童書館」,形式或將持續升級換代,但某些核心服務理念一以貫之。

「悠貝親子圖書館」創始人林丹,自2009年起投身低幼兒童閱讀領域的創業。她看到,親子閱讀行業在10年間發展的軌跡清晰可見。

當林丹出國旅行光顧當地圖書館時,發覺中國公共閱讀場所的硬體設施已不輸國外,而在「軟體」上有待加強。

林丹看到法國從國家圖書館到鄉村圖書館,為低幼兒童提供的服務很普及,細微處的心思無比動人。例如兒童書架設計滿足「觸手可及」,孩子可以輕而易舉向上把書「拎」出來;圖書館專門給孩子提供地毯、懶人沙發。

「我很關注兒童閱讀場所的『軟體』,目前國內圖書館、書店可能存在的問題是給低幼兒童選的書很少,而且缺乏『活動版塊』和專門配備的工作人員。」

長期研究兒童閱讀教育的兒童文學作家薛濤,則覺得國內兒童閱讀場所應獲得更大的社會包容度。

「圖書館不能因為不好管理便『一刀切』。當他們說『熊孩子』不可控時,說明管理能力不足。公共設施不該關上大門把孩子排除在外,更何況閱讀最能起作用的群體是少年兒童。」

薛濤提出,理想的兒童閱讀場所,一方面要營造獨立的閱讀環境,另一方面要闢出互動區域,請作家來辦見面會,和兒童讀者之間產生對話。

「兒童閱讀場所應多進行推介活動,讓書『說話』,讓環境會『招呼』,吸引孩子過來讀書。」另外,薛濤認為兒童閱讀場所應避免一味「狹窄化」「特殊化」「幼稚化」,「大大方方的,不要刻意分割,非要說這是你的,那是我的,這裡是大家共享的空間,共享的書籍」。

「很多人覺得把孩子每周送到圖書館、書店一次就行,那都不是常態閱讀。」林丹覺得通過打造「選對書」「用對書」的環境,是要讓孩子愛上讀書,習得良好規矩,回到家中也能正確閱讀。

閱讀環境的建立,離不開公共文化體系的完善,以及民間力量的參與。無論是建設者和家庭「陪讀者」,成年人都應秉承和加強「兒童觀」,以平行視線與孩子「共讀」,尊重孩子。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於彩虹_NBJ11060

相關焦點

  • 圖書館謝絕孩子進入? 深圳一圖書館新規引爭議
    圖書館謝絕孩子進入? 深圳一圖書館新規引爭議 新聞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22日 15:43 A-A+ ——「謝絕14歲以下的兒童入館」,一時間引起了市民和廣大網友的熱議。
  • 圖書館拒絕兒童入內 公共場所如何管住「熊孩子」?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6日電(楊雨奇)圖書館、電影院,類似的公共場所在面對兒童的鬧嚷時,應把他們擋在門口,還他人以安寧?還是尊重兒童權利,保證人人共享公共資源?針對公共場所的「熊孩子」,是堵還是疏,最近這個話題就在網際網路上引來熱議。資料圖:圖書館內部分兒童正認真閱讀,一旁標識提醒讀者保持安靜。
  • 【話題】圖書館禁14歲以下兒童入內?這些「規矩課」您給孩子上過嗎?
    不過,也有圖書館對某些孩子說了「no」,因為有些「熊」孩子實在是……有點鬧騰……圖書館的規定是否合適的確有待商議。不過,這件事釋放了一個信號,您接收到了嗎——暑假,帶著孩子出現在各種公共場合,我們是否給孩子上過必要的「規矩課」呢?近期,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出臺一則規定:14歲以下兒童謝絕入館,此舉引來眾議。
  • 評論丨圖書館禁兒童進入不可取,文化惠民要捨得投入
    2018-08-06 14:5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李攀資料圖近日,某大學城圖書館出臺新規,謝絕14周歲以下兒童入館,引發輿論熱議。圖書館工作人員回應,該館主要服務於教學科研,未配置少兒讀物,而且由於少兒入館跑動喧鬧,相關投訴意見急劇增加,故出臺上述規定。館方給出的理由看似合理。兒童天性好動,喜歡嬉鬧,確實可能干擾圖書館安靜的讀書環境,但以此為藉口,把兒童都關在圖書館門外不可取。圖書館的管理是方便了,卻把麻煩留給了兒童。
  • 藝術影院謝絕18歲以下觀眾 網友稱其為成人影院
    新京報訊 (記者何光)近日,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以下簡稱藝術影院)的電影票被網友曬出,票上寫有的「18歲以下未成年人謝絕入場」字樣引發網友關注。有網友稱,藝術影院為「成人影院」。藝術影院回應稱,為保證專業工作者觀摩交流,謝絕18歲以下未成年人入場,是各國電影資料館的通行做法,希望網友不要誤讀。「北京也有成人影院。20多年來,這裡是全國唯一公開放映成人電影的正規影院。面嫩的成人,須帶身份證驗明正身才可觀影。」前日,一條配有電影票照片的微博引起網友熱議。電影票抬頭署名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下方寫有「18歲以下未成年人謝絕入場」字樣。
  • 焦作市圖書館疫情防控期間入館注意事項!
    焦 作 市 圖 書 館重 要 通 知尊敬的讀者朋友: 為貫徹落實國家對公共場館實施安全有序、穩步推進、逐步開放的工作精神和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保障人身安全有關要求,切實做好公共文化場館試點開放工作,焦作市圖書館已恢復開放,並實施限流服務。
  • 禁入圖書館餐廳,禁坐頭等艙……社會正在嚴厲懲罰「熊孩子」
    鑑於「熊孩子」的殺傷力,這個社會正在加大對「熊孩子」的懲罰,越來越多的地方拒絕「熊孩子」入內。   圖書館:謝絕入館  2018年,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出臺一則規定:14歲以下兒童謝絕入館。 早在2013年,鄭州一家圖書館就曾以「小孩太吵為由」,出臺了「謝絕14歲以下少年兒童入館」的規定。
  • 臨潁圖書館開館了,入館須知看過來
    :00-17:00,16:30不再接待讀者進館;12:00--14:00為館內消殺時間。每周一閉館2 讀者出入館須知:1、預約:讀者入館需提前一天通過臨潁縣圖書館移動圖書館APP分時段實名預約(暫時謝絕12歲以下未成年人進館,少兒圖書暫由家長代借還。60歲以上讀者、殘障讀者無需預約,憑身份證實名登記後入館)。
  • 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6月10日起預約入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6月10日,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將恢復開館。讀者需憑家長的身份證、孩子的讀者證、山東電子健康通行碼、「山東省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預約信息有序入館。特別提醒的是,家長和孩子必須佩戴口罩方能入館。
  • 南京圖書館規定引爭議 10歲以下娃不得辦證借書
    記者實地走訪圖書館,並詢問教育專家以及小學教師、家長,對孩子的閱讀量和閱讀水平進行了解後發現,10歲以下的孩子已有大量閱讀需求,那麼,十歲以上才可借閱的規定是否該改動了?  南京圖書館  不提供十歲以下小朋友看的書 也不同意家長代借  記者來到南京圖書館辦卡服務臺,諮詢小朋友辦卡事宜,被告知,只有年齡在10歲到15周歲的少兒讀者才可以辦理南圖的少兒借閱證。記者問道,「為什麼要十歲以後呢?」工作人員回答道,是因為圖書館內不提供十歲以下小朋友閱讀的書目。
  • 探訪北京三類兒童圖書館:要麼藏書多但不外借 要麼針對性強但容量小
    她發現,這裡藏書多、分類細,但同時,人也多,孩子想獨立完成找書、看書幾乎是不可能的,必須家長幫忙,「如果有一個離家近、收費低、藏書全、環境還好的兒童圖書館,該多好」。近日,深圳大學城圖書館謝絕14歲以下兒童入內的新聞,引發熱議。受此啟發,記者在上周兵分多路,探訪了北京城各種不同類型的兒童圖書館,發現公共圖書館、社區圖書館、商業繪本館,都各有優缺點。
  • 上海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有序恢復開放
    目前,上海圖書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等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陸續分階段分區域逐步恢復開放。各單位恢復開放後,採取線上預約、入館前體溫檢測、全程佩帶口罩、限制參觀人流等防控舉措。具體開放時間如下:
  • 限制12歲以下兒童入館?美術館這個規定惹來爭議
    ,想帶孩子感受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卻因美術館「限制12歲以下兒童入館」的規定被拒之門外。到了美術館門口,許女士被門衛攔住,門衛問了孩子的年紀,隨後指了指大廳入口處的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本色美術館限制12歲(含12歲)以下兒童入館,敬請諒解」。隨後,許女士試著同門衛交涉,但門衛表示沒有辦法。「最後,我只能帶孩子回家,在路上他一直眼淚汪汪,到家哭了好久。」 許女士認為,美術館作為一個為公眾提供文化藝術活動的服務機構,應該尊重每一位訪客。
  • 高校圖書館「賣座位」引熱議 校方:收取的是網費
    考研季來臨,高校圖書館又進入「一座難求」的時期。「南航圖書館座位一個月80元,你買下座位以後,看到別人佔了你的座兒,你可以要求他走!」22日下午,網上一則關於南航圖書館將座位明碼標價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
  • 北京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可有序恢復開放
    預約後逾期或未預約讀者,將謝絕入館。年齡在60歲(含)以上的讀者,可持有效身份證或老年證登記入館。讀者需提前通過「首都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完成預約,無卡讀者可登錄支付寶「閱讀北京」小程序申請虛擬讀者卡。首圖恢復開放後,還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及時調整開放服務與措施,讀者可以通過首都圖書館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微等平臺及時了解信息。北京畫院美術館也自5月1日起有序開放。
  • 高校圖書館"一座難求" 南航座位明碼標價引熱議
    原標題:高校圖書館「賣座位」引熱議  考研季來臨,高校圖書館又進入「一座難求」的時期。「南航圖書館座位一個月80元,你買下座位以後,看到別人佔了你的座兒,你可以要求他走!」22日下午,網上一則關於南航圖書館將座位明碼標價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  記者昨天下午探訪南航明故宮校區圖書館發現,收費行為確實存在——網友熱議的圖書館收費座位分布在3樓的8間「研究間」和4樓的「多媒體閱覽室」。在圖書館門口,記者恰好遇到兩名學生詢問工作人員「是否有花錢的座位」,卻被告知已全部租出去了。
  • 廣州圖書館恢復開放啦!
    從今日起廣州圖書館開放啦但有這些事項需要注意~每日進館人數總量控制在3000人(上下午分別1500人),同時在館人數控制在500人以內,並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動態調整。1位成人只能攜帶1位14歲以下未成年人進館,建議嬰幼兒文獻由監護人代借代還。
  • 限制12歲以下兒童入館?蘇州吳中本色美術館這個規定惹來爭議
    上周末,許女士帶著10歲的兒子到位於吳中區的本色美術館參觀,想帶孩子感受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卻因美術館「限制12歲以下兒童入館」的規定被拒之門外。「像這樣的城市文化客廳,怎麼能把孩子擋在大門外呢?」許女士感到很不解。
  • 圖書館服務宣傳周來了,太圖開放自習室啦!
    擴大開放以下區域,三層、四層所有公共區域,三層報刊閱覽室、四層自習室恢復開放。三層數字閱覽區、數字體驗區,四層保存本閱覽室和四層以上空間和服務。讀者餐廳、閱時光咖啡書吧、問茶書坊、館內自助飲料機暫不提供服務。
  • 國家圖書館向未成年人全面開放 開架區放低至13歲
    國家圖書館向未成年人全面開放 開架區放低至13歲  中新網北京9月9日電 (記者 應妮)國家圖書館9日在京宣布全新服務讀者舉措,最引人關注的是中外文文獻開架閱覽區,接待讀者年齡由年滿16周歲調整為年滿13周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