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拒絕兒童入內 公共場所如何管住「熊孩子」?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6日電(楊雨奇)圖書館、電影院,類似的公共場所在面對兒童的鬧嚷時,應把他們擋在門口,還他人以安寧?還是尊重兒童權利,保證人人共享公共資源?針對公共場所的「熊孩子」,是堵還是疏,最近這個話題就在網際網路上引來熱議。

資料圖:圖書館內部分兒童正認真閱讀,一旁標識提醒讀者保持安靜。楊雨奇 攝

  因為孩子吵鬧,有圖書館將兒童「拒之門外」

  近期,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出臺一則規定:14歲以下兒童謝絕入館,此舉引來眾議。

  圖書館給出的解釋是,該館主要服務於教學科研,未配置少兒讀物,且由於少兒入館跑動喧鬧,相關投訴意見急劇增加,故出臺上述規定。

  實際上,公共圖書館將孩童「拒之門外」早已不是新鮮事。2013年,鄭州一家圖書館,就曾以「小孩太吵為由」,出臺了「謝絕14歲以下少年兒童入館」的規定。

  2015年,位於廈門的一家圖書館也在門口豎起標識:12歲以下讀者進入本閱覽區需有家長陪同,因家長未盡到監護責任,違反閱覽區相關規定,本館有權勸離。

國家圖書館閱覽區。楊雨奇 攝

  爭議:公共圖書館,孩子到底該不該進?

  對於一些圖書館做出的上述規定,網友們紛紛在網上曬出自己的態度:有網友表示:這種做法挺好的,省的小孩子進去鬧。

  記者在走訪位於北京的國家圖書館時也發現,不少孩子被擋在了閱讀區之外。從圖書館給出的入館須知來看,借閱區只面向13歲以上讀者開放,13—15周歲讀者需辦理專門的讀者卡方可進入。

  對此,一位剛從閱覽區走出的讀者表示,他很理解圖書館的規定,「在北京地區還好,到了我們老家的圖書館,確實有很多孩子會在閱讀區跑來跑去,的確會影響大家看書。」

  相反,也有聲音認為,圖書館作為公共區域,孩子有權利進入,不該因為自己求舒適,就抹殺孩子的閱讀興趣,剝奪其享用公共資源的權利。

  在記者採訪期間,從外地趕來的張女士想帶12歲的兒子參觀國家圖書館,就因未滿13歲,被管理員擋在了門外。

  張女士認為,自己12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自我約束能力,不該被擋在外面。在她看來,「圖書館的管理應該更加彈性化,現在的小孩,其實父母和學校都會教他們文明禮貌,遵守秩序,知道進圖書館要保持安靜。」

國家圖書館已專門設立少年兒童圖書館。楊雨奇 攝

  法律:圖書館當設兒童閱覽專區,並配備專業人員

  面對網友對「熊孩子」能不能進圖書館的爭議,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對記者表示,圖書館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提供知識的場所。作為公共區域,孩子有權進入,這一點毋庸置疑。

  實際上,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公共圖書館法》第34條已明確規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根據少年兒童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並為學校開展有關課外活動提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可單獨設立少年兒童圖書館。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早在2010年,國家圖書館就針對該現象專門設立了「少年兒童館」。目前日均接待未成年讀者400人次,為兒童閱讀提供了方便。

  就此,國家圖書館方面還明確要求,監護人需對被監護人的行為進行規範管理,有義務保持環境安靜,不大聲喧譁和追逐打鬧等。

  一位帶著孩子入館的母親很贊同這樣的做法:「一來避免小孩兒影響他人閱讀,二來兒童區的圖書也更適宜孩子們看。」

資料圖。楊雨奇 攝

  專家:公共區域不可一刀切,家長和管理方都應盡責

  而關於孩子的吵鬧影響他人閱讀的問題上,胡剛則建議,家長當做好監督教育的工作,教會孩子不在公共區域大聲喧譁,遵守公共秩序,以身作則,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讓孩子打擾到他人的工作。

  胡剛教授也認為,圖書館的管理疏導要比強行禁止更有效果。他建議,圖書館方面可聘請志願者和管理人員,對孩子的吵鬧行為進行及時的勸導和制止。

  而作為兒童啟蒙的學校來說,胡剛提出,也應該向孩子們普及進入類似圖書館、電影院等公共場所,應該自覺保持安靜,維護公共秩序。(完)

相關焦點

  • 禁入圖書館餐廳,禁坐頭等艙……社會正在嚴厲懲罰「熊孩子」
    在咖啡館裡,面對一群熊孩子,有網友調侃:「請問打別人家的孩子會進監獄嗎?」最讓人崩潰的則是長途航班,尤其是過夜航班,一個小孩的深夜哭鬧可以毀掉所有旅客的美夢。 鑑於「熊孩子」的殺傷力,這個社會正在加大對「熊孩子」的懲罰,越來越多的地方拒絕「熊孩子」入內。
  • 公共圖書館謝絕14歲以下兒童入內引熱議
    7月初,深圳大學城圖書館頒發一條新規定:14歲以下兒童謝絕入館。理由是該館主要服務於教學科研人員,未配置少兒讀物,且少兒入館跑動喧鬧,相關投訴意見劇增。向來恪守清靜的圖書館,害怕遇上不受控制的「熊孩子」,而暑假中的孩子,總躲不開公共閱讀環境的召喚和魅力:北京前門的PageOne書店,敞亮、考究的空間設計,牢牢「抓」住孩子的暢遊之心;公共圖書館的少兒閱讀場館,「親子共讀」的熱度日益增高。當公眾憤憤對「熊孩子」劃分「隔離區」、規定「孩子不該去哪兒」時,我們更要追問的是——那孩子可以去哪兒讀書?
  • 【話題】圖書館禁14歲以下兒童入內?這些「規矩課」您給孩子上過嗎?
    不過,也有圖書館對某些孩子說了「no」,因為有些「熊」孩子實在是……有點鬧騰……圖書館的規定是否合適的確有待商議。不過,這件事釋放了一個信號,您接收到了嗎——暑假,帶著孩子出現在各種公共場合,我們是否給孩子上過必要的「規矩課」呢?近期,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出臺一則規定:14歲以下兒童謝絕入館,此舉引來眾議。
  • 公共場所怎管教「熊孩子」?家長孩子定位要準
    公共場所該怎麼管教「熊孩子」  刺耳尖叫、狂熱打鬧、騷擾得「四鄰不安」……人們在公共場所難免會碰到「熊孩子」。面對「熊孩子」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教子良方。相反,有的家長在公共場所「反應過度」大聲斥責孩子;有的家長則完全不作為,一副「孩子做什麼都行、都得讓著」的樣子。那麼在公共場所到底該怎麼對待「熊孩子」呢?
  • 導盲犬被歸入寵物行列頻遭公共場所「禁止入內」
    近年來,被視為盲人眼睛的導盲犬越來越多地進入盲人的生活,然而這雙「眼睛」卻總是被公共場所「禁止入內」。儘管於8月1日開始實施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為盲人攜帶導盲犬乘車、逛超市等提供了法律依據,然而8月14日又傳來了杭州市蕭山區盲人許先生的導盲犬被拒絕上公交的消息。
  • 12歲以下禁入咖啡館,把孩子和咖啡一起潑掉?
    日前,浙江某咖啡館貼出告示禁止12歲以下兒童入內,對此社交平臺上贊彈不一,有律師表示,僅僅從規定內容看對消費者並未造成相應的損害後果。多大的孩子可以進咖啡館,對此並沒有像電影院限制低年齡兒童入內那樣的定論,12歲的標準也極容易讓不少家長找到其中的邏輯bug,以年齡「一刀切」,是不是也排除和限制了「雖然年齡小,但自控能力很好」的那部分孩子? 當然也有力挺店家的觀點,畢竟在公共場合被熊孩子吵到實在不算一種好的體驗。
  • 熊孩子有哪些舉動?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做法是什麼?
    熊孩子有哪些舉動?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現在自已也有了孩子,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更擔心自己變成一個失敗的熊家長。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第一,去別人家做客,孩子亂跑亂叫怎麼辦?第三,在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大吵大鬧怎麼辦?
  • 對「熊孩子」公共禮儀教育迫在眉睫
    事情發生以後,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不少網友對「熊孩子」的行為表示憤怒,要求其背後的家長進行賠償。還有網友則表示,對於類似這樣的展覽,應該對參觀者進行年齡限制,禁止不懂事的「熊孩子」進入。對此,上海玻璃博物館在感謝網友關注的同時,採取的後續措施也很值得稱道,他們沒有簡單地要求肇事孩子的家長進行賠償,當然更沒有限制未成年孩子進入博物館,而是受到這件事的啟發,成立了兒童禮儀工作坊「守護者聯盟」。工作坊被設計成小朋友的「冒險通關任務」:辨別文明行為和危險行為,了解博物館的「紅燈物品」,學習保護展品的科學知識,最後集結成為守護者聯盟,獲得榮譽獎勵。
  • 網友提議給「熊孩子」設立兒童車廂 鐵路部回應做不到
    事實證明,不少網友稱,「熊孩子」在火車上的噪音和奔跑讓人頭疼,影響了車廂的休息,持續不斷的噪音讓人崩潰。因此,一些網民建議列車應該設置一個「兒童車廂」。儘管鐵路方面做出了友好的回應,但人們確實對兒童車廂感到擔憂。有一輛兒童車並不意味著其他乘客可以放心。早在2017年,網民們就提出了購買兒童車的建議。原因與最近類似,都是熊孩子們玩了,嚴重影響了休息。從表面上看,每列火車都有多節車廂,為孩子們留出一節車廂也沒什麼不妥。
  • 拒絕民工入內,方所書店的自我定位是什麼?
    「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今年7月,務工者吳桂春與東莞圖書館之間的故事打動了無數人,人們見證了有人情味的城市圖書館是如何同這座城市中常常被忽視甚至被邊緣化的個體相互塑造、彼此成全。相比之下,方所書店的保安從穿著判斷顧客是民工並阻攔入內,格外令人心寒。
  • 小學生寒假圖書館扎堆,看書的卻沒幾個,圖書館真的適合學習嗎
    寒假期間,很多小學生選擇去圖書館寫作業。因為圖書館學習氛圍濃鬱,還有暖氣。一些高年級的孩子,為了擺脫家長的監督,也選擇去圖書館看書寫作業,但實際卻在刷手機。1、 在圖書館寫作業,看似很美好,實際沒有用在圖書館學習寫作業,聽上去很美好,一般家長也不會拒絕孩子的要求。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自己去,低年級的學生家長陪同。可圖書館真的適合寫作業嗎?公共場所,雖然環境能夠保持安靜,但是人來人往,也會影響注意力。自律性較差的孩子,會只拿漫畫書看,作業卻一筆未動。
  • 評論丨圖書館禁兒童進入不可取,文化惠民要捨得投入
    圖書館工作人員回應,該館主要服務於教學科研,未配置少兒讀物,而且由於少兒入館跑動喧鬧,相關投訴意見急劇增加,故出臺上述規定。館方給出的理由看似合理。兒童天性好動,喜歡嬉鬧,確實可能干擾圖書館安靜的讀書環境,但以此為藉口,把兒童都關在圖書館門外不可取。圖書館的管理是方便了,卻把麻煩留給了兒童。
  • 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6月10日起預約入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6月10日,山東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將恢復開館。讀者需憑家長的身份證、孩子的讀者證、山東電子健康通行碼、「山東省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預約信息有序入館。特別提醒的是,家長和孩子必須佩戴口罩方能入館。
  • 喀布爾的巴士圖書館,是阿富汗兒童的閱讀天堂
    這座行動圖書館讓小學生及流浪兒童能夠免費閱讀童書,這些童書即使在公立學校及圖書館也相當稀少。對暴力攻擊的恐懼使居民日漸閉門不出,而這輛巴士的出現,則提供給了兒童在家庭以外,難得的活動空間。極端組織對喀布爾的攻擊,令平民付出慘重代價,許多父母原已因失去親人或財產而身心交瘁,如今更因暴力攻擊而受到精神創傷,因此不再帶著自己的小孩前往公共場所。「Charmaghz」是個罕見的例外。每天有多達300個兒童使用。
  • 如何培養自控力,告別熊孩子?
    昨天,隔壁一年級的小哥哥在學校裡和老師大打出手,為什麼會培養出如此不尊師長的熊孩子呢?根本原因是家長沒有培養好孩子的自控力。一、「熊孩子」的問題出在控制力自我控制是什麼?通俗地講,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主動掌控二、自控力發展的三個階段1.1歲左右:外部控制時期兒童開始能夠識別大人的要求,並抑制自己的行為2.兩歲左右:自我控制時期孩子能夠在沒有外部監控的情況下,自覺服從大人的要求,並根據大人的要求延緩自己的行為3.三歲左右:自我調節時期孩子開始自覺地把自己的行為與大人的要求聯繫起來
  • 港媒呼籲別讓「熊孩子」令春運成囧途 設立兒童車廂被熱議
    原標題:港媒呼籲別讓「熊孩子」令春運成囧途 設立兒童車廂被熱議參考消息網1月27日報導港媒稱,當數億中國人返鄉過春節之際,中國的網絡社區正在討論許多人所說的返鄉途中最糟糕的經歷——遇到「熊孩子」。報導稱,許多中國人在網上發帖講述他們在旅途中遇上「熊孩子」的經歷。這些「熊孩子」在公共運輸工具上跑來跑去,亂扔垃圾,大聲尖叫,而他們的父母卻幾乎不加以管教。截至今天,在新浪微博上,熱門話題標籤「火車能設兒童車廂嗎」已經被討論了2萬次,閱讀量超過了1.2億次。
  • 瑞安市圖書館、體育館恢復開放!限時限流,入館需出示綠色健康碼
    1月23日,受疫情影響,瑞安市臨時關閉了市圖書館、體育館等室內公共場所。經過兩個多月的漫長等待,3月27日,市圖書館、體育館等室內公共場所恢復開放。3月30日,記者實地探訪市圖書館和體育館。市圖書館:預約入館,消毒到位10時許,下著小雨,市圖書館門口沒有讀者進出,只站著幾位保安。保安告訴記者,市圖書館實施限時限流預約服務,且只能通過二樓3號門進出,「預約成功後,才能掃碼籤到入館。」記者沒有預約,不過保安說,當天入館人數不多,可以現場通過線上程序預約。
  • 肇慶市「高顏值」兒童圖書館開館啦!就在……
    這個嶄新明亮的圖書館內,活動區、閱讀區、辦公區等功能完善,館內動靜分區合理,為未成年人讀者提供「藏、借、閱」一體化的閱讀服務。A:周一至周日 9:30—18:00Q:兒童圖書館和兒童公園的預約名額通用嗎?A:兒童圖書館與兒童公園預約名額不通用,讀者可每天上午8:00起預約7天內的兒童圖書館到館名額,以先到先得、額滿則止為原則。Q:兒童圖書館每天有多少個預約名額?
  • 肇慶最美兒童圖書館正式開館!這樣預約→
    真的好美哦~不信你們看↓↓又美又有童趣的兒童圖書館在哪裡?建在園區裡的肇慶市圖書館兒童館的開館「攜手」給了肇慶的大小朋友們雙倍的驚喜這個嶄新明亮的圖書館內,展陳區、活動區、閱讀區、辦公區等功能完善,圖書涵蓋學齡前繪本、課外閱讀、趣味科普等各類兒童文獻,共1.4萬冊,閱讀坐席200個,功能齊全,館內動靜分區合理,為未成年人讀者提供「藏、借、閱」一體化的閱讀服務。
  • 360兒童手錶精準定位,保護熊孩子,人販子剋星
    孩子們接觸電子產品的的年齡段越來越小,產品也越來越多,當然,這些電子產品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學習,輔助家長「看」孩子這些有效的功能,其中組典型的就是兒童智能手錶了,說起兒童智能手錶大家一定不陌生,這項電子設備已經慢慢的進入大眾視野並且正在普及,但是絕大多數人對兒童手錶還是不了解的,兒童手錶究竟能不能有實質性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