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最近總吃手,給他拿下來沒一會兒,他自己又把手塞嘴裡了」「哎呀,人家說寶寶吃手是發育得好,我家寶寶不愛吃手,我都擔心是不是發育有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育兒的知識也越來越普及,這樣的對話也越來越常見,現在很多家長都開始認識到寶寶吃手是正常的,卻又引發了新的問題:那我家寶寶不吃手,是不是不正常?唉,當媽的可真是有操不完的心,那麼答案到底是怎樣的呢?
一、寶寶不吃手就是有問題?
寶寶吃手,其實是在用舌頭和嘴巴探索這個世界,這個過程對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很大的好處,它標誌著寶寶的心理髮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但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有吃手的這個階段,雖然吃手的好處這麼多,可如果寶寶不願意,家長最好也不要強迫他。
二、寶寶學會吃手後,戒不掉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吃手好,但是又怕寶寶學會了吃手,之後戒不掉了。
其實,寶寶吃手是自我的一種安慰方式,一般一歲以後會自行消除,所以家長不用過於著急;但如果寶寶遲遲改不掉吃手的習慣,家長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幫助寶寶改正。
比如:家長可以用玩具引導寶寶,讓寶寶用手抓著玩具玩,當寶寶的注意力都在玩具上的時候,吃手的現象自然也就減少了。
三、寶寶本來已經不吃手了,最近又開始了咋回事?
1、出牙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大多數寶寶在6個月左右就已經開始出牙了,出牙的過程中寶寶會感到不適,所以就會通過吃手的方式來安撫自己,這個時候如果寶寶沒有吃手過度的話,媽媽們一般不用太擔心。
但如果寶寶經常大哭大鬧,經常吃手的話,媽媽們可以給寶寶使用磨牙棒或者是安撫牙膠之類的,既可以幫助寶寶改正吃手的習慣,又可以安撫寶寶出牙的疼痛和不適。
2、缺乏安全感
當寶寶缺乏安全感時,就會重新出現吃手的現象。比如:從自己家去到奶奶或者外婆家,因為周圍環境的陌生可能就會導致寶寶出現焦慮和不安,重新出現吃手的現象。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要多抱抱寶寶,多和寶寶說說話,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才對呀~
總之,對於寶寶吃手這件事,家長可要理性對待,可不要隨意在網上搜索,結果總是很嚇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