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從口出的3個表現,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會亂說話!長見識了
老話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說話真的是一門藝術,有的人甚至可以憑藉這門藝術來謀生,古有評書、相聲,今有主持、演講。把話說得好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的人沒有一個是會亂說話的,因為很簡單的道理——禍從口出。以下是禍從口出的三大表現。
一、口無遮攔
一個特別經典的小故事就可以說明這一點。甲請客,乙丙丁三人先來了,戊還沒來。甲嘆到:「唉,該來的沒來。」丁聽後不悅,心想「看來是我是不該來的來了」,遂未打招呼便離去。甲見狀急了,又說:「不該走的又走了。」丙聞言不爽,心道「看來我是該走卻沒走的」,遂拂袖而去。甲無奈,對剩下的丁說:「他們都誤解了我的意思,我沒說他們……」丁原本理解甲的意思,結果也被激怒,說道:「你沒說他們,那就是在說我咯。」也不再理會甲的解釋,轉身走了。很多時候都不是我們故意去傷害或者激怒別人,但口無遮攔地亂說話,就能讓人一下子聽出來你的真實想法,對你這個人的印象急轉直下。
二、亂開玩笑
依舊是一個經典的小故事。據說甲結婚之後不久,生活趨於穩定和幸福,人也因此變胖了不少,看到的人都會有一點驚訝,但甲對此並不在意,稱其為「幸福肥」。有一天,甲約了幾位同窗老友聚會,大家湊在一起閒聊,其中乙突然說了一句:「你怎麼回事兒?胖的跟頭豬似的了,哈哈哈!」大家聽了這話都大笑起來,還紛紛表示認同。只有甲一人一聲不吭,臉色來來回回變了好久。在乙走後,甲才義憤填膺地抱怨乙這人說話未免太過惡毒。
現實就是如此,不要輕易地那別的痛處亂開玩笑,即便是最親密的人,也會因此給你你們的關係添上一道又一道的裂縫。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實在是可恥,要是被開玩笑本人不覺得好笑,那就不是開玩笑,而是變相羞辱。
三、指手畫腳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教育家孔子原本在仕途上心懷抱負,但卻在魯國屢遭打擊於是對此心灰意冷,帶著門下眾弟子遊歷各方。路經衛國時,與衛靈公的傾國傾城的夫人——因兇悍淫蕩而臭名遠揚的南夫人有過一面之緣。孔子的學生子路聽聞此事之後,極為不滿,對孔子的行為指手畫腳,孔子原本就對此感到鬱悶尷尬,瞬間爆發,說道:「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通讀《論語》,我們不難發現,子路在孔子的學生中出現的次數算是相當高的,但經常都是被批評和責備,與其不分場合、不明真相地對孔子的行為指手畫腳的行為是分不開的,也可見孔子對於這個學生也是極為頭疼的。
中國人真的極其好面子的,因為面子算得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維護面子更像是在維護自己的尊嚴。如果不分場合地亂說話,對別人指手畫腳,讓人難堪地下不來臺,最後只留給別人壞的印象,讓自己的前途越走越窄。